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卷A(题目)

题号六七三四五】总分二一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不含气相或气相可以忽略的系统称为2.菲克第一定律适用于扩散过程;菲克第二定律适用于扩散过程。3.扩散的本质是4.主要依赖热缺陷进行的扩散为扩散:主要依扩散。赖杂质缺陷进行的扩散为相相变和5.按热力学分类,相变分为变。过程和6.析晶过程是由过程所共同构成。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二”每题1分,共10分)1,处于介稳态的物质由于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所以实际上它们不能长期存在下去。()2.从相图上仅能判断出在一定条件下体系所处的平衡状态,而不能判断达到该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3.超纯物质在热力学上往往是不稳定的,具有吸收杂质的趋势。()4,扩散质点总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的。()5.质点按空位扩散结构进行扩散时,空位扩散活化能仅包括空位迁移能。()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不含气相或气相可以忽略的系统称为 。 2.菲克第一定律适用于 扩散过程;菲克第二定律适 用于 扩散过程。 3.扩散的本质是 。 4.主要依赖热缺陷进行的扩散为 扩散;主要依 赖杂质缺陷进行的扩散为 扩散。 5.按热力学分类,相变分为 相变和 相 变。 6.析晶过程是由 过程和 过程所共 同构成。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 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处于介稳态的物质由于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所以实际 上它们不能长期存在下去。( ) 2.从相图上仅能判断出在一定条件下体系所处的平衡状态, 而不能判断达到该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 3.超纯物质在热力学上往往是不稳定的,具有吸收杂质的趋 势。( ) 4.扩散质点总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的。( ) 5.质点按空位扩散结构进行扩散时,空位扩散活化能仅包括 空位迁移能。( )

6.在多组分体系中,组分之间的扩散差异只取决于组分本身的差异。()7晶体的熔化属于二级相变。()8.析晶时系统的过冷度越大,越有利于形成晶核。()9.当析出晶相组成和母相组成相同时,只要温度一定,则核化速率就一定。()10,发生旋节分解时,分相达到平衡以前,两相组成不断向平衡组成连续变化。()三,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关于相,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相是指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均匀部分。B.同一物质的不同晶型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所以它们是一相。C.形成机械混合物的物质有几种,就有几个相D.几个组分间形成的固溶体,只算一相。2.对于三元凝聚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平衡共存的相数为()A.3B. 4C. 5D.无法确定3: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A.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任何一组分在各相中的化学位相等,并且每个相的自由焰最小。B.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任何一组分在各相中的化学位相
6.在多组分体系中,组分之间的扩散差异只取决于组分本身 的差异。( ) 7.晶体的熔化属于二级相变。( ) 8.析晶时系统的过冷度越大,越有利于形成晶核。( ) 9.当析出晶相组成和母相组成相同时,只要温度一定,则核 化速率就一定。( ) 10.发生旋节分解时,分相达到平衡以前,两相组成不断向平 衡组成连续变化。(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关于相,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相是指系统中具有相同物理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均匀部分。 B.同一物质的不同晶型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所以它们是一 相。 C.形成机械混合物的物质有几种,就有几个相。 D.几个组分间形成的固溶体,只算一相。 2.对于三元凝聚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平衡共存的相数为( ) A.3 B.4 C.5 D.无法确定 3.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 ) A.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任何一组分在各相中的化学位相等, 并且每个相的自由焓最小。 B.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任何一组分在各相中的化学位相

