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六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6.5-6.7)

§6.5波特图 对数频率特性 1.增益 设 JH(jolo(o) 令G(O)=mH(io)(对数)增益,单位N(奈培) 或G(O)=20logH(o)常用对数增益,dB分贝 INp=20loge=8.686dB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6.5 波 特 图 一 、 对数频率特性 1. 增益 设 ( ) ( ) ( ) ϕ ω ω ω j H j = H j e 令G(ω)= ln H(jω)(对数)增益,单位Np(奈培) 或 G(ω)= 20 log H(jω) 常用对数增益, dB分贝 1Np = 20log e = 8.686dB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频响的增益形式 B H(o k=Ik 有G()=20log团H(j 20 logh+ 20 log B-∑201ogAk 常数+∑零点因式增益-∑极点因式增益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频响的增益形式 由 有 (ω) ( ω) ω G H j A B H j H k n k i m i 20 log ( ) 1 1 0 = Π Π = = = 常数 + ∑零点因式增益 - ∑极点因式增益 ∑ ∑ = = = + − n k k m i H Bi A 1 1 0 20 log 20 log 20 log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次因式的增益 单实根,Z1,一阶 考虑G(o)=20logo 则G(O)=20og|+20log1+107 (图见P302图6-12过=Z1的两条折线) 注:(1)若1=0则G(0)=20lg10--|=20og0 则是过原点的20dB/十倍频折线,不须修正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 一次因式的增益 单实根,z1,一阶 考虑 1 1 1 1 ( ) 20log T G ω = jω − z 令 − z = 则 1 1 1 G(ω) = 20log z + 20log + jωT (图见 P302 图 6-12 过ω=lZ1l 的两条折线) 注:(1)若 z1 = 0 则G(1 ω)= 20log jω − z1 = 20logω 则是过原点的 20dB/十倍频折线,不须修正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二次因式的增益(图见P378图6-14) 对共轭根z2,z2z2=A2+jo2 G()=20go0-=2|+20lgj0-=21两个次迭加 可用5= 阻尼系数,对折断点附近进行修正 (图见P306图6-14) 注:(1)若为n重根,折线斜率n倍于单根 (2)幅频归一化→最大值增益OdB(调节F。)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二次因式的增益(图见 P378 图 6-14) 一对共轭根 * 2 2 z ,z 2 λ2 ω2 z = + j G(ω) = 20log jω− z2 + 20log jω− z2* ,两个一次迭加 可用 2 2 z λ ς − = 阻尼系数,对折断点附近进行修正 (图见 P306 图 6-14) 注:(1)若为 n 重根,折线斜率 n 倍于单根 (2)幅频归一化⇒最大值增益 0dB(调节 H0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6.6/7系统稳定性的判别 稳定因果系统的判别 1)BIB0( Boundary Input, Boundary0 utput)定义: 任意有界输入y3()有界。 2)原型低通的h(1)绝对可积(能量有限)或 imh(t)→0(渐进)稳定 t→∞ 3)系统函数H(s)极点均在S的左半开平面上 (到高阶时,求特征根不易,可用下法) 4)罗斯一胡维茨( Routh- Hurwitz)准则(可不求出极点) 5)奈氏准则(用于反馈系统)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6.6/7 系统稳定性的判别 一 、 稳定因果系统的判别 1) BIBO(Boundary Input,Boundary Output)定义: 任意有界输入 y (t) zs 有界。 2) 原型低通的 h(t) 绝对可积(能量有限)或 lim ( )→ 0 ( ) 渐进 稳定 → ∞ h t t 。 3) 系统函数 H(s)极点均在 s 的左半开平面上 (到高阶时,求特征根不易,可用下法)。 4) 罗斯一胡维茨(Routh-Hurwitz)准则(可不求出极点) 5) 奈氏准则 (用于反馈系统)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例:图示全反馈系统;讨论增益系数k>0增加时系统 的稳定性。 X(S) K G(S) (S-1)S+2) H(s)≡1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例 :图示全反馈系统;讨论增益系数 k >0 增加时系统 的稳定性。 (s-1)(s 2) K G(s) + = H(s) ≡ 1 X(s) Y(s) -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令T(s) △Y(S) +G(SH(s) 闭环 (∵Y=[X-H]=GX-GHY) (原G(s)极点一般不是闭环系统的极点) 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H(S) K (S-1)(S+2) K 有 K K+(s-1)(s+2) (s-1)(S+2)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令 T(s) 1 ( ) ( ) ( ) . ( ) ( ) G s H s G s z s X s Y s + = = ∆ 闭环 ∵Y = G[ ] X − HY = GX − GHY (原 G(s)极点一般不是闭环系统的极点) 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H(s) 有 ( 1)( 2) ( 1)( 2) 1 ( 1)( 2) ( ) + − + = − + + − + = K s s K s s K s s K T s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K 2V4 故0≤K2 稳定。 可以用根轨迹图讨论) 结论:前向增益G(s)表示的系统可能不稳定,但反馈后 可能达到稳定。(通过调节参数K)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P = − ± − K 4 9 2 1 1,2 故 0 ≤ K 2 稳定。 (可以用根轨迹图讨论) 结论: 前向增益G(s)表示的系统可能不稳定,但反馈后 可能达到稳定。(通过调节参数 K)。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 Routh- Hurwitz准则 设 N(s) Om 6.smtb sm-t.tbstb H(s)= d(s ans+a …+as+ao 有理函数 1.H(s)极点均不落在S右半闭平面(含虚轴) 的必要条件:D(s)无缺项且系数同号。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Routh-Hurwitz 准则 设 ( ) ( ) ( ) D s N s H s = 0 1 1 1 0 1 1 a s a s as a b s b s b s b n n n n m m m m + + + + + + + + = − − − − " " 有理函数 1.H(s) 极点均不落在 s 右半闭平面(含虚轴) 的必要条件: D(s)无缺项且系数同号。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an=0其余a,全不为零 石(即有一个s=0极点)→最多临界稳定 3.D(s)极点均在虚轴上的必要条件:D(s)全奇次 或全偶次 →最多临界(在分解子系统相乘时,也可用于 子系统的D()) 4.R-H准则 R一H数列不变号→稳定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2.