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山东农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7
文件大小:33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电工学》教学大纲Electrotechnics学时:54学时学分:3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适用专业: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与电子工程、环境工程课程代码:BB024306大纲执笔人:刘双喜大纲审定人:李有安一、说明(500字左右)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电工学是非电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信息时代的21世纪,各行业都离不开电工技术,各专业的学生都需要通过本课程掌握电工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工学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事业发展的基本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并具有将电工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一定能力。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特点。主要安排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以及各专业常用的机电器件及其基本电路和应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和基本分析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并通过实例、例题和习题来说明理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许可条件下,可适当选取应用性较强和加深加宽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拓展知识面。(2)实验技能方面,电工技术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常用电器、仪表性能及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工技能,尽可能多的安排实验课。3、课程教学改革(1)部分内容安排为学生自学,可作提示性、指导性课程讲授。自学内容在相应章节后注有“自学”。(2)把原来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运用性实验二、教学大纲内容(不可只列章节题目,应写出具体内容)

《电工学》教学大纲 Electrotechnics 学时:54 学时 学分:3 理论学时:45 学时 实验学时:9 学时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与电子工程、环境工程 课程代码:BB024306 大纲执笔人:刘双喜 大纲审定人:李有安 一、说明(500 字左右)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电工学是非电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信息时代的 21 世纪,各行业都离不开电工技术,各 专业的学生都需要通过本课程掌握电工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 工学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事业发展的基本概况,为学习后续课 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和实践 基础,并具有将电工技 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一定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特点。主要安排电工技术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以及各专业常用的机电器件及其基本电路和应 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和基本分析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并通过实例、例 题和习题来说明理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了解电工技 术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许可条件下,可适当选取应用性较强和加深加宽的 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拓展知识面。 (2)实验技能方面,电工技术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常用电 器、仪表性能及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工技能,尽可能多的安排实验课。 3、课程教学改革 (1)部分内容安排为学生自学,可作提示性、指导性课程讲授。自学内容在相应章节后 注有“自学”。 (2)把原来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运用性实验。 二、教学大纲内容(不可只列章节题目,应写出具体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参考提供的材料)要求每章内容后列出重点、难点、建议教学方法和思考题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1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电能的传输和转换、信号源、负载1.2电路模型电路模型的定义1.3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的定义1.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1.5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电压与电流、电源与负载的判别、额定值与实际值1.6基尔霍夫定律定律的内容、KCL、KVL重点及难点: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思考题:见教材1.5.1-1.5.14;1.6.1-1.6.2;1.7.1-1.7.5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教具、挂图、以及课外实验等方法使同学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对重点内容,详细讲述,采取互动教学,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要认真完成习题和思考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2.1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2.2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电压源的定义、电流源的定义,等效变换方法2.3支路电流法方法的内容、电桥平衡2.4结点电压法

(一)课程理论教学(参考提供的材料) 要求每章内容后列出重点、难点、建议教学方法和思考题 第 1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电能的传输和转换、信号源、负载 1.2 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的定义 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的定义 1.4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公式 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电压与电流、电源与负载的判别、额定值与实际值 1.6 基尔霍夫定律 定律的内容、KCL、KVL 重点及难点: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 思考题:见教材 1.5.1-1.5.14;1.6.1-1.6.2;1.7.1-1.7.5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教具、挂图、以 及课外实验等方法使同学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对重点内容,详细讲述,采取互动教学,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要认真完成习题和思 考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 2 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 2.2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电压源的定义、电流源的定义,等效变换方法 2.3 支路电流法 方法的内容、电桥平衡 2.4 结点电压法

方法的内容2.5叠加原理原理的内容、原理的使用范围2.6戴维宁与诺顿定理戴维宁定理的内容、诺顿定理的内容重点及难点:电压源及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戴维宁与诺顿定理思考题:见教材2.1.1-2.1.3;2.3.1-2.3.3;2.4.1-2.4.4;2.7.1-2.7.3建议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当前主要的教学方式,切实发挥这一获得知识的最快和最有效的学习途径的作用。突出物理概念、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认真作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第3章正弦交流电3.1正弦电压和电流频率与周期、幅值与有效值、初相位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相量定义、相量图3.3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各个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3.4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在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同相位的3.5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在电感元件交流电路中,电压的幅值与电流的幅值之比为频率与电感之积3.6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在电容元件电路中,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超前90度3.7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的串联的交流电路、视在功率、功率因数3.8阻抗的串联和并联等效阻抗、串联阻抗3.9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R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串联谐振、并联谐振

