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iatrics(临床医学,第七版)

儿科学教学大纲pediatrics(临床医学使用)2008年10月1
1 儿科学教学大纲 pediatrics (临床医学使用) 2008 年 10 月

第七版《儿科学》教学大纲(pediatrics)课程编号:1033430开课学期:第四学年第七学期课程总学时:70(理论54,见习16)学分:4分一、教学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的(一)临床理论知识1、要求学生逐渐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要记笔记,抓住重点及难点,紧跟教师的思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力求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2、有效使用教学大纲、实习大纲、见习大纲、教科书及课外指导参考书,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外自学及自习时间。3、掌握儿科基础理论,生长发育、营养基础、喂养、能量供给及小儿保健知识。4、巩固与临床各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儿科各系统解部特点及生理功能,5、熟悉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及病理生理。6、熟悉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及预防。7、掌握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二)临床见习及实习1、要求具备医学生的素质,熟悉作为一名医学生将要在临床做医师的角色,在见习及实习实践中力求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2、通过见习初步了解小儿的病史询问与记录、体格检查的方法及药物治疗的原则。3、通过实习初步熟悉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初步了解小儿危重、急症的抢救与治疗。三、教学要求(一)性质和任务1、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儿科发育学是研究和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儿科以年龄划分为特征,又发展形成围产医学、新生儿学及青春医学等新专业;儿科临床学已有多种临床专业分支:2、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二)理论知识和技能1、详述儿科基础理论,生长发育、营养基础、喂养、能量供给及小儿保健知识。2、简述与临床各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儿科各系统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2
2 第七版《儿科学》教学大纲 (pediatrics) 课程编号:1033430 开课学期:第四学年第七学期 课程总学时:70( 理论 54, 见习 16) 学分:4 分 一、教学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二、教学目的 (一)临床理论知识 1、 要求学生逐渐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扼要记笔记,抓住重点及难点,紧跟教师的思 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力求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有效使用教学大纲、实习大纲、见习大纲、教科书及课外指导参考书,能科学、合理地 安排课外自学及自习时间。 3、掌握儿科基础理论,生长发育、营养基础、喂养、能量供给及小儿保健知识。 4、巩固与临床各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儿科各系统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 5、熟悉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及病理生理。 6、熟悉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及预 防。 7、掌握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二)临床见习及实习 1、要求具备医学生的素质,熟悉作为一名医学生将要在临床做医师的角色,在见习及实习 实践中力求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2、通过见习初步了解小儿的病史询问与记录、体格检查的方法及药物治疗的原则。 3、通过实习初步熟悉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初步了解小儿危重、急症的 抢救与治疗。 三、教学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 1、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 学。儿科发育学是研究和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儿科以年龄划分为特征,又发 展形成围产医学、新生儿学及青春医学等新专业;儿科临床学已有多种临床专业分支; 2、 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 儿童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 1、详述儿科基础理论,生长发育、营养基础、喂养、能量供给及小儿保健知识。 2、简述与临床各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儿科各系统解剖特点及生理功能

3、阐明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及病理生理。4、详述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及预防。5、重点详述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学时理论内容和见习内容见习理论绪论11、20.52、生长发育23、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61.54、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102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10.56、遗传性疾病10.57、免疫性疾病5感染性疾病18、429、消化系统疾病6210、呼吸系统疾病5211、循环系统疾病4212、泌尿系统疾病4113、造血系统疾病20.514、神经肌肉系统疾病10.515、内分泌系统疾病合计5416五、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第三节吉:各年龄分期(一)教学目标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2、掌握儿科的各年龄分期。3、熟悉儿科的各年龄分期保健原则。(二)教学内容3
3 3、阐明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及病理生理。 4、详述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及预 防。 5、重点详述儿科临床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措施。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理论内容和见习内容 学 时 理论 见习 1、 绪论 1 2、 生长发育 2 0.5 3、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 2 4、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6 1.5 5、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10 2 6、 遗传性疾病 1 0.5 7、 免疫性疾病 1 0.5 8、 感染性疾病 5 1 9、 消化系统疾病 4 2 10、呼吸系统疾病 6 2 11、循环系统疾病 5 2 12、泌尿系统疾病 4 2 13、造血系统疾病 4 1 14、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2 0.5 15、内分泌系统疾病 1 0.5 合计 54 16 五、 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第三节 各年龄分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 2、掌握儿科的各年龄分期。 3、熟悉儿科的各年龄分期保健原则。 (二)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2、儿科学的特点分,基础和临床两方面;基础包括:解部、生理生化、营养代谢、免疫、病理:临床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3、各年龄分期和保健原则。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三)教学重点及难点:小儿各年龄分期。(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教学、图表展示。(五)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课时注意侧重与临床有关的医学基础,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小儿各年龄分期。方式:多选题、笔试。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正常值、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3、了解小儿神经精神的发育规律。(二)教学内容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2、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包括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腹围、卤门、骨化中心的正常值、牙齿的正常发育、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等。(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身高、头围、胸围、门、牙齿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等。2、体格生长中常用几项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录相片,临床见习、实际测量等。(五)需要注意的问题见习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1、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体格生长常用重要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3、小儿动作发育特点。4
