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公共财政学B卷(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3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公共财政学B卷(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公共财政学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3分每题,共5题,15分。要求按照原文准确答题,出现遗漏,篡改的情况,的情扣分)1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剩余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2外部性:外部性是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的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3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通常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4税收:税收是因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获得收入的形式。5财政政策:是一国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措施的总称二、单选题(2分每题,共11题,22分)1-5ACABB6-10BDCBB11A三、简答题(34分,意思明确,表述清楚,按照得分点给分)1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8分)答:①财政投融资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实现财政投资方式的转变,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益另一方面为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创造条件:(2)②财政投融资政策性很强,范围有严格的限制.(2)③财政投融资以市场参数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2)④财政投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2)2简述税制基本要素(6分)答:构成税制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A纳税人,纳税入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纳税入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入。然而,纳税人并不一定就是税收负担的承担者(负税人)。纳税入与负税人可能一致(如所得税),也可能不一致(如流转税,纳税入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入负担),(2)B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税制的核心要素,它指的是课税的目的物,即对什么征税。(2)C税率,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体现税收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在税基一定的前提下,税收的负担程度相同家课税的程度主要体现在税率上。税率越高,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越重。从理论上讲,税率主要有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种形式。(2)3公债的含义和功能(10分)答:公债是国家或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或直接借款等方式向国内外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4)公债的功能包括:A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通过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较小,(2)B筹集建设资金.筹集减少资金是从财政支出或资金使用角度来说明国债的功能(2)

公共财政学 B 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3 分每题,共 5 题,15 分。要求按照原文准确答题,出现遗漏,篡改的情 况,酌情扣分) 1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剩余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 系。 2 外部性:外部性是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的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 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3 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通常包括经常 预算和资本预算。 4 税收:税收是因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获得收入 的形式。 5 财政政策:是一国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 及其相应措施的总称. 二、单选题(2 分每题,共 11 题,22 分) 1-5 A C A B B 6-10 B D C B B 11 A 三、简答题(34 分,意思明确,表述清楚,按照得分点给分) 1 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8 分) 答:①财政投融资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实现财政投资方式的转变,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益.;另一 方面为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创造条件.(2) ②财政投融资政策性很强,范围有严格的限制. (2) ③财政投融资以市场参数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 (2) ④财政投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 (2) 2 简述税制基本要素(6 分) 答: 构成税制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 A 纳税人, 纳税入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纳税 入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入。然而,纳税人并不一定就是税收负担的承担者(负税人)。 纳税入与负税人可能一致(如所得税),也可能不一致(如流转税,纳税入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 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入负担).(2) B 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税制的核心要素,它指的是课税的目的物,即对什 么征税。(2) C 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体现税收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 在税基一定的前提下,税收的负担程度相同家课税的程度主要体现在税率上。税率越高,纳 税人的税收负担越重。从理论上讲,税率主要有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种形式。 (2) 3 公债的含义和功能(10 分) 答:公债是国家或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或直接借款等方式向国内外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取得财 政收入的一种形式.(4) 公债的功能包括: A 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通过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的发 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较小.(2) B 筹集建设资金.筹集减少资金是从财政支出或资金使用角度来说明国债的功能. (2)

C调节经济.公债的发行,使用,偿还,都会对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2)4分税制及中央地方收入划分的方式(10分)答:分税制就是以税收作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方式,合理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按照税种划分各级政府的收入并且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调节政府横向和纵向财力配置以保证各级政府财政职能的发挥(3)我国目前根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关于分税制财政管理的规定,将税收划分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政府的共享收入:(1)中央政府的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2)地方政府的固定收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屠宰税链席税(2)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印花税。(2)四、计算题(9分)解:(1)工资所得项目:每月应纳税所得额=8000-2000=6000元全年应纳所得税=(6000×20%-375)×12=9900元(2)工程设计收入60000元超过4000元,因此计算应10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20%的费用应纳税所得额=60000×(1-20%)=48000元应纳所得税=20000×20%+(48000-20000)×30%=12400元(3)因为公益救济性捐赠20000元是通过教育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因此可以全额扣除应纳税所得额=100000-20000=80000元应纳所得税=80000*20%=16000元(4)在B国讲学收入80000元已经超过4000元,扣除费用20%应纳税所得额=80000*(1-20%)=64000元应纳所得税=64000*40%-7000=18600元因在国外已经缴纳20000元,因此无需在本国缴纳综合上面所得,2008年甲应当缴纳的所得税为9900+12400+16000=38300元(每一点得2分,最后结果正确得1分)五、论述题试分析市场失灵和政府的介入(20分)答:1市场失灵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极为推崇私人经济部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他认为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可能通过价格和竞争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的有效的组织,从而使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最终给全社会带来共同利益。虽然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又具有本身固有缺陷,经济学上称之为“市场失灵”。(1)自然垒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

