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梨育种

第三章 梨育种【内容提要】●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育种方法及育种实例教学时数:4学时本章重点:1.掌握梨当前的6大主要育种目标;以及梨矮化、抗病的主要目标性状;掌握四大栽培梨系统的主要特点及代表品种;2.掌握梨的遗传变异特点、果皮色泽、自交(异交)不亲和性、抗病的遗传规律以及梨杂交育种、芽变选种等的要点。本章难点:1.了解梨矮化、抗病的主要目标性状组成;了解四大类栽培梨系统的主要特征特点;2.梨的遗传变异特点、自交(异交)不亲和性的遗传规律、梨矮化砧木和矮化品种的矮化机理。一、原产地及栽培沿革梨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是主要的温带果树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大洲都栽培有梨并以亚洲的中国、日本、土耳其,欧洲的意大利、德国、俄罗斯、西班牙、法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南美洲的阿根廷及非洲的南非为世界的主要产梨国家.较苹果属植物而言,梨属植物的起源时期及起源中心要清楚得多。蒲富慎研究并综合报道认为,梨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中国西部的山岳地带,由于山脉的地理隔离和气侯生态条件的差异,梨属植物演化而分为东方梨系和西方梨系两大系统,同时形成了世界栽培梨的三大起源中心,即中国中心、中亚中心和西亚中心。前苏联植物学家费道罗夫
第三章 梨育种 【内容提要】 ●育种目标 ●种质资源 ●主要性状的遗传 ●育种方法及育种实例 教学时数:4 学时 本章重点: 1.掌握梨当前的 6 大主要育种目标;以及梨矮化、抗病的主要目标性状;掌握 四大栽培梨系统的主要特点及代表品种; 2.掌握梨的遗传变异特点、果皮色泽、自交(异交)不亲和性、抗病的遗传规 律以及梨杂交育种、芽变选种等的要点。 本章难点: 1.了解梨矮化、抗病的主要目标性状组成;了解四大类栽培梨系统的主要特征 特点; 2.梨的遗传变异特点、自交(异交)不亲和性的遗传规律、梨矮化砧木和矮化 品种的矮化机理。 一、原产地及栽培沿革 梨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是主要的温带果树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大洲都栽培有梨, 并以亚洲的中国、日本、土耳其,欧洲的意大利、德国、俄罗斯、西班牙、法国.北美 洲的美国和南美洲的阿根廷及非洲的南非为世界的主要产梨国家. 较苹果属植物而言,梨属植物的起源时期及起源中心要清楚得多。蒲富慎研究并综 合报道认为,梨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中国西部的山岳地带,由于山脉的地理隔离和气侯 生态条件的差异,梨属植物演化而分为东方梨系和西方梨系两大系统,同时形成了世界 栽培梨的三大起源中心,即中国中心、中亚中心和西亚中心。前苏联植物学家费道罗夫

(AH.A.ΦegopoB)指出,世界梨属植物约有60个种左右,野生于欧、亚及北美三洲,其中高加索地区是梨属植物的最大发源地之一,原产梨属植物约24-26种,另有中国原产的梨属植物(14种)和欧洲原产的梨属植物种类。俞德俊认为,我国为梨属植物原产中心之一,而西洋梨则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以至小业西亚、中亚西亚等地,且远在二千年前罗马时代就有栽培。日本学者星川清亲则提出东方梨原产中国、日本南部和朝鲜南部,而西洋梨原始种野生于欧洲的中部到东南部、高加索南部、小亚西亚、波斯北部地区。从欧洲中部石器时代的湖栖民族遗址中可证实,有史以前,东欧地区已种植梨属植物。我国约在2500年前的周秦时代已经开始了梨的经济栽培。在后魏(公元前世纪),梨的品种已经相当丰富。如《齐民要术》(贾思,北魏)一书中关于当时各地优良梨品种的记载数多达18个,其中广都梨记载重六斤,如按晋代的度量衡制换算,约合现在的1.3kg;含消梨果肉特别脆嫩,落地即破碎,采收时须先用口袋兜着,据称“大五升”,约合现在的0.5kg。由干梨种类较多,适应性很强,因此在目前我国疆域里处处皆有分布。我国梨传入日本,最早见于明治15年(1883年)刊行的《果树目录》,该书记载明治初年引入我国鸭梨。19世纪以来;我国梨虽然多次以接穗或苗木传到欧美各地。但终因食用习惯的原,一直未能在当地推广发展,仅作为观赏花木而已。但是美国引入我国梨子梨、棠梨,改良西洋梨品种。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西洋梨火疫病(Bacillusamyloyrus)的发生和传播。二、育种目标2.1选育早熟与晚熟优质、高产耐贮品种,对中熟品种进行改良目前,我国梨栽培品种成熟期大部分集中于8~10月份,而缺乏早熟和较晚熟的品种。据对兴城国家梨资源圃525个梨品种成熟期调查,极早熟品种仅有6个,且都属于西洋梨品种,如小伏梨和伏茄梨,它们的品质较好,但是果小。早熟的沙梨品种二宫白也表现果小,不耐贮。因此今后选育早熟特别是极早熟新品种的目标是:增大果实,肉质变脆,贮运性提高。我国中、晚熟梨品种以秋子梨和白梨较丰富,但耐贮的品质不好,品质好的不耐贮。前者如鹅梨和平邑子母梨;后者如鸭梨、在梨、雪花梨等,它们在贮藏期间常出现红心和黑心现象。南果梨是辽宁南部地区名特优果品,以其香味浓郁著称一方。该品种极易腐烂。此外,在梨外观不美,鸭梨风味偏淡,苹果梨偏酸,果皮摩擦易变黑,锦丰梨外
(AH. A. Феgopoв)指出,世界梨属植物约有 60 个种左右,野生于欧、亚及北美三 洲,其中高加索地区是梨属植物的最大发源地之一,原产梨属植物约 24-26 种,另有中 国原产的梨属植物(14 种)和欧洲原产的梨属植物种类。俞德俊认为,我国为梨属植物 原产中心之一,而西洋梨则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以至小业西亚、中亚西亚等地,且远 在二千年前罗马时代就有栽培。日本学者星川清亲则提出东方梨原产中国、日本南部和 朝鲜南部,而西洋梨原始种野生于欧洲的中部到东南部、高加索南部、小亚西亚、波斯 北部地区。从欧洲中部石器时代的湖栖民族遗址中可证实,有史以前,东欧地区已种植 梨属植物。 我国约在 2500 年前的周秦时代已经开始了梨的经济栽培。在后魏(公元前世纪), 梨的品种已经相当丰富。如《齐民要术》(贾思勰,北魏)一书中关于当时各地优良梨 品种的记载数多达 18 个,其中广都梨记载重六斤,如按晋代的度量衡制换算,约合现 在的 1.3kg;含消梨果肉特别脆嫩,落地即破碎,采收时须先用口袋兜着,据称“大五 升”,约合现在的 0.5kg。由干梨种类较多,适应性很强,因此在目前我国疆域里处处皆 有分布。 我国梨传入日本,最早见于明治 15 年(1883 年)刊行的《果树目录》,该书记载明 冶初年引入我国鸭梨。19 世纪以来;我国梨虽然多次以接穗或苗木传到欧美各地.但终 因食用习惯的原囵,一直未能在当地推广发展,仅作为观赏花木而己。但是美国引入我 国梨子梨、棠梨,改良西洋梨品种.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西洋梨火疫病(Bacillus amyloyrus)的发生和传播。 二、育种目标 2.1 选育早熟与晚熟优质、高产耐贮品种,对中熟品种进行改良 目前,我国梨栽培品种成熟期大部分集中于 8~10 月份,而缺乏早熟和较晚熟的品 种。据对兴城国家梨资源圃 525 个梨品种成熟期调查,极早熟品种仅有 6 个,且都属于 西洋梨品种,如小伏梨和伏茄梨,它们的品质较好,但是果小。早熟的沙梨品种二宫白 也表现果小,不耐贮。因此今后选育早熟特别是极早熟新品种的目标是:增大果实,肉 质变脆,贮运性提高。 我国中、晚熟梨品种以秋子梨和白梨较丰富,但耐贮的品质不好,品质好的不耐贮。 前者如鹅梨和平邑子母梨;后者如鸭梨、茌梨、雪花梨等,它们在贮藏期间常出现红心 和黑心现象。南果梨是辽宁南部地区名特优果品,以其香味浓郁著称一方。该品种极易 腐烂。此外,茌梨外观不美,鸭梨风味偏淡,苹果梨偏酸,果皮摩擦易变黑,锦丰梨外

