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八章 货币理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9
文件大小:436.7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八章 货币理论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八章货币理论经济学院教学要求:深入了解货币理论包括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的相关内容,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现实问题。$8-1货币需求理论概述一、经济学中“需求”的含义这里的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货币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二、研究货币需求的角度1、微观角度: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厂商、居民个人)的持币动机、行为2、宏观角度:从国民经济主体出发。三、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古典货币数量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金融活动局限在整个经济活动中较小的范围内。这一时期,金融的主要功能就是进一步强化货币,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因此,当时所谓的金融理论主要是围绕着对货币问题的探讨,为了解决经济分析中如何处理货币的问题,产生了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即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2.当代货币需求理论(1)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除了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外,还有投机动机。人们持有货币不仅是为了作为交换媒介,还作为价值储藏手段。通过凯恩斯的著作,货币理论从价格水平的理论转变为整个产出与就业的预期理论。也就产生了“凯恩斯革命”一词。但凯恩斯的革命在事实上却标志着货币分析停滞不前的开始。这可能部分由于,在他的理论指导下,解决了大量失业的问题,从而使他关于通过政府支出控制总需求的理论在20世纪3、40年代被西方社会奉为神。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支柱。(2)当代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相继出现了一些相关理论,其中(3)新货币数量说。贝币这种学说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与古典学派不同,所以被称为“新货币数量说”或“货币主义”。一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88-2货币数量论费雪方程式(宏观的角度)——现金交易数量说特点:着重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第八章 货币理论 教学要求:深入了解货币理论包括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的相关内容,初步学会运用 这些理论去分析现实问题。 §8-1 货币需求理论概述 一、经济学中“需求”的含义 这里的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 货币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 二、研究货币需求的角度 1、 微观角度: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厂商、居民个人)的持币动机、行为 2、 宏观角度:从国民经济主体出发。 三、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 古典货币数量论。(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之前)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金融活动局限在整个经济活动中较小的范围内。这一时期,金 融的主要功能就是进一步强化货币,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因此,当时所谓的金融理论主要 是围绕着对货币问题的探讨,为了解决经济分析中如何处理货币的问题,产生了古典的货币 数量论,即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 2.当代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除了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外,还有投机动机。人们持有 货币不仅是为了作为交换媒介,还作为价值储藏手段。通过凯恩斯的著作,货币理论从价格 水平的理论转变为整个产出与就业的预期理论。也就产生了“凯恩斯革命”一词。但凯恩斯 的革命在事实上却标志着货币分析停滞不前的开始。这可能部分由于,在他的理论指导下, 解决了大量失业的问题,从而使他关于通过政府支出控制总需求的理论在 20 世纪 3、40 年 代被西方社会奉为神。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支柱。 (2)当代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相继出现了一些相关理论,其中 最著名的是汉森的 IS-LM 模型。 (3)新货币数量说。 这种学说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与古典学派不同,所以被称为“新 货币数量说”或“货币主义”。——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 §8-2 货币数量论 一、 费雪方程式(宏观的角度)——现金交易数量说 特点:着重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比较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MV=PTM——货币数量V一货币流动速度P一般价格水平T——商品的交易量学院公式解释:一国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总量应该等于这一时期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1.费雪理论基本含义(1)货币的主要功能只是交易媒介。(2)工资和价格是具有完全弹性的。在经济总产出会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所以(3)货币流通速度V至于制度因素有关,而不受M变动的影响。(心理、制度、习惯)(4)当V和T不变时,P与M呈正比变动。一货币数量论(5)货币需求只与实际收入有关,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2、理论的政策含义(1)货币供应的增加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同步增长,不会影响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变量。(2)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对经济活动不产生实际影响。(3)货币需求只与实际收入有关,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二、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数量说)1、公式M'-KPYM—货币需求量K=1/V—一常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收入的比例,即总收入有多少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2、剑桥方程式理论(1)人们持有货币主要是由于货币具有交易媒介功能和价值储藏功能:(2)由交易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正比例关系:同时,由财富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也成比例:(财富增加,使得人们需要通过更多的财产形式来储藏财富,而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储藏的功能,因此,财富增加,货币需求也增加)没有排除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3)货币储藏财富的决策取决于其他也可以作为储藏财富的财产的实际回报率和预期回报率;(4)在短期内K有发生变动的可能,K值决定于持有货币的边际效用等于持有非货币资产的边际效用;(5)允许个人选择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6)货币需求量M与价格P呈正比,这与费雪方程式的理论是相同的。银货币数量说对当代金融理论的影响1、从货币对其持有者效用的角度,发展为研究经济主体持币原因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A2、从持币的机会成本的角度,发展为揭示K这个行为变量的货币需求决定与影响因素理论;3、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发展为研究数量与结构的货币需求分类理论、平方根定律、立方根定律、资产组合理论、货币需求函数理论等:4、从货币供求相互关系的角度,发展为研究货币供求函数交互作用和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比较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 MV=PT M——货币数量 V——货币流动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T——商品的交易量 公式解释:一国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总量应该等于这一时期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和劳务 的价值总和。 1. 费雪理论基本含义 (1) 货币的主要功能只是交易媒介。 (2) 工资和价格是具有完全弹性 (3) 货币流通速度 V 至于制度因素有关,而不受 M 变动的影响。(心理、制度、习惯) 的。在经济总产出会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所以 (4) 当 V 和 T 不变时,P 与 M 呈正比变动。——货币数量论; (5) 货币需求只与实际收入有关,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 理论的政策含义 (1)货币供应的增加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同步增长,不会影响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变量。 (2)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对经济活动不产生实际影响。 (3)货币需求只与实际收入有关,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二、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数量说) 1、 公式 Md =KPY Md ——货币需求量 K=1/V——常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收入的比例,即总收入有多少是以货 币形式保存的) 2、 剑桥方程式理论 (1) 人们持有货币主要是由于货币具有交易媒介功能和价值储藏功能; (2) 由交易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正比例关系;同时,由财富引起的货 币需求与名义收入也成比例;(财富增加,使得人们需要通过更多的财产形式来储藏 财富,而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储藏的功能,因此,财富增加,货币需求也增加)—— 没有排除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3) 货币储藏财富的决策取决于其他也可以作为储藏财富的财产的实际回报率 和预期回报率; (4) 在短期内 K 有发生变动的可能,K 值决定于持有货币的边际效用等于持有 非货币资产的边际效用; (5) 允许个人选择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6) 货币需求量 M 与价格 P 呈正比,这与费雪方程式的理论是相同的。 三、 货币数量说对当代金融理论的影响 1、 从货币对其持有者效用的角度,发展为研究经济主体持币原因的货币需求动机理 论; 2、 从持币的机会成本的角度,发展为揭示 K 这个行为变量的货币需求决定与影响因素 理论; 3、 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发展为研究数量与结构的货币需求分类理论、平方根 定律、立方根定律、资产组合理论、货币需求函数理论等; 4、 从货币供求相互关系的角度,发展为研究货币供求函数交互作用和货币供求均衡理 论

