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Management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Management)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7200301、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33/12)学时;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3学时;学分3;开课学期:第4学期.1.课程性质:管理学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为考试课。旨在培养学生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掌握管理专业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具有从事管理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准确的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支撑毕业要求3)2.掌握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发展史,了解影响力较大学派的发展脉络、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历史评价。(支撑毕业要求3、7)3.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理解各项管理理论、管理职能的运用机理。(支撑毕业要求3)4.掌握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根据环境条件灵活制定策略。(支撑毕业要求5)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3-1.熟练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创课程目标1.3新能力学科素养3-3.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具有对各种课程目标2理论和知识进行跨时空、跨文化、多角度审视的意识和视野,7一1了解本专业的国外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国际交国际视野课程目标2流与合作5一1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够把握发展趋势,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和实际难题创新能力课程目标45一2有创业知识和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团队,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开展工作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Management)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7200301、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33/12)学时;周学 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3 学时;学分 3;开课学期: 第 4 学期。 1.课程性质: 管理学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为考试课。旨在培养学生管理学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掌握管理专业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的训练, 具有从事管理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准确的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支撑毕业要求 3) 2.掌握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发展史,了解影响力较大学派的发展脉络、代表人物、主 要观点及其历史评价。(支撑毕业要求 3、7) 3.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理解各项管理理论、管理职能的运用机理。(支撑毕业要求 3) 4.掌握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根据环境条件灵活 制定策略。(支撑毕业要求 5) 3.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 3-1.熟练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创 新能力。 课程目标 1、3 3-3.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具有对各种 理论和知识进行跨时空、跨文化、多角度审视的意识和视野。 课程目标 2 国际视野 7—1 了解本专业的国外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国际交 流与合作。 课程目标 2 创新能力 5—1 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够把握发展趋势,学以致用,创造 性地解决新问题和实际难题。 课程目标 4 5—2 有创业知识和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创业或者加入创 业团队,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开展工作

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实践课时理论课时22管理导论一二44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三422决策与决策过程2四46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2五组织设计42六组织文化22七44领导的一般理论八33激励九422沟通+642控制的类型与过程+一642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4512合计335.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讨论,让学生理解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真正确立现代管理观念;了解管理基本原理与科学管理过程;掌握管理分析、计划与实施的构架:能够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是《微观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陈传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参考书目:《管理学通论》,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陈洪安、江若尘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8.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阐述基本理论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 教 学 内 容 与 时 间 安 排 表 章次 内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管理导论 2 2 二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4 4 三 决策与决策过程 4 2 2 四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6 4 2 五 组织设计 4 2 2 六 组织文化 2 2 七 领导的一般理论 4 4 八 激励 3 3 九 沟通 4 2 2 十 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6 4 2 十一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6 4 2 合计 45 33 12 5.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讨论,让学生理解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真正确立现代管理观念; 了解管理基本原理与科学管理过程;掌握管理分析、计划与实施的构架:能够分析解决实际 管理问题。 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微观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陈传明主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9 年 1 月。 参考书目: 《管理学通论》,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陈洪安、江若尘编著,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8 年 10 月。 8.