方法的内容 2.5 叠加原理 原理的内容、原理的使用范围 2.6 戴维宁与诺顿定理 戴维宁定理的内容、诺顿定理的内容 重点及难点:电压源及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戴维宁与诺顿定理 思考题:见教材 2.1.1-2.1.3;2.3.1-2.3.3;2.4.1-2.4.4;2.7.1-2.7.3 建议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当前主要的教学方式,切实发挥这一获得知识的最快和 最有效的学习途径的作用。突出物理概念、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认真作习题巩 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第 3 章 正弦交流电 3.1 正弦电压和电流 频率与周期、幅值与有效值、初相位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相量定义、相量图 3.3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 各个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3.4 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 在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同相位的 3.5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 在电感元件交流电路中,电压的幅值与电流的幅值之比为频率与电感之积 3.6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 在电容元件电路中,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超前 90 度 3.7 电阻、 电感与电容元件的串联的交流电路、视在功率、功率因数 3.8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等效阻抗、串联阻抗 3.9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RC 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串联谐振、并联谐振

3.10功率因数的提高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重点及难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思考题:见教材3.1.1-3.1.8;3.2.1-3.2.6;3.7.1-3.7.70建议教学方法:要注重电工技术的应用,要了解多种有关器件(或单元电路)之间是如何联接组成一实用系统的,不要孤立的去看待一个元器件(或单元电路),应有完整的系统概念。教师要指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课下学好自结学内容,并且要多看参考书。第4章三相电路4.1三相电压相序、中性点和零点4.2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四线制电路、三相三线制电路4.3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电路的计算方法4.4三相功率重点及难点: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思考题:见教材4.1.1-4.1.3;4.2.1-4.2.4建议教学方法:对重点内容,详细讲述,采取互动教学,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要认真完成习题和思考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5章电路的暂态分析(自学)5.1换路定则与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确定(换路定义、初始值)5.2RC电路的相应(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5.3一介线形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三要素分析法的公式)5.4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基本形式)5.5RL电路的相应(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建议教学方法:对自学内容采取指导性、提示性课堂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10 功率因数的提高 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电容元件 的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思考题:见教材 3.1.1-3.1.8;3.2.1-3.2.6;3.7.1-3.7.7。 建议教学方法:要注重电工技术的应用,要了解多种有关器件(或单元电路)之间是如何联 接组成一实用系统的,不要孤立的去看待一个元器件(或单元电路),应有完整的系统概念。 教师要指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课下学好自结学内容,并且要多看参考书。 第 4 章 三相电路 4.1 三相电压 相序、中性点和零点 4.2 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三相四线制电路、三相三线制电路 4.3 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电路的计算方法 4.4 三相功率 重点及难点: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思考题:见教材 4.1.1-4.1.3;4.2.1-4.2.4 建议教学方法:对重点内容,详细讲述,采取互动教学,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要认 真完成习题和思考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 5 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自学) 5.1 换路定则与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确定(换路定义、初始值) 5.2 RC 电路的相应(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 5.3 一介线形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三要素分析法的公式) 5.4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基本形式) 5.5 RL 电路的相应 (RL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 建议教学方法:对自学内容采取指导性、提示性课堂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 高学生自学能力

第6章.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6.1磁路的基本物理量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磁导率6.2磁性材料的磁性能高导磁性、磁饱和性、磁滞性6.3磁路及其基本原理磁路定义、基本定律内容6.4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电磁关系、电压电流关系、功率损耗6.5变压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与效率、6.6电磁铁电磁铁的特性重点及难点:磁路及其基本原理、交流铁心线圈电路、变压器思考题:见教材6.4.1-6.4.4;6.5.1-6.5.11建议教学方法:注重电工技术的应用,要了解多种有关器件(或单元电路)之间是如何联接组成一实用系统的,不要孤立的去看待一个元器件(或单元电路),应有完整的系统概念。学生要认真完成习题和思考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7章交流电动机7.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定子和转子7.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旋转磁场、电动机的转动原理7.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定子电路和转子电路7.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向转矩公式、机械特性曲线7.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起动性能、起动方法

第 6 章.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 6.1 磁路的基本物理量 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场强度、磁导率 6.2 磁性材料的磁性能 高导磁性、磁饱和性、磁滞性 6.3 磁路及其基本原理 磁路定义、基本定律内容 6.4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电磁关系、电压电流关系、功率损耗 6.5 变压器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外特性、损耗与效率、 6.6 电磁铁 电磁铁的特性 重点及难点:磁路及其基本原理、交流铁心线圈电路、变压器 思考题:见教材 6.4.1-6.4.4;6.5.1-6.5.11 建议教学方法:注重电工技术的应用,要了解多种有关器件(或单元电路)之间是如何联接 组成一实用系统的,不要孤立的去看待一个元器件(或单元电路),应有完整的系统概念。 学生要认真完成习题和思考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 7 章. 交流电动机 7.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定子和转子 7.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旋转磁场、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7.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定子电路和转子电路 7.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向 转矩公式、机械特性曲线 7.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起动性能、起动方法

