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六章 散文创作

第六章散文创作 当代的“散文”概念 在50-70年代,散文有时是个涵盖面宽泛的体裁概念。一般理解是,“狭义”的散文, 其特征相近于“五四”及以后所提出的“美文”或“散文小品”;而“广义”的散文,则除 了上述的品种外,还包括具有“叙事”性质的通讯、报告文学(特写),和以议论为主的文 学性短论,即杂文、杂感。另外,有的时候,回忆录、人物传记等也包括在内。“散文”概 念在当代宽泛化,与社会思潮、文学观念状况相关。其演化趋势,是从显示个人性情,向着 议论现实时事,“报告”生活事态的发展的方向倾斜。与当代“个人性”经历各体验的题材 价值受到怀疑的总体状况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客观生活事相的“报告”为主要特征 的叙事性写作,便成了这一时期散文的主体。当然,在50-60年代,这个问题在不同时间段 也会有所调整而发生变化。 、散文的“复兴” 狭义”的散文(抒情散文)在50-60年代较有成绩的阶段,一是1956-1957年的文学 “百花时代”。这期间,丰子恺、许钦文、叶圣陶、方令孺、端木蕻良、川岛、老舍、沈从 文都写了一些个性化的作品。另一阶段是60年代初,被看成是散文的“复兴”散文这一善 于体现作家性情和文体意识的体裁,受到文学界提倡,创作也有较出色的收获,以致196 年被称为“散文年”。出现了一批专职散文写作的作家,如吴伯萧、杨朔、秦牧、刘白羽、 郭风、碧野、柯蓝等,老作家如冰心、巴金、曹靖华,以及一些学者也多有贡献。出版的具 有代表性的散文集有:《花城》(秦牧)、《东风第一枝》(杨朔)、《红玛瑙集》(刘白羽)、《花》 曹靖华)、《樱花赞》(冰心)、《北极星》(吴伯萧)、《船夫曲》(魏钢焰)等。 杨朔等的创作 60年代初散文“复兴”中,杨朔、刘白羽、秦牧被认为是贡献最突出,且散文体式也 多不相同,而代表了当代散文的三种基本模式。刘白羽代表作有《日出》、《长江三日》等 以激荡的情感抒发为主,情绪浓烈、色彩绚丽。40年代战争的经历和体验,是他文学想象 的“资源”,也是评价生活的尺度。现实生活情景与战争年代记忆的交织是作家主要情感线 索和结构模式。秦牧散文则表现了重视“知识化”的特点。代表作有《社稷坛抒情》、《土地》、 《花城》等。其写法是随笔和杂文的调和。重视表达的观念。在他较成功的作品里,知识性 材料由于有情感的融入,和在材料组织上体现的灵动活跃的想象力,而区别于一般的“知识 小品”。杨朔的主要作品有《香山红叶》、《雪浪花》、《荔枝蜜》、《荼花赋》等。“拿着当诗 样写”,是杨朔散文创作的追求。他所讲究的散文的“诗意”,包括谋篇布局的严格精巧、选 词炼句的用心,和整体的“诗的意境”的营造。“诗意”中最主要的,是“从一些东鳞西爪 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的那种象征的思维和感性方式。即从一切事物中提取 宏大政治性主题的“升华”方式。杨朔的散文在当时对已显得僵硬的文体增加了一些“弹性”, 其艺术追求受到普遍赞扬。他的创作所形成的模式,对当代散文造成的负面影响,在80年 代以后受到许多指责
第六章 散文创作 一、当代的“散文”概念 在 50-70 年代,散文有时是个涵盖面宽泛的体裁概念。一般理解是,“狭义”的散文, 其特征相近于“五四”及以后所提出的“美文”或“散文小品”;而“广义”的散文,则除 了上述的品种外,还包括具有“叙事”性质的通讯、报告文学(特写),和以议论为主的文 学性短论,即杂文、杂感。另外,有的时候,回忆录、人物传记等也包括在内。“散文”概 念在当代宽泛化,与社会思潮、文学观念状况相关。其演化趋势,是从显示个人性情,向着 议论现实时事,“报告”生活事态的发展的方向倾斜。与当代“个人性”经历各体验的题材 价值受到怀疑的总体状况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客观生活事相的“报告”为主要特征 的叙事性写作,便成了这一时期散文的主体。当然,在 50-60 年代,这个问题在不同时间段 也会有所调整而发生变化。 二、散文的“复兴” “狭义”的散文(抒情散文)在 50-60 年代较有成绩的阶段,一是 1956-1957 年的文学 “百花时代”。这期间,丰子恺、许钦文、叶圣陶、方令孺、端木蕻良、川岛、老舍、沈从 文都写了一些个性化的作品。另一阶段是 60 年代初,被看成是散文的“复兴”。散文这一善 于体现作家性情和文体意识的体裁,受到文学界提倡,创作也有较出色的收获,以致 1961 年被称为“散文年”。出现了一批专职散文写作的作家,如吴伯萧、杨朔、秦牧、刘白羽、 郭风、碧野、柯蓝等,老作家如冰心、巴金、曹靖华,以及一些学者也多有贡献。出版的具 有代表性的散文集有:《花城》(秦牧)、《东风第一枝》(杨朔)、《红玛瑙集》(刘白羽)、《花》 (曹靖华)、《樱花赞》(冰心)、《北极星》(吴伯萧)、《船夫曲》(魏钢焰)等。 三、杨朔等的创作 60 年代初散文“复兴”中,杨朔、刘白羽、秦牧被认为是贡献最突出,且散文体式也 多不相同,而代表了当代散文的三种基本模式。刘白羽代表作有《日出》、《长江三日》等。 以激荡的情感抒发为主,情绪浓烈、色彩绚丽。40 年代战争的经历和体验,是他文学想象 的“资源”,也是评价生活的尺度。现实生活情景与战争年代记忆的交织是作家主要情感线 索和结构模式。秦牧散文则表现了重视“知识化”的特点。代表作有《社稷坛抒情》、《土地》、 《花城》等。其写法是随笔和杂文的调和。重视表达的观念。在他较成功的作品里,知识性 材料由于有情感的融入,和在材料组织上体现的灵动活跃的想象力,而区别于一般的“知识 小品”。杨朔的主要作品有《香山红叶》、《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拿着当诗一 样写”,是杨朔散文创作的追求。他所讲究的散文的“诗意”,包括谋篇布局的严格精巧、选 词炼句的用心,和整体的“诗的意境”的营造。“诗意”中最主要的,是“从一些东鳞西爪 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的那种象征的思维和感性方式。