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教学资源(学术资料)惰志疗法

肃运2010年第23卷第7期CmuJ如 urnal of TCM200vo23Mo7 ·理论研讨·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疗法 吴兰指导:黄广平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112046 摘要脏腑的精、气、血、津液失常可彩响情志活动,情志活动失常反过来又可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导致 疾病的发生,应采取移精变气法、情志相胜法劝说开导法、顺情从欲法、暗示法等情志疗法治疗 关键词情志疗法;《黄帝内经》;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852(2010)07-0003-02 情志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即喜、怒、忧、思 病证各异。如肝藏血,血为魂之舍,肝病虚时恐惧不安,肝病 悲恐、惊。《黄帝内经》认为在正常的情况下情志活动一般实时多怒,心主血脉脉为神之舍,心病虚时悲伤欲哭,心病 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实时则喜笑不休。临床实践中常常根据病人所表现的异常 体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成为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情感症状进行脏腑定位诊断,所以《素问·经脉别论篇》 1,使人体气机素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云诊病之道,观人勇怯” 发生对于这些内伤疾病的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出移精变1.3情志活动失常可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脏的 气以情制情等情志疗法,这为后世治疗情志疾病奠定了良精气、血津液失常可影响情志活动反过来情志活动失常 也可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导致疾病的发 1情志异常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生,如《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 徵黄帝内经》认为情志活动的产生以五脏精、气、血、津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 液为物质基础脏腑精、气、血、津液输布失常可彩响情志活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 动反过来情志活动失常也可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的正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常输布,导致疾病的发生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思则心 L.1脏腑精、气、血、津液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学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指出情志过 认为情志活动的产生和维持有赖于脏腑的机能活动,以脏极是破坏人体健康,导致内伤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也是 腑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将情志所伤列入病因内容的主要依据2。现代医学研究也 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藏五神主五志《素问阴阳应疾病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密切根脑卒中冠心病等 这方面的介绍,《素问宜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表明神经衰弱、失眠及胃痛、高血压 象大论篇》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檬素问2情志疗法是重要的治病方法 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亦有:“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 情志疗法是利用人的情志变化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以 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由此可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情志分属于五脏,五脏之间具有 见情志活动依赖于脏腑的精、气、血、津液,是五脏功能的反相互制化的关系,情志刺激也会对相应的脏腑病变形成制 应,当人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之后,在心神的主宰和支配约,这就为锁黄帝内经的情志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黴黄帝 作用下内脏精气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不同性质的外界刺内经》常用的情志疗法有移精变气法、情志相胜法、劝说开 激,体内不同脏腑的精气分布状态是有所区别的,并由此产导法、顺情从欲法、暗示法等 生相应的情感活动2,故素问宣明五气篇》云:“精气并与2.1移精变气法《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曰:“古之治病, 心则喜,并与肺则悲,并与肝则忧,并与牌则畏,并与肾则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疗法,系祝说发病的 原由,转移患者的精神,调整患者的气机,使精神内守的治 1.2脏腑精、气、血、津液失常可影响情志活动若脏腑病方法,故又称为移精变气法、移情易性法。本疗法不用药 精气、血津液发生障碍时,脏腑的功能失去协调又会影物、针石,而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创造有利于患者的精 响情志活动,导致许多情志疾病的发生。如灵枢·本神》篇神环境,达到治病的目的类似今天的精神疗法,此法主要 指出:“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藏脉,适用于疑神猜鬼、妄识幻想惊恐迷惑情志不遂痴情爱恶 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五脏所藏各异,其虚实所导致的精神情志疾惠 万方数据