观不美等,都有待改进。而长江流域种植的沙梨除金花梨与晚三吉外,晚熟品种类型不多,而这两个品种内质、外观与市场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在南方,品种春节前后常依靠调运北方梨供应市场,增加了运输费用和损耗,因此在南方选育晚熟耐贮藏而且品质优良的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最近,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八五”期间育成的“大慈梨”,是优质晚熟梨新品种,它具有果大、耐贮、鲜、冻食兼优、结果早、增产快、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优点。梨鲜食品种要求含糖量高、甜酸适度,果肉脆嫩、汁多、石细胞少,香味浓,外型美观。加工用品质除了含糖量要高,还要求果实大小均匀一致,形状端正,果皮厚薄适度,果心小。我国梨现有的栽培品种中,有些产量高而稳定,但品质不够好,必须加以改良。秋子梨系统中有很多品种,风味浓醇,但石细胞较多,味较酸。白梨系统的品种果肉甜脆而多汁,石细胞较少,但香气不浓。沙梨系统中很多品种味较淡,无香味;有些品种石细胞多而味涩,这些都是今后育种中急需解决的。2.2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梨的病虫害不但使产量降低,也大大损害果实品质,由于药剂的使用还增加成本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因此,选育抗病虫害品种是梨育种的重要目标。其中抗黑星病、赤星病、轮纹病、黑斑病和食心虫品种的选育是当前最急迫的目标。据最新报道,已获得了梨黑星病免疫新品系一金玉梨。2.3选育抗寒的大果型品种抗寒育种是我国东北梨产区的重要育种目标。目前,大部分抗寒性强的秋子梨品种果型均较小(单果重多在100克以下),耐贮性也较差,在北部寒冷地区,应注意选育抗寒、大果而耐贮运的品种。抗寒品种的选育,包括抗冬季低温、抗晚霜或避晚霜危害的品种。内蒙古近年育出的北丰梨(乔玛梨×早酥梨),果实中大,抗寒性强,丰产,品质优良,改变了母本酸、涩、软的缺点,8月中句成熟,比母本提前10天成熟,在一39℃的低温下仍能正常开花结果。2.4选育适于矮化密植裁培的丰产优质品种矮化密植是今后果树生产发展的趋势。但目前我国的梨树品种大多为乔化型,不适于密植栽培。因此加强梨矮化品种的引进和选育。矮香梨是我国的一个适于矮化栽培的资源。矮化品种一般生长势较弱,节间短;紧凑型品种分枝角度较小。我国梨种质资源丰富,其中包括一些矮化或半矮化的类型,如车头梨,可作为矮化育种的原始材料,通
观不美等,都有待改进。而长江流域种植的沙梨除金花梨与晚三吉外,晚熟品种类型不 多,而这两个品种内质、外观与市场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在南方,品种春节前后常依 靠调运北方梨供应市场,增加了运输费用和损耗,因此在南方选育晚熟耐贮藏而且品质 优良的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最近,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八五”期间育成的 “大慈梨”,是优质晚熟梨新品种,它具有果大、耐贮、鲜、冻食兼优、结果早、增产 快、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优点。 梨鲜食品种要求含糖量高、甜酸适度,果肉脆嫩、汁多、石细胞少,香味浓,外型 美观。加工用品质除了含糖量要高,还要求果实大小均匀一致,形状端正,果皮厚薄适 度,果心小。我国梨现有的栽培品种中,有些产量高而稳定,但品质不够好,必须加以 改良。 秋子梨系统中有很多品种,风味浓醇,但石细胞较多,味较酸。白梨系统的品种果 肉甜脆而多汁,石细胞较少,但香气不浓。沙梨系统中很多品种味较淡,无香味;有些 品种石细胞多而味涩,这些都是今后育种中急需解决的。 2.2 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 梨的病虫害不但使产量降低,也大大损害果实品质,由于药剂的使用还增加成本和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因此,选育抗病虫害品种是梨育种的重要目标。其中抗黑星 病、赤星病、轮纹病、黑斑病和食心虫品种的选育是当前最急迫的目标。据最新报道, 已获得了梨黑星病免疫新品系-金玉梨。 2.3 选育抗寒的大果型品种 抗寒育种是我国东北梨产区的重要育种目标。目前,大部分抗寒性强的秋子梨品种, 果型均较小(单果重多在 100 克以下),耐贮性也较差,在北部寒冷地区,应注意选育抗 寒、大果而耐贮运的品种。抗寒品种的选育,包括抗冬季低温、抗晚霜或避晚霜危害的 品种。内蒙古近年育出的北丰梨(乔玛梨×早酥梨),果实中大,抗寒性强,丰产,品 质优良,改变了母本酸、涩、软的缺点,8月中旬成熟,比母本提前10天成熟,在- 39℃的低温下仍能正常开花结果。 2.4 选育适于矮化密植栽培的丰产优质品种 矮化密植是今后果树生产发展的趋势。但目前我国的梨树品种大多为乔化型,不适 于密植栽培。因此加强梨矮化品种的引进和选育。矮香梨是我国的一个适于矮化栽培的 资源。矮化品种一般生长势较弱,节间短;紧凑型品种分枝角度较小。我国梨种质资源 丰富,其中包括一些矮化或半矮化的类型,如车头梨,可作为矮化育种的原始材料,通

过杂交和选育,有可能选化优良的矮化或紧凑型品种。此外,通过辐射、芽变等途径也可能获得矮化的类型。2.5选育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品种未来果树生产机械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因此选育适应机械化操作的品种是今后梨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达到这个目标的品种必须果型大小和成熟期一致,而且果实一经振动较易脱落,并具有抗擦伤、不易破碎等特点。2. 6特种梨的选育红皮梨外观诱人,市场潜力看好,是近几年世界上梨栽培较多的国家竞相育种的目标,我国如云南省及国外都具有一些颜色非常鲜艳的红皮梨品种,但多数品质欠佳,如果利用这些品种与一些优良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外观艳丽、内质优异的特种梨品种,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八月红是我国最新选育出的红皮梨新品种。三、种质资源3.1种类资源(1)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Maxim。)秋子梨原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朝鲜等地。