即从一切事物中提取 宏大政治性主题的“升华”方式。杨朔的散文在当时对已显得僵硬的文体增加了一些“弹性”, 其艺术追求受到普遍赞扬。他的创作所形成的模式,对当代散文造成的负面影响,在 80 年 代以后受到许多指责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五章 “通俗小说”的处理.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四章 革命历史小说.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三章 农村小说.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二章 诗歌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样题(答案).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样题(样题).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电子教案(共二十五章).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五章 戏剧(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四章 散文(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三章 新诗(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二章 艾青.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一章 小说(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章 赵树理.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八章 戏剧(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七章 曹禺.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六章 散文(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四章 新诗(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五章 鲁迅(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七章 话剧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编 文革时期的文学 第八章 文学的激进思潮.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编 文革时期的文学 第九章 革命样板戏.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编 文革时期的文学 第十章 文革中的文学潜流.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一章 文学思潮.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三章 小说创作(1/2).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二章 诗歌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四章 小说创作(2/2).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编 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 第十五章 散文.pdf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巫山巫峽.ppt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鈷鉧潭西小丘記([唐]柳宗元).ppt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漢字的結構和發展.ppt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怎樣查字典詞書(《說文解字》簡介).ppt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古今詞義的異同.ppt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ppt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鄭伯克段於鄢(《左傳·隱公元年》).ppt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 齊桓公伐楚(《左傳·僖公四年》).ppt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讲 晏嬰論季世(《左傳·昭公3年》).ppt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讲 孫臏(《史記·孫子吴起列傳》).ppt
- 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讲 觸龍說趙太后(《戰國策·趙策四》).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