88-3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1.决定收入中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一一时间偏好。2.决定用于储蓄的部分是以现金的形式还是以购买债券的形式来储蓄。一一流动性偏好。二、三动机说1、交易性动机(TransactionMotives)交易性需求币的需要。(2)交易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是收入的增函数。影响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因素:O①收入次数②收入的规模③支出的次数和形态。2、预防性货币需求(PrecautionaryMotives)(1)概念:指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2)预防性货币需求既是收入的函数又是利率的函数①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②预防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3、投机性货币需求(SpeculativeMotives)(1)概念:投机性货币需求是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引起的。(2)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债券的交易价格与利率的关系。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市银行M = M + M2 = L(Y)+ L2(r)、什么决定L的形状凯恩斯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Y单一变量函数,只取决于收入,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M, = L,(Y)= KY

§8-3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1. 决定收入中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时间偏好。 2. 决定用于储蓄的部分是以现金的形式还是以购买债券的形式来储蓄。——流动性偏 好。 二、三动机说 1、 交易性动机(Transaction Motives)——交易性需求 (1)概念: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 币的需要。 (2)交易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是收入的增函数。  影响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因素: ①收入次数 ②收入的规模 ③支出的次数和形态。 2、 预防性货币需求(Precautionary Motives) (1)概念:指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2)预防性货币需求既是收入的函数又是利率的函数 ①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 ②预防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 3、 投机性货币需求(Speculative Motives) (1)概念:投机性货币需求是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引起的。 (2)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  债券的交易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 ) ( ) 1 2 1 2 M = M + M = L Y + L r 1、什么决定 L1 的形状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 Y 单一变量函数,只取决于 收入,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 M1 = L1 (Y) = KY