4 1、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2、儿科学的特点分,基础和临床两方面; 基础包括:解剖、生理生化、营养代谢、免疫、病理; 临床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方面; 3、各年龄分期和保健原则。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青春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小儿各年龄分期。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教学、图表展示。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讲课时注意侧重与临床有关的医学基础,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小儿各年龄分期。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正常值、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 3、了解小儿神经精神的发育规律。 (二)教学内容 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2、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包括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腹围、囟门、骨 化中心的正常值、牙齿的正常发育、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身高、头围、胸围、囟门、牙齿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等。 2、体格生长中常用几项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录相片,临床见习、实际测量等。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见习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1、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体格生长常用重要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小儿动作发育特点

方式:多选题、笔试。第三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第一节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一)教学目标1、熟悉小儿时期计划免疫种类及实施时间:(二)教学内容1、小儿时期计划免疫种类及实施时间;(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难点: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的具体实施。(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挂图、幻灯片、临床见习、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讨论。(五)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解时注重特点,把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方式:多选题、笔试。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第一节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第三节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2、小儿体液平衡特点;3、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4、熟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5、掌握液体疗法的原则及实施6、详述液体疗法的原则及具体实施。(二)教学内容1、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2、小儿体液平衡特点;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包括脱水、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4、液体疗法包括补充总液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根据脱水性质,补充液体种类,定速度等。(三)教学重点及难点5
5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三章 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小儿时期计划免疫种类及实施时间; (二)教学内容 1、小儿时期计划免疫种类及实施时间;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 难点: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的具体实施。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挂图、幻灯片、临床见习、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讨论。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讲解时注重特点,把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1、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一节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三节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 2、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3、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4、熟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 5、掌握液体疗法的原则及实施 6、详述液体疗法的原则及具体实施。 (二)教学内容 1、儿科病史和体格检查特点; 2、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包括脱水、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 ; 4、液体疗法包括补充总液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根据脱水性质,补 充液体种类,定速度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脱水、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难点:液体疗法方案和具体实施:(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挂图、幻灯片、临床见习、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讨论(五)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解时注重特点,把液体疗法原则、措施和临床实例相结合。(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1、小儿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2、液体疗法的原则及具体实施。方式:多选题、笔试。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第一节营养基础第二节婴儿喂养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儿营养物质代谢特点2、熟悉婴儿营养需要量(热能、水)熟悉各种喂养方法的优缺点;3、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奶粉配制、牛乳配制方法及计算;4、掌握辅食添加的原则。(二)教学内容1、小儿营养物质的代谢特点包括小儿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分5方面:2、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注意事项;3、人工喂养包括牛奶制品配制及计算,奶粉的配制:4、辅助食品的添加及原则。(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母乳喂养的优点。(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辅助教学,临床见习,幻灯片等。(五)需要注意的问题母乳喂养的优点归纳重点讲解并与牛乳比较性讲解。(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1、母乳喂养的优点:2、牛奶制品的配制:3、辅食添加的原则方式:多选题、笔试。6
6 重点:脱水、低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难点:液体疗法方案和具体实施: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挂图、幻灯片、临床见习、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讨论。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讲解时注重特点,把液体疗法原则、措施和临床实例相结合。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1、小儿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液体疗法的原则及具体实施。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 营养基础 第二节 婴儿喂养方法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小儿营养物质代谢特点 2、 熟悉婴儿营养需要量(热能、水)熟悉各种喂养方法的优缺点; 3、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奶粉配制、牛乳配制方法及计算; 4、掌握辅食添加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 1、小儿营养物质的代谢特点 包括小儿机体对能量的需要分 5 方面; 2、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注意事项; 3、人工喂养 包括牛奶制品配制及计算,奶粉的配制; 4、辅助食品的添加及原则。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母乳喂养的优点。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辅助教学,临床见习,幻灯片等。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母乳喂养的优点归纳重点讲解并与牛乳比较性讲解。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1、母乳喂养的优点: 2、牛奶制品的配制: 3、辅食添加的原则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五节维生素营养障碍一、维生素D缺乏性伺倭病(一)教学目标1、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及体内转化、生理功能:2、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伺楼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3、掌握本病临床表现的分期、诊断标准及治疗及预防。