栽培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河北北部及甘肃和内蒙古等地。主要特征是:果梗特短,具腋花芽结果能力。果实一般为圆形、绿色、萼片宿存,石细胞多而粗,需经后熟才能食用,熟后果肉软如奶油质,甜味浓,具浓郁芳香。在东北地区表现植株高大,寿命长,适应性广。对黑星病、火疫病的抵抗力强。抗细胞性疮痴病、白粉病、叶斑病和叶疹壁虱。还抗酸、沙和干旱,不抗高 pH。本种是梨属中抗寒性最强的类型,可耐-52C的低温,是良好的抗寒育种材料秋子梨著名品种有鞍山的南果梨和大香水,延边的小香水和兰州的软儿梨等。此外,通过杂交育成的梨品种早酥、锦丰、锦香、苹香大梨和黄脆梨等,都含有带秋子梨种质的品种作亲本。但总体上说,秋子梨的果实品质不如白梨、沙梨和西洋梨的品种。(2)白梨(P.bretschneideri Rehd。)本种形成于我国华北地区,位于北纬33.5~40度,即淮河秦岭以北至长城以南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及辽宁部分地区。栽培品种的果实多为长圆形或倒卵形:果皮基本色泽为绿色,熟后转为黄色。果梗长,萼片大多脱落,采收后即可食用。果肉细脆,多汁,石细胞少,味甜而较淡,果面分泌有一层蜡质物,具芳香。多数品种较耐贮藏。本种耐寒性较秋子梨弱,但比沙梨品种强,一般当最低温度低于-25℃时即可发生冻害。有人
过杂交和选育,有可能选化优良的矮化或紧凑型品种。此外,通过辐射、芽变等途径也 可能获得矮化的类型。 2.5 选育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品种 未来果树生产机械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因此选育适应机械化操作的品种是今后梨 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达到这个目标的品种必须果型大小和成熟期一致,而且果实一经 振动较易脱落,并具有抗擦伤、不易破碎等特点。 2.6 特种梨的选育 红皮梨外观诱人,市场潜力看好,是近几年世界上梨栽培较多的国家竞相育种的目 标,我国如云南省及国外都具有一些颜色非常鲜艳的红皮梨品种,但多数品质欠佳,如 果利用这些品种与一些优良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外观艳丽、内质优异的特种梨品种, 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八月红是我国最新选育出的红皮梨新品种。 三、种质资源 3.1 种类资源 (1) 秋子梨 (Pyrus ussuriensis Maxim。) 秋子梨原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朝鲜等地。栽培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河北北部及甘肃 和内蒙古等地。 主要特征是:果梗特短,具腋花芽结果能力。果实一般为圆形、绿色、萼片宿存, 石细胞多而粗,需经后熟才能食用,熟后果肉软如奶油质,甜味浓,具浓郁芳香。在东 北地区表现植株高大,寿命长,适应性广。对黑星病、火疫病的抵抗力强。抗细胞性疮 痂病、白粉病、叶斑病和叶疹壁虱。还抗酸、沙和干旱,不抗高 pH。本种是梨属中抗寒 性最强的类型,可耐-52 C 的低温,是良好的抗寒育种材料。 秋子梨著名品种有鞍山的南果梨和大香水,延边的小香水和兰州的软儿梨等。此外, 通过杂交育成的梨品种早酥、锦丰、锦香、苹香大梨和黄脆梨等,都含有带秋子梨种质 的品种作亲本。但总体上说,秋子梨的果实品质不如白梨、沙梨和西洋梨的品种。 (2) 白梨(P. bretschneideri Rehd。) 本种形成于我国华北地区,位于北纬 33.5~40 度,即淮河秦岭以北至长城以南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山东、山西、陕 西、甘肃、河南及辽宁部分地区。栽培品种的果实多为长圆形或倒卵形;果皮基本色泽 为绿色,熟后转为黄色。果梗长,萼片大多脱落,采收后即可食用。果肉细脆,多汁, 石细胞少,味甜而较淡,果面分泌有一层蜡质物,具芳香。多数品种较耐贮藏。本种耐 寒性较秋子梨弱,但比沙梨品种强,一般当最低温度低于-25℃时即可发生冻害。有人

认为它是秋子梨和沙梨的种间杂种。本系统的优良品种很多,代表性的品种有鸭梨、在梨、秋白梨、雪花梨等。以含有白梨种质作亲本选育成的新品种很多,如香在梨、中香梨、四倍体大鸭梨等,(3)沙梨(Ppyrifolia Nakai)系统本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日本梨也属于本种。沙梨系品种群的特点是:适应温暖多湿的气侯,抗热、抗旱、抗酸、抗沙力都强,抗寒力不如秋子梨和白梨,比西洋梨强。不抗粘土、不抗湿和高pH。对叶斑病和梨叶疹虱抗力强,对梨衰退病抗力弱,不抗颈腐病、梨木虱和苹果囊蛾等病虫。植株分枝力较弱,新梢粗壮,多以短果枝群结果为主。叶片很大,果实形态和色泽的变化范围广,多为扁圆或长圆形,果色有褐色、黄褐色、蜡黄色、黄绿色等。萼片脱落或宿存。果形大,肉脆汁多,石细胞较多,味甜,一般无香气。采收后即可食用。贮藏力不如白梨系统。本系统优良品种有四川的苍溪梨、云南的宝珠梨、义乌的早三花、汉阳雪梨、柳城雪梨、靖西冬梨以及日本的“廿世纪”及“三水”(幸水、新水、丰水)梨等。目前,在长江流域栽培很广的黄花梨、金水梨等,都是以沙梨为亲本杂交育成的(4)西洋梨(P.communisLinn.)本种起源于欧洲和亚洲的西部,性喜冷凉干燥的气侯,引入我国栽培约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华北、西北地区栽培较多。西洋梨品种的果实大多为葫芦形,果皮黄色或黄绿色,果面多锈斑,果梗粗短,多数宿萼。果实采收后需经后熟,后熟后,肉质柔,汁多味甜,富有香气,石细胞极少。果实不耐贮藏。叶片小,革质,成叶几乎无毛。枝条具有直立性。本种在南方高温多湿的气侯条件下适应性差。西洋梨性喜冷凉干燥的气候,但抗寒力不强,一般只能耐-20℃的低温,其他可用的育种种质资源还有(l)杜梨(PbetulaefoliaBge.)又名棠梨,野生于我国华北、西北各省,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最为常见,辽宁南部以及湖北、江苏、安徽等地也有分布。朝鲜及日本均有分布。根系入土深,富有须根,生长旺盛,耐寒、耐旱、耐涝力极强,抗沙和粘土,且具有很强的耐碱力。本种为乔木,高可达10米,枝条开张下垂上面有刺。嫩梢密生白色茸毛。叶片长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尖锐锯齿;嫩叶表面有白色茸毛。果实小,圆球形、褐色,萼片脱落。对梨衰退病、梨木虱和苹果蛾抗力强,抗叶斑病、细菌性疮痴病、白粉病、梨叶疹壁虱和梨绵蚜,不抗火疫病和根线虫病。(2)豆梨(PcalleryanaDcne.)本种野生于华东、华南各省,常生长于海拨1000~1500米的高山上,叶形多变异。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
