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重点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中国人口 分布的特点,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与特点、 影响因素和增长机制。 >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和其作用特点和 地位,理解我国流动人口形成原因、现状特点、 发展趋势、分布状况、正负效应、管理对策, 理解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掌握人口移动的方式、人口移动的机制,掌握 人口增长的模式
重点内容 ➢ 要求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中国人口 分布的特点,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与特点、 影响因素和增长机制。 ➢ 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和其作用特点和 地位,理解我国流动人口形成原因、现状特点、 发展趋势、分布状况、正负效应、管理对策, 理解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掌握人口移动的方式、人口移动的机制,掌握 人口增长的模式

§4.1人口与发展 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总的趋势:不断增长,其间在农业革命、工业革 命两阶段呈现大幅度的增长的状态。 人口数量的增减将引起包括土地利用、聚落形 态、经济状况、迁移模式及社会变动等内在的一 系列变化
§4.1 人口与发展 总的趋势:不断增长,其间在农业革命、工业革 命两阶段呈现大幅度的增长的状态。 人口数量的增减将引起包括土地利用、聚落形 态、经济状况、迁移模式及社会变动等内在的一 系列变化。 一.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4.1人口与发展 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1.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 人口发展特征 1)极低的人口密度 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3)人口分布相对集中 4)出现人口的迁移
§4.1 人口与发展 1)极低的人口密度 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3)人口分布相对集中 4)出现人口的迁移 1. 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 人口发展特征 一.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4.1人口与发展 2.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 人口发展特征 1)高人口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呈不断波动状态 3)出现定居的村落 4)出现劳动分工、手工制作业及社会阶层 分化
§4.1 人口与发展 1)高人口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呈不断波动状态 3)出现定居的村落 4)出现劳动分工、手工制作业及社会阶层 分化 2.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 人口发展特征

§4.1人口与发展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1.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 2.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 3.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
§4.1 人口与发展 1. 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 2. 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 3. 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 3. 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1、世界人口每增长一个10亿,所用时间逐渐缩短 第1个10亿—100万年 第2个10亿一100余年 第3个10亿— 30余年 第4个10亿—15年 第5个10亿一12年 第6个10亿一13年 2、尽管人口增长率下降,但世界人口总量还是持续增长
1、世界人口每增长一个10亿,所用时间逐渐缩短 第1个10亿——100万年 第2个10亿——100余年 第3个10亿——30余年 第4个10亿——15年 第5个10亿——12年 第6个10亿——13年 2、尽管人口增长率下降,但世界人口总量还是持续增长 4.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4.1人口与发展 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人口转变 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 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4.1 人口与发展 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 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人口转变 二.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4.1人口与发展 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1.人口转变理论 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 原始阶段:极高出生率极高死亡率 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现代阶段:死亡率出生率不变人口增长加速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
§4.1 人口与发展 1.人口转变理论 ① 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 原始阶段:极高出生率 极高死亡率 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现代阶段:死亡率 出生率不变 人口增长加速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二.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这是居民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取水。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 一,1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人口超过1.4亿,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近1千
这是居民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取水。孟加拉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 最大的国家之 一,1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人口超过1.4亿,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近1千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旅游地理.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语言地理.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宗教与宗教地理.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ppt
- 《人文地理学》课程试题库(无答案).doc
- 《人文地理学》课程习题集(无答案).doc
-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复习资料.doc
- 石河子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人文地理学讲稿,共十三章).doc
- 石河子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授课教案(人文与城乡规划管理,任课教师:高素芳).doc
- 石河子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授课教案(地理科学,任课教师:贺凌云).doc
- 石河子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Human Geography(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doc
- 石河子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Human Geography(地理科学).doc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中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中国现代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山东理工大学:陈静).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西方古代中世纪的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西方近代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20世纪初至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西方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ppt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张仲礼《中国绅士》.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张仲礼《中国绅士》英文版Chinese Gentry.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许烺光《祖荫下》.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许烺光《祖荫下》英文版.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许烺光《驱逐捣蛋鬼》.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pdf
-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施坚雅《中国的农民和封闭的村社》.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