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阐述基本理论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备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3)通过创业选择决策、企业生产控制过程社会实践,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考试,课程考试由平时情况、小组活动及期末笔试三部分组成。总成绩(100%)=期末笔试成绩(50%)+小组活动成绩(20%)+平时成绩(30%)10成绩评定方法期末笔试成绩50%,小组活动成绩2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评定方式期末笔试小组活动课程目标占分比例%占分比例%占分比例%课程目标11055课程目标 2103020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2011.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课程目标90-10080-89707960-690-59优良中及格不及格1.能准确的能够很好的能够较好的能够理解并基本能够理未能理解掌理解管理学理解并掌握理解并掌握掌握管理学解并掌握管握管理学中中的基本概管理学中的中的基本概理学中的基管理学中的的基本概念念和基本原基本概念和基本概念和念和基本原本概念和基和基本原理。理。理。本原理。基本原理基本原理.2.掌握管理能够很好的能够理解并基本能够理未能理解掌能够较好的思想的发展理解并掌握理解并掌握掌握管理思解并掌握管握管理思想过程及发展管理思想的管理思想的想的发展过理思想的发的发展过程史,了解影发展过程以发展过程以程以及影响展过程以及以及影响力响力较大学及影响力较及影响力较力较大代表影响力较大较大代表人派的发展脉大代表人物、大代表人物、人物、主要代表人物、主物、主要观点
(2)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备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 (3)通过创业选择决策、企业生产控制过程社会实践,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9.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考试,课程考试由平时情况、小组活动及期末笔试三部分组成。 总成绩(100%)=期末笔试成绩(50%)+小组活动成绩(20%)+平时成绩(30%) 10.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笔试成绩 50%,小组活动成绩 20%,平时成绩 30%。 评定方式 课程目标 期末笔试 占分比例% 小组活动 占分比例% 平时成绩 占分比例% 课程目标 1 10 5 课程目标 2 10 5 课程目标 3 30 20 课程目标 4 20 11. 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1.能准确的 理解管理学 中的基本概 念和基本原 理。 能 够 很 好 的 理 解 并 掌 握 管 理 学 中 的 基 本 概 念 和 基本原理。 能 够 较 好 的 理 解 并 掌 握 管 理 学 中 的 基 本 概 念 和 基本原理。 能够理解并 掌握管理学 中的基本概 念和基本原 理。 基 本 能 够 理 解 并 掌 握 管 理 学 中 的 基 本 概 念 和 基 本原理。 未 能 理 解 掌 握 管 理 学 中 的 基 本 概 念 和基本原理。 2.掌握管理 思想的发展 过程及发展 史,了解影 响力较大学 派的发展脉 能 够 很 好 的 理 解 并 掌 握 管 理 思 想 的 发 展 过 程 以 及 影 响 力 较 大代表人物、 能 够 较 好 的 理 解 并 掌 握 管 理 思 想 的 发 展 过 程 以 及 影 响 力 较 大代表人物、 能够理解并 掌握管理思 想的发展过 程以及影响 力较大代表 人物、主要 基 本 能 够 理 解 并 掌 握 管 理 思 想 的 发 展 过 程 以 及 影 响 力 较 大 代表人物、主 未 能 理 解 掌 握 管 理 思 想 的 发 展 过 程 以 及 影 响 力 较 大 代 表 人 物、主要观点

络、代表人主要观点及主要观点及观点及其历要观点及其及其历史评价。物、主要观史评价。历史评价。其历史评价。其历史评价。点及其历史评价。3.了解管理能够很好的能够较好的能够理解并基本能够理未能理解掌的主要职理解并掌握理解并掌握掌握管理的解并掌握管握管理的主能,理解各管理的主要管理的主要主要职能,理的主要职要职能,理解项管理理职能,理解各职能,理解各理解各项管能,理解各项各项管理理论、管理职项管理理论、项管理理论、理理论、管管理理论、管论、管理职能能的运用机管理职能的管理职能的理职能的运理职能的运的运用机理.理。运用机理。运用机理。用机理。用机理。掌握解决管能够很好的能够较好的理问题的基基本能够理能够理解并未能理解掌理解并掌握理解并掌握本方法和技掌握解决管解并掌握解握解决管理解决管理间解决管理间能,在管理理问题的基决管理问题问题的基本题的基本方题的基本方理论与实践本方法和技的基本方法方法和技能,法和技能,根法和技能,根相结合中根能,根据环和技能,根据根据环境条据环境条件据环境条件据环境条件境条件灵活环境条件灵件灵活制定灵活制定策灵活制定策制定策略。活制定策略.策略。灵活制定策略.略,略。12.实践教学安排:管理学是应用型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管理技能。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训实践、实战演练、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管理技能,二、教学内容纲要第1章管理导论(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管理的内涵与本质.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络、代表人 物、主要观 点及其历史 评价。 主 要 观 点 及 其历史评价。 主 要 观 点 及 其历史评价。 观点及其历 史评价。 要 观 点 及 其 历史评价。 及 其 历 史 评 价。 3.了解管理 的 主 要 职 能,理解各 项 管 理 理 论、管理职 能的运用机 理。 能 够 很 好 的 理 解 并 掌 握 管 理 的 主 要 职能,理解各 项管理理论、 管 理 职 能 的 运用机理。 能 够 较 好 的 理 解 并 掌 握 管 理 的 主 要 职能,理解各 项管理理论、 管 理 职 能 的 运用机理。 能够理解并 掌握管理的 主要职能, 理解各项管 理理论、管 理职能的运 用机理。 基 本 能 够 理 解 并 掌 握 管 理 的 主 要 职 能,理解各项 管理理论、管 理 职 能 的 运 用机理。 未 能 理 解 掌 握 管 理 的 主 要职能,理解 各 项 管 理 理 论、管理职能 的运用机理。 掌握解决管 理问题的基 本方法和技 能,在管理 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中根 据环境条件 灵活制定策 略。 能 够 很 好 的 理 解 并 掌 握 解 决 管 理 问 题 的 基 本 方 法和技能,根 据 环 境 条 件 灵 活 制 定 策 略。 能 够 较 好 的 理 解 并 掌 握 解 决 管 理 问 题 的 基 本 方 法和技能,根 据 环 境 条 件 灵 活 制 定 策 略。 能够理解并 掌握解决管 理问题的基 本方法和技 能,根据环 境条件灵活 制定策略。 基 本 能 够 理 解 并 掌 握 解 决 管 理 问 题 的 基 本 方 法 和技能,根据 环 境 条 件 灵 活制定策略。 未 能 理 解 掌 握 解 决 管 理 问 题 的 基 本 方法和技能, 根 据 环 境 条 件 灵 活 制 定 策略。 12.实践教学安排: 管理学是应用型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管理技能。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案例分析、实训实践、实战演练、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管理技能。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 1 章 管理导论(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了解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2.主要内容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与本质0.5学时一、组织与管理二、管理的内涵三、管理的本质第二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学时一、管理的基本原理二、管理的基本方法三、管理的基本工具第三节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0.5学时一、全球化二、信息化三、市场化第2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典管理理论。掌握当代管理理论。熟悉现代管理流派。2.主要内容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2学时一、科学管理研究二、一般管理研究三、科层组织研究第二节现代管理流派1学时一、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了解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0.5 学时 一、组织与管理 二、管理的内涵 三、管理的本质 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 学时 一、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管理的基本方法 三、管理的基本工具 第三节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0.5 学时 一、全球化 二、信息化 三、市场化 第 2 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典管理理论。 掌握当代管理理论。 熟悉现代管理流派。