认为它是秋子梨和沙梨的种间杂种。 本系统的优良品种很多,代表性的品种有鸭梨、茌梨、秋白梨、雪花梨等。以含有 白梨种质作亲本选育成的新品种很多,如香茌梨、中香梨、四倍体大鸭梨等。 (3) 沙梨 (P. pyrifolia Nakai)系统 本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 大地区。日本梨也属于本种。沙梨系品种群的特点是:适应温暖多湿的气侯,抗热、抗 旱、抗酸、抗沙力都强,抗寒力不如秋子梨和白梨,比西洋梨强。不抗粘土、不抗湿和 高 pH。对叶斑病和梨叶疹虱抗力强,对梨衰退病抗力弱,不抗颈腐病、梨木虱和苹果蠹 蛾等病虫。植株分枝力较弱,新梢粗壮,多以短果枝群结果为主。叶片很大,果实形态 和色泽的变化范围广,多为扁圆或长圆形,果色有褐色、黄褐色、蜡黄色、黄绿色等。 萼片脱落或宿存。果形大,肉脆汁多,石细胞较多,味甜,一般无香气。采收后即可食 用。贮藏力不如白梨系统。 本系统优良品种有四川的苍溪梨、云南的宝珠梨、义乌的早三花、汉阳雪梨、柳城 雪梨、靖西冬梨以及日本的“廿世纪”及“三水”(幸水、新水、丰水)梨等。目前, 在长江流域栽培很广的黄花梨、金水梨等,都是以沙梨为亲本杂交育成的。 (4) 西洋梨(P. communis Linn.) 本种起源于欧洲和亚洲的西部,性喜冷凉干 燥的气侯,引入我国栽培约 100 多年的历史,目前在华北、西北地区栽培较多。西洋梨 品种的果实大多为葫芦形,果皮黄色或黄绿色,果面多锈斑,果梗粗短,多数宿萼。果 实采收后需经后熟,后熟后,肉质柔 ,汁多味甜,富有香气,石细胞极少。果实不耐 贮藏。叶片小,革质,成叶几乎无毛。枝条具有直立性。本种在南方高温多湿的气侯条 件下适应性差。西洋梨性喜冷凉干燥的气候,但抗寒力不强,一般只能耐-20℃的低温。 其他可用的育种种质资源还有 (1)杜梨(P. betulaefolia Bge.) 又名棠梨,野生于我国华北、西北各省,以 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最为常见,辽宁南部以及湖北、江苏、安徽等地也有分 布。朝鲜及日本均有分布。根系入土深,富有须根,生长旺盛,耐寒、耐旱、耐涝力极 强,抗沙和粘土,且具有很强的耐碱力。本种为乔木,高可达 10 米,枝条开张下垂, 上面有刺。嫩梢密生白色茸毛。叶片长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尖锐锯齿;嫩叶表面 有白色茸毛。果实小,圆球形、褐色,萼片脱落。对梨衰退病、梨木虱和苹果蠹蛾抗力 强,抗叶斑病、细菌性疮痂病、白粉病、梨叶疹壁虱和梨绵蚜,不抗火疫病和根线虫病。 (2) 豆梨 (P. calleryana Dcne.) 本种野生于华东、华南各省,常生长于海拨 1000~1500 米的高山上,叶形多变异。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

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有分布,日本、朝鲜也有生长。适应暖冬气候,对潮湿、沙土、粘土抗力均强,抗干旱、酸土,但抗寒力较差,不抗高pH。对腐烂病、火疫病、根线虫病、梨木虱、梨绵蚜和苹果蛾抗力强,抗颈腐病、细菌性疮痴病、叶斑病和冠瘘。(3)褐梨(Pphaeocarpa Rehd.)本种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各地,河南、四川也有分布。(4)麻梨(P.serrulata Rehd.)本种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各省。植株与沙梨极为近似,但比沙梨叶形小,边缘锯齿细锐不带刺,花形较小,麻梨花柱多3枚沙梨花柱5枚,果形麻梨较小,褐色,两种易于区别(5)河北梨(P:hopeiensis Yu)分布于我国河北燕山山脉一带,可能为秋子梨与褐梨的杂交种,河北抚宁山区常用作梨的砧木。(6)杏叶梨(P。armeniacaefolia Yu)野生于新疆伊宁地区。本种叶片极似普通杏叶,甚为特殊,其近缘种可能为木梨,当地作砧木用。(7)川梨(Ppashia D.Don)本种野生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及喜马拉雅山一带。云南、四川多用作梨的砧木。川梨适应暖冬气候,对酸的抗力强,对寒冬、高pH抗力弱。抗溃疡病、疮痫病、梨叶疹壁虱和苹果囊蛾,对叶斑病抗力弱,不抗根线虫病。(8)木梨(P.xerophilus Yu)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省。根深抗旱,抗赤星病能力特强,是我国西北部梨的良好砧木。(9)新疆梨(P.sinkiangensis Yu)分布于我国新疆、甘肃、青海一带,可能为西洋梨与白梨的杂交种,果形似西洋梨,但果梗大多比西洋梨长,叶片有细锐锯齿,果实品质不一。(10)滇梨(PpseudopashiaYu)本种野生于我国云南、贵州等省。外部形态与川梨很相似,但叶片较大。3.2品种资源早熟性状尺而我国的早熟梨品种资源主要是砂梨系统的品种,现可利用的有六月雪、七月酥、青花梨、早黄梨、早脆梨、珍珠梨等,都可作为选育早熟梨的亲本进行选用。当前我国早熟梨栽培主要集中在南方,而在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高,不能满足大多数梨品种的需冷量的要求,尤其是目前栽培的优质梨品种大多是高需冷量的栽培品种,因而直接引种和推厂受到限制,若要在这些地区发展优质早熟梨的栽培,就要选用
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有分布,日本、朝鲜也有生长。适应暖冬 气候,对潮湿、沙土、粘土抗力均强,抗干旱、酸土,但抗寒力较差,不抗高 pH。对腐 烂病、火疫病、根线虫病、梨木虱、梨绵蚜和苹果蠹蛾抗力强,抗颈腐病、细菌性疮痂 病、叶斑病和冠瘿。 (3)褐梨(P. phaeocarpa Rehd.) 本种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各地,河南、四川 也有分布。 (4) 麻梨(P. serrulata Rehd.) 本种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各省。植株 与沙梨极为近似,但比沙梨叶形小,边缘锯齿细锐不带刺,花形较小,麻梨花柱多 3 枚, 沙梨花柱 5 枚,果形麻梨较小,褐色,两种易于区别。 (5)河北梨 (P. hopeiensis Yü)分布于我国河北燕山山脉一带,可能为秋子梨 与褐梨的杂交种,河北抚宁山区常用作梨的砧木。 (6)杏叶梨(P. armeniacaefolia Yü)野生于新疆伊宁地区。本种叶片极似普通 杏叶,甚为特殊,其近缘种可能为木梨,当地作砧木用。 (7)川梨(P. pashia D. Don)本种野生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及喜马拉雅 山一带。云南、四川多用作梨的砧木。川梨适应暖冬气候,对酸的抗力强,对寒冬、高 pH 抗力弱。抗溃疡病、疮痂病、梨叶疹壁虱和苹果蠹蛾,对叶斑病抗力弱,不抗根线虫 病。 (8)木梨(P. xerophilus Yü)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省。根深抗旱, 抗赤星病能力特强,是我国西北部梨的良好砧木。 (9)新疆梨(P. sinkiangensis Yü)分布于我国新疆、甘肃、青海一带,可能为 西洋梨与白梨的杂交种,果形似西洋梨,但果梗大多比西洋梨长,叶片有细锐锯齿,果 实品质不一。 (10)滇梨(P. pseudopashia Yü)本种野生于我国云南、贵州等省。外部形态与 川梨很相似,但叶片较大。 3.2 品种资源 早熟性状 而我国的早熟梨品种资源主要是砂梨系统的品种,现可利用的有六月 雪、七月酥、青花梨、早黄梨、早脆梨、珍珠梨等,都可作为选育早熟梨的亲本进行选 用。当前我国早熟梨栽培主要集中在南方,而在南方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高,不能满足 大多数梨品种的需冷量的要求,尤其是目前栽培的优质梨品种大多是高需冷量的栽培品 种,因而直接引种和推厂受到限制,若要在这些地区发展优质早熟梨的栽培,就要选用

