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适用专业:农业水利工程)

灌溉排水工程学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适用专业:农业水利工程) 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09110530 课程总学时:56(其中,讲课52,实验4) 课程学分 3.5 课程分类:必修 开课学期:秋 开课单位: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主干课,为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 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地面灌水方法和田间渠系、灌溉渠道设 计、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压力管道灌溉、田间排水、排水沟道系统等内容。掌握调节农田水分状 况的水利措施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课程内容中,土壤水分的各种表达形式、土壤水运动 的基本方程、入渗及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灌溉制度及确定方法:地 面灌、畦灌、沟灌及相应灌水技术要素,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形式、原则:系统规划布置原则,渠 道输水损失的类型,渠道的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步骤,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方法;灌溉水源的形式、 水质及要求,取水方式分类,灌溉设计标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系统的结构组成 规划布置及设计方法;水平排水系统设计、田间明沟排水系统、竖井排水规划布置原则;排水沟道 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原则、排水沟设计水位,排水沟断面设计等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This course is a specialty key course.and a required course for specialty of Irrigation Drainage Engineering.The aim of the course is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water status in field and soil water movement,crop water requirement and irrigation water quantity,surface irrigation methods and field canal system,design of irrigation canals,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delivery methods,pressure pipe irrigation,field drainage,drainage ditch system,and water conservancy measures to adjust field water status and regional water status.Among these,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soil moisture,basic equations of soil water movement,soil water movement under conditions of inf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calculation methods of crop water requirement,irrigation scheduling and its determination, technical elements of surface irrigation(furrow,border,basin irrigation),principals and types of planning of irrigation canal system,principal of layout of irrigation system,type of water loss of the canals,calculation methods and procedure of canal design discharge,design of canal profiles,type of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water quality and its irrigation requirement,type of water delivery.irrigation system design standards. constitution,layout,programming and design methods of low pressure pipe irrigation,sprinkler irrigation and micro irrigation.principals of level drainage system design.ditch drainage system.vertical wells drainage system,constitution and layout principals of ditch drainage system,design water level for drainage ditches profile design of drainage ditches etc.,are the keystone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course
灌溉排水工程学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适用专业:农业水利工程) 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09110530 课程总学时:56 (其中,讲课52,实验 4 ) 课程学分:3.5 课程分类:必修 开课学期:秋 开课单位: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 所需先修课:工程水文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土壤与农作物、水力学、水泵站、水利计算等。 课程负责人:李光永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主干课,为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 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地面灌水方法和田间渠系、灌溉渠道设 计、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压力管道灌溉、田间排水、排水沟道系统等内容。掌握调节农田水分状 况的水利措施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课程内容中,土壤水分的各种表达形式、土壤水运动 的基本方程、入渗及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灌溉制度及确定方法;地 面灌、畦灌、沟灌及相应灌水技术要素,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形式、原则;系统规划布置原则,渠 道输水损失的类型,渠道的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步骤,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方法;灌溉水源的形式、 水质及要求,取水方式分类,灌溉设计标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系统的结构组成、 规划布置及设计方法;水平排水系统设计、田间明沟排水系统、竖井排水规划布置原则;排水沟道 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原则、排水沟设计水位,排水沟断面设计等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This course is a specialty key course, and a required course for specialty of Irrigation & Drainage Engineering. The aim of the course is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water status in field and soil water movement, crop water requirement and irrigation water quantity, surface irrigation methods and field canal system, design of irrigation canals,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delivery methods, pressure pipe irrigation, field drainage, drainage ditch system, and water conservancy measures to adjust field water status and regional water status. Among thes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soil moisture, basic equations of soil water movement, soil water movement under conditions of infiltration and evaporation, calculation methods of crop water requirement, irrigation scheduling and its determination, technical elements of surface irrigation (furrow, border, basin irrigation), principals and types of planning of irrigation canal system, principal of layout of irrigation system, type of water loss of the canals,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procedure of canal design discharge, design of canal profiles, type of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water quality and its irrigation requirement, type of water delivery, irrigation system design standards, constitution, layout, programming and design methods of low pressure pipe irrigation, sprinkler irrigation and micro irrigation, principals of level drainage system design, ditch drainage system, vertical wells drainage system, constitution and layout principals of ditch drainage system, design water level for drainage ditches, profile design of drainage ditches etc., are the keystone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course

教学大纲 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52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农业水利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对掾、基本内容及我国水资源特点和学习要 求。 教学要求:了解发展农业水利工程的必要性和我国农业水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了解 灌排工程学的研究对橡和基本内容及基本的灌排工程措施,使学生对灌排工程学的全貌有一个概念 性的了解。 习题与作业量:文献查阅,完成2000字左右灌溉排水进展。 第二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4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农田水分存在形式:土壤水的形态;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率;无效水、有 效水;地面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旱作地区农田水分状况、水稻地区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状 况的调节措施: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 动。 教学要求:理解田间持水率和有效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旱作地区和水稻地区农田水分的 动态变化;理解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基本措施:掌握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和入渗条件下、蒸发条 件下土壤水运动特点和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旱作地区农田水分状况、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蒸发条 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 习题及作业量:2-3题 第三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8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作物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灌溉制度 及确定方法;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灌水定额;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灌 水率及用途与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作物需水量的基本概念、计算原理与方法及适用条件,能熟练地计算作物需 水量;掌握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和原理,能根据当地条件制定作物灌溉制度;掌握典型年灌溉 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的计算方法:理解灌水率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制定灌水率 图。 重点难点:作物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灌溉制度及确定方法:灌水率。 习题及作业量:2~4题 第四章地面灌水方法和田间渠系(2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地面灌、畦灌、沟灌及相应灌水技术要素、适用条件;田间灌溉渠系的组成和平 原、山区、丘陵区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形式、原则和田路的规划布置原则,介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的结构组成、规划布置方法
教学大纲 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52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农业水利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及我国水资源特点和学习要 求。 教学要求:了解发展农业水利工程的必要性和我国农业水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了解 灌排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及基本的灌排工程措施,使学生对灌排工程学的全貌有一个概念 性的了解。 习题与作业量:文献查阅,完成2000字左右灌溉排水进展。 第二章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4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农田水分存在形式;土壤水的形态;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率;无效水、有 效水;地面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旱作地区农田水分状况、水稻地区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状 况的调节措施;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 动。 教学要求:理解田间持水率和有效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旱作地区和水稻地区农田水分的 动态变化;理解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基本措施;掌握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和入渗条件下、蒸发条 件下土壤水运动特点和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旱作地区农田水分状况、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入渗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蒸发条 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 习题及作业量:2-3题 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8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作物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灌溉制度 及确定方法;灌溉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灌水定额;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灌 水率及用途与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作物需水量的基本概念、计算原理与方法及适用条件,能熟练地计算作物需 水量;掌握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和原理,能根据当地条件制定作物灌溉制度;掌握典型年灌溉 用水量及用水过程的计算方法;理解灌水率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制定灌水率 图。 重点难点:作物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灌溉制度及确定方法;灌水率。 习题及作业量:2~4题 第四章 地面灌水方法和田间渠系(2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地面灌、畦灌、沟灌及相应灌水技术要素、适用条件;田间灌溉渠系的组成和平 原、山区、丘陵区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形式、原则和田路的规划布置原则,介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的结构组成、规划布置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硅灌、沟灌的灌水技术要素及确定方法和适用条件;掌握平原区、山丘区田 间灌排渠系规划布置原则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渠系布置。 