2、什么决定L的形状利率1工大学经济学院I.i)投机需求Me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i的递减函数M, = L2(i)四:流动性陷阱(liquiditytrap)对货币需求的极端情况进行的分析结论利率1M, = L (i)B投机需求M20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不同性状(1)AB段古典区域,出现通货流。除非利率有所改变,否则货币供给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为0(2)BC段一一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跌,货币需求增加;(3)CD 段一一流动陷阱区域。否定了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互独立的观点,将货币投机需求与货币供给融为一体。五。凯恩斯理论的贡献1.第一次提出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问题2货币银推出货币流通速度V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K的不稳定性,从而否定了关于物价与货币供应量同比例变化的结论:3.强调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明确指出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是利率成为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指标。88-4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2、什么决定 L2 的形状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 i 的递减函数 ( ) 2 2 M = L i 四.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对货币需求的极端情况进行的分析 结论 (1) AB 段——古典区域,出现通货恐慌。除非利率有所改变,否则货币供给对货 币需求的影响为 0; (2) BC 段——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跌,货币需求增加; (3) CD 段——流动陷阱区域。 否定了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互独立的观点,将货币投机需求与货币供给融为一体。 五. 凯恩斯理论的贡献 1. 第一次提出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问题 2. 推出货币流通速度 V 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K 的不稳定性,从而否定了关于物价 与货币供应量同比例变化的结论; 3. 强调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明确指出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是利率成为宏观 货币政策的主要指标。 §8-4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利率 i ( ) 2 2 M = L i 投机需求 M2 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 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不同性状 0 投机需求 M2 D C B 利率 i A M d 2 = L(i)

一、鲍莫尔的“平方根法则”1、鲍莫尔的观点(1)即使是纯粹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不会全部以现金的形式保存。而是将其中的学院大部分暂时转化为生息资产的形式,到支出时再陆续转换为现金。(2)交易性货币需求不仅取决于收入或支出,同时也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当利息收入大于手续费越多时,则用作交易目的的现金持有量将会减少,平均的现金持有量就会越少,意味着随着利率的上升,货币流通速度也将加快。一一货币需求的麦易展面岛利率水经济平负相关。2、推导(1)假定①人们有规律的间隔获得收入(Y),且支出是连续的和均匀的;②生息资产一律采取政府短期债券的形式,因为这种形式最安全:③每次出售债券与前一次出售的时间间隔和每次的出售量都相等:每次买卖债券的费用与交易金额的大小无关,每次的固定费用为b③每个时段开始时持有的现金为C(=每次变现额)(2)推导每个月证券买卖的次数:Y/C每个月买卖债券所支付的费用:CC每个月因持有现金而损失的利息收入:12债券的利率C/2平均现金的持有量所以:持有现金的总成本为:CY+i2C货市银行用求导的方法计算上式的最小值,可以得到总成本最小条件下的现金持有量:2bYC2bY2bY即每次变现量为,平均手持现金余额为,考虑物价因素:2Vi则实际平均余额为:

一、鲍莫尔的“平方根法则” 1、 鲍莫尔的观点 (1)即使是纯粹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不会全部以现金的形式保存。而是将其中的 大部分暂时转化为生息资产的形式,到支出时再陆续转换为现金。 (2)交易性货币需求不仅取决于收入或支出,同时也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当利息收入 大于手续费越多时,则用作交易目的的现金持有量将会减少,平均的现金持有量就会越少, 意味着随着利率的上升,货币流通速度也将加快。——货币需求的交易层面与利率水 平负相关。 2、 推导 (1) 假定 ① 人们有规律的间隔获得收入(Y),且支出是连续的和均匀的; ② 生息资产一律采取政府短期债券的形式,因为这种形式最安全; ③ 每次出售债券与前一次出售的时间间隔和每次的出售量都相等; ④ 每次买卖债券的费用与交易金额的大小无关,每次的固定费用为 b, ⑤ 每个时段开始时持有的现金为 C(=每次变现额) (2) 推导 每个月证券买卖的次数:Y/C 每个月买卖债券所支付的费用: C Y b 每个月因持有现金而损失的利息收入: 2 C i i——债券的利率 C/2——平均现金的持有量 所以:持有现金的总成本为: 2 C i C Y b + 用求导的方法计算上式的最小值,可以得到总成本最小条件下的现金持有量: i bY C 2 = 即每次变现量为 i 2bY ,平均手持现金余额为 i 2bY 2 1 ,考虑物价因素: 则实际平均余额为:

2bYM1b0.5y0.5;0.5p改写为:M=-P2Vi2结论(3)学经济学院①人们因交易动机而持有的货币(最适度的现金余额)的利率弹性为-0.5,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5:手续费的弹性为0.5。②由于现金余额与交易量的平方根成比例,所以,在最适度的现金余额的决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作用。二、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原则——预期效用最大化1、托宾的观点(1)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第一位的。(2)风险的大小对货币的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影响。(3)人们通常会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这两种资产。88-5弗单德曼的货币数量论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主要观点(1)把货币当作一种资产来分析:(2)除货币以外,人们还可以用好几种形式持有财富,弗里德曼将它们归为三种类型的资产:债券、股票(普通股)和商品。持有这些资产而非货币的动力在于这些资产的预期回报率;(3)与剑桥方程式M=KPY相似,在货币需求函数中,K已变成多种变量确定的一个因变量,是一个稳定的函数;(4)在货币需求函数中,Y代表永久性收入强调永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5)由于当债券等非货币资产的利率发生变动时,储蓄的利率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因此利率对货币需求影响极小:(扩张到M的货币定义。)(6)第一次引入了预期通货膨胀率这一因素,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重要地位;(7)强调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各种影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的大小要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具体分析。、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性函数货币银(1)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Ma/p=f[Y,rm,"p,re,(dP/dt)(1/P),w,u](2)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的因素①财富总额一永久性收入Y②各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rmrsrdP/dt(1/P)—一机会成本变量③财富的构成

i bY P M 2 2 1 = 改写为: M b Y i P 0.5 0.5 0.5 2 1 = (3) 结论 ① 人们因交易动机而持有的货币(最适度的现金余额)的利率弹性为-0.5,货币 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0.5;手续费的弹性为 0.5。 ② 由于现金余额与交易量的平方根成比例,所以,在最适度的现金余额的决定中, 存在着规模经济作用。 二、托宾的资产 原则——预期效用最大化 选择理论 1、托宾的观点 (1) 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第一位的。 (2) 风险的大小对货币的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3) 人们通常会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这两种资产。 §8-5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 主要观点 (1) 把货币当作一种资产来分析; (2)除货币以外,人们还可以用好几种形式持有财富,弗里德曼将它们归为三种类 型的资产:债券、股票(普通股)和商品。持有这些资产而非货币的动力在于这些资产的 预期回报率; (3)与剑桥方程式 M=KPY 相似,在货币需求函数中,K 已变成多种变量确定的一 个因变量,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4)在货币需求函数中,Y 代表永久性收入 强调永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5)由于当债券等非货币资产的利率发生变动时,储蓄的利率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 因此利率对货币需求影响极小;(扩张到 M2的货币定义。) (6)第一次引入了预期通货膨胀率这一因素,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重要地 位; (7)强调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各种影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的大小要用实证分析的 方法来具体分析。 2、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性函数 (1) 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 M / p f [Y,r ,r ,r ,(dP / dt) (1/ P),w,u] d = m b e (2) 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的因素 ① 财富总额——永久性收入 Y ② 各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mr br er dP/ dt (1/ P) ——机会成本变量 ③ 财富的构成

④其他如主观偏好、效用函数、技术和制度因素二、弗里德曼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异同1、共同点(1)在现金余额方面都采用了剑桥学派的相似方法大学经济学院(2)都认为货币是一种“资产”2、区别(1)选择货币的替代物不同(2)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3)对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的看法$8-6货币供给理论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1.货币供给的口径2.货币供给由谁控制3.如何控制才能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货币供给的口径1.货币供给的定义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是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货币的集合。2.货币供给的口径3.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IMF采取两个口径:货币:银行外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M1)准货币:定期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之和。相当于(M2)各国采取的口径不禁相同,但大多数采用M2二.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1.外生变量:货币供给是有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即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控制其变泌性和能在变会、的宽常激液能果水腺打理过支持者:弗里德曼,货币主义者。贡币2.内生变量:货币供给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和消费等因素决定的。即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决定的,而中央银行实行的货币政策不起决一货币供给总是被动的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不能有效的控制其变动,定作用。一货币政策无效用。三、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