(二)教学内容I、维生素D的来源及转化(重点在肝脏、肾脏的羟化过程);2、维生素D缺乏性楼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3、维生素D缺乏性伺病的诊断、鉴别诊断;4、维生素D缺乏性楼病(初级、激期)治疗及各期预防措施;(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难点:本病的发病机制。(四)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多媒体教学课件、视听教材VCD、临床见习典型病例。(五)需要注意的问题本病发病机制中需强调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症的联系。维生素D缺乏性楼病与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症发病机制的不同。(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维生素D缺乏性伺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式:多选题、笔试。第五节维生素营养障碍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症(一)教学目标1、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3、熟悉生素D缺乏性手足插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二)教学内容I、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插症的临床表现、(隐匿型、典型发作)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描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7
7 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一、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维生素 D 的来源及体内转化、生理功能; 2、熟悉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3、掌握本病临床表现的分期、诊断标准及治疗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l、维生素 D 的来源及转化(重点在肝脏、肾脏的羟化过程); 2、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3、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4、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初级、激期)治疗及各期预防措施;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本病的发病机制。 (四)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多媒体教学课件、视听教材 VCD、临床见习典型病例。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病发病机制中需强调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与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联系。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与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病机制的不同。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二、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2、掌握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 熟悉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l、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2、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隐匿型、典型发作) 3、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难点:本病的发病机制。(四)使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图表。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临床见习、(五)需要注意的问本病发病机制中需强调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与维生素D缺乏性楼病发病机制的不同。(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1、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多选题,笔试第六节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一)教学目标1、了解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2、熟悉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3、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度诊断及营养不良的治疗。(二)教学内容1、营养不良的病因(包括喂养因素)2、营养不良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疾病因素)3、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含临床分度)4、营养不良的治疗。(三)教学重点及难点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度标准(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临床见习,幻灯片。(五)需要注意的问题列表显示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度,分度不同临床治疗原则不同。(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1、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包括临床分度标准;2、营养不良的治疗。方式:多选题、笔试。8
8 难点:本病的发病机制。 (四)使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 、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临床见习、 图表。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病发病机制中需强调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与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机制的 不同。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1、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2、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六节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 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 2、熟悉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 3、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度诊断及营养不良的治疗。 (二)教学内容 1、营养不良的病因(包括喂养因素) 2、营养不良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疾病因素) 3、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含临床分度) 4、营养不良的治疗。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度标准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临床见习,幻灯片。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列表显示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度,分度不同临床治疗原则不同。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1、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包括临床分度标准; 2、营养不良的治疗。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七章新生新生儿疾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生儿、新生儿期及围产期的定义;2、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几种新生儿的常见特殊生理状态:3、熟悉正常新生儿、早产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二)教学内容1、新生儿、新生儿期及围产期的定义2、新生儿的分类、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3、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新生儿的分类及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临床见习。(五)需要注意的问题授课时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1、新生儿、新生儿期及围产期的定义;2、新生儿分类、常见儿种特殊生理状态:3、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解剖生理特点。方式:多选题、笔试。第四节新生儿室息(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生儿室息的病因、病理生理;2、熟悉室息的实验室检查、复苏程序。3、掌握Apgar评分4、掌握新生儿室息的临床表现;5、掌握新生儿室息治疗ABCDE复苏方案(二)教学内容1、新生儿新生儿室息的病因、病理生理:2、新生儿室息的临床表现、Apgar评分:3、新生儿室息的复苏程序、ABCDE复苏方案及治疗:4、新生儿室息的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新生儿室息的临床表现、Apgar评分;2、新生儿室息治疗ABCDE复苏方案及复苏程序:9