低需冷量的优良品种,而目前可直接利用的品种在我国还不多,因此,选育具有低需冷量的早熟优良品种成为我国南方梨区品种选育的主攻方向。目前我国的梨资源中低需冷量的品种只有青花梨、赤花梨等少数品种,可作为这一目标的育种材料。红皮在我国云南、四川、重庆等地存在着丰富的红皮梨资源,是优良的育种材料。红皮资源大多带有西洋梨或新疆梨血统,如红茄梨、向阳红,日面红等,白梨系统的有水红宵、佛见喜、红皮酥等。砚山红香酥和文山红雪梨可作培育湿热地区红皮梨的亲本而巍山红雪梨、秋火把梨等则可作培育温凉或冷凉地区红皮梨的亲本;若要培育早熟红皮梨则可用弥渡香酥梨、火把梨和秋火把梨等作亲本绿皮:梨绿色果皮由隐性基因控制。沙梨中绿色果皮育种亲本常用的有大广丸、廿世纪、菊水、八云、博多青和太白等。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绿色品种还有绿宝石、德胜香、西子绿等。风味品质我国传统的库尔勒香梨、莱阳茬梨、河北鸭梨风味浓郁、口感好。西子绿、翠冠等。果型大小是梨综合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梨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梨属果个属中等,属于很大或特大的品种占11.7%,主要为我国原产的白梨和砂梨品种,表明我国脆肉大果型梨品种在世界梨树栽培中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可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潜力。大果代表品种有特大鸭梨、大香西黄梨、杨山酥梨、雪花梨、棕包梨等可作为大果型梨选育的亲本。据土宇霖fuel研究,梨果实大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遗传趋于亲中值,且受父本的影响最大,鹅梨和金花梨均善于将自己的大果型遗传给后代,是很好的大果型育种亲本,而麻梨小果型的遗传能力较强。抗性西洋梨品种应是抗黑星病育种的首选亲本,如新梨3号、金香、八月红等都是抗黑星病能力极强的西洋梨后代,西洋梨品种对黑星病的抗性也都很强。此外,白梨与砂梨的杂交后代也有抗黑星病的品种,如黄冠、早梨18号、华酥等;利用秋子梨与白梨杂交选出了如红金秋等优良抗黑星病品种。种间杂交获得抗黑斑病的品种也很多,如龙园洋梨、雪青、早美酥等。另外,抗轮纹病的品种大多具有白梨的亲缘,如大慈梨、中梨一号、早美酥等。此外,西洋梨在辽西地区种植,进入结果期后,主干易发生腐烂病,常导致枝条干枯,甚至整个植株死亡;但秋子梨与西洋梨的种间杂种锦香,其抗烂病能力比西洋梨则有明显提高。此外,通过种间杂交还获得了一些抗虫品种,如湖北果茶所用伏梨(西洋梨)和金水梨(砂梨)杂交选育的115-3-1较抗梨实蜂、梨小、蜻象等害虫。优良抗黑星病品种也很多,如白梨系统的秋水晶、金瓜梨、金玉梨等,秋子梨系
低需冷量的优良品种,而目前可直接利用的品种在我国还不多,因此,选育具有低需冷 量的早熟优良品种成为我国南方梨区品种选育的主攻方向。目前我国的梨资源中低需冷 量的品种只有青花梨、赤花梨等少数品种,可作为这一目标的育种材料。 红皮 在我国云南、四川、重庆等地存在着丰富的红皮梨资源,是优良的育种材料。 红皮资源大多带有西洋梨或新疆梨血统,如红茄梨、向阳红,日面红等,白梨系统的有 水红宵、佛见喜、红皮酥等。砚山红香酥和文山红雪梨可作培育湿热地区红皮梨的亲本; 而巍山红雪梨、秋火把梨等则可作培育温凉或冷凉地区红皮梨的亲本;若要培育早熟红 皮梨则可用弥渡香酥梨、火把梨和秋火把梨等作亲本。 绿皮: 梨绿色果皮由隐性基因控制。沙梨中绿色果皮育种亲本常用的有大广丸、廿 世纪、菊水、八云、博多青和太白等。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绿色品种还有绿宝石、德胜香、 西子绿等。 风味品质 我国传统的库尔勒香梨、莱阳荏梨、河北鸭梨风味浓郁、口感好。西子 绿、翠冠等。 果型大小 是梨综合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梨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我 国梨属果个属中等,属于很大或特大的品种占 11.7%,主要为我国原产的白梨和砂梨品 种,表明我国脆肉大果型梨品种在世界梨树栽培中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可进一步挖掘 这方面的潜力。大果代表品种有特大鸭梨、大香西黄梨、杨山酥梨、雪花梨、棕包梨等, 可作为大果型梨选育的亲本。据土宇霖 fuel 研究,梨果实大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遗 传趋于亲中值,且受父本的影响最大,鹅梨和金花梨均善于将自己的大果型遗传给后代, 是很好的大果型育种亲本,而麻梨小果型的遗传能力较强。 抗性 西洋梨品种应是抗黑星病育种的首选亲本,如新梨 3 号、金香、八月红等都 是抗黑星病能力极强的西洋梨后代,西洋梨品种对黑星病的抗性也都很强。此外,白梨 与砂梨的杂交后代也有抗黑星病的品种,如黄冠、早梨 18 号、华酥等;利用秋子梨与白 梨杂交选出了如红金秋等优良抗黑星病品种。种间杂交获得抗黑斑病的品种也很多,如 龙园洋梨、雪青、早美酥等。另外,抗轮纹病的品种大多具有白梨的亲缘,如大慈梨、 中梨一号、早美酥等。此外,西洋梨在辽西地区种植,进入结果期后,主干易发生腐烂 病,常导致枝条干枯,甚至整个植株死亡;但秋子梨与西洋梨的种间杂种锦香,其抗腐 烂病能力比西洋梨则有明显提高。此外,通过种间杂交还获得了一些抗虫品种,如湖北 果茶所用伏梨(西洋梨)和金水梨(砂梨)杂交选育的 115-3-1 较抗梨实蜂、梨小、蜻象等 害虫。优良抗黑星病品种也很多,如白梨系统的秋水晶、金瓜梨、金玉梨等,秋子梨系

统的尖把王、大南果、红南果等,砂梨系统的六月雪、早翠、翠冠、雪青等。抗虫的品种主要有:大南果、新梨3号、鲜美、康佛伦思、红安久等。总体看,抗虫梨品种大多数是西洋梨或其后代。四、 育种方法4.1引种我国最早从国外引进的梨资源是西洋梨。近代有记载的是从1871年开始引种巴梨(Barttlet)等西洋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从英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国引进近20个品种,尤其以红色果皮的品种为多,如红巴梨(Redbarttlet)、红安久梨(Redanjou)、艳红(Starkrimson)、早红考密斯(Early Red Comice)、红考密思(Redcomice)以及凯思开德梨(Cascade)、康佛伦思(Conference)等,以山东省的栽培面积最大。西洋梨由于需要后熟,过去在国内栽培较少,近年来作为花色品种栽培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另外,由于不少西洋梨品种成熟后着色鲜艳,果面光亮,也是较好的育种亲本20世纪30年代,浙江大学的吴耕民教授从日本引进了一些日本砂梨品种,如二十世纪(Nijusseiki)、长十郎(Chojuro)、八云(Yakumo)、菊水(Kikusui)、晚三吉(Okusankichi)等;70年代起各地又引进了新世纪(Shinseiki)、幸水(Kosui)、新水(Shinsui)和丰水(Hosui)等,但要求较高的肥水条件。