重点难点:畦灌、沟灌的灌水技术要素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五章灌溉渠道设计(8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灌溉渠系组成,山区、丘陵区灌区和平原型灌区灌排系统的特点及规划布置原则: 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渠道输水损失的类型、成因及计算方法与步骤,渠道加大量和渠道、最小流 量;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方法;渠道防渗方法与措施。 教学要求:了解灌溉渠系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山区、丘陵区型灌区和平原型区灌排系 统的特点,能对不同灌区类型因地制宜地进行灌排系统布置;掌握渠道输水损失的计算方法,并能 熟练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掌握渠道纵横断面设计应满足的条件和水力计算方法,并能正确选 择渠道设计参数:了解渠道防渗的作用和方法。 重点难点: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习题及作业量:2~3题。 第六章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2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灌溉水源的形式、水质及要求,扩大灌溉水源的措施;灌溉取水方式分类,无坝取 水、有坝(低坝)取水和抽水取水;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无坝引水工程的 水利计算,有坝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灌溉水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了解扩大灌溉水源的基本措施;了解无坝、有坝取 水方式;了解引水灌溉工程水利计算的目的、任务,掌握无坝、有坝引水工程水利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灌溉取水方式,无坝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七章喷灌技术(8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管道式喷灌系统(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和机组式喷灌系统的组成、优缺点、适用条 件;喷灌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直径;喷头的种类及工作原理;旋 转式喷头的主要水力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包括喷灌系统形式的选择、管 道系统布置、水力计算、结构设计和灌溉制度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喷微灌系统的种类、组成,掌握它们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规划设计 的一般程序,并能熟练进行系统水力计算和灌溉制度制定。 重点难点:喷灌系统水力设计方法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八章微灌技术(8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畦灌、沟灌的灌水技术要素及确定方法和适用条件;掌握平原区、山丘区田 间灌排渠系规划布置原则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渠系布置。 重点难点:畦灌、沟灌的灌水技术要素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五章 灌溉渠道设计(8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灌溉渠系组成,山区、丘陵区灌区和平原型灌区灌排系统的特点及规划布置原则; 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渠道输水损失的类型、成因及计算方法与步骤,渠道加大量和渠道、最小流 量;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方法;渠道防渗方法与措施。 教学要求:了解灌溉渠系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山区、丘陵区型灌区和平原型区灌排系 统的特点,能对不同灌区类型因地制宜地进行灌排系统布置;掌握渠道输水损失的计算方法,并能 熟练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掌握渠道纵横断面设计应满足的条件和水力计算方法,并能正确选 择渠道设计参数;了解渠道防渗的作用和方法。 重点难点: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习题及作业量:2~3题。 第六章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2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灌溉水源的形式、水质及要求,扩大灌溉水源的措施;灌溉取水方式分类,无坝取 水、有坝(低坝)取水和抽水取水;灌溉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无坝引水工程的 水利计算,有坝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灌溉水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了解扩大灌溉水源的基本措施;了解无坝、有坝取 水方式;了解引水灌溉工程水利计算的目的、任务,掌握无坝、有坝引水工程水利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灌溉取水方式,无坝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七章 喷灌技术(8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管道式喷灌系统(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和机组式喷灌系统的组成、优缺点、适用条 件;喷灌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直径;喷头的种类及工作原理;旋 转式喷头的主要水力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包括喷灌系统形式的选择、管 道系统布置、水力计算、结构设计和灌溉制度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喷微灌系统的种类、组成,掌握它们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规划设计 的一般程序,并能熟练进行系统水力计算和灌溉制度制定。 重点难点:喷灌系统水力设计方法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八章 微灌技术(8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微灌的形式、分类、系统组成;滴头的种类及水力性能;微灌系统的技术参数:灌 水器堵塞及水质处理,灌溉制度制定,微灌系统规划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微灌系统的种类、组成,掌握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规划设计的一般程 序,并能熟练进行系统水力计算和灌溉制度制定。 重点难点:微灌系统水力设计方法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九章田间排水(4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排除地面水和控制地下水位的水平排水系统设计;田间 明沟排水系统的类型、布置及结构;竖井排水的作用及规划布置原则。 教学要求:了解田间排水的任务和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掌握和理解排除地面水的水平排水系 统的组成和设计方法,能熟练进行田间排水沟设计;掌握和理解控制地下水的水平排水系统的功 能、形式:了解竖井排水的原理、适用条件。 重点难点:水平排水系统设计。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十章排水沟道系统(4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排水沟道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原则:除涝排水设计标准,设计暴雨,设计内、外水 位;设计排涝流量的推求计算方法,包括地区排涝模数经验公式和平均排除法,排渍流量的计算: 排水沟设计水位,排水沟断面设计;承泄区排水口位置选择及承泄区整治。 教学要求:了解排水系统的组成:掌握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能正确选用合理的排水方式:掌握和 理解除涝设计标准,掌握设计排水流量的计算方法;能征确进行王排水沟水位设计和断面设计;对承 泄区整治措施有一般了解。 重点难点:设计排涝流量的推求计算方法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十一章灌溉排水试验(2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灌溉排水管理的任务、作用:灌水方法和灌溉制度试验的基本方法,作物田间耗水 量试验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灌溉排水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了解田间灌溉试验的目的及基本方法,能比 较合理地制定田间灌溉试验方案;对现代灌溉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初步了解。 重点难点:灌水方法和灌溉制度试验的基本方法,作物田间耗水量试验方法。 2、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共4学时 (1)喷灌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认识;b.测量点降雨强度,平均点降雨强度,并绘制水量分布 图及剖面水量分布图;测定喷头工作压力、喷头出流量、射程及雨滴直径