喇栽呻匡 2010年第23卷第7期G椰ⅡJournal ofTCM,2010 V01.23 No.7 《黄帝内经》中的惰志疗法 吴兰指导:黄广平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成阳712046 摘要脏腑的精、气,血、津液失常可影响情志活动,情志活动失常反过来又可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导致 疾病的发生。应采取移精变气法、情志相胜法j劝说开导法、顺情从欲法、暗示法等情志疗法治疗. 关键词情志疗法;((j}帝内经》;理论探讨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6852(201 0)07-0003-02 情志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即喜、怒、忧、思、 悲、恐、惊。债帝内经》认为在正常的情况下,情志活动一般 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 体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成为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 一(1】,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 发生。对于这些内伤疾病的治疗,磺帝内经》中提出移精变 气、以情制情等情志疗法,这为后世治疗情志疾病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1情志异常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黄帝内经》认为情志活动的产生以五脏精、气、血、津 液为物质基础,脏腑精、气、血、津液输布失常可影响倩志活 动,反过来情志活动失常也可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的正 常输布,导致疾病的发生。 1.1脏腑精、气、血、津液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学 认为情志活动的产生和维持有赖于脏腑的机能活动,以脏 腑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早在磺帝内经》中就有关于 这方面的介绍,傣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肝 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伍脏藏五神、主五志。《素问·阴阳应 象大论篇》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亦有:“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 ……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由此可 见情志活动依赖于脏腑的精、气、血、津液,是五脏功能的反 应。当人体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之后,在心神的主宰和支配 作用下,内脏精气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不同性质的外界刺 激,体内不同脏腑的精气分布状态是有所区别的,并由此产 生相应的情感活掰引。故《素问·宣明五气耥云:“精气并与 心则喜,并与肺则悲,并与肝则忧,并与脾则畏,并与肾则 恐。” l-2脏腑精、气、血、津液失常可影响情志活动若脏腑 精、气、血、津液发生障碍时,脏腑的功能失去协调,又会影 响情志活动,导致许多情志疾病的发生。如饭枢·本神》篇 即指出:“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藏脉, 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五脏所藏各异,其虚实 病证各异。如肝藏血,血为魂之舍,肝病虚时恐惧不安,肝病 实时多怒。心主血脉,脉为神之舍,心病虚时悲伤欲哭,心病 实时则喜笑不休。临床实践中常常根据病人所表现的异常 情感症状进行脏腑定位诊断[1】,所以《素问·经脉别论篇》 云“诊病之道,观人勇怯”。 1.3情志活动失常可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脏腑的 精、气、血津液失常可影响情志活动,反过来情志活动失常 也可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导致疾病的发 生。如《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 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 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 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恩则心 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指出情志过 极是破坏人体健康,导致内伤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也是 将情志所伤列入病因内容的主要依擗纠。现代医学研究也 表明,神经衰弱、失眠及胃痛、高血压病、脑卒中、冠心病等 疾病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H】。 2情志疗法是重要的治病方法 情志疗法是利用人的情志变化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以 治疗疾病的方法…1。由于情志分属于五脏,五脏之间具有 相互制化的关系,惰志刺激也会对相应的脏腑病变形成制 约,这就为《黄帝内经》的情志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黄帝 内经》常用的情志疗法有移精变气法、情志相胜法、劝说开 导法、顺情从欲法、暗示法等。 2.1移精变气法 ‘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日:“古之治病, 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疗法,系祝说发病的 原由,转移患者的精神,调整患者的气机,使精神内守的治 病方法,故又称为移精变气法、移情易性法。本疗法不用药 物、针石,而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创造有利于患者的精 神环境,达到治病的目的,类似今天的精神疗法。此法主要 适用于疑神猜鬼、妄识幻想、惊恐迷惑、情志不遂、痴情爱恶 所导致的精神、情志疾慰引. 3 万方数据

肃匠2010年第23卷7男 Gansu Journal of TCM,200Va23.7 22情志相胜法情志相胜法是(黄帝内经》在五行学说法)《素问调经论篇》云:“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 指导下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即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 情志活动分属五脏,归属五行,用一种情志有效地制约和真气乃相得。意思是医生针刺时,要先用手按摩,时间要长 纠正另一种过激的情绪。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情些然后拿出针来给患者看,并说:“我要深刺”,但在针剌 志相胜法,也可称为以情制情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时却剌入很浅,这样可使患者因惊恐而精气深伏体内,邪气 心,恐胜喜:思伤牌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散乱于外而无所留,邪气就会从媵理外泄,从而使真气通 恐这种方法是医生根据人的情志变化相互制约的理论,有达,恢复正常。通过医生的暗示,可改变患者的精神情绪激 意识地使用某种措施,诱导出另一情志用来控制、调节致发人体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促使疾病自愈 病情志,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们 由上可见,情志疗法是锁黄帝内经》中的主要治病方法 2.3劝说开导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在临床实践中,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 心理状态采用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 理和病理为基础,辨证论治,合理地运用黄帝内经》中的情 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疗法[6),黄帝内经》即明确指志疗法,对临床治愈疾病尤其是情志疾病会有很好的帮助。 出用语言开导来治疗疾病。