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2学时 一、科学管理研究 二、一般管理研究 三、科层组织研究 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 1 学时 一、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三、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一一管理科学学派1学时第三节当代管理理论一、制度视角一—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二、技术视角——企业再造理论第3章决策与决策过程(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4)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决策的功能与任务。熟悉决策的类型与特征。掌握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2.主要内容第一节决策及其任务1学时一、决策的概念二、决策与计划三、决策的功能与任务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特征1学时一、决策分类二、决策的特征2学时第三节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一、决策的过程二、决策的影响因素三、决策的准则第4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4)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熟悉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掌握决策方法。2.主要内容
三、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管理科学学派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 1 学时 一、制度视角——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 二、技术视角——企业再造理论 第 3 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3、4)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决策的功能与任务。 熟悉决策的类型与特征。 掌握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决策及其任务 1 学时 一、决策的概念 二、决策与计划 三、决策的功能与任务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征 1 学时 一、决策分类 二、决策的特征 第三节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2 学时 一、决策的过程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三、决策的准则 第 4 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4)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熟悉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掌握决策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2学时一、环境分类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2学时第二节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一、理性决策二、行为决策三、非理性决策四、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对立第三节决策方法2学时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二、活动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三、选择活动方案的评价方法第5章组织设计(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4)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设计的任务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决策的要素与类型,掌握直线制组织结构和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2.主要内容1学时第一节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一、组织设计的任务二、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三、组织设计的原则第二节组织结构1学时一、组织结构的概念二、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三、组织结构形式第三节组织整合2学时
第一节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 2 学时 一、环境分类 二、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 第二节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2 学时 一、理性决策 二、行为决策 三、非理性决策 四、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对立 第三节 决策方法 2 学时 一、决策背景研究方法 二、活动方案生成与评价方法 三、选择活动方案的评价方法 第 5 章 组织设计(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4)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设计的任务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熟悉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决策的要素与类型。 掌握直线制组织结构和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 1 学时 一、组织设计的任务 二、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三、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组织结构 1 学时 一、组织结构的概念 二、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 三、组织结构形式 第三节 组织整合 2 学时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整合二、层级整合三、直线与参谋的整合第六章组织文化(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组织文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熟悉组织文化的构成与功能掌握组织文化塑造。2.主要内容1学时第一节组织文化概述一、组织文化的概念与分类二、组织文化的特征三、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0.5时第二节组织文化的构成与功能一、组织文化的构成二、组织文化的功能三、组织文化的反功能第三节组织文化塑造0.5学时一、选择价值观二、强化认同三、提炼定格四、巩固完善第7章领导的一般理论(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领导权力的来源和领导三要素。熟悉领导者特质理论和领导者行为理论。掌握领导者角色理论和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整合 二、层级整合 三、直线与参谋的整合 第六章 组织文化(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组织文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熟悉组织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掌握组织文化塑造。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组织文化概述 1 学时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与分类 二、组织文化的特征 三、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0.5 时 一、组织文化的构成 二、组织文化的功能 三、组织文化的反功能 第三节 组织文化塑造 0.5 学时 一、选择价值观 二、强化认同 三、提炼定格 四、巩固完善 第 7 章 领导的一般理论(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领导权力的来源和领导三要素。 熟悉领导者特质理论和领导者行为理论。 掌握领导者角色理论和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2.