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二章 艾青

第二十二章艾青 艾青的历史地位 1)先要求大致认识艾青早在1934年就以《大堰河——我的保姆》而闻名诗坛。进人抗 战时期,艾青的诗风有所转变,可概括为从“吹芦笛”(较多受西方现代诗风影响)转为“吹 号”(探索新诗传达民族心声的道路)。艾青的贡献和地位在于完成了新诗不同倾向(忠于现 实的战斗的传统与现代派诗艺的探索)的“综合”,艾青诗歌的成功表现在既能走向现代大众, 又能走向世界 独特意象与主题 (2)意象分析是把握诗歌艺术的重要方法与角度。艾青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土地与 太阳。可以抓住两种意象去探析与体味艾青诗中所凝聚的诗人的发现、思想与情感。在“土 地”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深爱,对人民的深爱。可重点分析《我爱这土地》与 《大堰河——我的保姆》,把握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普通人民命运的深情关注。“太 阳”的意象则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可引举《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等篇章,从中体验诗人如何真诚地歌颂民族的新生。意象与主题分析的关键是体会诗中的历 史内容如何与个人的情感融合。 三、忧郁的诗绪 (3)诗绪即反复回旋在诗中的情感,是构成诗歌格调的基本要素之一。应从艾青不同的 诗篇中去体味和把握其主导性的情绪,那就是艾青式的忧郁诗绪。这种诗绪形成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既来源于诗人的个性阅历,也来源于对苦难中国以及农民命运的深沉思索,感时愤 世,形成“农民的忧郁”。应看到艾青的忧郁中浸透的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爱,以及对美 好生活执著的追求。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艾青忧郁的诗不会使人绝望,而总是能给人深沉 的力量。 四、诗的艺术与形式 (4)读艾青的诗,会发现其中丰富的光和色,可以从中体验诗人的情绪与感觉,然后进 一步体会和发现这由情感与光色复合而成的意象中所暗示与象征的社会、历史、心理内容。 总之,应注重形式与内容、光色与意蕴之间的对应依存关系。这是阅读艾青的诗的门道。在 获得了对诗作的感受与理解之后,又可以倒过来,分析琢磨艾青是如何感觉与表现世界的, 这就是诗人的创作方式与惯常的姿态。首先应抓住“感觉”,这是关键。艾青写诗就像印象
第二十二章 艾青 一、艾青的历史地位 (1)先要求大致认识艾青早在 1934 年就以《大堰河——我的保姆》而闻名诗坛。进人抗 战时期,艾青的诗风有所转变,可概括为从“吹芦笛”(较多受西方现代诗风影响)转为“吹 号”(探索新诗传达民族心声的道路)。艾青的贡献和地位在于完成了新诗不同倾向(忠于现 实的战斗的传统与现代派诗艺的探索)的“综合”,艾青诗歌的成功表现在既能走向现代大众, 又能走向世界。 二、独特意象与主题 (2)意象分析是把握诗歌艺术的重要方法与角度。艾青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土地与 太阳。可以抓住两种意象去探析与体味艾青诗中所凝聚的诗人的发现、思想与情感。在“土 地”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深爱,对人民的深爱。可重点分析《我爱这土地》与 《大堰河——我的保姆》,把握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普通人民命运的深情关注。“太 阳”的意象则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可引举《向太阳》、《黎明的通知》 等篇章,从中体验诗人如何真诚地歌颂民族的新生。意象与主题分析的关键是体会诗中的历 史内容如何与个人的情感融合。 三、忧郁的诗绪 (3)诗绪即反复回旋在诗中的情感,是构成诗歌格调的基本要素之一。应从艾青不同的 诗篇中去体味和把握其主导性的情绪,那就是艾青式的忧郁诗绪。这种诗绪形成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既来源于诗人的个性阅历,也来源于对苦难中国以及农民命运的深沉思索,感时愤 世,形成“农民的忧郁”。应看到艾青的忧郁中浸透的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爱,以及对美 好生活执著的追求。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艾青忧郁的诗不会使人绝望,而总是能给人深沉 的力量。 四、诗的艺术与形式 (4)读艾青的诗,会发现其中丰富的光和色,可以从中体验诗人的情绪与感觉,然后进 一步体会和发现这由情感与光色复合而成的意象中所暗示与象征的社会、历史、心理内容。 总之,应注重形式与内容、光色与意蕴之间的对应依存关系。这是阅读艾青的诗的门道。在 获得了对诗作的感受与理解之后,又可以倒过来,分析琢磨艾青是如何感觉与表现世界的, 这就是诗人的创作方式与惯常的姿态。首先应抓住“感觉”,这是关键。艾青写诗就像印象

派画家一样,特别重视捕捉瞬间印象与感觉,然后融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并引发多层次的联 想,从而创造出既明晰又有象征意蕴的形象。艾青的诗很自然地借鉴了西方象征主义与印象 派的艺术手段,却又能与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意象”方式沟通,这是他诗艺通达的重要方 (5)对于艾青重新提倡“自由体诗”和诗的“散文美”,也应放到整个新诗发展的历史趋 向中去考察与评价。应大致了解艾青是在什么前提下重新倡导自由体诗的,他如何追求更能 表现动荡万变时代的诗的形式,以及新鲜、单纯和富于人间味的散文美。可以举《大堰河一 我的保姆》等诗作为例,细致分析和感受艾青诗歌的形式与节奏,包括诗行、句式、排 复沓等等安排。 [知识点] 艾青提倡的诗歌“散文美”的基本主张、艾青的《诗论》
派画家一样,特别重视捕捉瞬间印象与感觉,然后融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并引发多层次的联 想,从而创造出既明晰又有象征意蕴的形象。艾青的诗很自然地借鉴了西方象征主义与印象 派的艺术手段,却又能与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意象”方式沟通,这是他诗艺通达的重要方 面。 (5)对于艾青重新提倡“自由体诗”和诗的“散文美”,也应放到整个新诗发展的历史趋 向中去考察与评价。应大致了解艾青是在什么前提下重新倡导自由体诗的,他如何追求更能 表现动荡万变时代的诗的形式,以及新鲜、单纯和富于人间味的散文美。可以举《大堰河— —我的保姆》等诗作为例,细致分析和感受艾青诗歌的形式与节奏,包括诗行、句式、排比、 复沓等等安排。 [知识点] 艾青提倡的诗歌“散文美”的基本主张、艾青的《诗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一章 小说(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章 赵树理.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八章 戏剧(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七章 曹禺.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六章 散文(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四章 新诗(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五章 鲁迅(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三章 小说(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二章 沈从文.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一章 巴金.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章 老舍.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九章 茅盾.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七章 戏剧(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六章 散文(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五章 新诗(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四章 郭沫若.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三章 小说(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章 鲁迅(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三章 新诗(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四章 散文(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五章 戏剧(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电子教案(共二十五章).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样题(样题).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样题(答案).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二章 诗歌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三章 农村小说.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四章 革命历史小说.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五章 “通俗小说”的处理.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六章 散文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七章 话剧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编 文革时期的文学 第八章 文学的激进思潮.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编 文革时期的文学 第九章 革命样板戏.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编 文革时期的文学 第十章 文革中的文学潜流.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一章 文学思潮.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三章 小说创作(1/2).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二章 诗歌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四章 小说创作(2/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