教学内容:介绍微灌的形式、分类、系统组成;滴头的种类及水力性能;微灌系统的技术参数;灌 水器堵塞及水质处理,灌溉制度制定,微灌系统规划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微灌系统的种类、组成,掌握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规划设计的一般程 序,并能熟练进行系统水力计算和灌溉制度制定。 重点难点:微灌系统水力设计方法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九章 田间排水(4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排除地面水和控制地下水位的水平排水系统设计;田间 明沟排水系统的类型、布置及结构;竖井排水的作用及规划布置原则。 教学要求:了解田间排水的任务和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掌握和理解排除地面水的水平排水系 统的组成和设计方法,能熟练进行田间排水沟设计;掌握和理解控制地下水的水平排水系统的功 能、形式;了解竖井排水的原理、适用条件。 重点难点:水平排水系统设计。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十章 排水沟道系统(4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排水沟道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原则;除涝排水设计标准,设计暴雨,设计内、外水 位;设计排涝流量的推求计算方法,包括地区排涝模数经验公式和平均排除法,排渍流量的计算; 排水沟设计水位,排水沟断面设计;承泄区排水口位置选择及承泄区整治。 教学要求:了解排水系统的组成;掌握排水系统的布置原则,能正确选用合理的排水方式;掌握和 理解除涝设计标准,掌握设计排水流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E排水沟水位设计和断面设计;对承 泄区整治措施有一般了解。 重点难点:设计排涝流量的推求计算方法 习题及作业量:1-2题。 第十一章 灌溉排水试验(2学时) 教学内容:介绍灌溉排水管理的任务、作用;灌水方法和灌溉制度试验的基本方法,作物田间耗水 量试验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灌溉排水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了解田间灌溉试验的目的及基本方法,能比 较合理地制定田间灌溉试验方案;对现代灌溉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初步了解。 重点难点:灌水方法和灌溉制度试验的基本方法,作物田间耗水量试验方法。 2、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共4学时) (1)喷灌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a. 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认识;b. 测量点降雨强度,平均点降雨强度,并绘制水量分布 图及剖面水量分布图;c.测定喷头工作压力、喷头出流量、射程及雨滴直径

要求和目的:喷头水力性能是进行喷灌系统设计的基本依据,通过本试验使学生:a.了解摇臂式喷 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b.通过测定喷头的喷洒范围、喷洒水量、水滴直径等水力参数,分析评价喷 头的水力性能;c.认识并了解喷灌水力性能测试内容、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 (2)滴灌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a滴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认识;b.测定滴头流量与压力关系、制造偏差系数等。 要求和目的:a,通过对设备和装置的参观,了解滴灌系统的组成、首部枢纽的结构形式,加深对滴 灌系统工作原理的感性认识;b.通过实测毛管上各滴头的滴水量,进一步掌握毛管及滴头的水力计 算方法及毛管均匀系数的计算;℃.通过测定一组滴头(以25个滴头为一组)的制造偏差并对测试产 品进行评价。 3、教学时数的分配汇总 序号 内容 学时 绪论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4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8 地面灌水方法和田间渠系 灌既渠道设计 8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2 喷灌技术 8 8 微灌技术 8 田间排水 4 10 排水沟道系 4 11 灌呀用非水试验 12 实金 4 合计 56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自编) 主要参考书: (1)郭元裕.农田水利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7 (2)史海滨,田军仓,刘庆华灌溉排水工程学,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6 (3)汪志农,灌溉排水工程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中国灌排技术培训中心.喷微灌工程技术.北凉: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 五、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灌排工程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的变化 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早灾害和利用水利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科学;培养学生分析 解决农业水利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2)
要求和目的:喷头水力性能是进行喷灌系统设计的基本依据,通过本试验使学生:a.了解摇臂式喷 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b.通过测定喷头的喷洒范围、喷洒水量、水滴直径等水力参数,分析评价喷 头的水力性能;c.认识并了解喷灌水力性能测试内容、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 (2)滴灌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a. 滴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认识;b.测定滴头流量与压力关系、制造偏差系数等。 要求和目的:a.通过对设备和装置的参观,了解滴灌系统的组成、首部枢纽的结构形式,加深对滴 灌系统工作原理的感性认识;b.通过实测毛管上各滴头的滴水量,进一步掌握毛管及滴头的水力计 算方法及毛管均匀系数的计算;c.通过测定一组滴头(以25个滴头为一组)的制造偏差并对测试产 品进行评价。 3、教学时数的分配汇总 序号 内容 学时 1 绪论 2 2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4 3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8 4 地面灌水方法和田间渠系 2 5 灌溉渠道设计 8 6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2 7 喷灌技术 8 8 微灌技术 8 9 田间排水 4 10 排水沟道系统 4 11 灌溉排水试验 2 12 实验 4 合计 56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自编) 主要参考书: (1)郭元裕. 农田水利学(第三版). 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7 (2)史海滨, 田军仓, 刘庆华. 灌溉排水工程学,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6 (3)汪志农,灌溉排水工程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4)中国灌排技术培训中心. 喷微灌工程技术. 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 五、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灌排工程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的变化 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利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科学;培养学生分析 解决农业水利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l)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2)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典型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更加深入了 解灌溉排水工程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人才素质、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农业 水利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以灌溉、排水理论与工程规划为核心,主要由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作物需水量和 灌溉用水量、地面灌水方法和田间渠系、灌溉渠道设计、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压力管道灌溉、田 间排水、排水沟道系统等部分所组成。