C 调节经济.公债的发行,使用,偿还,都会对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 (2) 4 分税制及中央地方收入划分的方式(10 分) 答:分税制就是以税收作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方式,合理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按照税种划分各 级政府的收入,并且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调节政府横向和纵向财力配置,以保证各级政府财政 职能的发挥. (3) 我国目前根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关于分税制财政管理的规定,将税收 划分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政府的共享收入.(1) 中央政府的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 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2) 地方政府的固定收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2)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 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印花税. (2) 四、计算题(9 分) 解:(1) 工资所得项目: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8000-2000=6000 元 全年应纳所得税=(6000×20%-375)×12=9900 元 (2)工程设计收入 60000 元超过 4000 元,因此计算应 10 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减除 20%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60000×(1-20%)=48000 元 应纳所得税=20000×20%+(48000-20000) ×30% =12400 元 (3)因为公益救济性捐赠 20000 元是通过教育部门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因此可以全额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100000-20000=80000 元 应纳所得税=80000*20%=16000 元 (4) 在 B 国讲学收入 80000 元已经超过 4000 元,扣除费用 20% 应纳税所得额=80000*(1-20%)=64000 元 应纳所得税=64000*40%-7000=18600 元 因在国外已经缴纳 20000 元,因此无需在本国缴纳 综合上面所得,2008 年甲应当缴纳的所得税为: 9900+12400+16000=38300 元 (每一点得 2 分,最后结果正确得 1 分) 五、论述题 试分析市场失灵和政府的介入(20 分) 答: 1 市场失灵问题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极为推崇私人经济部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他认为市场 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可能通过价格和竞争机制,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的有效的组织, 从而使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最终给全社会带来共同利益。虽然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是 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又具有本身固有缺陷,经济学上称之为“市 场失灵”。 (1)自然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

件。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这时就会形成自然垒断。垒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提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2)公共产品问题,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市场经济中的追求利润极大化的生产者是不会提供这类产品的。(3)外溢性问题,有外溢性特征的产品,其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是不一致的,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收益)。(4)信息的不完全。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越来越分散、复杂,加工、处理信息的成本也可能会升高到为决策者所无法接受,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非理性的决策。(5)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在市场机制下,经济行为的主体高度分散,从而决策权也高度分散。小的决策者往往只关心自已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加上信息失效导致许多非理性的决策,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失衡,国内经济剧烈波动、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国际收支失衡。(6)偏好不合理一一优值品、劣值品问题。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但在现实的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我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而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值品。这两种情况都为政府于预提供了理由。(8)分配不公平。在现实经济中,由于不完全竞争和垒断的存在,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如社会上惯用的新给结构以及家庭关系、社会地位、性别种族差异等等因素,使得利润工资等收入并不完全取决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因此,政府必须担当起收入再分配的重任,从社会公平准则出发,通过较大规模的收入与支出途径来实现再分配政策。对于上述市场失灵问题,一般认为,私入经济或私人部门经济是无力加以解决的。此时需要有集体的或公共的活动介入,以一种非市场价格机制的方式去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由于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因而,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也主要限于市场失灵领域。2政府的介入具体而言,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提供司法制度。这是政府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但只占政府支出极小的一部分。政府提供司法制度的目的有:①保护各类产权不受侵犯:②保证各类市场规则的正常执行:③维护竞争秩序等等。这些都是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2)提供商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因而政府直接提供商品与服务的支出相对较少。但是一些市场失灵的生产领域,仍需要政府的介入,或是通过税收与补贴引导私人企业生产,或是通过规章制度管理私人企业生产,或由政府直接向社会提供。居于这些领域的有:邮政通讯、垃圾处理、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教育;医疗保健等。(3)提供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与司法制度一样,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政府这部分的支出主要是购买劳动力的支汽,即雇佣政府机关行政人员的工资支出。(4)调节经济运行。这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规章制度、税收、补贴等行为对经济运行从总量与结构两方面进行调节,烫平经济波动,解决失业与通胀问题。(5)管理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如决定资本的流量和流向;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转移投资风险等。由于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金融市场自身所只有的一些特点(如市场具有不完全性,市场风险较大等),有必要由政府以提供信用保证、社会保险体系等方式介入金融市场的运转过程中。(6)调节收入分配。政府调节收人再分配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税收制度:二是转移支付支出。其中,转移支付支出又包括社会保障与社会救济支出两类。通过调节收入分配,以解

