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二章 沈从文

第十二章沈从文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1)首先应大致了解沈从文特殊的身世经历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那就是常以“乡下人” 的眼光(其实又不可能除去知识者的身份)来看待中国的“常”与“变”。应理解其处于左翼 文学与海派文学之外,以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角度,去思考和表现现代文明进入中国的 初始阶段的问题与困扰。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厢的世界 (2)重点考察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应注意沈试图以“化外之境”那种原始、质朴 和谐的“生命形态”来区别并批判现代都市文明。此为沈从文创作的宗旨。可以举《萧萧》 《丈夫》、《柏子》等短篇为析例,看沈从文是如何着意表现和赞美湘西下层人民的“自在状 态”与质朴坚毅的生命本性的。不过,重点还应该是对代表作《边城》的评析。读这篇作品 注意领略那乡情风俗、自然景致与人事命运浑然一体的优美境界,那美丽得令人忧愁的牧歌 情调。小说中所写天真纯洁的女孩翠翠,她那超越一切世俗利害的朦胧的爱情,以及他们恬 淡自足的生活,都灌注了作者美好的怀旧、想象与企盼,也隐伏着深深的悲剧感。应理解沈 从文构筑这种牧歌情调的湘西“人生形式”,带有文化批判的意味,即对照批判他所认为的 现代都市文明弊病,让人们从这美丽的图景中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3)了解与“湘西世界”相对照的现代都市的病态文明景观。注意沈从文都市小说(如《八 骏图》、《绅士的太太》等)中常用的讥讽调侃的调子,其刻写城市各色人等,特别是“高等 人”的虚伪、无聊、压抑和变态,展现“文明”的绳索如何反过来捆绑人类自己,导致生命 力欠缺的都市“阉寺”病。此类小说写得较浮泛,但不妨与“湘西世界”的小说对照起来读。 三、文学理想的寂寞 (4)应理解沈从文何以被人称为“文体家”。沈对现代小说艺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了 非常有艺术个性的抒情小说。“造境”是沈从文的关键。纯情人物的设置、自然景物与人事 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验的投射,加上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共同造成现实 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5)沈从文的散文成就也很高,且比小说更有历史感,也更能直接表露他自己的灵魂与 情思。可以选读《湘行散记》、《湘西》以及《烛虚》中的一些作品,并通过对这些散文的评 析,加深对沈从文创作视点与文学地位的理解
第十二章 沈从文 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1)首先应大致了解沈从文特殊的身世经历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那就是常以“乡下人” 的眼光(其实又不可能除去知识者的身份)来看待中国的“常”与“变”。应理解其处于左翼 文学与海派文学之外,以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角度,去思考和表现现代文明进入中国的 初始阶段的问题与困扰。 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厢的世界 (2)重点考察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应注意沈试图以“化外之境”那种原始、质朴、 和谐的“生命形态”来区别并批判现代都市文明。此为沈从文创作的宗旨。可以举《萧萧》、 《丈夫》、《柏子》等短篇为析例,看沈从文是如何着意表现和赞美湘西下层人民的“自在状 态”与质朴坚毅的生命本性的。不过,重点还应该是对代表作《边城》的评析。读这篇作品 注意领略那乡情风俗、自然景致与人事命运浑然一体的优美境界,那美丽得令人忧愁的牧歌 情调。小说中所写天真纯洁的女孩翠翠,她那超越一切世俗利害的朦胧的爱情,以及他们恬 淡自足的生活,都灌注了作者美好的怀旧、想象与企盼,也隐伏着深深的悲剧感。应理解沈 从文构筑这种牧歌情调的湘西“人生形式”,带有文化批判的意味,即对照批判他所认为的 现代都市文明弊病,让人们从这美丽的图景中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3)了解与“湘西世界”相对照的现代都市的病态文明景观。注意沈从文都市小说(如《八 骏图》、《绅士的太太》等)中常用的讥讽调侃的调子,其刻写城市各色人等,特别是“高等 人”的虚伪、无聊、压抑和变态,展现“文明”的绳索如何反过来捆绑人类自己,导致生命 力欠缺的都市“阉寺”病。此类小说写得较浮泛,但不妨与“湘西世界”的小说对照起来读。 三、文学理想的寂寞 (4)应理解沈从文何以被人称为“文体家”。沈对现代小说艺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了 非常有艺术个性的抒情小说。“造境”是沈从文的关键。纯情人物的设置、自然景物与人事 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验的投射,加上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共同造成现实 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5)沈从文的散文成就也很高,且比小说更有历史感,也更能直接表露他自己的灵魂与 情思。可以选读《湘行散记》、《湘西》以及《烛虚》中的一些作品,并通过对这些散文的评 析,加深对沈从文创作视点与文学地位的理解

[知识点] 沈从文表现“湘西世界”与讽刺“都市病”的代表性作品、《湘行散记》等有代表性的 散文
[知识点] 沈从文表现“湘西世界”与讽刺“都市病”的代表性作品、《湘行散记》等有代表性的 散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一章 巴金.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章 老舍.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九章 茅盾.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七章 戏剧(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六章 散文(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五章 新诗(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四章 郭沫若.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三章 小说(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章 鲁迅(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温儒敏).pdf
- 西南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财经文秘方向)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 2020 军队文职【汉语言文学】真题及答案(网络回忆版).pdf
- 海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pdf
-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现代汉语》PPT课件_第四章 词汇.ppt
- 清华大学出版社:《口语表达技巧与声音训练》课程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共十章,主编:王洋).ppt
- 《史记》课程教学讲读(PPT电子教案).ppt
- 《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ppt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语法.ppt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三章 小说(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五章 鲁迅(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四章 新诗(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六章 散文(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七章 曹禺.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八章 戏剧(二).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章 赵树理.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一章 小说(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二章 艾青.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三章 新诗(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四章 散文(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第二十五章 戏剧(三).pdf
-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案讲义_电子教案(共二十五章).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样题(样题).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期末考试样题(答案).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转折.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二章 诗歌创作.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三章 农村小说.pdf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十七年文学 第四章 革命历史小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