等,并且系统的自由烩最小。C.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只是任何一组分在各相中的化学位相等。D,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每个相的自由恰最小。4.对于具有体心立方格子特征的晶体,其晶体中质点跃迁时的有效跃迁几率是:()A. 1/6B. 1/2C. 1/3D. 1/45.关于扩散系数通式中的几何因子,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几何因子只包括了晶体结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B.几何因子只包括了扩散机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C.几何因子同时包括了晶体结构和扩散机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D:几何因子既没包括晶体结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也没包括扩散机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6.质点扩散的真正推动力是()A.浓度梯度。B.应力场梯度。C.电磁场梯度。D.化学位梯度。7关于马氏体相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等,并且系统的自由焓最小。 C.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只是任何一组分在各相中的化学位相 等。 D.相平衡的热力学条件是每个相的自由焓最小。 4.对于具有体心立方格子特征的晶体,其晶体中质点跃迁时 的有效跃迁几率是:( ) A.1/6 B.1/2 C.1/3 D.1/4 5.关于扩散系数通式中的几何因子,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几何因子只包括了晶体结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B.几何因子只包括了扩散机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C.几何因子同时包括了晶体结构和扩散机构对扩散系数的影 响。 D.几何因子既没包括晶体结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也没包括 扩散机构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6.质点扩散的真正推动力是( ) A.浓度梯度。 B.应力场梯度。 C.电磁场梯度。 D.化学位梯度。 7.关于马氏体相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马氏体相变是通过材料的一个分立体积的剪切作用进行的,由原子的协同位移完成。B.马氏体相变属于无扩散相变,相变后的化学组成和母体完全相同。C.马氏体相变没有一个特定的温度,而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的。D.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系统的自由恰变化由体积自由烩变化和界面能两部分组成。8.关于亚稳分解,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在达到系统自由恰降低的分相以前,必须越过自由恰升高区。B.在整个相变过程中,第二相组成保持不变。C.亚稳分解时,质点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扩散。D.分相所需时间长,动力学障碍大。9.关于临界晶核r,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r值越小,表示新相越易形成。B.晶核的界面能降低,新相越易形成。C.相变热增加,新相越易形成。D.rk是新相在热力学上可以稳定存在的最小半径。10.以下系统中,哪个系统最不可能显示出稳定的液相不混溶性?A.Mg0—Si02B.CaO—Si02C. Sr0—Si02
A.马氏体相变是通过材料的一个分立体积的剪切作用进行的, 由原子的协同位移完成。 B.马氏体相变属于无扩散相变,相变后的化学组成和母体完 全相同。 C.马氏体相变没有一个特定的温度,而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 完成的。 D.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系统的自由焓变化由体积自由焓变化 和界面能两部分组成。 8.关于亚稳分解,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在达到系统自由焓降低的分相以前,必须越过自由焓升高 区。 B.在整个相变过程中,第二相组成保持不变。 C.亚稳分解时,质点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扩散。 D.分相所需时间长,动力学障碍大。 9.关于临界晶核 rk,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rk值越小,表示新相越易形成。 B.晶核的界面能降低,新相越易形成。 C.相变热增加,新相越易形成。 D.rk是新相在热力学上可以稳定存在的最小半径。 10.以下系统中,哪个系统最不可能显示出稳定的液相不混溶 性? A.MgO—SiO2 B.CaO—SiO2 C.SrO—SiO2

D.BaOSiO2四.推导出理想溶液的能斯特一爱因斯坦方程式。(10分)五.熔体析晶过程中,如果形成的晶核是边长为a的立方体,求出晶核临界立方体边长a*,和临界核化自由能△Ga*。形成立方体晶核时,成核势垒与临界界面能有什么关系?(10分)六.已知二元相图,分别画出T,Tz温度时的自由烩一组成曲线。(每图5分,共10分)TLL, + L,7--11-T211--BA七.相图(20分)
D.BaO—SiO2 四.推导出理想溶液的能斯特—爱因斯坦方程式。(10 分) 五.熔体析晶过程中,如果形成的晶核是边长为 a 的立方体, 求出晶核临界立方体边长 a*,和临界核化自由能 ΔGa*。形成 立方体晶核时,成核势垒与临界界面能有什么关系?(10 分) 六.已知二元相图,分别画出 T1,T2温度时的自由焓—组成曲 线。(每图 5 分,共 10 分) 七.相图(20 分)

C?D3n?L??????BFGA1.划分分三角形,用箭头标出界线上温度降低方向和界线性质,用相应字母表示三元无变点的性质(E一低共熔点、P-双升点、R一双降点、T一一多晶转变点,凡过渡点均加下标t表示。)(10分)2.分析点m和点n的平衡冷却析晶过程。(6分)3.画出AC二元边的示意相图。(4分)
1. 划分分三角形,用箭头标出界线上温度降低方向和界线性 质,用相应字母表示三元无变点的性质(E—低共熔点、P— 双升点、R—双降点、T——多晶转变点,凡过渡点均加下 标 t 表示。)(10 分) 2. 分析点 m 和点 n 的平衡冷却析晶过程。(6 分) 3. 画出 AC 二元边的示意相图。(4 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卷A(答案).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3试卷B(答案).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3试卷A(题目).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3试卷A(答案).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3试卷B(题目).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6-9章)习题与解答.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1-5章)习题与解答.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10-14章)习题与解答.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指导书(共十个实验).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晶体.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晶体缺陷.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熔体与玻璃体.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硅酸盐矿物.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相图.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热力学计算.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相图的热力学推导.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扩散.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相变过程.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卷B(答案).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卷B(题目).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材料科学基础试卷A(题目).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材料科学基础试卷B(题目).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材料科学基础A卷(答案).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材料科学基础B卷(答案).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剖析.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透明氧化铝与烧结.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逆反应烧结法制备刚玉氮化硅复合耐火材料.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均匀成核原理的应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单分散球形稀土氧化物颗粒.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纳米TiO2在紫外吸收玻壳中的应用.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固溶体与氧化锆固体电解质.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玻璃分相原理的应用——熔融分相法制备负载型纳米TiO2材料.doc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固相反应.ppt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坯体制备与成型理论基础.ppt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烧结.ppt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无机制备材料的制备.ppt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相变.ppt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硅酸盐矿物.ppt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相图热力学推导.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