9 第七章 新生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生儿、新生儿期及围产期的定义; 2、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几种新生儿的常见特殊生理状态; 3、熟悉正常新生儿、早产儿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 1、新生儿、新生儿期及围产期的定义 2、新生儿的分类、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3、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 新生儿的分类及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临床见习。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授课时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1、新生儿、新生儿期及围产期的定义; 2、新生儿分类、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3、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解剖生理特点。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 2、 熟悉窒息的实验室检查、复苏程序。 3、 掌握 Apgar 评分 4、 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 5、 掌握新生儿窒息治疗 ABCDE 复苏方案; (二)教学内容 1、新生儿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 2、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Apgar 评分; 3、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程序、ABCDE 复苏方案及治疗; 4、新生儿窒息的实验室检查、X 线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Apgar 评分; 2、新生儿窒息治疗 ABCDE 复苏方案及复苏程序;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临床见习、VCD光盘、图表展示。(五)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解新生儿室息的病理生理要结合临床多器官受损表现。(六)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测试内容与方法内容:1、新生儿室息常见病因;2、新生儿室息的临床表现、Apgar评分;3、新生儿室息治疗ABCDE复苏方案及复苏程序:方式:多选题、笔试。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第六节新生儿颅内出血(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2、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分度、诊断及治疗:(二)教学内容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两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理论授课,多媒体教学、临床见习,CT片、BEAM等。(五)需要注意的问题两病有异同点,可同步讲解,比较异同点。(六)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两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式:多选题、笔试。第九节新生儿黄疽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一)教学目的1、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及黄疽分类;2、掌握生理性黄疽与病理性黄疽的区别:3、熟悉病理性黄疽的常见原因及各疾病特点;4、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5、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0
10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临床见习、VCD 光盘、图表展示。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讲解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要结合临床多器官受损表现。 (六)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测试内容与方法 内容: 1、新生儿窒息常见病因; 2、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Apgar 评分; 3、新生儿窒息治疗 ABCDE 复苏方案及复苏程序;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六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 2、 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分度、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内容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 两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四)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多媒体教学、临床见习,CT 片、BEAM 等。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两病有异同点,可同步讲解,比较异同点。 (六)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两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方式:多选题、笔试。 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病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及黄疸分类; 2、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3、熟悉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及各疾病特点; 4、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5、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paediatrics(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及国防生).doc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组织器官(血液 blood).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消化与吸收.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能量代谢和体温.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血液循环.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呼吸(Respiration).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细胞的基本功能.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休克 Shock.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生理学绪论.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failure).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心血管系统的药物.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balance and acid-base disturbance).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呼吸衰竭(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利尿药物(利尿药和脱水药).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石河子大学:司军强).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呼吸运动调节.ppt
- 医学机能实验中心:《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消化系统.ppt
- 《儿科学》课程授课教案(医本第七版,上).doc
- 《儿科学》课程授课教案(医本第七版,下).doc
- 《儿科学》课程授课教案(第八版,石河子大学:张惠荣).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血液系统.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症状与鉴别诊断.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绪论、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原则.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遗传性疾病.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小儿急救.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新生儿.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消化系统疾病.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心血管系统疾病.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免疫.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内分泌系统疾病.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神经系统疾病.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泌尿系统疾病.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呼吸系统.doc
- 《儿科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感染性疾病.doc
- 《儿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2/2).ppt
- 《儿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1/2).ppt
- 《儿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生长发育.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