至今这些品种在我国仍有相当大的栽培面积,从后期引进品种作亲本还培育出一批优良的杂交品种。1993年福建从台湾引入在福建7月上旬成熟的砂梨科荣1号(又名青花梨)。最近几年,山东等地从韩国引进了早生黄金(Josengwhangkeum)、黄金(Whangkeumbae)、秋黄(Chuwhangbae)等品种,其共同的特点是果实特大,平均果实重量在400-600g之间,果实圆形、果皮金黄色、无锈、果汁多、肉质柔软、口感极好。从国外引种可以迅速丰富当地品种资源并从中选择一些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推广,在引种前要考虑品种的适应性。4.2实生选种实生选种是一种古老的方法,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用种子繁殖可以产生变异,并进一步选种。我国目前记载的一千多个梨品种,除极少数为近代杂交育成的之外,多数是通过实生选种获得的。如“天生梨”和“子母梨”,从命名上就可看出,它们来源于实生选种。西洋梨中的巴梨、日面红、伏茄梨、贵妃、三季梨等也都是实生选出的。浙江大学从在梨的实生后代选出高产、优质的杭青梨,已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中国果树研究所从车头梨的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了树体矮小、丰产稳产、适合制汁的矮香梨。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对陕西大巴山地区梨种质考察后发现了许多地方品
统的尖把王、大南果、红南果等,砂梨系统的六月雪、早翠、翠冠、雪青等。抗虫的品 种主要有:大南果、新梨 3 号、鲜美、康佛伦思、红安久等。总体看,抗虫梨品种大多 数是西洋梨或其后代。 四、 育种方法 4.1 引种 我国最早从国外引进的梨资源是西洋梨。近代有记载的是从 1871 年开始引种巴梨 (Barttlet)等西洋梨。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先后从英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国引进近 20 个品种,尤其以红色果皮的品种为多,如红巴梨(Red barttlet)、红安久梨(Red anjou)、 艳红(Starkrimson)、早红考密斯(Early Red Comice)、红考密思(Red comice)以 及凯思开德梨(Cascade)、康佛伦思(Conference)等,以山东省的栽培面积最大。西 洋梨由于需要后熟,过去在国内栽培较少,近年来作为花色品种栽培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另外,由于不少西洋梨品种成熟后着色鲜艳,果面光亮,也是较好的育种亲本。 20 世纪 30 年代,浙江大学的吴耕民教授从日本引进了一些日本砂梨品种,如二十 世纪(Nijusseiki)、 长十 郎(Chojuro)、 八云(Yakumo) 、菊水(Kikusui)、 晚三吉 (Okusankichi)等;70 年代起各地又引进了新世纪(Shinseiki)、幸水(Kosui)、新水 (Shinsui)和丰水(Hosui)等,但要求较高的肥水条件。至今这些品种在我国仍有相 当大的栽培面积,从后期引进品种作亲本还培育出一批优良的杂交品种。1993 年福建从 台湾引入在福建 7 月上旬成熟的砂梨科荣 1 号(又名青花梨)。最近几年,山东等地从 韩国引进了早生黄金(Josengwhangkeum)、黄金(Whangkeumbae)、秋黄(Chuwhangbae) 等品种,其共同的特点是果实特大,平均果实重量在 400-600g 之间,果实圆形、果皮 金黄色、无锈、果汁多、肉质柔软、口感极好。从国外引种可以迅速丰富当地品种资源, 并从中选择一些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推广,在引种前要考虑品种的适应性。 4.2 实生选种 实生选种是一种古老的方法,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用种子繁殖可以 产生变异,并进一步选种。我国目前记载的一千多个梨品种,除极少数为近代杂交育成 的之外,多数是通过实生选种获得的。如“天生梨”和“子母梨”,从命名上就可看出, 它们来源于实生选种。西洋梨中的巴梨、日面红、伏茄梨、贵妃、三季梨等也都是实生 选出的。浙江大学从茌梨的实生后代选出高产、优质的杭青梨,已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 广。中国果树研究所从车头梨的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了树体矮小、丰产稳产、适合制汁 的矮香梨。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对陕西大巴山地区梨种质考察后发现了许多地方品

种,如白梨系统的罐罐梨、六月梨、二乙梨;砂梨系统的七里香、老麻梨、卡壳梨;以及褐梨中的麻面梨。还有一些各具特色的品种,如抗梨黑斑病的德胜香;抗寒性强、优质中熟的通香梨;优质丰产的明珠梨;特早熟的六月爽;抗逆性强的鸭广梨。甘肃省农科院果树所从冬果梨中选出兰州5号、兰州4号、红冬果和兰州大冬果等11个优良单株;中国果树所主持的“八五”农业部重点项目“梨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课题,选出了早、中、晚熟新品种(系)7个。曾经在我国长江流域广泛栽增培日本梨品种,市原早生、晚三吉、长十郎及二十世纪等,也是通过实生选种选出的优良品种。4.3杂交育种杂交育种在梨育种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据统计,我国解放后所推广的40多个梨新品种中,有60%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浙江大学连续进行了多世代的杂交育种50年,育成了黄花、杭青、雪青、西子绿等10多个优良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结果早、丰产、抗逆性强、品质上等、耐贮的锦丰梨是用苹果梨与在梨作为亲本杂交育成的;在长江流域大量栽培的黄花梨是以黄蜜梨为母本与三花梨杂交育成的。其它的优良品种如早酥梨、苹香梨、普酥梨、金水二号及在日本广为栽培的“三水(即丰水、幸水和新水)”都是通过杂交育种育成的。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方法,使双亲各种性状分离和重组,以育成新品种。因此必须按照育种目标,做好亲本选配。亲本选配最重要的是所选择的两个亲本,在目标性状上要互补,如选育早熟类型时,亲本之一必须有早熟性状。另个在注意扩大基因来源,丰富基因组成。过去梨育种时,亲本主要局限在种内的优良品种之间杂交,而亲缘关系稍远的亲本之间的杂交进行得很少。而梨树不同种类的优良品种很多,不仅中国原产的白梨、沙梨、秋子梨有,西洋梨也有。西洋梨无论肉质、香味还是果形,都与我国原产的梨有很多不同。因此梨有性杂交时,突破种的界限,对梨品种的改良有重要的意义。如在市场上畅销的库尔勒香梨,是白梨与西洋梨的种间杂种,其果肉不仅保持了白梨细胞脆、汁多的特点,同时果形为葫芦形、味甜、有香气,倾向于西洋梨。王迎涛等以白梨系优良代表品种雪花梨为母本,沙梨系新品种新世纪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中熟抗黑星病梨新品种“黄冠”,它具有早熟、早果、早丰、适宜密植、品质优异、抗病等特点。梨树是多年生作物,杂交育种周期长,从育种至品种鉴定整个周期至少要10年以上。另外,梨大多数品种还具有自交不亲和,遗传基础复杂的特点,因而选出一个优良
