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2章螺杆菌属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8
文件大小:825.6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2章螺杆菌属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螺杆菌属(Helicobacter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W

螺杆菌属 (Helicobacter)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知识点要求掌握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征、所致疾病■熟悉幽门螺杆菌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口了解幽门螺杆菌可能的致病机制、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W

知识点要求  掌握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征、所致疾病。  熟悉幽门螺杆菌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  了解幽门螺杆菌可能的致病机制、免疫性、微生物 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幽门螺杆菌(H.pylori)概述口>1982年,澳大利亚的医生Marshall和Warren首次从人胃黏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有(HelicobacterpyloriHp)。(Helicobacter)。该属现√1989年正式命名螺杆菌属共有23个种。W

 概述 1982年,澳大利亚的医生Marshall和Warren首次从 人胃黏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1989年正式命名螺杆菌属(Helicobacter)。该属现 共有23个种。 幽门螺杆菌(H.pylori)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口>形态与染色①G,呈螺形、S菌体长约2~4um,宽S形或海鸥状约0.5~1.0μm;②一端或两端有多根带鞘鞭毛(电镜下),运动活泼;③一般存在于黏液层下、黏膜表面、胃小凹内和腺腔内,呈不团状分布

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①G-,呈螺形、S形或海鸥状,菌体长约2~4μm,宽 约0.5~1.0μm; ②一端或两端有多根带鞘鞭毛(电镜下),运动活泼; ③一般存在于黏液层下、黏膜表面、胃小凹内和腺腔内, 呈不团状分布。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应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上皮表面,胃小凹内及腺腔内呈不均匀的集团状分布

在胃黏膜上皮表面,胃小凹内及腺腔内, 呈不均匀的集团状分布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培养特性①微需氧;需血液或血清培养基;最适pH6.0~8.0,还需一定湿度(相对湿度98%)。②3d后菌落为针尖状无色透明,传代培养菌体呈杆状或圆球体形。W

培养特性 ①微需氧;需血液或血清培养基;最适pH6.0~8.0,还 需一定湿度(相对湿度98%)。 ②3d后菌落为针尖状无色透明,传代培养菌体呈杆状或 圆球体形。 幽门螺杆菌 ——生物学性状

常用分离培养基血平板福哥伦比亚血琼脂

哥伦比亚血琼脂 血平板 常用分离培养基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生化反应①不分解糖:②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阳性:(为主要鉴定③脲酶分解尿素为氨依据)。脲酶试验州

脲酶试验 生化反应 ①不分解糖; ②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阳性; ③脲酶分解尿素为氨(为主要鉴定 依据)。 幽门螺杆菌 ——生物学性状

幽门螺杆菌口致病性与免疫性>人群带菌率高>主要传染源为人,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腺癌、胃黏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M

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群带菌率高; 主要传染源为人,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腺癌、胃黏膜相关B细 胞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