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Acid-base equilibrium & Acid-base titration(3.1-3.4.5)

廢门我了化学北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分析化学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Acid-base equilibrium & acid-base titration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2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2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Acid-base equilibrium & Acid-base titration

廢门我了化学北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分析化学 3.1酸碱理论与酸碱反应 3.1.1现代酸碱理论 自主复习要求 3.1.2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3.1.3活度与浓度、平衡常数的几种形式 3.2pH对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3.2.1分布分数的定义 322一元酸(碱)的分布分数 32.3多元酸(碱)的分布分数 3.2.4优势区域图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3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3 3.1 酸碱理论与酸碱反应 3.1.1 现代酸碱理论 自主复习要求 3.1.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3.1.3 活度与浓度、平衡常数的几种形式 3.2 pH对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3.2.1 分布分数的定义 3.2.2 一元酸(碱)的分布分数 3.2.3 多元酸(碱)的分布分数 3.2.4 优势区域图

廢门我了化学北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分析化学 3.3酸碱溶液中[H]的计算 3.3.1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 332各种体系中[H的计算 3.4缓冲溶液 3.4.1缓冲溶液的定义与种类 3.4.2缓冲溶液的pH计算 3.4.3缓冲容量及有效缓冲范围 3.4.4缓冲溶液的选择 34.5标准缓冲溶液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4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4 3.3 酸碱溶液中[H+]的计算 3.3.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 3.3.2 各种体系中[H+]的计算 3.4 缓冲溶液 3.4.1 缓冲溶液的定义与种类 3.4.2 缓冲溶液的pH计算 3.4.3 缓冲容量及有效缓冲范围 3.4.4 缓冲溶液的选择 3.4.5 标准缓冲溶液

廢门我了化学北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分析化学 3.5酸碱指示剂 3.5.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变色范围 35.2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各种因素 3.5.3混合指示剂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5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5 3.5 酸碱指示剂 3.5.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变色范围 3.5.2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各种因素 3.5.3 混合指示剂

廢门我了化学北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分析化学 3.6滴定分析法概述 3.6.1滴定分析的方法 36.2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 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 36.3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36.4滴定分析中常用的几个物 理量及单位 36.5滴定分析的计算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6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6 3.6 滴定分析法概述 3.6.1 滴定分析的方法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 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 3.6.3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3.6.4 滴定分析中常用的几个物 理量及单位 3.6.5 滴定分析的计算

廢门我了化学北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分析化学 3.7酸碱滴定 3.7.1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3.7.2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38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38.1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38.2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9.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9.2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7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7 3.7 酸碱滴定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3.7.2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3.8.2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9.2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廢门我了化学北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分析化学 3.10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 3.10.1概述 3.10.2溶剂性质与作用 3.10.3非水滴定的应用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8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8 3.10 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 3.10.1 概述 3.10.2 溶剂性质与作用 3.10.3 非水滴定的应用

廢门我了化学北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分析化学 自主复习要求-1 ◆质子酸碱理论、酸碱共轭关系、酸碱反应实质、酸碱强 度 ◆区分效应与拉平效应、非水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酸碱的离解、酸离解常教、碱离解常数、水的自递常数 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活度、浓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活度常数、浓度常数、混合常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9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9 自主复习要求-1 ◆质子酸碱理论、酸碱共轭关系、酸碱反应实质、酸碱强 度 ◆区分效应与拉平效应、非水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酸碱的离解、酸离解常数、碱离解常数、水的自递常数 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活度、浓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活度常数、浓度常数、混合常数、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廢门我了化学北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分析化学 3.1.1现代酸碱理论 Modern theory of acids and bases Br6sted- Lowry theory质子酸碱理论 共轭酸 共轭碱+H+ conjugate acid conjugate base proton 理解质子酸碱理论: 酸碱共轭关系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的强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10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10 3.1.1 现代酸碱理论 Modern theory of acids and bases Brösted-Lowry theory——质子酸碱理论 共轭酸 共轭碱 + H+ conjugate acid conjugate base proton 酸碱共轭关系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的强度 理解质子酸碱理论:

廢门我了化学北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分析化学 酸碱共轭关系 共轭酸 共轭碱+H (1)HCOFH'+COS ( 2)H, CO, H*+HCO (3)NH4→H+NH3 (4*NH3(C2H2-NH3*NH,(CH2-NH,+Ht (乙二胺盐) (乙二胺盐) (5 NH, CH, COOH+NH, CH,, CO0+ H (氨基酸盐) (氨基酸) 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共轭酸碱对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 问题:H的共轭碱是什么型体?H2O是酸还是碱?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11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0 分析化学教程(2005-2006学年) GXQ11 酸碱共轭关系 共轭酸 共轭碱 + H+ - 2- 3 1) HCO H CO + ( + - 2 3 2 H CO H HCO ⎯⎯→ + ( ) ⎯⎯ + 4 3 3 NH H NH ( ) + + ⎯⎯⎯⎯→ + 3 2 4 3 3 2 4 2 4 NH C H NH NH C H NH H + + + + ( ) ( ) ( ) − − − − + ( 乙二胺盐) ( 乙二胺盐) 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共轭酸碱对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 - 5 NH CH COOH NH CH COO H 3 2 3 2 ( ( + + + ( ) + 氨基酸盐) 氨基酸) 问题:H + 的共轭碱是什么型体? H2O是酸还是碱?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2.3.5-2.6).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5 酸碱指示剂.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4 缓冲溶液.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2.1-2.3.4).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3.2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郭祥群)Analytical Chemistry 化学分析部分).ppt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十二章 羧酸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十一章 醛和酮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十章 醇酚醚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九章 卤代烃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八章 现代物理方法应用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七章 芳香烃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六章 对映异构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五章 脂环烃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四章 炔烃二烯烃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三章 烯烃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二章 烷烃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一章 绪论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教学大纲.doc
- 安徽理工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解19.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6 滴定分析法概述.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7 酸碱滴定.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 4.5 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应用.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 4.3 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 4.4 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 5.3 氧化还原滴定.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 4.1 概论 4.2 络合平衡.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 Gravimetry(Gravimetr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6.1 重量分析法概述 6.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 形成 6.4 沉淀条件的选择.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 5.4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简介 7.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7.2 吸光分析法的方法与仪器简介.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定量分析化学中常用分离富集方法 Methods for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Concentrate).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简介 7.3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7.4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7.5 吸光光度法应用简介.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 Redox titration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5.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英文版) Chapter 3 Stereochemistry-Enantiomerism.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第二章 烷烃( Alkanes).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Chapter 5 Alkenes.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Chapter 5 Alkenes.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Chapter 6 Alkynes And Diene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