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吉林大学:《药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五年制)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9
文件大小:2.8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吉林大学:《药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五年制)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抗素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氟霉素类

抗 生 素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生 抗 素 第一节四环素类 天然: 四环素(tetracycline) 土霉素(tetramycine,氧四环素) 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氯四环素) 地美环素(demeclocycline,去甲金霉素) 半合成:美他环素(metacycline.,甲烯土霉素)、 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脱氧 土霉素) 米诺环素(minocycline,二甲胺四环素)

抗 生 素 第一节 四环素类 天然: 四环素 (tetracycline) 土霉素 (tetramycine,氧四环素) 金霉素 (chlortetracycline,氯四环素) 地美环素 (demeclocycline,去甲金霉素) 半合成:美他环素 (metacycline,甲烯土霉素)、 多西环素 (doxycycline,强力霉素,脱氧 土霉素) 米诺环素 (minocycline,二甲胺四环素)

抗 素 一、 四环素类的共性 【抗菌作用】 抑菌剂,抗菌谱广 1.对G+菌的抗菌活性强于G一菌 2.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有抑菌 作用

抗 生 素 一、四环素类的共性 【抗菌作用】 抑菌剂,抗菌谱广 1. 对G+菌的抗菌活性强于G-菌 2. 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有抑菌 作用

Met 50S亚基 氨酰基tRNA 肽酰基tRNA 限止入A位 mRNA A P 30S亚基 -1四环素类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机制与细菌核糖体30S 亚基在A位特异性结合,抑制氨酰基tRNA与“A”位结合时所需的 酶,阻断了氨酰基tRNA进入“A”位

抗 生 素

抗 、素 【作用机制】 1.与30S亚基A位结合,阻止氨基酰RNA进位, 抑制肽链延长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内核苷酸等重要 物质外漏,进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抗 生 素 1. 与30S亚基A位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进位, 抑制肽链延长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内核苷酸等重要 物质外漏,进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作用机制】

抗 素 【体内过程】 1.口服部分吸收 2.组织分布广泛 3. 肝脏代谢,肾排出

抗 生 素 【体内过程】 1. 口服部分吸收 2. 组织分布广泛 3. 肝脏代谢,肾排出

抗 素 【临床应用】 1.立克次体感染:四环素类均可作为首选药物 2.衣原体感染:多西环素为首选药物 3。支原体感染:多西环素为首选药物,大环内酯类 4. 螺旋体感染:多西环素是首选药物,青霉素类 5.细菌性感染:

抗 生 素 【临床应用】 1. 立克次体感染:四环素类均可作为首选药物 2. 衣原体感染:多西环素为首选药物 3. 支原体感染:多西环素为首选药物, 大环内酯类 4. 螺旋体感染:多西环素是首选药物,青霉素类 5. 细菌性感染:

©抗生素长期应用,使人体内 抗 【不良反 的正常菌群发生变化,敏感 菌被抑制,耐药菌乘机繁殖, 造成新的感染,又叫菌群交 1.胃肠道反 替症 2.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 3.对牙齿和骨骼发育的影响 4. 其他: 5.禁忌证:肾脏损伤病人,孕妇、哺乳期 妇女及八岁以下儿童

抗 生 素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 胃肠道反应 2. 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 3. 对牙齿和骨骼发育的影响 4. 其他: 5. 禁忌证:肾脏损伤病人, 孕妇、哺乳期 妇女及八岁以下儿童 ⚫抗生素长期应用,使人体内 的正常菌群发生变化,敏感 菌被抑制,耐药菌乘机繁殖, 造成新的感染,又叫菌群交 替症

抗 素 【耐药性】 1.产生灭活酶,使药物灭活 2.核糖体保护因子的表达, 阻碍四环素类与 核糖体结合 3。细胞外膜孔蛋白减少,阻碍四环素进入菌 体内 4.排出因子表达,使药物外流

抗 生 素 【耐药性】 1. 产生灭活酶,使药物灭活 2. 核糖体保护因子的表达,阻碍四环素类与 核糖体结合 3. 细胞外膜孔蛋白减少,阻碍四环素进入菌 体内 4. 排出因子表达,使药物外流

抗 二、四环素类常用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四环素 (tetracycline,阿克罗霉素) 口服部分吸收,可进入胎儿血循环及乳汁中, 沉积在骨、骨髓,牙齿及釉质中 主要用作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支原体病 及螺旋体病

抗 生 素 二、四环素类常用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四环素(tetracycline,阿克罗霉素) ❖口服部分吸收,可进入胎儿血循环及乳汁中, 沉积在骨、骨髓,牙齿及釉质中 ❖ 主要用作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支原体病 及螺旋体病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