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4果蝇的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这种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具有X和Y两种性染色体,雌性是XX为同配性别;雄性是XY,为异配性别。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类遗传也叫x-连锁遗传。本实验将观察果蝇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实验目的了解伴性遗传并认识果蝇伴性遗传特点二、实验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品系野生型(红眼):X+X+()X+Y()突变型(白眼:XWXW(?)XWY(3)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三、仪器设备立体解剖镜,恒温培养箱,天平,培养瓶及麻醉瓶,毛笔及白瓷板。四、药品试剂乙醚,玉米粉,琼脂,红糖,酵母粉,丙酸五、实验说明1.交配方式A:野生型?×突变型3突变型?×野生型3PX+X+XwYXwXwX+Y工工FIX+XWX+YX+XwXwY工F2X+X+X+XWX+XwXwXwX+YXWYX+YXWY雌:1/2野生型,1/2突变表型雌:野生型型雄:1/2野生型,1/2突雄:1/2野生型¥1/2突变型变型由上图所示遗传过程可见,正交和反交后代(F1,F2)性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而常染色体性状遗传正反交所得子代雌雄性状表现相同(参见实验2),所以正反交后代雌雄性状表现是区分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一个重要特征另外,从染色体的传递可以看出,子代雄性个体的×染色体均来自母本,而父本的x染色体总传递给子代雌性个体,x染色体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交叉
实验 4 果蝇的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 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这种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 传。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是 XY 型,具有 X 和 Y 两种性染色体,雌性是 XX ,为同配性别;雄性是 XY ,为异配性别。伴性基因主要位于 X 染色体上, 而 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类遗传也叫 x- 连锁遗传。本实验 将观察果蝇 x 染色体上红眼基因的伴性遗传规律。 一、实验目的 了解伴性遗传并认识果蝇伴性遗传特点。 二、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 (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品系: 野生型 ( 红眼 ) : X + X + ( ♀ ),X + Y (♂) 突变型 ( 白眼: X w X w ( ♀ ),X w Y (♂) 红眼、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三、仪器设备 立体解剖镜,恒温培养箱,天平,培养瓶及麻醉瓶,毛笔及白瓷板。 四、药品试剂 乙醚,玉米粉,琼脂,红糖,酵母粉,丙酸。 五、实验说明 1 .交配方式 A :野生型 ♀× 突变 型♂ 突变 型♀× 野生型 ♂ P X + X + X w Y X w X w X + Y ↓ ↓ F1 X + X w X + Y X + X w X w Y ↓ ↓ F2 X + X + X + X w X + X w X w X w X + Y X w Y X + Y X w Y 表型 雌:野生型 雌: 1 / 2 野生型, 1 / 2 突变 型 雄: 1 / 2 野生型, 1 / 2 突 变型 雄: 1 / 2 野生型, 1 / 2 突变 型 由上图所示遗传过程可见,正交和反交后代 (F1 , F2) 性状表现是不一样的, 而常染色体性状遗传正反交所得子代雌雄性状表现相同 ( 参见实验 2) ,所以 正反交后代雌雄性状表现是区分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一个重要特征。 另外,从染色体的传递可以看出,子代雄性个体的 x 染色体均来自母本.而 父本的 x 染色体总传递给子代雌性个体, x 染色体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交叉

遗传。由此可见,x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以这种方式遗传,这是伴性遗传的又一特征。在进行伴性遗传实验时,也会出现例外个体,即在B杂交组合,F1代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雌性白眼,这是由于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的,不过这种情况极为罕见,约几干个个体中才有一个。六、实验步骤1,收集处女蝇:在做杂交前8h将培养好的实验材料原有成蝇倒净。此后孵化出的雌蝇即为处女蝇。如收集后不立即做杂交,可将收集的雌雄果蝇分开培养,备用。2,准备好培养基,按正、反交组合,把已麻醉的亲本果蝇按杂交要求进行杂交,每管接入5对果蝇,贴好标签,置25℃温箱培养。3:7d后,F1幼虫出现,释放亲本果蝇(一定要释放干净)。4,再过3一4d,观察F1成虫性状(注意正反交的差别,考察眼色和性别的关系)。5:所出现的F1雌雄果蝇麻醉后,挑5对果蝇接入新的培养基继续培养(此处无需用处女蝇,为什么?)。两种组合的F1个体不能混合,应分别培养。6,7d后释放干净F1代亲本果蝇。7.再过3一4d,F2代成蝇出现,麻醉后在白瓷扳上仔细观察眼色和性别并做统计8.每隔1-2d统计一次,累计6-7d的数据七、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结果并制表
遗传。由此可见, x 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以这种方式遗传,这是伴性遗传的又 一特征。 在进行伴性遗传实验时,也会出现例外个体,即在 B 杂交组合, F1 代中出现 不应该出现的雌性白眼,这是由于两条 x 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的,不过这种情 况极为罕见,约几千个个体中才有一个。 六、实验步骤 1 .收集处女蝇:在做杂交前 8h 将培养好的实验材料原有成蝇倒净。此后孵 化出的雌蝇即为处女蝇。如收集后不立即做杂交,可将收集的雌雄果蝇分开 培养,备用。 2 .准备好培养基,按正、反交组合,把已麻醉的亲本果蝇按杂交要求进行杂 交,每管接入 5 对果蝇,贴好标签,置 25 ℃ 温箱培养。 3 . 7d 后, F1 幼虫出现,释放亲本果蝇 ( 一定要释放干净 ) 。 4 .再过 3 — 4d ,观察 F1 成虫性状 ( 注意正反交的差别,考察眼色和性别的 关系 ) 。 5 .所出现的 F1 雌雄果蝇麻醉后,挑 5 对果蝇接入新的培养基继续培养 ( 此 处无需用处女蝇,为什么 ?) 。两种组合的 F1 个体不能混合,应分别培养。 6 . 7d 后释放干净 F1 代亲本果蝇。 7 .再过 3 — 4d , F2 代成蝇出现,麻醉后在白瓷扳上仔细观察眼色和性别, 并做统计. 8 .每隔 1 - 2d 统计一次,累计 6 - 7d 的数据。 七、实验结果 统计实验结果并制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果蝇的两对因子杂交.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果蝇(Drodophila melanogaster)的观察与试验设计.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含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十一章).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 Angiosperm.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图解分化图解.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蕨类植物(Pteridphyta).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苔藓植物 Bryophyta.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4.1-4.3).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4.2-4.9).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藻类植物.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地衣(Lichens).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三节 叶.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二节 茎.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一节 根.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ppt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Botany(主讲:林正眉).ppt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五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观察.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七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八 植物染色体Giemsa分带技术.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九 人体染色体分带技术.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一 植物有性杂交.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二 人体微量血细胞培养(全血培养)及染色体制片.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三 粗糙链孢霉的四分子分析.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四 细菌转导.pdf
- 华南师范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十五 人群中 P、T、C 味盲基因频率的测定.pdf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1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含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2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含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3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含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4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5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含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6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含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7章 细胞信号转导(含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8章 植物生长物质(含答案).doc
-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9章 光形态建成(含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