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流行性出血热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88
文件大小:609.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流行性出血热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流行性出血热 袁喆 临床学院感染科 yuanzhe-1030 @163.com

流行性出血热 袁 喆 临床学院感染科 yuanzhe-1030 @163.com

流行性出血热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流行情况,我国日前采取的预 防措施。 ◆2.熟悉流行病学 发病机理 鉴别诊断 ◆3.掌握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治疗原则

流行性出血热  【目的要求】  1.了解本病流行情况,我国目前采取的预 防措施。  2.熟悉流行病学 发病机理 鉴别诊断  3.掌握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治疗原则

流行性出血热一概述 ◆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以鼠为主要传染源的 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表现一发热、休克、出血和肾功 能衰竭 ◆流行于要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以鼠为主要传染源的 自然疫源性疾病。  临床表现——发热、休克、出血和肾功 能衰竭  流行于要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

流行性出血热一病原学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V)属布尼亚 病毒科(Bunyaviridae), 汉坦病毒属 (Hantavirus,HV),现统称汉坦病毒 (HV)。本病毒为有膜RNA病毒,形态 有圆形,卵圆形和长形三种,病毒核心 为基因组RNA和核壳,外层为脂质双层 包膜,表面是糖蛋白,直径70~210nm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 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 (Hantavirus,HV),现统称汉坦病毒 (HV)。本病毒为有膜RNA病毒,形态 有圆形,卵圆形和长形三种,病毒核心 为基因组RNA和核壳,外层为脂质双层 包膜,表面是糖蛋白,直径70~210nm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蛋白及其功能:汉 坦病毒的基因组由L、M和S三个片段组 成。 ◆S片段编码病毒核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 性和稳定的抗原决定簇。核蛋白可诱导 机体产生非中和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蛋白及其功能:汉 坦病毒的基因组由L、M和S三个片段组 成。  S片段编码病毒核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 性和稳定的抗原决定簇。核蛋白可诱导 机体产生非中和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 M基因编码膜蛋白,分为G1和G2。G1区 有抗原决定簇的主要部位,毒力基因可能 也在G1区 ◆ 膜蛋白可能是产生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 体、细胞融合和细胞免疫等的主要功能部 位。 ◆ L片段编码病毒多聚酶(或转录酶)蛋白, 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 M基因编码膜蛋白,分为G1和G2。G1区 有抗原决定簇的主要部位,毒力基因可能 也在G1区  膜蛋白可能是产生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 体、细胞融合和细胞免疫等的主要功能部 位。  L片段编码病毒多聚酶(或转录酶)蛋白, 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

流行性出血热一病原学 ◆汉坦病毒的血清分型: ◆I型-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HTNV) 病毒分离来自韩国的黑线姬鼠,又称野 鼠型。病情属重型。 ◆IⅡ型-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病 毒分离来自韩国汉城褐家鼠和日本实验 室大鼠,又称家鼠型,病情属中型 ◆我国以I、Ⅱ型为主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 汉坦病毒的血清分型 :  Ⅰ型-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HTNV), 病毒分离来自韩国的黑线姬鼠,又称野 鼠型。病情属重型。  Ⅱ型-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病 毒分离来自韩国汉城褐家鼠和日本实验 室大鼠,又称家鼠型,病情属中型.  我国以Ⅰ 、Ⅱ型为主

流行性出血热一病原学 ◆Ⅲ型是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 PUUV),病毒分离来自芬兰棕背鼠,主 要宿主动物是欧洲棕背,流行于北欧地 区。病情属轻型。 ◆V型是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 PHV),病毒分离来自美国草原田鼠, 主要宿主动物是美国田鼠,又称田鼠型, 但迄今未见致病。以上4个血清型已被 WHO认定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 Ⅲ型是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 PUUV),病毒分离来自芬兰棕背鼠,主 要宿主动物是欧洲棕背,流行于北欧地 区。病情属轻型。  Ⅳ型是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 PHV),病毒分离来自美国草原田鼠, 主要宿主动物是美国田鼠,又称田鼠型, 但迄今未见致病。以上4个血清型已被 WHO认定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近年来又发现汉坦病毒新的血清型, 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 (Belgrade-Dobrava Virus);泰国病 毒(Thai virus Thaiv):索托帕拉雅 病毒(Thottapatayam virus TPMV) 莫尔托-卡尼翁病毒(Muerto-Canyon virus)等;未被WHO认定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 近年来又发现汉坦病毒新的血清型, 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 (Belgrade-Dobrava Virus);泰国病 毒(Thai virus Thaiv);索托帕拉雅 病毒(Thottapatayam virus TPMV); 莫尔托-卡尼翁病毒(Muerto-Canyon virus)等;未被WHO认定

流行性出血热_病原学 ◆理化特性 ◆本病毒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 酮、苯、氟化碳,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 活。一般消毒剂及戊二醛也可灭活。在 pH5.0以下,温度60℃1小时,紫外线照 射30分钟可使之灭活

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 理化特性  本病毒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 酮、苯、氟化碳,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 活。一般消毒剂及戊二醛也可灭活。在 pH5.0以下,温度60℃1小时,紫外线照 射30分钟可使之灭活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