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现代汉语》PPT课件_第四章 词汇

Y第四章词汇 教学重点: 圈1、熟悉词汇的有关概念。 次2、掌握语汇的组成、发展以及构词法、词义 国等基本知识 际语文化学院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词类使用的有关知识, 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四章 词汇 一、教学重点: 1、熟悉词汇的有关概念。 2、掌握语汇的组成、发展以及构词法、词义 等基本知识; 二、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词类使用的有关知识, 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V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构成 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 固定短语的总和。 南师大国际语言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运用词汇材 料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只有建筑材料丰富才能建造 高楼大厦,只有词汇丰富,才能满足人们语言交际中表达各种各 样事物的需要。词汇越丰富,语言才能够越发达,词汇量的多少 是语言是否发达的主要标志。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掌握的词 越多,越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 词汇和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 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好比树木和树的关系 学他学英语很用功,坚持每天记住15个词江。”这句话对不对呢? 这句话说错了,“词汇”应改为“词”。词汇是词和固定短 语的集合体而不是个体,所以一般不跟专用量搭配,特别不能跟 表示个体的量词“个”搭配。这句话实际上是指记住了英语词汇 中的15个词而不该是15个词汇
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构成 一、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 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运用词汇材 料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只有建筑材料丰富才能建造 高楼大厦,只有词汇丰富,才能满足人们语言交际中表达各种各 样事物的需要。词汇越丰富,语言才能够越发达,词汇量的多少 是语言是否发达的主要标志。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掌握的词 越多,越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 词汇和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 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好比树木和树的关系。 • 他学英语很用功,坚持每天记住15个词汇。”这句话对不对呢? 这句话说错了,“词汇”应改为“词”。词汇是词和固定短 语的集合体而不是个体,所以一般不跟专用量搭配,特别不能跟 表示个体的量词“个”搭配。这句话实际上是指记住了英语词汇 中的15个词而不该是15个词汇

、词汇单位 园(一)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暴由语素构成的,语素只能就是用来构词。例如 “发电站 个词,从这个词里可以分析出“发” “电”、“站”三个有一定声音和意义的最小构词单 位,这种单位是构成词的元素,称为语素 你,语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出不同的类 二是根据语素的组合能力(构词能力)来分类。 夏|·语素根据语音可以分成三类: 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语素以构词能力为标准分出的类,最有实用价值, |我们重点来个绍 根据这个标准分出的类。可分 8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 :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只能就是用来构词。例如: “发电站”是一个词,从这个词里可以分析出“发”、 “电”、“站”三个有一定声音和意义的最小构词单 位,这种单位是构成词的元素,称为语素。 • 语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出不同的类: 一是从语音的角度分类; 二是根据语素的组合能力(构词能力)来分类。 • 语素根据语音可以分成三类: 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语素以构词能力为标准分出的类,最有实用价值, 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下,根据这个标准分出的类。可分 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下面我们用“替代法” 来证明“驼绒”是两个语 “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其它语素所代 次替,也可跟其它语素组合,如: (1)驼绒平绒呢绒鸭绒 欧(2)驼绒驼毛驼峰驼铃 (1)组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 盲可跟上述语素组合; 2)组说明“绒”可以被“毛、峰、铃”替换: 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 “骆驼”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 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 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 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 算是一个语素
•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下面我们用“替代法” 来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其它语素所代 替,也可跟其它语素组合,如: (1)驼绒 平绒 呢绒 鸭绒 (2)驼绒 驼毛 驼峰 驼铃 (1)组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 可跟上述语素组合; (2)组说明“绒”可以被“毛、峰、铃”替换; 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 “骆驼”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 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 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 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 算是一个语素