7.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变频调速、变极调速、变转差率调速7.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能耗制动、反接制动7.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型号、接法、电压、电流7.9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功率的选择、种类和型式的选择7.10单相异步电动机电容分相式、罩极式异步电动机重点及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思考题:见教材7.4.1-7.4.4;7.5.1-7.5.11建议教学方法:要了解多种有关器件(或单元电路)之间是如何联接组成一实用系统的,不要孤立的去看待一个元器件(或单元电路),应有完整的系统概念实验时积极思考,多动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电工仪表、电机和电器设备以及电子元器件等,能正确联接电路,能准确读取数据;实验后要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认真整理分析,编写出整洁的实验报告。第8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8.1常用控制电器组合开关、按钮、接触器、继电器、熔断器8.2鼠笼式电动机直接启动的控制线路控制线路原理图8.3鼠笼式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互锁和联锁8.4行程控制行程开关、电路图原理8.5时间控制通电延时的空气时间继电器本章重点及难点:鼠笼式电动机直接启动的控制线路、鼠笼式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7.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变频调速、变极调速、变转差率调速 7.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能耗制动、反接制动 7.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型号、接法、电压、电流 7.9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功率的选择、种类和型式的选择 7.10 单相异步电动机 电容分相式、罩极式异步电动机 重点及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思考题:见教材 7.4.1-7.4.4;7.5.1-7.5.11 建议教学方法:要了解多种有关器件(或单元电路)之间是如何联接组成一实用系统的,不 要孤立的去看待一个元器件(或单元电路),应有完整的系统概念实验时积极思考,多动手, 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电工仪表、电机和电器设备以及电子元器件等,能正确联接 电路,能准确读取数据;实验后要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认真整理分析,编写出整洁的实验 报告。 第 8 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8.1 常用控制电器 组合开关、按钮、接触器、继电器、熔断器 8.2 鼠笼式电动机直接启动的控制线路 控制线路原理图 8.3 鼠笼式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互锁和联锁 8.4 行程控制 行程开关、电路图原理 8.5 时间控制 通电延时的空气时间继电器 本章重点及难点:鼠笼式电动机直接启动的控制线路、鼠笼式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思考题:见教材8.2.1-8.2.2:8.4.1-8.4.5;8.5.1-8.5.2:8.8.1-8.8.4建议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教师把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案例提出来,让学生找出案例中与课程理论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最后老师介绍该问题的工程解决方案,让学生了解理论与工程的内在联系。第9章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自学)9.1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9.2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编制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9.3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举例建议教学方法:对自学内容采取指导性、提示性课堂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第10章.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10.1发电输电概述电枢、电力网10.2工业企业供电放射式、树干式10.3安全用电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触电方式接地和接零10.4节约用电节约用电的具体措施重点及难点:安全用电(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触电方式、接地和接零)思考题:见教材13.1.1-13.4.3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向学生介绍一些发生在个人身边的触电现象,以及解救方法。使每个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第11章电工测量11.1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按照被测量的种类、工作原理、电流的种类、准确度分类11.2电工测量仪表的型式

思考题:见教材 8.2.1-8.2.2;8.4.1-8.4.5;8.5.1-8.5.2;8.8.1-8.8.4 建议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教师把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案例提出来,让 学生找出案例中与课程理论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最后老师介绍该问题的工程解决方案,让学 生了解理论与工程的内在联系。 第 9 章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自学) 9.1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原理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9.2 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编制 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 9.3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举例 建议教学方法:对自学内容采取指导性、提示性课堂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 高学生自学能力。 第 10 章. 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 10.1 发电输电概述 电枢、电力网 10.2 工业企业供电 放射式、树干式 10.3 安全用电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触电方式接地和接零 10.4 节约用电 节约用电的具体措施 重点及难点:安全用电(电流对人体的作用、触电方式、接地和接零) 思考题:见教材 13.1.1-13.4.3 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向学生介绍一些发生在个人身边的触电现象,以及解救方法。 使每个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 第 11 章 电工测量 11.1 电工测量仪表的分类 按照被测量的种类、工作原理、电流的种类、准确度分类 11.2 电工测量仪表的型式

磁电式仪表、电磁式仪表、电动式仪表11.3电流的测量测量方法、分流器11.4电压的测量测量方法、倍压器11.5万用表磁电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11.6功率的测量单相交流和直流功率的测量、三相功率的测量11.7兆欧表兆欧表的使用方法11.8用电桥测量电阻\电容与电感直流电桥、交流电桥本章重点及难点: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测量、功率的测量。思考题:11.1.1-11.1.2;11.4.1-11.4.4建议教学方法:本章理论在课堂上讲授,其他有关仪表的内容在实验室内讲授,使学生对仪表的和构造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熟练的使用仪表。(二)课程实验教学(实验课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者不要此部分)列出实验序号、实验名称、每次实验的学时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一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2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日光灯的工作原理: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掌握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说明1、日光灯各元件的联接及其工作过程