如棂枢·师传》篇中指出治病须参考文献 之以其败,语之以其道,示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1】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3 认为医生通过与患者相互沟通和配合,说服、开导患者,使 2】张登本内经的思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77- 其通晓疾病的性质和转归,消除思想顾虑和心理上的痛苦 375. 创伤和压力使之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3】邢玉瑞中医方法全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治疗。 750-751 2.4顺情从欲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意念、情绪 4]闫少校邹义状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分析[.辽宁中医杂志 2008,35(3):373. 满足患者的身心要求,以化解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疗5张纯,中医心理治疗理法探析[]陕西中医,2005 法[。《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指出:“闭户塞牘,系之病者 数问其情以从其意,”灵枢师传》篇也指出:“顺者,非独6]马仲元从愉志因素谈小儿心身疾病[甘肃中医,20021 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要求医生 顺从患者的意念,消除其思想顾虑满足患者的要求,使其 ⑧保持良好的状态促使疾病治意 2.5暗示法暗示疗法是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 收稿日期:2010-03-28 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忠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 作者篇介;吴兰(1978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病 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因病机的研究, 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Emotional Therapy in the HuangDi NeiJing wU Lan Director: Huang Guang-ping hanxi College of TCM, Xianyang Shanxi China 712046 Abstract Qi, blood, body fluid and spirit can affect emotional activities.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can ctivities of essence, Qi, blood, body fluid and spirit and lead to diseases in turn. The book of Huang Di NeiJing tho motional therapy should be used for treatment, for example, changing emotions therapy,suppressing surplus therapy persuading channel law, arranging condition from desire law, suggestion therapy, and so on. Keywords emotional therapy; HuangDi NeiJing;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万方数据
4 栩栽 呻‘盖2010年鱼望壹壁7一Gansu Journal of TCM,2010 VoL23 No.7 2.2情志相胜法情志相胜法是《黄帝内经》在五行学说 指导下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即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将情志活动分属五脏,归属五行,用一种情志有效地制约和 纠正另一种过激的情绪。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i:》指出情 志相胜法,也可称为以情制情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 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 恐。这种方法是医生根据人的情志变化相互制约的理论,有 意识地使用某种措施,诱导出另一情志,用来控制、调节致 病情志,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3劝说开导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 心理状态采用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 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疗法…。《黄帝内经》即明确指 出用语言开导来治疗疾病。如《灵枢·师传》篇中指出治病须 “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道,示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 认为医生通过与患者相互沟通和配合,说服、开导患者,使 其通晓疾病的性质和转归,消除思想顾虑和心理上的痛苦、 创伤和压力,使之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 治疗。 2.4顺情从欲法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意念、情绪, 满足患者的身心要求,以化解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疗 法[“。‘素问·移精变气论篇》指出:“闭户塞牖,系之病者, 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很枢·师传》篇也指出:“顺者,非独 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要求医生 顺从患者的意念,消除其思想顾虑,满足患者的要求,使其 保持良好的状态,促使疾病治愈。 2.5暗示法暗示疗法是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 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 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 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 湛¨】。<素问·调经论篇》云:“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日我将 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腠理, 真气乃相得。”意思是医生针刺时,要先用手按摩,时间要长 一些,然后拿出针来给患者看,并说:“我要深刺”,但在针刺 时却刺入很浅,这样可使患者因惊恐而精气深伏体内,邪气 散乱于外而无所留,邪气就会从腠理外泄,从而使真气通 达,恢复正常。通过医生的暗示,可改变患者的精神情绪,激 发人体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促使疾病自愈。 由上可见,情志疗法是《黄帝内经》中的主要治病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 理和病理为基础,辨证论治,合理地运用《黄帝内经》中的情 志疗法,对临床治愈疾病尤其是情志疾病会有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洪图.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3. 【2】张登本.