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BacterialInfectiousInspectionMethods and Control Principle)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Bacterial Infectious Inspection Methods and Control Principle)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知识点要求熟悉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常用的生物制品。口了解细菌感染的治疗及注意要点。W
知识点要求 熟悉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常用的生物制品。 了解细菌感染的治疗及注意要点

细菌感染的诊断■细菌学诊断(bacteriologicaldiagnosis)>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标本采集与送检的质量决定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注意事项如下①早期采集: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以及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已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明药物名称。②无菌采集③根据不同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时期采集自的菌标本。如脑脊液、粪便、血液等。心
细菌感染的诊断 细菌学诊断(bacteriological diagnosis)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标本采集与送检的质量决定着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如下 ①早期采集: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以及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采集。已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明药物名称。 ②无菌采集 ③根据不同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时期采集目的菌标本。 如脑脊液、粪便、血液等

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与送检4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大多数细菌标本可以冷藏送检,不耐冷的细菌应注意保温;粪便中含杂菌多的,常置于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中。③标本作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单,以保证各环节准确无误。W
细菌学诊断 ——标本采集与送检 ④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大多数细菌标本可以冷藏送 检,不耐冷的细菌应注意保温;粪便中含杂菌多的, 常置于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中。 ⑤标本作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单,以保证各环节准确 无误

细菌感染的诊断细菌学诊断**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原则上所用标本都应做分离培养,以获取纯种细菌,①细菌培养:按不同目的将细菌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以获得纯培养;根据细菌所需营养、生长条件、菌落特征等作出初步鉴定。但最后确诊,还须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平行划线法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原则上所用标本都应做分离培养,以获取纯种细菌。 ①细菌培养:按不同目的将细菌接种于不同培养基, 以获得纯培养;根据细菌所需营养、生 长条件、菌落特征等作出初步鉴定。 但最后确诊,还须进行涂片染色镜检、 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 平行划线法 细菌感染的诊断 ——细菌学诊断

细菌培养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诊断的金标准,是最可靠的传统诊断技术。人州
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诊断的 金标准,是最可靠的传统诊断技 术。 细菌培养

细菌学诊断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②形态学检查:包括染色标本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不染色标本常用悬滴法和压滴法,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观察,如观察细菌运动。染色标本可根据菌体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性,进行初步分类。凡是在形态和染色性上有特征的致病菌,通过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作出初步诊断;也可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确定细菌种类
②形态学检查:包括染色标本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不染色标本常用悬滴法和压滴法,可用暗视野显微镜 或相差显微镜观察,如观察细菌运动。 •染色标本可根据菌体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 性,进行初步分类。 •凡是在形态和染色性上有特征的致病菌,通过直接涂 片染色后镜检,作出初步诊断;也可用特异性荧光抗 体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确定细菌种类。 细菌学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细菌学诊断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③生化反应:细菌分解营养物质的酶不同、产物不同,故有关酶类和代谢产物可用于鉴别细菌。④血清学鉴定:用含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查未知的纯培养细菌,以确定细菌的种、型;血清包括单价血清和多价血清:血清学鉴定是细菌学检验的常规方法仙
③生化反应:细菌分解营养物质的酶不同、产物不同, 故有关酶类和代谢产物可用于鉴别细菌。 ④血清学鉴定:用含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查未知的纯培 养细菌,以确定细菌的种、型;血清包 括单价血清和多价血清;血清学鉴定是 细菌学检验的常规方法。 细菌学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清学鉴定免疫荧光沙门菌血清凝集试验(玻片法)左侧为阳性,右侧为阴性对照M
血清学鉴定 免疫荧光

细菌学诊断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③动物实验主要用于分离、鉴定致病菌,测定某些细菌的毒力须选择敏感动物。分离细菌时,将杂菌或含病原菌量极少的标本接种于敏感动物体内,病原菌容易生长、繁殖,动物发病并出现特殊症状后立即解部,较容易分离出病原菌可用动物观察毒素的作用。W
⑤动物实验 •主要用于分离、鉴定致病菌,测定某些细菌的毒力; 须选择敏感动物。 •分离细菌时,将杂菌或含病原菌量极少的标本接种于 敏感动物体内,病原菌容易生长、繁殖,动物发病并 出现特殊症状后立即解剖,较容易分离出病原菌。 •可用动物观察毒素的作用。 细菌学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0章 肠杆菌科.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1章 弧菌属.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3章厌氧性细菌.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2章螺杆菌属.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9章 支原体.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21章衣原体.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4章 分支杆菌属.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7章 其他细菌.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6章 动物源性细菌.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8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20章 立克次体.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22章 螺旋体.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23章 病毒学.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29章 肝炎病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32章 疱疹病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30章 虫媒病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27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9章 球菌.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6章 细菌的耐药性.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7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4章 噬菌体.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细菌的形态与结构(Bacterial shape and structure).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绪论(Introduction to Medical Microbiology).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36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33章 其他病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35章 真菌学总论.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34章 阮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32章 反转录病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9章 虫媒病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31章 疱疹病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6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7章 11/6/2013 急性胃肠炎病毒(Acute gastroenteritis viru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5章 呼吸道病毒 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8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4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