磁电式仪表、电磁式仪表、电动式仪表、 11.3 电流的测量 测量方法、分流器 11.4 电压的测量 测量方法、倍压器 11.5 万用表 磁电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 11.6 功率的测量 单相交流和直流功率的测量、三相功率的测量 11.7 兆欧表 兆欧表的使用方法 11.8 用电桥测量电阻\电容与电感 直流电桥、交流电桥 本章重点及难点: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测量、功率的测量。 思考题:11.1.1-11.1.2;11.4.1-11.4.4 建议教学方法:本章理论在课堂上讲授,其他有关仪表的内容在实验室内讲授,使学生对仪 表的和构造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熟练的使用仪表。 (二)课程实验教学(实验课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者不要此部分) 列出实验序号、实验名称、每次实验的学时 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要求 实验一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2 学时) 一、实验目的 了解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掌握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说明 1、日光灯各元件的联接及其工作过程

灯管灯丝火.国2~220V启辉器3地。镇流器图1-1日光灯电路日光灯结构如图1-1所示,K闭合时,日光灯管不导电,全部电压加在启辉器两触片之间,使启辉器中氛气击穿,产生气体放电,此放电产生的一定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与固定片接通,于是有电流通过日光灯管的灯丝和镇流器。短时间后双金属片冷却收缩与固定片断开,电路中的电流突然减小: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这时镇流器两端产生一定的感应电动势,使日光灯管两端电压产生400至500V高压,灯管气体电离,产生放电,日光灯点燃发亮。日光灯点燃后,灯管两端的电压降为100V左右,这时由于镇流器的限流作用,灯管中电流不会过大。同时并联在灯管两端的启辉器,也因电压降低而不能放电,其触片保持断开状态。2、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和方法对于一个无源一端口网络,如图1-2所示,其所吸收的有功功率P=UIcosΦ其中cosΦ称为功率因数。要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可以用并联电容器的办法,使流过电容器中的无功电流分量与感性负载中的无功电流分量互相补偿,以减小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提高了功率因数。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充分发挥电源设备的利用率,一方面又可以减少上的功率损失,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FiRLiR山Z-Z| Uay、实验设备三、表1-1实验仪器和设备

日光灯结构如图 1-1 所示,K 闭合时,日光灯管不导电,全部电压加在启辉器两触 片之间,使启辉器中氖气击穿,产生气体放电,此放电产生的一定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胀 与固定片接通,于是有电流通过日光灯管的灯丝和镇流器。短时间后双金属片冷却收缩与固 定片断开,电路中的电流突然减小;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这时镇流器两端产生一定的感应电 动势,使日光灯管两端电压产生 400 至 500V 高压,灯管气体电离,产生放电,日光灯点燃 发亮。日光灯点燃后,灯管两端的电压降为 100V 左右,这时由于镇流器的限流作用,灯管 中电流不会过大。同时并联在灯管两端的启辉器,也因电压降低而不能放电,其触片保持断 开状态。 2、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和方法 对于一个无源一端口网络,如图 1-2 所示,其所吸收的有功功率 P=UIcosΦ其中 cosΦ 称为功率因数。要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可以用并联电容器的办法,使流过电容 器中的无功电流分量与感性负载中的无功电流分量互相补偿,以减小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 差,从而提高了功率因数。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充分发挥 电源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 三、实验设备 表 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序号名称数量备注型号与规格11交流电压表12交流电流表13功率表41自耦调压器41镇流器与40W灯管配用15电容器箱启辉器16与40W灯管配用17日光灯灯管40W18四、实验线路与实验内容实验接线如图所示。测量交流参数及提高功率因数按表1-2并联电容C,令U=220V不变,将测试结果填入表1-2中。表 1-2测试结果测量值计算值电容值FU (v)I (A)I(A)IR(A)cos d02.54.752.5+4.754.75+4.75

序号 名 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交流电压表 1 2 交流电流表 1 3 功率表 1 4 自耦调压器 1 4 镇流器 与 40W 灯管配用 1 5 电容器箱 1 6 启辉器 与 40W 灯管配用 1 7 日光灯灯管 40W 1 8 1 四、实验线路与实验内容 实验接线如图所示。测量交流参数及提高功率因数 按表 1-2 并联电容 C,令 U=220V 不变,将测试结果填入表 1-2 中。 表 1-2 测试结果 电容值μF 测量值 计算值 U(V) I (A) IR L(A) Ic(A) cosφ 0 2.5 4.75 2.5+4.75 4.75+4.75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