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安徽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四次课程教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70.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安徽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四次课程教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登葛博至至 :行坚整誡 课程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代码: ZH42044 开课单位: 历史系 授课教师: 周崇云 职称/学位: 副教授/硕士 开课时间: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代码: ZH42044 开课单位: 历史系 授课教师: 周崇云 职称/学位: 副教授/硕士 开课时间: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ZH42044 课程 编号 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型 历史系 考核 学分 方式 ■考试口考查口其他方式: 课程口公共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口专业选修课 类别 口人文与科技素质教有课 口其他课程」 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周樂云、朱华东、王箐 职称教授、副散授教师来源 ■本校教师 口外聘教师 使用 故材 ■统编教材口自编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中国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夏鼐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孙机 文物出版社 1991年9月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学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苏秉琦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参考 用书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年 《走向二十 纪的中国考 学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97年 《中国考古学 走近历史真 注之道》 张忠培 科学出版社 2004年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ZH42044 课程 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教学 单位 历史系 课程 学分 3 考核 方式 ■ 考试 □ 考查 □ 其他方式: 课程 类别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 其他课程 学时 数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周崇云、朱华东、王箐 职称 教授、副教授 教师来源 ■ 本校教师 □ 外聘教师 使用 教材 ■ 统编教材 □ 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中国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教学 参考 用书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夏鼐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年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孙机 文物出版社 1991 年 9 月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苏秉琦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 年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 学》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97 年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 实之道》 张忠培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 法》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第四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四周 课时数 3 第二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早期 1、巫山猿人 3、 西侯度文化 4、蓝田猿人及其文化 5、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学 对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中国考古学文化的特征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其分布状况。 和 教学 难点 旧石器早期考古学文化 主要 教学 ■课堂讲授 口小组活动 口实验演示 口难点答疑 ■提问 方式 口作业讲评 口实践教学 口考试测验 口其他活动 使用 ■文字教材 ■电子教案 口录像材料 口录音材料 口直播课堂 资源 口CAI课件 口IP课件 口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旧石器时代昆期中国的考古学文化有哪些」 章节目录以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主,辅以黑板板书。 设计

第 四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四周 课时数 3 教学 章节 第二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早期 1、巫山猿人 2、元谋猿人 3、西侯度文化 4、蓝田猿人及其文化 5、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对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中国考古学文化的特征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其分布状况。 教学 重点 旧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特征 教学 难点 旧石器早期考古学文化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国的考古学文化有哪些。 板 书 设 计 章节目录以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主,辅以黑板板书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安排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特征及打制石器的类型和方法。提问:简 导入新课:旧石器时代早期考古 单介绍 第二章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打制石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早期 器的方 巫山猿人及其文化 巫山猿人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字镇龙坪村龙骨坡,是1984年 法。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发现 的。在遗址中出士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 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 经考证,这些化石属早更新世,距今有200万年。特别是巫山人化石 证明中国的三峡地区很可能是地球上早期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二、元谋猿人及其文化 元谋猿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元谋猿人的化 石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于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 的。元谋猿人的生存时代应为早更新世。根据古地磁断代,其年为距 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 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 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 有明显的原始性质,被命名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见 彩图元谋人牙齿化石)。 先后出士的石制品共7件,人工痕迹清楚。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 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 相同,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发现的炭屑多掺杂在 粘土和粉砂质粘士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3层,每层 间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径可 达15毫米,小的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 上的炭屑达16粒之多。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 烧过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现,和在 距今约180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发现的烧骨,如确系人工用火证据 则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 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缟鬣狗、 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29种,绝种动物几乎占100% 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38.8%,这表明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 于早更新世。有人根据动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认为当时的自然环 境呈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比现在凉爽

第 四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安排 (一般包 括 复习旧 课、导入新 课、讲授讨 论、巩固练 习、布置作 业等环节)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特征及打制石器的类型和方法。 导入新课:旧石器时代早期考古 第二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早期 一、巫山猿人及其文化 巫山猿人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是 1984 年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发现 的。在遗址中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 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 116 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 经考证,这些化石属早更新世,距今有 200 万年。特别是巫山人化石, 证明中国的三峡地区很可能是地球上早期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二、元谋猿人及其文化 元谋猿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元谋猿人的化 石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于 1965 年 5 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 的。元谋猿人的生存时代应为早更新世。根据古地磁断代,其年为距 今约 170 万年。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属于同一成年人个 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 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 有明显的原始性质,被命名为 “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见 彩图元谋人牙齿化石)。 先后出土的石制品共 7 件,人工痕迹清楚。原料为脉石英,器型不 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们和人牙虽不居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层位大致 相同,距离又不远,应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发现的炭屑多掺杂在 粘土和粉砂质粘土中,少量在砾石凸镜体里。炭屑大致分为 3 层,每层 间距 30~50 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动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径可 达 15 毫米,小的为 1 毫米左右。在 4 厘米×3 厘米的平面上,1 毫米以 上的炭屑达 16 粒之多。此外还发现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 烧过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这一发现,和在 距今约 180 万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发现的烧骨,如确系人工用火证据, 则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 与元谋人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泥河湾剑齿虎、桑氏缟鬣狗、 云南马、爪蹄兽、中国犀、山西轴鹿等 29 种,绝种动物几乎占 100%, 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占 38.8%,这表明元谋人的生存时代不会晚 于早更新世。有人根据动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认为当时的自然环 境呈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比现在凉爽。 提问:简 单介绍 打制石 器的方 法