若(即有一个 极点) 最多临界稳定。 其余 全不为零 = ⇒ = s 0 0 a 0 i a 3.D(s)极点均在虚轴上的必要条件:D(s)全奇次 或全偶次。 ⇒最多临界(在分解子系统相乘时,也可用于 子系统的D(s)) 4.R-H 准则 R-H 数列不变号 ⇒ 稳定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六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6.1-6.4).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五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5.7-5.9).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五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5.10-5.11).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十一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无线电系及生医系信号与系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五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5.6)(单边)拉氏变换的主要性质.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五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5.1-5.4).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四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4.5)调制与解调.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四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4.1-4.4).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三章 信号分析(3.9)Parseval 定理 功率谱与能量谱.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三章 信号分析(3.6-3.8).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三章 信号分析(3.4-3.5).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三章 信号分析(3.1-3.3).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2.1-2.3).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2.8 卷积及其性质 2.9 线性时不变系统响应的求解.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2.4-2.7).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一章 绪论(樊祥宁).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其它类型的数字滤波器.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时域离散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与状态变量分析法.ppt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七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7.1-7.3).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七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7.4-7.5).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八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8.1-8.3).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八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8.4-8.6).pdf
-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 第一章 绪论.ppt
-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 第七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ppt
-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 第三章 信道与噪声.ppt
-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 第九章 差错控制编码.ppt
-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 第二章 随机信号分析.ppt
-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 第五章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ppt
-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 第八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ppt
-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 第六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ppt
-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 第十一章 同步原理.ppt
-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 第四章 模拟调制系统.ppt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英文版)Chapter 3 TransformDomain-Representation of Discrete-Time Signals.ppt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英文版)Chapter 5 Digital Processing of Continuous-Time Signals.ppt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英文版)Chapter 6 Digital Filter Structures.ppt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英文版)Chapter 7 Digital Filter Design.ppt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英文版)Chapter 9 Analysis of Finite Wordlength Effects.ppt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英文版)Chapter 0 introduction.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