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九章 茅盾

第九章茅盾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1)理解茅盾如何在小说领域建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应注意这几方面, 即: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客观的叙述,以及时代典型的创造。而这一切 又都与写作中的理性指导分不开。也可以用“社会剖析小说”来概括茅盾所开创的这一类型 创作,以区分其不同于其他流派的特质。还应当注意茅盾所具有的“社会科学家气质”,如 何使其创作充分适应30年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并大大提高了小说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 可能性。近年来学术界有人轻易否定茅盾小说创作的贡献与地位,学习中不妨思考与讨论这 些不同的意见,但应注意将茅盾放到30年代的历史环境中,并从文学史的角度去评析其在 当时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 茅盾的小说成就 (2)这一节是本章学习的重点。首先应理解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 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可以将茅盾主要的 长篇联系在一起来考察,这样会发现他几乎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 (3)茅盾长篇小说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 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这一特征,可以举《子夜》中的主人公吴荪 甫作为重点评析的对象。其中可抓住两点:一是如何将吴荪甫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 济关系中去刻画;二是如何写出吴荪甫复杂性格。要注意分析这个“新人”形象所包含的深 刻的社会内容,及其悲剧性命运可能引起读者同情的那些“悲壮性”的因素。此为难点,可 以引发对“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塑造,以及悲剧理论的理解。同时,对茅盾小说如 何创造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这两类人物形象系列,也应有所了解。 (4)还应了解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心理描写的特征。特别要掌握《子夜》蛛网式的密 集结构,是如何适合与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的。要注意茅盾小说的结构与心理描写艺术 对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 (5)本节作为知识性了解的有两点:一是茅盾如何建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并成为
第九章 茅盾 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1)理解茅盾如何在小说领域建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应注意这几方面, 即: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客观的叙述,以及时代典型的创造。而这一切, 又都与写作中的理性指导分不开。也可以用“社会剖析小说”来概括茅盾所开创的这一类型 创作,以区分其不同于其他流派的特质。还应当注意茅盾所具有的“社会科学家气质”,如 何使其创作充分适应 30 年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并大大提高了小说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 可能性。近年来学术界有人轻易否定茅盾小说创作的贡献与地位,学习中不妨思考与讨论这 些不同的意见,但应注意将茅盾放到 30 年代的历史环境中,并从文学史的角度去评析其在 当时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 二、茅盾的小说成就 (2)这一节是本章学习的重点。首先应理解茅盾小说的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 紧贴时代的变迁,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可以将茅盾主要的 长篇联系在一起来考察,这样会发现他几乎提供了一部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 性。 (3)茅盾长篇小说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 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这一特征,可以举《子夜》中的主人公吴荪 甫作为重点评析的对象。其中可抓住两点:一是如何将吴荪甫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 济关系中去刻画;二是如何写出吴荪甫复杂性格。要注意分析这个“新人”形象所包含的深 刻的社会内容,及其悲剧性命运可能引起读者同情的那些“悲壮性”的因素。此为难点,可 以引发对“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塑造,以及悲剧理论的理解。同时,对茅盾小说如 何创造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这两类人物形象系列,也应有所了解。 (4)还应了解茅盾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心理描写的特征。特别要掌握《子夜》蛛网式的密 集结构,是如何适合与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的。要注意茅盾小说的结构与心理描写艺术, 对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 (5)本节作为知识性了解的有两点:一是茅盾如何建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并成为

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之一;二是领略茅盾散文创作的成就与特色。 [知识点] 社会剖析小说、《蚀》三部曲、两类形象系列、农村三部曲、作家论
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之一;二是领略茅盾散文创作的成就与特色。 [知识点] 社会剖析小说、《蚀》三部曲、两类形象系列、农村三部曲、作家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七章 戏剧(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六章 散文(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五章 新诗(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四章 郭沫若.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三章 小说(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章 鲁迅(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温儒敏).pdf
- 西南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财经文秘方向)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 2020 军队文职【汉语言文学】真题及答案(网络回忆版).pdf
- 海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pdf
-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现代汉语》PPT课件_第四章 词汇.ppt
- 清华大学出版社:《口语表达技巧与声音训练》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共十章,主编:王洋).ppt
- 《史记》课程教学讲读(PPT电子教案).ppt
- 《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语法.ppt
- 大连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语言信息单位(主讲:刘宏).ppt
- 清华大学出版社:《新编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课文阅读与应用文写作(主编:张晨辉).ppt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音羡余词与变音重叠词(PPT讲稿,主讲:江蓝生).ppt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章 老舍.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一章 巴金.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二章 沈从文.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三章 小说(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五章 鲁迅(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四章 新诗(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六章 散文(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七章 曹禺.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八章 戏剧(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章 赵树理.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一章 小说(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二章 艾青.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三章 新诗(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四章 散文(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五章 戏剧(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电子教案(共二十五章).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样题(样题).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样题(答案).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