件。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 这时就会形成自然垄断。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提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 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公共产品问题,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市场经济中的追求利润极大化的生产者是不会提供这类产品的。 (3)外溢性问题. 有外溢性特征的产品,其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是不一致的,其 差额就是外部成本(收益)。 (4)信息的不完全。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越来越分散、复杂,加工、处理信息的 成本也可能会升高到为决策者所无法接受,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非理性的决策。 (5)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在市场机制下,经济行为的主体高度分散,从而决策权 也高度分散。小的决策者往往只关心自己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加上信息失效导致许多非 理性的决策,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失衡,国内经济剧烈波动、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国家 经济增长停滞或国际收支失衡。 (6)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合理性的前提 条件,但在现实的市场中,并不是每个人的要求、愿望都是合理的。我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 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而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值品。这两种 情况都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由。 (8)分配不公平。在现实经济中,由于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的存在,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如社会 上惯用的薪给结构以及家庭关系、社会地位、性别种族差异等等因素,使得利润工资等收入 并不完全取决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因此,政府必须担当起收入再分配的重任,从 社会公平准则出发,通过较大规模的收入与支出途径来实现再分配政策。 对于上述市场失灵问题,一般认为,私入经济或私人部门经济是无力加以解决的。此时需要 有集体的或公共的活动介入,以一种非市场价格机制的方式去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由于公共 财政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因而,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也主要限于市场失灵领域。 2 政府的介入 具体而言,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提供司法制度。这是政府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但只占政府支出极小的一部分。政府提 供司法制度的目的有:①保护各类产权不受侵犯;②保证各类市场规则的正常执行;③维护 竞争秩序等等。这些都是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 (2)提供商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因而政府直接提 供商品与服务的支出相对较少。但是一些市场失灵的生产领域,仍需要政府的介入,或是通 过税收与补贴引导私人企业生产,或是通过规章制度管理私人企业生产,或由政府直接向社 会提供。居于这些领域的有:邮政通讯、垃圾处理、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教育;医疗保健 等。 (3)提供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与司法制度一样,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 政府这部分的支出主要是购买劳动力的支汽,即雇佣政府机关行政人员的工资支出。 (4)调节经济运行。这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规章制度、税收、补贴等行为对经济运行从总量与 结构两方面进行调节,烫平经济波动,解决失业与通胀问题。 (5)管理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如决定资本的流量和流向;将 储蓄转化为投资;转移投资风险等。由于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金融市 场自身所只有的一些特点(如市场具有不完全性,市场风险较大等),有必要由政府以提供信 用保证、社会保险体系等方式介入金融市场的运转过程中。 (6)调节收入分配。政府调节收人再分配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税收制度:二是转移支付 支出。其中,转移支付支出又包括社会保障与社会救济支出两类。通过调节收入分配,以解

决市场失灵条件下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基本围绕以上思路来答题,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给分)

决市场失灵条件下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基本围绕以上思路来答题,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给分)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