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2
文件大小:30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化学键(自学) 第二节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 (总结归纳) 第三节 共价化合物的结构 第四节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第五节 离子极化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五章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引言]分子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 成的,所以分子的形成说明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分子结构:微观独立存在的集合体(分子、离子、原子) 中原子之间的排列及作用。 晶体结构:宏观聚集体中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的排 列及作用。 本章重点:共价化合物结构理论,有关应用 第一节化学键(自学) 一、定义: 在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引言]分子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 成的,所以分子的形成说明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分子结构:微观独立存在的集合体(分子、离子、原子) 中原子之间的排列及作用。 晶体结构:宏观聚集体中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的排 列及作用。 本章重点:共价化合物结构理论,有关应用 第一节 化 学 键(自学) 一、定义: 在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二、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配位键) 金属键 三、键参数: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 1、键能: 概念:破坏1mol气态化学键(化学式表示)变成气态 原子 或原子团所需要的能量。 若破坏的化学键多于一个时,则取其平均值。 键能越大,破坏键所需能量越大,键越强。 2、键长: 概念:分子间两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 一般情况下,键长越短,键强度越大。键越牢固。 3、键角:指键之间的夹角 概念:表征化学键方向性、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参数。 4、 键矩:表征原子间键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程度。 键矩为零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键。 键矩不为零,为极性键;键矩越大,键极性越强

二、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配位键) 金属键 三、键参数: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 1、键能: 概念:破坏1mol气态化学键(化学式表示)变成气态 原子 或原子团所需要的能量。 若破坏的化学键多于一个时,则取其平均值。 键能越大,破坏键所需能量越大,键越强。 2、键长: 概念:分子间两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 一般情况下,键长越短,键强度越大。键越牢固。 3、键角:指键之间的夹角 概念:表征化学键方向性、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参数。 4、键矩:表征原子间键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程度。 键矩为零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键。 键矩不为零,为极性键;键矩越大,键极性越强

第二节离子化合物的结构(总结归纳) [问题]:根据希有气体原子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数据 有何启示? 说明:原子难失去电子,也难得到电子。该电子构型稳定 对价电子数较少金属原子,倾向于失去价电子 变成希有气体型的阳离子。 对非金属,价电子数多,则倾向于获得电子成 8电子型的阴离子。 提出:金属与非金属原子彼此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的 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第二节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 (总结归纳) [问题]:根据希有气体原子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数据 有何启示? 说明:原子难失去电子,也难得到电子。该电子构型稳定 对价电子数较少金属原子,倾向于失去价电子 变成希有气体型的阳离子。 对非金属,价电子数多,则倾向于获得电子成 8电子型的阴离子。 提出:金属与非金属原子彼此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的 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一、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异电荷靠静电作用产生的化学结合力,称 为离子键。 离子型化合物:由离子键组成的化合物。 2、形成条件: 通常以电负性差大于1.7作为是否为离子键的参考依据 3、本质:静电作用。 4、特征: ①无方向性 ②无饱和性 5、离子结构类型: 2e、8e、18e、18+2e、不饱和型

一、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异电荷靠静电作用产生的化学结合力,称 为离子键。 离子型化合物:由离子键组成的化合物。 2、形成条件: 通常以电负性差大于1.7作为是否为离子键的参考依据 3、本质:静电作用。 4、特征: ①无方向性 ②无饱和性 5、离子结构类型: 2e、8e、18e、18+2e、不饱和型

二、离子晶体及其特性: 1、晶体: 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在空间规则排列形成的宏 观聚集体。 2、晶格结点:微粒所处的位置。 3、晶胞:重复排列的具有代表性的最小单元。 4、AB型晶体构型: CsC1型 NaCl型 ZnS型(了解) 晶格类型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面心立方 配位数 8 6 4 5、离子晶体特性: 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和硬度; 脆性,机械加工性能差; 导电性:熔融或水溶液导电,但固体不导电

二、离子晶体及其特性: 1、晶体: 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在空间规则排列形成的宏 观聚集体。 2、晶格结点:微粒所处的位置。 3、晶胞:重复排列的具有代表性的最小单元。 4、AB型晶体构型: CsCl型 NaCl型 ZnS型 (了解) 晶格类型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面心立方 配位数 8 6 4 5、离子晶体特性: 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和硬度; 脆性,机械加工性能差; 导电性:熔融或水溶液导电,但固体不导电