种,如白梨系统的罐罐梨、六月梨、二乙梨;砂梨系统的七里香、老麻梨、卡壳梨;以 及褐梨中的麻面梨。还有一些各具特色的品种,如抗梨黑斑病的德胜香;抗寒性强、优 质中熟的通香梨;优质丰产的明珠梨;特早熟的六月爽;抗逆性强的鸭广梨。甘肃省农 科院果树所从冬果梨中选出兰州 5 号、兰州 4 号、红冬果和兰州大冬果等 11 个优良单 株;中国果树所主持的“八五”农业部重点项目“梨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课题,选出了早、中、晚熟新品种(系)7 个。 曾经在我国长江流域广泛栽增培日本梨品种,市原早生、晚三吉、长十郎及二十世 纪等,也是通过实生选种选出的优良品种。 4.3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在梨育种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据统计,我国解放后所推广的 40 多个 梨新品种中,有 60%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浙江大学连续进行了多世代的杂交育种 50 年,育成了黄花、杭青、雪青、西子绿等 10 多个优良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结果早、丰产、抗逆性强、品质上等、耐贮的锦丰梨是用苹果梨与茌梨作为亲本杂交育 成的;在长江流域大量栽培的黄花梨是以黄蜜梨为母本与三花梨杂交育成的。其它的优 良品种如早酥梨、苹香梨、晋酥梨、金水二号及在日本广为栽培的“三水(即丰水、幸 水和新水)”都是通过杂交育种育成的。 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方法,使双亲各种性状分离和重组,以育成新品种。因 此必须按照育种目标,做好亲本选配。亲本选配最重要的是所选择的两个亲本,在目标 性状上要互补,如选育早熟类型时,亲本之一必须有早熟性状。另个在注意扩大基因来 源,丰富基因组成。过去梨育种时,亲本主要局限在种内的优良品种之间杂交,而亲缘 关系稍远的亲本之间的杂交进行得很少。而梨树不同种类的优良品种很多,不仅中国原 产的白梨、沙梨、秋子梨有,西洋梨也有。西洋梨无论肉质、香味还是果形,都与我国 原产的梨有很多不同。因此梨有性杂交时,突破种的界限,对梨品种的改良有重要的意 义。如在市场上畅销的库尔勒香梨,是白梨与西洋梨的种间杂种,其果肉不仅保持了白 梨细胞脆、汁多的特点,同时果形为葫芦形、味甜、有香气,倾向于西洋梨。王迎涛等 以白梨系优良代表品种雪花梨为母本,沙梨系新品种新世纪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 了中熟抗黑星病梨新品种“黄冠”,它具有早熟、早果、早丰、适宜密植、品质优异、 抗病等特点。 梨树是多年生作物,杂交育种周期长,从育种至品种鉴定整个周期至少要 10 年以 上。另外,梨大多数品种还具有自交不亲和,遗传基础复杂的特点,因而选出一个优良

品种,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地力及严格的筛选和鉴定。而对梨有性杂交后代进行早期鉴定和选择,及早淘汰劣株,是提高育种效率,减少育种费用,提高地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有效方法还不多。以下几点可供参考。①梨实生苗的童期的长短与干径的粗度呈正相关,因此,在苗期茎干细弱的实生苗可以提早淘汰。②梨杂种实生苗的叶色与童期有关,叶片带红色的比绿色的早开花,在有些杂种后代的选择中,可利用这一标志性状。童期长短与嫁接苗达到结果期早晚密切相关。③梨落叶期迟早与果实成熟期迟早成正相关:叶片气孔数与果实成熟期呈负相关,即早熟种气孔数多,而晚熟种气孔数少。④一年生新梢叶面积与果实重量呈正相关,可作为预选果实大小的相关标志。4.4芽变选种梨树中芽变发生率也比较普遍。如河北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仅在鸭梨中就发现三个有一定价值的芽变:一个是自花结实能力强的金坠梨。原来的鸭梨自花不能结实,而金坠梨自交时,每花序平均座果数为1.78。第二个是四倍体大鸭梨,平均单果重481克,并且比母本早熟。第三个是垂枝鸭梨,其枝条自然下垂,很适合于密植栽培。西北农学院从在梨中选出早在梨。上海从菊水中选出沪康蜜梨。新疆农业科学院在库尔勒香梨中发现大果形枝变,果重达156g,而对照为92g。据报道,苹果梨易产生果形增大的芽变。辽宁省农科院1990年在南果梨中发现了大果形枝变,果重是对照的2倍以上,而且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都高于原品种。辽宁抚顺特产科学研究所也从南果梨中选出抗寒、抗黑星病的红南果。鸭梨也有大果形变异。从巴梨中选出的四倍体芽变“平度大巴梨”平均单果重281g,比巴梨增加60%,结果早,丰产性增加30%。最近报道了从砀山酥梨中获得的芽变新品种大果白酥:从黄花梨中选出大果黄花和大香西黄梨。大果黄花梨果重达364g,肉质酥脆,汁液多,节间短,花大,叶色深;大香西黄梨平均单果重达412g。国外也从巴梨中选出红巴梨:日本从长十郎中选出了早长十郎、青长十郎和新长十郎。但过去认为是酥梨芽变品种的青皮酥、白皮酥和金盖酥,据最新研究结果它们是受土壤、光照、授粉等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而出现的仿湟变异,不能作为独立的品系。五、主要性状的遗传1、果肉质地性状的遗传果实肉质的粗细、脆度和石细胞的多少,对梨果实品质影响很大
品种,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地力及严格的筛选和鉴定。而对梨有性杂交后代进行早期 鉴定和选择,及早淘汰劣株,是提高育种效率,减少育种费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 方法。但目前有效方法还不多。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①梨实生苗的童期的长短与干径的粗度呈正相关,因此,在苗期茎干细弱的实生苗 可以提早淘汰。 ②梨杂种实生苗的叶色与童期有关,叶片带红色的比绿色的早开花,在有些杂种后 代的选择中,可利用这一标志性状。童期长短与嫁接苗达到结果期早晚密切相关。 ③梨落叶期迟早与果实成熟期迟早成正相关;叶片气孔数与果实成熟期呈负相 关,即早熟种气孔数多,而晚熟种气孔数少。 ④一年生新梢叶面积与果实重量呈正相关,可作为预选果实大小的相关标志。 4.4 芽变选种 梨树中芽变发生率也比较普遍。如河北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仅在鸭梨中就发现三个有 一定价值的芽变:一个是自花结实能力强的金坠梨。原来的鸭梨自花不能结实,而金坠 梨自交时,每花序平均座果数为 1.78。第二个是四倍体大鸭梨,平均单果重 481 克,并 且比母本早熟。第三个是垂枝鸭梨,其枝条自然下垂,很适合于密植栽培。西北农学院 从茌梨中选出早茌梨。上海从菊水中选出沪康蜜梨。新疆农业科学院在库尔勒香梨中发 现大果形枝变,果重达 156g,而对照为 92g。