三、西侯度文化 西侯度文化发现于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附近,1961年和196 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作过两次发掘,发现石制品、烧骨、带切痕 的鹿角和动物化石。年代为距今约180万年。 四、蓝田猿人及其文化 “蓝田人”曾泛指中国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直 立人化石,其中,陈家窝化石是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 类研究所在蓝田县城西北的陈家窝附近发现的,公王岭化石是1964年 在县城以东的公王龄发掘出士。属中更新世早期。用古地磁法测定的年 代数据,一是距今约100万年,一是距今约80万年至75万年。 五、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1.发现和意义。 1921年,安特生和师丹斯基首先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坡发现闻 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 一“周口店第一地点”。 1921年和1923年,在这里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由 于这一发现,1927年,B步林和李捷主持发现了一颗人的左下恒白齿, 通过对先后发现的三颗牙齿进行研究,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定名为 “北京人”。 1929年12月2日下午,在中国考古学家斐文中的主持下发现了 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痕迹。这一消息一公 布,震动了世界学术界。它使直立人的存在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 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北京人洞穴堆积及其地层划分。 北京人洞穴的堆积厚达40米以上,自1927年正式发掘以来,只掘 去全部堆积的1/3多一点。根据对北京人洞穴40多米堆积的综合观 察和研究,这40多米厚的堆积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大组,共13层,代表 着中更新世的早、中、晚三个时代。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北京人头骨的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处,向上逐渐变窄,剖面呈抛 物线形。这与现代人头骨的最宽处移到脑颅的中部不同。北京人的头盖 骨低平,比现代人约厚二倍。颅顶正中有明显的矢状嵴,头骨后部有发 达的枕骨圆枕。额向后倾,并低于现代人。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现 代人平均脑量为1400毫升),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眉嵴粗壮,向前突 出,左右互相联接。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劾。北京人的牙齿 无论齿冠或齿根都比猿类弱小,齿冠的纹理也简单,但比现代人的粗大 复杂。另外.犬齿、上内侧门齿和舌面,有由底结节伸向切缘的指状突 上内侧和外侧门齿的舌面为明显的铲形。北京人的门齿呈铲形,鼻子宽 而扁,面孔低而平,下颌骨内面靠前部有下颌圆枕等,具有明显的现代 蒙古人种的特征。 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较小,管壁较厚,股骨髓腔只占骨干最小直径

三、西侯度文化 西侯度文化发现于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附近, 1961 年和 1962 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作过两次发掘,发现石制品、烧骨、带切痕 的鹿角和动物化石。年代为距今约 180 万年。 四、蓝田猿人及其文化 “蓝田人”曾泛指中国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直 立人化石,其中,陈家窝化石是 1963 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 类研究所在蓝田县城西北的陈家窝附近发现的,公王岭化石是 1964 年 在县城以东的公王岭发掘出土。属中更新世早期。用古地磁法测定的年 代数据,一是距今约 100 万年,一是距今约 80 万年至 75 万年。 五、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1.发现和意义。 1921 年,安特生和师丹斯基首先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坡发现闻 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周口店第一地点”。 1921 年和 1923 年,在这里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由 于这一发现,1927 年,B•步林和李捷主持发现了一颗人的左下恒臼齿, 通过对先后发现的三颗牙齿进行研究,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定名为 “北京人”。 1929 年 12 月 2 日下午,在中国考古学家斐文中的主持下发现了一 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痕迹。这一消息一公 布,震动了世界学术界。它使直立人的存在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 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北京人洞穴堆积及其地层划分。 北京人洞穴的堆积厚达 40 米以上,自 1927 年正式发掘以来,只掘 去全部堆积的 1/3 多一点。根据对北京人洞穴 40 多米堆积的综合观 察和研究,这 40 多米厚的堆积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大组,共 13 层,代表 着中更新世的早、中、晚三个时代。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北京人头骨的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处,向上逐渐变窄,剖面呈抛 物线形。这与现代人头骨的最宽处移到脑颅的中部不同。北京人的头盖 骨低平,比现代人约厚二倍。颅顶正中有明显的矢状嵴,头骨后部有发 达的枕骨圆枕。额向后倾,并低于现代人。脑量平均为 1043 毫升,(现 代人平均脑量为 1400 毫升),介于猿和现代人之间。眉嵴粗壮,向前突 出,左右互相联接。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劾。北京人的牙齿, 无论齿冠或齿根都比猿类弱小,齿冠的纹理也简单,但比现代人的粗大、 复杂。另外.犬齿、上内侧门齿和舌面,有由底结节伸向切缘的指状突: 上内侧和外侧门齿的舌面为明显的铲形。北京人的门齿呈铲形,鼻子宽 而扁,面孔低而平,下颌骨内面靠前部有下颌圆枕等,具有明显的现代 蒙古人种的特征。 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较小,管壁较厚,股骨髓腔只占骨干最小直径

