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山东农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大纲)过程控制系统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36.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大纲)过程控制系统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过程控制系统》教学大纲Process ControlSystem学时:54学时学分:3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9学时课程代码:BB058007适用专业:自动化大纲执笔人:李天华大纲审定人:侯加林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1)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掌握基本概念;2)学会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3)了解并掌握各种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过程及特点;4)学会分析被控对象的特性,并根据对象特性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作业、期中考试、课程设计和期末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应对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被控过程的建模方法、各种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等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本课程实验学时为9学时。实验前教师预先布置实验题目,学生在做实验前必须了解控制系统原理、实验设备及连线方法,实验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3、课程教学改革授课采用“多媒体+板书”的形式。教师开发适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穿插大量的工业生产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更好地吸收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于某些章节的内容,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课上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1、概述(2学时)主要内容:介绍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组成、特点和课程性质及任务等

《过程控制系统》教学大纲 Process Control System 学时:54 学时 学分:3 理论学时:45 学时 实验或讨论学时:9 学时 适用专业:自动化 课程代码:BB058007 大纲执笔人:李天华 大纲审定人:侯加林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 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1)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掌握基本概念;2)学会 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3)了解并掌握各种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过程及特点; 4)学会分析被控对象的特性,并根据对象特性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作业、期中考 试、课程设计和期末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应对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被控过程的建模方法、 各种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等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本课程实验学时为 9 学时。实验前教师预先布置实验题目,学生在做实验前必须了解控 制系统原理、实验设备及连线方法,实验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 3、课程教学改革 授课采用“多媒体 + 板书”的形式。教师开发适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穿 插大量的工业生产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更好地吸收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在 授课过程中,教师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于某些章节的 内容,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课上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使课堂教学生动 活泼。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1、概述(2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组成、特点和课程性质及任务等

重点和难点: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6学时)主要内容:介绍过程建模的基本概念、被控过程的特性、数学模型的类型和过程建模方法。重点和难点:被控过程基于阶跃响应的建模步骤、作图方法和数据处理,3、简单过程控制系统(6学时)主要内容:介绍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重点和难点:调节器作用方式的选择: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4、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6学时)主要内容:介绍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控制、前馈补偿控制、大滞后预估控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背景和设计方法。重点和难点:串级、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5、实现特殊工艺要求的过程控制系统(6学时)主要内容:介绍实现特殊工艺要求的过程控制系统(比值、均匀、分程、自动选择性控制)的基本类型、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重点和难点:比值、均匀、分程、选择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过程分析。6、复杂过程控制系统(8学时)主要内容:介绍多变量解耦、适应过程参数变化的控制系统、推理、预测和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和难点:适应过程参数变化的控制系统和推理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7、基于网络的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5学时)主要内容:介绍集散控制系统和基于现场总线的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类型、硬件结构与功能、通信模型、软件配置及组态方法等内容。重点和难点: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与功能、软件配置及组态方法。8、典型生产过程控制与工程设计(6学时)主要内容:介绍电厂锅炉和精馏过程的实际控制系统举例;简要介绍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电厂锅炉的过程控制类型及特点

重点和难点: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6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过程建模的基本概念、被控过程的特性、数学模型的类型和过程建模方 法。 重点和难点:被控过程基于阶跃响应的建模步骤、作图方法和数据处理。 3、简单过程控制系统(6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 重点和难点:调节器作用方式的选择;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 4、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6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常用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控制、前馈补偿控制、大滞后预估控制) 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背景和设计方法。 重点和难点:串级、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 5、实现特殊工艺要求的过程控制系统(6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实现特殊工艺要求的过程控制系统(比值、均匀、分程、自动选择性控 制)的基本类型、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 重点和难点:比值、均匀、分程、选择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过程分析。 6、复杂过程控制系统(8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多变量解耦、适应过程参数变化的控制系统、推理、预测和模糊控制系 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重点和难点:适应过程参数变化的控制系统和推理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7、基于网络的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5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集散控制系统和基于现场总线的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类型、硬件 结构与功能、通信模型、软件配置及组态方法等内容。 重点和难点: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与功能、软件配置 及组态方法。 8、典型生产过程控制与工程设计(6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电厂锅炉和精馏过程的实际控制系统举例;简要介绍工程设计的基本内 容。 重点和难点:电厂锅炉的过程控制类型及特点

(二)课程实验教学实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过程控制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分析和设计简单控制系统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将来从事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奠定基础。实验项目与主要内容:序号学时数实验名称目的和要求(1)、熟悉双容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双容(二阶)滞后数学(2)、数显智能报警仪表的参数设置;12模型测式(3)、记录双容对象对于扰动响应时间容量滞后特性。(1)、熟悉进水流量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图:进水流量F1定值调节(2)、用智能仪表对对象的参数设置;22之一(3)、手动和自动整定仪表P.I.D参数。(4)、观察P.I.D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1)、设计出水压力并联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图;出水压力P2定值调节32(2)、用仪表整定系统参数;之四(3)、手动、自动整定控制器的P.I.D参数:(4)、观察P.I.D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1)、熟悉单回路、管路连接以及控制电器连接;锅炉液L2定值调节之34(2)、手动整定和自动整定P.I.D参数;(3)、观察P.I.D参数变化对系统响应影响。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方式为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考试题型应尽量多样化。总评成绩:平时作业与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期中成绩20%,课程设计10%,期末成绩50%。期中考试、实验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实践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附:教学参考书目

(二)课程实验教学 实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过程控制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 生分析和设计简单控制系统的能力, 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将来从事 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奠定基础。 实验项目与主要内容: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数 目的和要求 1 双容(二阶)滞后数学 模型测式 2 (1)、熟悉双容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 (2)、数显智能报警仪表的参数设置; (3)、记录双容对象对于扰动响应时间容量滞 后特性。 2 进水流量 F1 定值调节 之一 2 (1)、熟悉进水流量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图; (2)、用智能仪表对对象的参数设置; (3)、手动和自动整定仪表 P.I.D 参数。 (4)、观察 P.I.D 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3 出水压力 P2 定值调节 之四 2 (1)、设计出水压力并联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 图; (2)、用仪表整定系统参数; (3)、手动、自动整定控制器的 P.I.D 参数; (4)、观察 P.I.D 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4 锅炉液 L2 定值调节之 一 3 (1)、熟悉单回路、管路连接以及控制电器连 接; (2)、手动整定和自动整定 P.I.D 参数; (3)、观察 P.I.D 参数变化对系统响应影响。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考核方式为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考试内 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考试题型应尽量多样化。总评 成绩:平时作业与平时成绩 10%,实验成绩 10%,期中成绩 20%,课程设计 10%,期末成绩 50%。期中考试、实验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实践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情况。 附: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潘永湘、杨延西、赵跃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参考书目[1]《过程控制工程(第3版)》,俞金寿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过程控制工程》,孙洪程李大字翁维勤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教材:《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潘永湘、杨延西、赵跃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1] 《过程控制工程(第 3 版)》,俞金寿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过程控制工程》,孙洪程 李大字 翁维勤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