据报道,苹果梨易产生果形增大的芽变。 辽宁省农科院 1990 年在南果梨中发现了大果形枝变,果重是对照的 2 倍以上,而且总 糖、维生素 C 和可溶性固形物都高于原品种。辽宁抚顺特产科学研究所也从南果梨中选 出抗寒、抗黑星病的红南果。鸭梨也有大果形变异。从巴梨中选出的四倍体芽变“平度 大巴梨”平均单果重 281g,比巴梨增加 60%,结果早,丰产性增加 30%。最近报道了从 砀山酥梨中获得的芽变新品种大果白酥;从黄花梨中选出大果黄花和大香西黄梨。大果 黄花梨果重达 364g,肉质酥脆,汁液多,节间短,花大,叶色深;大香西黄梨平均单果 重达 412g。国外也从巴梨中选出红巴梨;日本从长十郎中选出了早长十郎、青长十郎和 新长十郎。但过去认为是酥梨芽变品种的青皮酥、白皮酥和金盖酥,据最新研究结果, 它们是受土壤、光照、授粉等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而出现的彷徨变异,不能作为 独立的品系。 五、主要性状的遗传 1、果肉质地性状的遗传 果实肉质的粗细、脆度和石细胞的多少,对梨果实品质影响很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杏育种.doc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模拟试卷二(无答案).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模拟试卷一(无答案).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白茹、杨伟伟).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 Breeding Science of Fruit tree.pdf
- 《园艺植物实用生物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四章).ppt
- 《园艺植物实用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三个实验).pdf
- 《园艺植物实用生物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实验室设计及仪器设备.pdf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八章 园艺产品的采收及采后处理(贮藏保鲜).pdf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四章 园艺植物的繁殖.pdf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六章 种植园管理技术.pdf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五章 设施园艺.pdf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三章 园艺植物的品种改良.pdf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二章 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pdf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一章 园艺植物的分类.pdf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绪论 General Horticulture(石河子大学:徐巍).pdf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综合练习(二)参考答案.doc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综合练习(三)参考答案.doc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综合练习(三)习题.doc
- 《园艺通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综合练习(二)习题.doc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桃育种.doc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苹果育种.doc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doc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葡萄育种.doc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一 引种计划的制定.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二 杏花粉收集与贮藏.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三 苹果主要品种的识别鉴定.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四 葡萄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鉴定.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五 杏育种杂交计划的制定.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六 葡萄抗寒性鉴定.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七 杏有性杂交技术.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八 花粉生活力的测定.pdf
- 《果树育种学各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九 葡萄品种植株性状鉴定.pdf
- 《草坪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Turf Management(含实习大纲).pdf
- 《草坪管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6章 暖季型草坪草.doc
- 《草坪管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8章 草坪养护管理.doc
- 《草坪管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章 草坪建植.doc
- 《草坪管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9章 草坪保护.doc
- 《草坪管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草坪生态.doc
- 《草坪管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草坪草的生物学特性.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