的1/3(现代人占1/2):胜骨的髓腔更小,显示了其原始性。但在尺 寸、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方面都已和现代人相似,说明他们已经善 于直立行走。北京人的上肢骨除了髓腔较小管缝较厚外,和现代人的接 近程度更甚于下肢骨,说明他们的上肢骨己能进行与现代人相似的活 动。北京人的身高从一条比较完整的股骨长度推算,约为1.56一1.57 米。 4.石制品。 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和人类化石一起曾发现过大量的石器及经过人 加工过的石片、石核,其数量不过10万件,但其中真正可以称为石器 的只占总数的1/10,大部分是石片。北京人石器以细小石器为主要成 份,是华北旧石器时代两大文化传统之一,即“周口店第一地点 峙 峪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5.“骨器” 在北京人的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兽骨,有人认为这是洞顶塌 陷时砸碎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北京猿人敲骨吸髓的食剩物:还有人认为 这是北京猿人的“骨器”。对前两种观点,学者们意见不大,对于后者 有些人却不以为然。因此,迄今为止,北京猿人使用“骨器”的问题还 沿有解决。 六、金牛山文化 金牛山文化发现于辽宁省营口县田屯村附近的金牛山。金牛山文化 的人类化石属一个刚成年的男性个体。石器的打片方法、加工方法或类 型都与北京人的相似,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地质时代属中更新 世。在金牛山文化的地层中发现有厚约30厘米的灰烬层,其上还有两 处圆形的灰堆。灰烬层与灰堆内有大量烧骨(多为兔类、鼠类和鹿类的 肢骨)和烧石,说明当时的人类不仅会用火而且会管理火。 巩固练习:教师总结和提问 布置作业: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国的考古学文化有哪些

的 1/3(现代人占 1/2);胜骨的髓腔更小,显示了其原始性。但在尺 寸、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方面都已和现代人相似,说明他们已经善 于直立行走。北京人的上肢骨除了髓腔较小管缝较厚外,和现代人的接 近程度更甚于下肢骨,说明他们的上肢骨已能进行与现代人相似的活 动。北京人的身高从一条比较完整的股骨长度推算,约为 1.56—1.57 米。 4.石制品。 在周口店第一地点,和人类化石一起曾发现过大量的石器及经过人 加工过的石片、石核,其数量不过 10 万件,但其中真正可以称为石器 的只占总数的 1/10,大部分是石片。北京人石器以细小石器为主要成 份,是华北旧石器时代两大文化传统之一,即“周口店第一地点——峙 峪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5.“骨器” 在北京人的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兽骨,有人认为这是洞顶塌 陷时砸碎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北京猿人敲骨吸髓的食剩物;还有人认为 这是北京猿人的“骨器”。对前两种观点,学者们意见不大,对于后者 有些人却不以为然。因此,迄今为止,北京猿人使用“骨器”的问题还 没有解决。 六、金牛山文化 金牛山文化发现于辽宁省营口县田屯村附近的金牛山。金牛山文化 的人类化石属一个刚成年的男性个体。石器的打片方法、加工方法或类 型都与北京人的相似,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地质时代属中更新 世。在金牛山文化的地层中发现有厚约 30 厘米的灰烬层,其上还有两 处圆形的灰堆。灰烬层与灰堆内有大量烧骨(多为兔类、鼠类和鹿类的 肢骨)和烧石,说明当时的人类不仅会用火而且会管理火。 巩固练习:教师总结和提问。 布置作业: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国的考古学文化有哪些

课程教案审核情况 (新增专业课的教案应由教学系(教研室)主任或课程组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 教学系(教 研室)或课 程组审核 意见 主任/负责人签字: 20年月日 (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应报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审定) 院(系、部) 教学委员 会审定意 见 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20年 月 日 (新增专业课和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均应报教学院长(主任)审批) 院(系、部) 审批意见 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教学单位签章: 20年 月日

课程教案审核情况 教学系(教 研室)或课 程组审核 意见 (新增专业课的教案应由教学系(教研室)主任或课程组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 主任/负责人签字: 20 年 月 日 院(系、部) 教学委员 会审定意 见 (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应报院(系、部)教学委员会审定) 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 20 年 月 日 院(系、部) 审批意见 (新增专业课和新开课教师的教案均应报教学院长(主任)审批) 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教学单位签章: 20 年 月 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