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1
文件大小:1.42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三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6 April through 1 October 1998 10 6 2 ETo=1.16+0.85ETy5 r2=0.728 4 810 12 14 Lysimeter ET,mm d-1 中国农业大学李光永黄兴法编

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Lysimeter ET, mm d-1 02468 10 12 14 Computed ETo, mm d-1 0 2 4 6 8 10 12 14 16 1995 1996 1997 1998 Regression 1:1 Line April through October ETo = 1.16 + 0.85*ETlys r2 = 0.728 中国农业大学 李光永 黄兴法编

第一节作物需水量 1.农田水分消 TRANSPIRATION 耗的途径 EVAPORATION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1. 农田水分消 耗的途径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 ·植株蒸腾:土壤水分→根系→叶片→大气 吸水根系的水分的99%消耗于蒸腾,不足1%的水量留 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组成部分。 株间蒸发: 植株小:蒸发大,蒸腾小 植株大:蒸发小,蒸腾大 ·深层渗漏:超过田持的水留出根系吸水层,为深层 渗漏,造成水分和养分流失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 • 植株蒸腾:土壤水分→根系→叶片→大气 吸水根系的水分的99%消耗于蒸腾,不足1%的水量留 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组成部分 。 • 株间蒸发: 植株小:蒸发大,蒸腾小 植株大:蒸发小,蒸腾大 • 深层渗漏:超过田持的水留出根系吸水层,为深层 渗漏,造成水分和养分流失。

蒸散 降水 蒸发 农田灌涿 径流 引用的水 运行损失 深 △W 土壤储水变化 渠道渗漏 根区底部 深层渗漏 可利用回归水 (地下水) 图1-30田间水量平衡的各组成部分

2.作物需水量 植株蒸腾+株间蒸发=作物需水量 又称为腾发量、蒸发蒸腾量、蒸散量、农田总 蒸发量。 需水量的单位:常以m3亩-1或mm水层表示。 作物需水量研究和估算的重要意义(灌排工程 规划、设计的依据)

2. 作物需水量 • 植株蒸腾+株间蒸发=作物需水量 • 又称为腾发量、蒸发蒸腾量、蒸散量、农田总 蒸发量。 • 需水量的单位:常以m3亩-1或mm水层表示。 • 作物需水量研究和估算的重要意义(灌排工程 规划、设计的依据)

3.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 气象条件一温度、日照、湿度、风速、 辐射 ·土壤特性一含水状况 作物特性一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 -随着作物的生长和叶面积的增加,需水量值 也不断增大,在作物苗期,需水量值较小, 当作物进入生长盛期,需水量增加很快,叶 面积最大时,作物需水量出现高峰;到作物 成熟期,需水量值又迅速下降

3. 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 气象条件-温度、日照、湿度、风速、 辐射 • 土壤特性-含水状况 • 作物特性-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 – 随着作物的生长和叶面积的增加,需水量值 也不断增大,在作物苗期,需水量值较小, 当作物进入生长盛期,需水量增加很快,叶 面积最大时,作物需水量出现高峰;到作物 成熟期,需水量值又迅速下降

3.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农业技术措施 -耕作:灌水后适时耕耙保墒、中耕松 土,将使土壤表面形成一个疏松层, 这样可减少水量的消耗。 -灌溉排水措施

3. 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 • 农业技术措施 – 耕作:灌水后适时耕耙保墒、中耕松 土,将使土壤表面形成一个疏松层, 这样可减少水量的消耗。 – 灌溉排水措施

4.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直接法一方法简易,根据实验资料,得 出经验公式。 间接法一先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再计 算实际需水量,理论上较完备

4.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 直接法-方法简易,根据实验资料,得 出经验公式。 • 间接法-先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再计 算实际需水量,理论上较完备

一、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 根据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水面蒸发、 气温、湿度、日照、辐射等产量)试验分析其 与作物需水量的关系,得出经验公式。 。一般有以下三种: - 水面蒸发为参数,α值法或蒸发皿法; -以产量为参数,k值法; -以多种因素为参数

一、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 根据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水面蒸发、 气温、湿度、日照、辐射等产量)试验分析其 与作物需水量的关系,得出经验公式。 • 一般有以下三种: – 水面蒸发为参数,α值法或蒸发皿法; – 以产量为参数,k值法; – 以多种因素为参数

a值法(蒸发皿法) ·原理: 一气象因素与当地水面蒸发量的密切关系 -水面蒸发量与作物需水量也密切相关 经验公式 ET=aE。或ET=aE。十b ET一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mm计; E。一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E0一一般采用80cm▣径蒸发皿的蒸发 值;b-经验系数;a一需水系数 水稻地区广泛采用

α值法(蒸发皿法) • 原理: – 气象因素与当地水面蒸发量的密切关系 – 水面蒸发量与作物需水量也密切相关 • 经验公式 ET=αE 0 或 ET=αE 0+b ET-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mm计; E 0-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E0-一般采用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 值;b-经验系数;α-需水系数 水稻地区广泛采用 水稻地区广泛采用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