④ 其他如主观偏好、效用函数、技术和制度因素 二、弗里德曼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异同 1、 共同点 (1) 在现金余额方面都采用了剑桥学派的相似方法 (2) 都认为货币是一种“资产” 2、 区别 (1)选择货币的替代物不同 (2)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3)对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的看法 §8-6 货币供给理论 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货币供给的口径 2.货币供给由谁控制 3.如何控制才能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货币供给的口径 1. 货币供给的定义 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是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货币的集 合。 2. 货币供给的口径 3. 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IMF 采取两个口径: 货币:银行外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M1) 准货币:定期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之和。相当于(M2) 各国采取的口径不禁相同,但大多数采用 M2 二.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1. 外生变量:货币供给是有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即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控制 基础货币,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通货比率来控制货币的总供给量。 支持者:弗里德曼,货币主义者。 2.内生变量:货币供给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和消费等因素决定的。即是 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决定的,而中央银行实行的货币政策不起决 定作用。——货币供给总是被动的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不能有效的控制其变动, ——货币政策无效用。 。 三、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

1.货币乘数的定义:也称为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由于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货币存量的增加量会以基础货币增量的若于倍数扩张,这种倍数关系用式子表达出来即m=M/B大学经济学院2.不同层次的货币乘数。在第七章中已经得出派生存款的扩张倍数为:1D:q+r+e(1)狭义货币的货币乘数:M,=D+C=D+(g D)=(1+q) D1+qB(r+e+q)1+qm=r+e+q(2)广义货币的货币乘数Mz = C + Dd +Ds+ D=M1+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则:M, =I+g+S/D+T/Dr+e+q3.货币供应的其他决定因素:基础货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基础货币MBn和在中央银行制定的再贴现率下银行决策同时也起重要作用的贴现贷款DL。因为:B=MB,+DL,所以:M=m(MB,+DL)在非借入基础货币MBn不变的前提下,从中央银行获得的贴现贷款越多,则银行体系获得的储备越多,即DL的增加将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结论:货币供应与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贴现贷款DL水平正相关。原因变量变量变动方向货币供给M1的反应MBn11支持C和D的B增加贡币ttDL支持C和D的B增加+R+多倍存款扩张减少Et1支持C和D的储备量减少Qt1总体存款扩张减少四.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1. 货币乘数的定义: 也称为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由 于存款机构的信用创造,货币存量的增加量会以基础货币增量的若干倍数扩张,这种倍数关 系用式子表达出来即 m=M/B 2. 不同层次的货币乘数。 在第七章中已经得出派生存款的扩张倍数为: q r e D + + = 1 (1) 狭义货币的货币乘数: M1 = D +C = D + (q D) = (1+ q) D B r e q q + + + = ( ) 1 r e q q m + + + = 1 (2) 广义货币的货币乘数 M2 = C + Dd +Ds + Dt = M1+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则: r e q q S D T D M + + + + + = 1 / / 2 3. 货币供应的其他决定因素: 基础货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基础货币 MBn 和在中央银行制定 的再贴现率下银行决策同时也起重要作用的贴现贷款 DL。 因为: B = MBn + DL , 所以: M m (MB DL) = n + 在非借入基础货币 MBn 不变的前提下,从中央银行获得的贴现贷款越多,则银行体系获 得的储备越多,即 DL 的增加将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结论:货币供应与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贴现贷款 DL 水平正相关。 变量 变量变动方向 货币供给 M1 的反应 原因 MBn ↑ ↑ 支持 C 和 D 的 B 增加 DL ↑ ↑ 支持 C 和 D 的 B 增加 R ↑ ↓ 多倍存款扩张减少 E ↑ ↓ 支持 C 和 D 的储备量减少 Q ↑ ↓ 总体存款扩张减少 四.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1.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当其上升时,降低了存款多倍扩张的数量,降低了货币供给。2.非借入基础货币MBn3.再贴现率货市银行学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4.财富(收入的高低)5.非法活动6.支票存款利率7.银行恐慌。8.存款外流预期。9.非货币资产的预期回报率10.使用资金效率的高低

1. 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率。 当其上升时,降低了存款多倍扩张的数量,降低了货币供给。 2. 非借入基础货币 MBn 3. 再贴现率 4. 财富(收入的高低) 5. 非法活动 6. 支票存款利率 7.银行恐慌。 8.存款外流预期。 9. 非货币资产的预期回报率 10. 使用资金效率的高低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