内经的思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77— 375. 【3】邢玉瑞.中医方法全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50-751. 【4】 闫少校,邹义状.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 2008,35(3):373. [5】 张纯.中医心理治疗理法探析[J】.陕西中医,2004,25(8): 729. 【6】马仲元.从情志因素谈小儿心身疾病【J】.甘肃中医,2008,21 (10):7-8. 收稿日期:2010-03-28 作者简介:昊兰(1978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病 因病机的研究.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il Emotional Therapy in the HuangDi We诚ng 形U Lan Director:Huang Guang-ping Shanxi co讹矿of TCM,Xianyang Shaaxi China 712046 Abstract Qi,blood,body fluid and spirit can affect emotional activities.The emotional disorders can affect the activities ofessence,Qi,blood,body fluid and spirit and lead to diseases in turn.The book ofHuangDi NeiJ/rig thought that emotional therapy should be used for treatment,for example,changing emotions therapy,suppressing surplus feelings therapy,persuading channel law,arranging condition from desire law,suggestion therapy,and so on, 墨叼'汕emotional therapy;HuangDi NeiJing;theoretical exploration 万方数据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疗法 旧万数据 文献链接 者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图sT 英文刊名: 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010,23(7) 被引用次数: 1.王洪图内经讲义2002 2.张登本内经的思考2006 3.邢玉瑞中医方法全书1997 4.自少校:邹义状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分析[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200803) 5.张纯中医心理治疗理法探析[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08 6.马仲元从情志因素谈小儿心身疾病[期刊论文]一甘肃中医2008(10) 上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赵春妮罗水彬浅谈中医情志疗法[期刊论文]一国医论坛20020(2) 2.吕淑琴.赵丹. Lv Hugin. Zhao dan从《黄帝内经》情志致病反思中医心理疗法[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09,29(8 3.何文彬何伶玊 Wenbin. HE Ling《黄帝内经》对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贡献[期刊论文]一江苏中医药2006,27(6) 4.苏海洋. SU Hai-yang论《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思想及现实意义[期刊论文]一甘肃中医2010,23(1 5.马月香. MA Yue- xIang《黄帝内经》有关情志理论的科学内涵[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2010,38(1) 6.陈涛.茧湘玉《黄帝内经》情志疗法初探[期刊论文]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4) 7.金光亮. JIN Guang-liang情志源流与概念探讨[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8) 8.吴红玲中医情志疗法探析[期刊论文]一中医药学刊2005,23(10) 9.王非.安平.修圆慧.王平浅谈《黄帝内经》中的情志致病特点[期刊论文]一中医药学报2002,30(3) 10.聂绍通中医情志相胜疗法的理论探析[期刊论文]-湖南中医杂志2008,24(3) 1·韦昌国中医调情志理念在消化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201189 2.马艳东路志敏.曹清慧李萍.刘银鸿刘梅举王玉栋李英杰论治消化病思辨特点[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1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szy201007002.aspx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疗法 作者: 吴兰, WU Lan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刊名: 甘肃中医 英文刊名: 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010,23(7)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6条) 1.王洪图 内经讲义 2002 2.张登本 内经的思考 2006 3.邢玉瑞 中医方法全书 1997 4.闫少校;邹义状 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分析[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 2008(03) 5.张纯 中医心理治疗理法探析[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04(08) 6.马仲元 从情志因素谈小儿心身疾病[期刊论文]-甘肃中医 2008(1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赵春妮.罗永彬 浅谈中医情志疗法[期刊论文]-国医论坛2005,20(2) 2. 吕淑琴.赵丹.Lv Shuqin.Zhao Dan 从《黄帝内经》情志致病反思中医心理疗法[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09,29(8) 3. 何文彬.何伶.HE Wenbin.HE Ling 《黄帝内经》对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贡献[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2006,27(6) 4. 苏海洋.SU Hai-yang 论《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思想及现实意义[期刊论文]-甘肃中医2010,23(10) 5. 马月香.MA Yue-xiang 《黄帝内经》有关情志理论的科学内涵[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2010,38(1) 6. 陈涛.董湘玉 《黄帝内经》情志疗法初探[期刊论文]-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4) 7. 金光亮.JIN Guang-liang 情志源流与概念探讨[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8) 8. 吴红玲 中医情志疗法探析[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5,23(10) 9. 王非.安平.修圆慧.王平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情志致病特点[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2002,30(3) 10. 聂绍通 中医情志相胜疗法的理论探析[期刊论文]-湖南中医杂志2008,24(3) 引证文献(2条) 1.韦昌国 中医调情志理念在消化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11(8) 2.马艳东.路志敏.曹清慧.李萍.刘银鸿.刘梅举.王玉栋 李英杰论治消化病思辨特点[期刊论文]-河北中医 201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szy201007002.aspx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伤和战伤(PPT讲稿,小儿外科:刘利君).ppt
