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酵母菌大小测量与显微镜计数

酵母菌大小测量与显微镜计数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微生物大小测量技术 学习并掌握显微镜计数方法
酵母菌大小测量与显微镜计数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微生物大小测量技术 学习并掌握显微镜计数方法

实验原理 ·微生物大小可以使用显微测微尺来测量。显微测微尺包括 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量部分。目镜测微尺要刻度面朝 下安放在目镜头的隔板上,用来测量微生物大小。因为物 镜的变化,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也随之变化,所以,使 用前要用镜台测微尺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镜台测微尺 是一个刻在载玻片上的1mm长的尺子,尺子被分成100等 份,每格长度10μm
实验原理 • 微生物大小可以使用显微测微尺来测量。显微测微尺包括 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量部分。目镜测微尺要刻度面朝 下安放在目镜头的隔板上,用来测量微生物大小。因为物 镜的变化,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也随之变化,所以,使 用前要用镜台测微尺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镜台测微尺 是一个刻在载玻片上的1mm长的尺子,尺子被分成100等 份,每格长度10μm

-字0.1/0.5mm -字0.05mm 十字0.05m 翻 小网格0.5mm 大网格Q.1mm 精阴格 0.5/0.05mm 百前 微拉测微尺 十字分划版 单十字95Hcn 目镜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

中咖 0102030405060708090100

·微生物数量的计数方法比较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方便、 快捷,但没法区分细胞死活,也会受到颗粒物的影响,所 以计数结果比实际偏多 XB-K-25 0.10mm <SMIC 1 400mm3 MADE IN CHINA 计数 A25大格×16时格型计数板 息.16大格×25小格型计数板
• 微生物数量的计数方法比较多。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方便、 快捷,但没法区分细胞死活,也会受到颗粒物的影响,所 以计数结果比实际偏多

实验器材 ·1、菌种: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器材: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血球计数板 与计数器,血盖片。 ·3、耗材:吸水纸,纱布片,毛细管或滴管
实验器材 • 1、菌种: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2、器材: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血球计数板 与计数器,血盖片。 • 3、耗材:吸水纸,纱布片,毛细管或滴管

实验内容 ·1酵母菌大小测量 甘镜测微尺 103030405060700 时p ·1.1安装目镜测微尺 ·1.2校正并记录校正结果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 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 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1.3测量酵母菌大小并计算结果
• 1 酵母菌大小测量 • 1.1 安装目镜测微尺 • 1.2 校正并记录校正结果 •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 • 1.3 测量酵母菌大小并计算结果 实验内容

·2酵母菌的数目测定 ·2.1计数室检查,确认干净无颗粒,纤维 ·2.2加样让均匀样液从加样室侧缝中吸入,不要加多流入 沟中或有气泡。 ·2.3计数按顺序计数顶角和中间5个中方格,每格中方格数 顶角上的4个小方格。压线细胞统一计数相邻两边上的 ·2.4计算 ·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原菌液中酵母细胞数/ml=A ×10×400×1000×B 20 (A:20个小方格中计数的菌数;B:稀释倍数)
• 2 酵母菌的数目测定 • 2.1 计数室检查,确认干净无颗粒,纤维 • 2.2加样 让均匀样液从加样室侧缝中吸入,不要加多流入 沟中或有气泡。 • 2.3 计数 按顺序计数顶角和中间5个中方格,每格中方格数 顶角上的4个小方格。压线细胞统一计数相邻两边上的 • 2.4 计算 • 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 原菌液中酵母细胞数/ml= (A:20个小方格中计数的菌数;B:稀释倍数)

0.10 (a)正面图 (b)切面图 (c)放大后的方格网计数室 用 小格 中格双线边, 16小格),整个 计数板含25中格 (d)放大后的计数室 细胞

作业 ·1、记录实验结果 ·2、绘制酵母菌图片 ·3、为何要校正目镜测微尺? ·4、显微镜直接计数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作业 • 1、记录实验结果 • 2、绘制酵母菌图片 • 3、为何要校正目镜测微尺? • 4、显微镜直接计数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抗生素的抗菌谱测定及抗生菌的抗药性测定.pdf
- 安徽大学:《遗传学》课程实验指导(PPT讲稿)利用微核技术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ppt
- 安徽大学:《遗传学》课程各章试题及答案(共十章).doc
- 安徽大学:《遗传学》课程授课教案(任课教师:查向东).doc
- 安徽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单基因遗传 monogenic disease.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绪论(主讲:孙艳).pdf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单基因遗传病.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医学遗传概论.ppt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多基因遗传 Polygenic disease.pdf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肿瘤的分子与细胞基础(重庆医科大学:张莹).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生化遗传病(主讲:郭玉萍).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群体遗传学.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多基因遗传病.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常用分子操作技术、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DNA测序.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Therapy(重庆医科大学:朱慧芳).pdf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重庆医科大学:易发平).ppt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实验一 人类皮肤纹理观察和分析.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实验一 人类皮肤纹理观察与分析(主讲:刘含登).pdf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微生物形态观察.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土壤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培养基配制.ppt
-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细菌革兰氏染色.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PCR传奇(保罗·拉比诺)一个生物技术的故事.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微生物学》课程教材书籍PDF电子版 Microbiology(主编:沈萍、陈向东,第二版).pdf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与菌种资源的开发.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第五节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病毒 第六节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病毒 第五节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病毒 第四节 病毒的复制.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病毒 第三节 毒粒的性质.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病毒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四节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三节 真菌的生长繁殖.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4/4).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