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 Gravimetry(Gravimetr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6.1 重量分析法概述 6.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分析化学 第六章 沉淚洛解平衡 重量分祈装与沉滩滴定法 Gravimetry(Gravimetr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2005-11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1 Gravimetry (Gravimetric Analysis) &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沉淀溶解平衡 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分析化学 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概述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沉淀形成的条件选择 ◆有机沉淀剂 ◆沉淀滴定法 ◆应用与发展 2005-11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2 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概述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沉淀形成的条件选择 ◆有机沉淀剂 ◆沉淀滴定法 ◆应用与发展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分析化学 6.1重量分析法概述 6.1.1重量法的分类 6.1.2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与对沉淀的要求 6.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6.2.1沉淀溶解平衡的现代分析科学意义 6.2.2溶解度与条件溶度积 6.2.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2005-11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3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3 6.1 重量分析法概述 6.1.1 重量法的分类 6.1.2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与对沉淀的要求 6.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6.2.1 沉淀溶解平衡的现代分析科学意义 6.2.2 溶解度与条件溶度积 6.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分析化学 6.3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6.3.1沉淀的分类 6.3.2沉淀的形成过程 6.3.3沉淀的纯度 6.4沉淀形成条件的选择 6.4.1晶形沉淀 6.4.2无定形沉淀 6.4.3均匀沉淀法 2005-11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4 6.3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6.3.1 沉淀的分类 6.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6.3.3 沉淀的纯度 6.4 沉淀形成条件的选择 6.4.1 晶形沉淀 6.4.2 无定形沉淀 6.4.3 均匀沉淀法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6.5有机沉淀剂 6.5.1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6.5.2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6.6沉淀滴定法 6.6.1沉淀滴定曲线 6.6.2沉淀滴定的方法 6.6重量分析与沉淀滴定 的应用与发展 2005-11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5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5 6.5 有机沉淀剂 6.5.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6.5.2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6.6 沉淀滴定法 6.6.1 沉淀滴定曲线 6.6.2 沉淀滴定的方法 6.6 重量分析与沉淀滴定 的应用与发展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6.1.1重量法的分类 分类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 热重量法」度的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 (仪器分析热分析) 电重量法」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仪器分析电分析) 沉淀剂,R 沉淀法|待测物质,x 沉淀型,P1 =P2 P1 称量型,P2 ≠P2 在标准化过程中仍广泛应用 无需标准,准确度高 2005-11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6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6 6.1.1 重量法的分类 分类 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的重量为 基础 的定量分析方法(仪器分析-电分析) 待测物质,X 沉淀剂,R 沉淀型,P1 称量型,P2 P1 = P2 ≠P2 沉淀法 热重量法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 度的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 (仪器分析-热分析) 电重量法 在标准化过程中仍广泛应用 无需标准,准确度高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热重法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热重曲线示例 加热炉程 天平质量 数据采集 装置示意图 序控温器 与处理 温度 加热炉 成分分析 热解过程与热解机理分析 样品 石油、煤炭和木材的热裂解分析 高聚物的热氧化降解分析等等 联用技术一现代分析科学的重要内容 TGA-FTIR,TGA-ESR,TGA-MS,等等 2005-11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7 热重法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成分分析 热解过程与热解机理分析 石油、煤炭和木材的热裂解分析 高聚物的热氧化降解分析 等等 联用技术-现代分析科学的重要内容 TGA - FTIR, TGA – ESR, TGA – MS, 等等 热重曲线示例 装置示意图 加热炉程 序控温器 天平 数据采集 与处理 样品 加热炉 质量 温度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热重曲线示例湿磨法制备磁性纳米材料ZnFe2O4 152 Zn+ Fe+2H,o-> Zn(OH),+ Fe+H 148 Zn(Oh)2+ 2Fe+20 ZnFeo+ho 14.4 14.0 136 13.2 128 010020030040 600700 T(C) S Ozcan et 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121(2005)278-281. 2005-11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8 S.Ozcan et 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121 (2005) 278-281. 湿磨法制备磁性纳米材料ZnFe2O4 2 2 2 2 2 2 4 2 Zn + Fe + 2H O Zn(OH) Fe + H Zn(OH) + 2Fe + 2O ZnFe O + H O ⎯⎯→ + 热重曲线示例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 电解法(电重量法) 例:在0.5mo/LH2SO4溶液中电解CuSO4 阳极反应2H2O=O2↑+4H++4e O2在阳极上逸出 阴极反应 阳阴 Cult+ 2e= cul 极极 Cu在阴极上沉积 电解完成以后,取出电极 称重,电极增加的重量即 SO4 Cu2 Cu2+ 为溶液中Cu的量。 SO 方法的灵敏度有限 2005-11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9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9 电解法(电重量法) SO4 2- SO4 2- Cu2+ Cu2 + H2O e e 例:在0.5 mol/L H2SO4 溶液中电解CuSO4 阳极反应 2H2O = O2↑+ 4H+ + 4e 阴极反应 Cu2+ + 2e = Cu↓ O2 在阳极上逸出 Cu在阴极上沉积 电解完成以后,取出电极 称重,电极增加的重量即 为溶液中Cu的量。 方法的灵敏度有限

廢门大了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分析化学 特点 x无法显示该图片 不需用基准物质 准确度高 不适用于微量分析 程序长、费时 应用 主要应用于含量不太低的 Si s. P.W. Mo Ni Zr Hf. nb. Ta 的精确分析 2005-11 GXQ分析化学2005-2006学年 10
化学化工学院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10 特点 不需用基准物质 准确度高 不适用于微量分析 程序长、费时 应用 主要应用于含量不太低的 Si, S, P, W, Mo, Ni, Zr, Hf, Nb, Ta 的精确分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 4.1 概论 4.2 络合平衡.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 5.3 氧化还原滴定.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 4.3 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 4.4 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 4.5 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应用.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7 酸碱滴定.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6 滴定分析法概述.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Acid-base equilibrium & Acid-base titration(3.1-3.4.5).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2.3.5-2.6).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5 酸碱指示剂.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4 缓冲溶液.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2.1-2.3.4).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3.3.2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郭祥群)Analytical Chemistry 化学分析部分).ppt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十二章 羧酸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十一章 醛和酮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十章 醇酚醚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九章 卤代烃解答.doc
- 安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有机化学》_第八章 现代物理方法应用解答.doc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 形成 6.4 沉淀条件的选择.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 5.4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简介 7.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7.2 吸光分析法的方法与仪器简介.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定量分析化学中常用分离富集方法 Methods for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Concentrate).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简介 7.3 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7.4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7.5 吸光光度法应用简介.ppt
- 厦门大学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 Redox titration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5.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英文版) Chapter 3 Stereochemistry-Enantiomerism.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第二章 烷烃( Alkanes).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Chapter 5 Alkenes.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Chapter 5 Alkenes.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Chapter 6 Alkynes And Dienes.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Chapter 13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第十三章(13-2)有机含氮化合物.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第十三章(13-3)有机含氮化合物.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第十六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第十四章(14-2)杂环化合物.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第十四章(14-1)杂环化合物.ppt
-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双语版)Chapter 4 Alkyl Halide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