主要内容1学时第一节领导的内涵与特征一、领导和管理二、领导权利的来源三、领导三要素1学时第二节领导与领导者一、领导者特质理论二、领导者行为理论三、团队领导理论四、身体素质1学时第三节领导与被领导者一、情境领导模型二、领导一成员交换理论三、领导者角色理论第四节领导与情境1学时一、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二、豪斯的路径一目标领导理论三、文化背景与领导第8章激励(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4)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性假设及其发展。熟悉激励机理。掌握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2.主要内容第一节激励基础1学时一、人的行为过程及特点二、人性假设及其发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与特征 1 学时 一、领导和管理 二、领导权利的来源 三、领导三要素 第二节 领导与领导者 1 学时 一、领导者特质理论 二、领导者行为理论 三、团队领导理论 四、身体素质 第三节 领导与被领导者 1 学时 一、情境领导模型 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三、领导者角色理论 第四节 领导与情境 1 学时 一、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二、豪斯的路径—目标领导理论 三、文化背景与领导 第 8 章 激励(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4)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性假设及其发展。 熟悉激励机理。 掌握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激励基础 1 学时 一、人的行为过程及特点 二、人性假设及其发展

三、激励机理1学时第二节激励理论一、行为基础理论二、过程激励理论三、行为强化理论一斯金纳1学时第三节激励方法一、工作激励二、物质激励四、综合激励第9章沟通(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4)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沟通与沟通的类型。熟悉人际沟通的障碍与技能。掌握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冲突及管理。2.主要内容第一节沟通与沟通类型1学时一、沟通及其功能二、沟通的过程三、沟通类型与渠道第二节沟通障碍及其克服1学时一、有效沟通的标准二、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三、克服沟通障碍第三节冲突及其管理2学时一、冲突的概念及特征二、冲突的原因与类型
三、激励机理 第二节 激励理论 1 学时 一、行为基础理论 二、过程激励理论 三、行为强化理论——斯金纳 第三节 激励方法 1 学时 一、工作激励 二、物质激励 四、综合激励 第 9 章 沟通(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4)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沟通与沟通的类型。 熟悉人际沟通的障碍与技能。 掌握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冲突及管理。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沟通与沟通类型 1 学时 一、沟通及其功能 二、沟通的过程 三、沟通类型与渠道 第二节 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1 学时 一、有效沟通的标准 二、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 三、克服沟通障碍 第三节 冲突及其管理 2 学时 一、冲突的概念及特征 二、冲突的原因与类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中华礼仪渊源.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公务接待方案和接待任务先遣.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中华古礼现义.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中华古代五礼.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活动议程.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18 世界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民俗礼仪文化.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17 客源国和各民族礼仪.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16 旅游目的地礼仪和危机公关.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15 旅行住宿和餐饮礼仪.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14 旅行商务和交通礼仪.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13 宴会、团拜会、茶话会礼仪.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12 新闻发布会礼仪.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11 签字仪式.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10 会见、会谈礼仪.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9 会议席位.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8 礼宾活动.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7 礼宾排名.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6 先遣保障.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5 公务接待发展.pdf
 -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4 职业仪态礼仪.pdf
 -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十一章,授课教师:王翠翠).pdf
 -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沟通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practice.docx
 - 沈阳师范大学:《管理沟通技巧》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六章,授课教师:张韬).docx
 -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主要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框架.pdf
 - 西安交通大学:《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教学大纲 Business Ethic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lity.pdf
 - 西安交通大学:《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授课教案.pdf
 - 西安交通大学:《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教学课件(讲稿)企业社会责任.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1,授课教师:陈娴娴).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服务营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十二章,授课教师:罗帆帆).pdf
 - 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pdf
 -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八章,金陵科技学院:汤澍).pdf
 -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旅游心理学——概述.pdf
 -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pdf
 -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pdf
 - 沈阳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章 人力资源获取前的准备.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意识》课程授课教案.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授课教案.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授课教案.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七章,授课教师:刘娇).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新零售实务》课程授课教案.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