-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时的抗感染治疗(PPT讲稿).ppt
- 护理专科班《急救护理学》复习题.doc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工气道的建立与呼吸机连接(PPT讲稿,ICU:邓一芸).ppt
- 《黄帝内经》教学资源(学术资料)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席范畴。——天人簟.pdf
-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主讲:刘远慧).ppt
-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骨科病人护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颈肩痛和腰腿痛病人的护理、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骨肿瘤病人的护理(主讲:宁宁).ppt
- 《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作业.doc
-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ppt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妊娠滋养细胞疾病(PPT课件讲稿).ppt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心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的全科医学处理(主讲:巫刚).pptx
- 临床试验写作 Clinical Trial Writing(PPT讲稿)Sample Size Calculation and Randomization.ppt
- 长沙医学院:《内科学 Internal medicine》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九章 消化道出血.ppt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支气管哮喘.ppt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PPT讲稿).pptx
-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七章 临终患者的护理技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西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检体诊断 第三章 基本检查法、第四章 一般检查(岳阳临床医学院).ppt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 Child health care(PPT课件讲稿)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ppt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PPT讲稿)Care of the Client with Shock.ppt
-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心理学基础》课程配套PPT教学课件(高职高专)第七章 病人心理(主讲:戴小诗).ppt
- 中国输血协会:血液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PPT讲稿,仅参考).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给药.ppt
- 中医妇科发展史(PPT课件讲稿).ppt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化脓性脑膜炎(PPT课件讲稿)Suppurative Meningitis.ppt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觉的机械勇气模式(PPT讲稿,重症医学科:刘婷婷).ppt
-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医生与科学研究.ppt
-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认知功能——语言.ppt
- 《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心悸 Palpitation.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水肿(PPT讲稿,主讲:金亚明).ppt
- 《诊断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水肿(Edema)、淋证(stranguria、gonorrhea)、消渴(Consumptive Disease / Diabetes).ppt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PT课件讲稿)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ppt
- 《护理管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管理概述 Science of nursing management(主讲:王静).ppt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贫血(珠蛋白异常).ppt
- 口腔颌面外科学(PPT课件讲稿)阻生牙拔牙术.ppt
- 长沙医学院:《内科学 Internal medicine》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ppt
-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神经系统检查 Neurological Assessment(主讲:董璐).ppt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性肾功能衰竭(PPT课件讲稿,Acute Renal Failure,ARF,主讲:王艳秋).ppt
- 《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ppt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5章 骨折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四肢骨折(下肢)、第三节 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ppt
- 大连大学:医学院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1(合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