园·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原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区别词和短语,用的是扩展法。词和短语都 国是造包的单位,都是 的建筑材料。区别在于: 你词是最小的造句单 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词构成的较大的造句单位。例如在“北京太可 爱了!这 中“太可爱”由两个词组成,是 盲较大在造句单 太 文爱”、“了”都是最小的造句单位 ·某些双音节的合成词和双音节的短语容易混淆 可以采用“插入法 来看意思是否发生改变 如意思改变则说明是词,意思基本不改变说明是 例如“白菜”和“白布”,插入“的 白的菜”、“白的布”,前者意思改变是词, 后者意思基本不变,是短语
• 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 区别词和短语,用的是扩展法。词和短语都 是造句的单位,都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区别在于: 词是最小的造句单位,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词构成的较大的造句单位。例如在“北京太可 爱了!这个句子中“太可爱”由两个词组成,是 较大在造句单位,而“北京”、“太”、“可 爱”、“了”都是最小的造句单位。 • 某些双音节的合成词和双音节的短语容易混淆。 可以采用“插入法”,来看意思是否发生改变。 如意思改变则说明是词,意思基本不改变说明是 “短语”。 例如“白菜”和“白布”,插入“的”, “白的菜”、“白的布”,前者意思改变是词, 后者意思基本不变,是短语

区别合成词和短语可以从语音、语义、语法结构 面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次|1、语音上比较 国·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在语音上一般可以有短暂停顿, 欧合成词的语素之间原则上没有语音停顿,一般是连续 的。例如“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短语,可以读成 向雷锋同志学习”。“雷”与“锋 同”与 学”与“习”之间没有语音停顿,“雷 锋”、“同志”、“学习”是双音节合成词
区别合成词和短语可以从语音、语义、语法结构 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1、语音上比较 • 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在语音上一般可以有短暂停顿, 合成词的语素之间原则上没有语音停顿,一般是连续 的。例如“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短语,可以读成 “向 雷锋 同志 学习”。“雷”与“锋”、“同”与 “志”、“学”与“习”之间没有语音停顿,“雷 锋”、“同志”、“学习”是双音节合成词

回2、语义上比较 般来说,短语的语义一般是组成它的 次几个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短语“有 电”是“有”和“电”两个词的语义的简 原单相加 而合成词有特定的意义,不一定是组成 g它的语素的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口语 有喜”,中指妇女怀孕,不是“有”和 “喜”的意义的简单相加。意义的单一性 /和整体性是词的语义特点
2、语义上比较 • 一般来说,短语的语义一般是组成它的 几个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短语“有 电”是“有”和“电”两个词的语义的简 单相加。 而合成词有特定的意义,不一定是组成 它的语素的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口语 “有喜”,中指妇女怀孕,不是“有”和 “喜”的意义的简单相加。意义的单一性 和整体性是词的语义特点

园|3、语法结构上比较 合成词内部语素之间结构很紧,具有定型性和不 Q可扩张性 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结构较松,可以拆开、可以 原扩展(即中间可以插如其他成分)。 例如“牛马”可以扩展成“一头牛和三匹马”等 “赛球”可以扩展成“赛什么球”、“赛了两场球” 等。因此“牛马”、“赛球”是短语。而“马路” “比赛”、“自行车”等,却不能拆开,不能扩展, 器不能说成的路2“比和赛:自行着车
3、语法结构上比较 合成词内部语素之间结构很紧,具有定型性和不 可扩张性。 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结构较松,可以拆开、可以 扩展(即中间可以插如其他成分)。 例如“牛马”可以扩展成“一头牛和三匹马”等, “赛球”可以扩展成“赛什么球”、“赛了两场球” 等。因此“牛马”、“赛球”是短语。而“马路”、 “比赛”、“自行车”等,却不能拆开,不能扩展, 不能说成“马的路”、“比和赛”、“自行着车”。 因此,“马路”、“比赛”、“自行车”是词

运用扩展法(插入法)分辨词和短语需要注意下 南师际 列几点: 是不能扩展成不同的结构。例如“马路”是偏 正结构的合成词,不能扩展成联合式“马和路” 二是扩展后不能改变原来的意义。例如“老婆 是“妻子”的俗称,不能扩展成“老的婆” 三是某些词的重叠形式不能看成扩展。例如 楚 “清清楚楚”、“马虎”—“马马虎虎 “商量 “商量商量
运用扩展法(插入法)分辨词和短语需要注意下 列几点: 一是不能扩展成不同的结构。例如“马路”是偏 正结构的合成词,不能扩展成联合式“马和路”; 二是扩展后不能改变原来的意义。例如“老婆” 是“妻子”的俗称,不能扩展成“老的婆”。 三是某些词的重叠形式不能看成扩展。例如“清 楚”——“清清楚楚”、“马虎”——“马马虎虎”、 “商量”——“商量商量