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部分主要介绍土壤水分的洛种 表达形式、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入渗及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等: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 量部分主要个介绍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灌既制度及确定方法:地面灌水方法和田间渠系部分主要个 绍地面灌、眭灌、沟灌及相应灌水技术要素,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形式、原则等;灌溉渠道设计部 分主要介绍规划布置原则,渠道输水损失的类型,渠道的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步骤,渠道纵横断面 设计方法等;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部分主要介绍灌溉水源的形式、水质及要求,取水方式分类,灌 溉设计标准等;压力管道灌溉部分主要介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系统的结构组成、规 划布置及设计方法等;田间排水部分主要介绍水平排水系统设计、田间明沟排水系统、竖井排水规 划布置原则侧等;排水沟道系统部分主要介绍排水沟道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原则、排水沟设计水位,排 水沟断面设计等, 本课程的内容不仅较以往有明显拓宽,而且所用材料比较新,基本上反映了近年来灌溉排水工程学 科新发展的情况,有一定的深度。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讲授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和,贯穿分析、综合的 方法,尽可能采用幻灯和图表以达到简明扼要、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的目的。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喷灌和微灌试验将各个环节串在一 起,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典型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更加深入了 解灌溉排水工程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人才素质、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农业 水利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以灌溉、排水理论与工程规划为核心,主要由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作物需水量和 灌溉用水量、地面灌水方法和田间渠系、灌溉渠道设计、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压力管道灌溉、田 间排水、排水沟道系统等部分所组成。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部分主要介绍土壤水分的各种 表达形式、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入渗及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等;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 量部分主要介绍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灌溉制度及确定方法;地面灌水方法和田间渠系部分主要介 绍地面灌、畦灌、沟灌及相应灌水技术要素,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形式、原则等;灌溉渠道设计部 分主要介绍规划布置原则,渠道输水损失的类型,渠道的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步骤,渠道纵横断面 设计方法等;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部分主要介绍灌溉水源的形式、水质及要求,取水方式分类,灌 溉设计标准等;压力管道灌溉部分主要介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系统的结构组成、规 划布置及设计方法等;田间排水部分主要介绍水平排水系统设计、田间明沟排水系统、竖井排水规 划布置原则等;排水沟道系统部分主要介绍排水沟道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原则、排水沟设计水位,排 水沟断面设计等。 本课程的内容不仅较以往有明显拓宽,而且所用材料比较新,基本上反映了近年来灌溉排水工程学 科新发展的情况,有一定的深度。 3、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讲授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和,贯穿分析、综合的 方法,尽可能采用幻灯和图表以达到简明扼要、直观明了、易于理解的目的。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喷灌和微灌试验将各个环节串在一 起,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Introduction to Viscous Fluid Dynamics.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孔口、管嘴和有压管道流动 Flow in Circular Pipes.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液流型态及水头损失 Type of Flow & Head Loss.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Mechanics of Fluids.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Fluid Statics.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Fluid Dynamics.ppt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ppt
- 《流体力学》课程试卷习题(答案).doc
- 《流体力学》课程试卷习题(试题).doc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八个实验).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孔口、管嘴和有压管道流动.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液流型态及水力损失.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doc
- 《流体力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基本概念及参数).doc
-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二章 微灌.pdf
-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农田灌溉与排水 第十一章 喷灌.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二节 作物灌溉制度.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农田水分状况与土壤水分运动.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李光永、黄兴法).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三节 灌溉用水量与灌水率.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渠道灌溉系统 第四节 灌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渠道灌溉系统 第五节 渠道防渗.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渠道灌溉系统 第一节 灌溉渠系规划与布置 第二节 田间工程规划 第三节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推算.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面灌溉技术与田间渠系.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排水沟道系统.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田间排水.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Water Use of Crop.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灌溉排水试验.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喷灌技术.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微灌技术.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Micro Irrigation.pdf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or Building.pdf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给水排水设计指南.pdf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