三、晶格能 1、定义:破坏1mol晶体(化学式),形成无限远离 的气态离子的能量变化 2、分析:离子晶体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表明:离子晶体能稳定存在,关键在于阴阳离子间 强烈的结合力,仅用电子结构稳定说明其形成是不 完善的。 4、影响因素:离子的电荷、半径 5、应用: NaX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三、晶格能 1、定义:破坏1mol晶体(化学式),形成无限远离 的气态离子的能量变化 2、分析:离子晶体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表明:离子晶体能稳定存在,关键在于阴阳离子间 强烈的结合力,仅用电子结构稳定说明其形成是不 完善的。 4、影响因素:离子的电荷、半径 5、应用: NaX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第三节共价化合物的结构 [问题]如何说明H、HCI等众多物质的形成及性质。 离子键理论不能圆满解释。 提出了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观点, 即共价键。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问题]:共用电子为什么能形成?形成条件是什么? 本质是什么? 随着量子力学的建立,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先 后建立了两大共价键理论:VB法和MO法。 一、VB法: 立论点:电子配对和原子轨道最大重叠

第三节 共价化合物的结构 [问题] 如何说明H2、HCl等众多物质的形成及性质。 离子键理论不能圆满解释。 提出了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观点, 即共价键。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问题]:共用电子为什么能形成?形成条件是什么? 本质是什么? 随着量子力学的建立,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先 后建立了两大共价键理论:VB法和M0法。 一、VB法: 立论点:电子配对和原子轨道最大重叠

1、要点: ①电子配对原理: 原子间共价键结合是以相互自旋反向的未成对电子 彼此配对为前提,符合不相容原理 即成单电子且自旋相反,俩俩偶合成“电子对”形 成共价键。 推论: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子且自旋反向,则形成 一个稳定共价单键;若有多个成单电子且自旋反向, 则形成复键。 若A原子有两个成单电子,B原子有一个成单电 子,满足自旋反向则形成AB,型分子。 ②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 两配对电子的原子轨道,力图最大程度的重叠才能 最大限度的使核间的电子云密集,能量处于最低状 态,形成共价键

1、要点: ①电子配对原理: 原子间共价键结合是以相互自旋反向的未成对电子 彼此配对为前提,符合不相容原理 即成单电子且自旋相反,俩俩偶合成“电子对”形 成共价键。 推论: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子且自旋反向,则形成 一个稳定共价单键;若有多个成单电子且自旋反向, 则形成复键。 若A原子有两个成单电子,B原子有一个成单电 子,满足自旋反向则形成AB2型分子。 ②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 两配对电子的原子轨道,力图最大程度的重叠才能 最大限度的使核间的电子云密集,能量处于最低状 态,形成共价键

2、共价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 ①本质:仍是电性的。 ②形成条件: I.成单电子自旋相反: 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 同时满足,方能成键。 3、共价键的特征: ①饱和性:由于每个原子提供的轨道和成单电子数目是一定的, 所以每年原子的成键总数或以单键联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 ②方向性:原子轨道除$外,在空间都有一定的取向,所以只 有沿着一定的方向才能发生最大重叠。 4、共价键的类型: 0键:沿键轴方向,“头碰头”方式重叠。 π键:轨道对称轴相互平行,“肩并肩”重叠。 重叠程度:0键大于π键

2、共价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 ①本质:仍是电性的。 ②形成条件: Ⅰ.成单电子自旋相反; Ⅱ.原子轨道最大重叠。 同时满足,方能成键。 3、共价键的特征: ①饱和性:由于每个原子提供的轨道和成单电子数目是一定的, 所以每年原子的成键总数或以单键联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 ②方向性:原子轨道除S外,在空间都有一定的取向,所以只 有沿着一定的方向才能发生最大重叠。 4、共价键的类型: σ键:沿键轴方向,“头碰头”方式重叠。 π键:轨道对称轴相互平行,“肩并肩”重叠。 重叠程度:σ键大于π键

5、VB法补充 ①激发成键观点:例 ②配位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提供形成的化学键。 [问题]:水分子的空间构型如何解释? 二、杂化轨道理论 立论:原子轨道在成键时,为增强其成键能力,几个原子轨道 可混杂重新组成几个新的原子轨道。 (一)要点: 1.原子形成分子时存在价层内电子的激发,轨道杂化过程。 ①杂化:原子相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 “混合”,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程。 ②杂化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新轨道。 ③杂化轨道数目:与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数目相同

5、VB法补充 ①激发成键观点:例 ②配位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提供形成的化学键。 [问题]:水分子的空间构型如何解释? 二、杂化轨道理论 立论:原子轨道在成键时,为增强其成键能力,几个原子轨道 可混杂重新组成几个新的原子轨道。 (一)要点: 1.原子形成分子时存在价层内电子的激发,轨道杂化过程。 ①杂化:原子相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 “混合”,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程。 ②杂化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新轨道。 ③杂化轨道数目:与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数目相同

共2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