有些组合在词和短语之间是两可的。这些组合内 面部没有停顿,有特定的意义,但可以扩展,属于中间 原状态。例如提高2洗澡”,、“说服”、“鞠 次躬:“见面”,“结婚”常做一个词使用,但可以 个躬”等。有人管这种组合叫“离合词”,即不 际展时是词,扩展时是短语。 有些简称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从语义的角度 看,简称代表全称,像短语;从形式角度看,简称不 同于全称,更像一个词。例如“政协”、“党委” “外长”、“支书”等。 四字熟语结构上具有定型性,语义上具有整体性, 院有特定的含义,使用时相当于一个词。四字熟语一般 由四个语素组成,其主要部分的成语含义丰富,多有 典故性,又不同于词,是一种特殊的短语一一固定短 语
• 有些组合在词和短语之间是两可的。这些组合内 部没有停顿,有特定的意义,但可以扩展,属于中间 状态。例如“提高” 、 “洗澡” 、 “说服” 、 “鞠 躬” 、 “见面” 、 “结婚”常做一个词使用,但可以 扩展成“提得高” 、 “说不服” 、 “洗个澡” 、 “鞠 了一个躬”等。有人管这种组合叫“离合词”,即不 扩展时是词,扩展时是短语。 • 有些简称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从语义的角度 看,简称代表全称,像短语;从形式角度看,简称不 同于全称,更像一个词。例如“政协” 、 “党委” 、 “外长” 、 “支书”等。 • 四字熟语结构上具有定型性,语义上具有整体性, 有特定的含义,使用时相当于一个词。四字熟语一般 由四个语素组成,其主要部分的成语含义丰富,多有 典故性,又不同于词,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固定短 语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清华大学出版社:《口语表达技巧与声音训练》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共十章,主编:王洋).ppt
- 《史记》课程教学讲读(PPT电子教案).ppt
- 《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语法.ppt
- 大连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语言信息单位(主讲:刘宏).ppt
- 清华大学出版社:《新编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课文阅读与应用文写作(主编:张晨辉).ppt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音羡余词与变音重叠词(PPT讲稿,主讲:江蓝生).ppt
- 东华大学出版社:《汉译英理论与实践教程》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简版,第1、2、3、4章,著:程永生).ppt
- 《中国古代典籍》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二单元 二十四孝故事(选读).ppt
- 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先秦文学史(主讲:韦丹).ppt
- 澳門科技大學:中韓漢語教學研討會(PPT讲稿)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漢語教學.pptx
- 贵州师范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PSC)声母训练及发音辩证(主讲:郑颖).ppt
- 语境主义解答面临的批判(PPT讲稿).ppt
- 《美国文学》课程PPT教学课件(American Literature)Colonial Period(1607-1750).ppt
- 陇东学院:美国文学简介(PPT讲稿).ppt
- 《美国文学 American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Lecture 7 REALISM(1865 - 1914).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课 傅雷家书.pptx
- 《中国文化概况》课程PPT教学课件(The Glimpse of Chinese Culture)Chapter 1 An Overview.ppt
- 运城学院:《河东文化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编 农耕文化 第三讲 后土文化(主讲人:樊淑敏).ppt
- 公文写作(PPT课件讲稿)文书基础.ppt
- 海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pdf
- 2020 军队文职【汉语言文学】真题及答案(网络回忆版).pdf
- 西南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财经文秘方向)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温儒敏).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章 鲁迅(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三章 小说(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四章 郭沫若.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五章 新诗(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六章 散文(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七章 戏剧(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九章 茅盾.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章 老舍.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一章 巴金.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二章 沈从文.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三章 小说(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五章 鲁迅(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四章 新诗(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六章 散文(二).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