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四章 散文(三)

第二十四章散文(三) 报告文学的勃兴 1)可回顾“五四”以来报告文学逐步发展的情况(见第十八章),以更清晰了解这一时 期报告文学勃兴的理路。当然,应看到时代的需求是决定性因素。抗战初期要求文学贴近现 实,担负传递战斗信息、记录抗战业绩的任务,报告文学成为首选的文体。应了解的代表性 作家包括丘东平、骆宾基、曹白、范长江、萧乾与沙汀,等等。其中沙汀的《随军散记》记 述贺龙将军的战斗生活风貌,应注意其如何以纪实性散文笔法叙写真实人物,这对于传记文 学如何刻画人物性格,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2)了解40年代杂文的创作潮流,一方面满足了揭露抵制社会弊端的时代需求,另一方 面则受惠于鲁迅的传统。可重点了解聂绀弩的杂文创作成就,他也是在当代杂文文坛上标志 性的作家。此外,还有唐搜和周木斋。解放区的时代环境并不适于杂文的生长,王实味的《 百合花》招来杀身之祸,此现象已在第二十一章论析过。 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3)就文学成就而言,这一时期的小品散文更值得分析鉴赏。应关注那些名家的散文在 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境界。其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可读性甚高的传记散文,可注重欣 赏其敏锐的感觉与才情,以及那不拘格套的笔法。冯至的《山水》多用诗的笔调来写散文, 特色是好晢思,也可以选其中几篇来品评。重点可评析梁实秋与张爱玲。梁的《雅舍小品》 是余闲的调剂品,不大适应时代潮流,但行文优雅怡裕,给人真切与愉悦。张爱玲《流言》 中的散文与小说不分轩轾,都是将庸常生活陌生化,重在体味人生,描绘多用意象,议论显 示机智。梁实秋和张爱玲的散文在90年代重又走红,不妨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委,除了作品 本身的艺术魅力,也与社会风尚有关。 [知识点] 《野草》杂文作者群、上海“孤岛”杂文创作风气
第二十四章 散文(三) 一、报告文学的勃兴 (1)可回顾“五四”以来报告文学逐步发展的情况(见第十八章),以更清晰了解这一时 期报告文学勃兴的理路。当然,应看到时代的需求是决定性因素。抗战初期要求文学贴近现 实,担负传递战斗信息、记录抗战业绩的任务,报告文学成为首选的文体。应了解的代表性 作家包括丘东平、骆宾基、曹白、范长江、萧乾与沙汀,等等。其中沙汀的《随军散记》记 述贺龙将军的战斗生活风貌,应注意其如何以纪实性散文笔法叙写真实人物,这对于传记文 学如何刻画人物性格,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2)了解 40 年代杂文的创作潮流,一方面满足了揭露抵制社会弊端的时代需求,另一方 面则受惠于鲁迅的传统。可重点了解聂绀弩的杂文创作成就,他也是在当代杂文文坛上标志 性的作家。此外,还有唐搜和周木斋。解放区的时代环境并不适于杂文的生长,王实味的《野 百合花》招来杀身之祸,此现象已在第二十一章论析过。 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3)就文学成就而言,这一时期的小品散文更值得分析鉴赏。应关注那些名家的散文在 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境界。其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可读性甚高的传记散文,可注重欣 赏其敏锐的感觉与才情,以及那不拘格套的笔法。冯至的《山水》多用诗的笔调来写散文, 特色是好哲思,也可以选其中几篇来品评。重点可评析梁实秋与张爱玲。梁的《雅舍小品》 是余闲的调剂品,不大适应时代潮流,但行文优雅怡裕,给人真切与愉悦。张爱玲《流言》 中的散文与小说不分轩轾,都是将庸常生活陌生化,重在体味人生,描绘多用意象,议论显 示机智。梁实秋和张爱玲的散文在 90 年代重又走红,不妨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委,除了作品 本身的艺术魅力,也与社会风尚有关。 [知识点] 《野草》杂文作者群、上海“孤岛”杂文创作风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三章 新诗(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二章 艾青.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一章 小说(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章 赵树理.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八章 戏剧(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七章 曹禺.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六章 散文(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四章 新诗(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五章 鲁迅(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三章 小说(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二章 沈从文.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一章 巴金.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章 老舍.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九章 茅盾.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七章 戏剧(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六章 散文(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五章 新诗(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四章 郭沫若.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五章 戏剧(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电子教案(共二十五章).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样题(样题).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样题(答案).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二章 诗歌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三章 农村小说.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四章 革命历史小说.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五章 “通俗小说”的处理.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六章 散文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七章 话剧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编 文革时期的文学 第八章 文学的激进思潮.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编 文革时期的文学 第九章 革命样板戏.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编 文革时期的文学 第十章 文革中的文学潜流.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一章 文学思潮.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三章 小说创作(1/2).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二章 诗歌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四章 小说创作(2/2).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五章 散文.pdf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巫山巫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