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业方法的边应用 :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8-1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8-2紫外和可见光吸收光谱 §8-3红外光谱 §8-4核磁共振谱 §8-5质谱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 §8-2 紫外和可见光吸收光谱 §8-1 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8-3 红外光谱 §8-4 核磁共振谱 §8-5 质谱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 部分。长期以来,确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依靠化学方 法(即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合成来获得对结构的认识)。 ①样品用量大 化学方法测定有J②工作繁重 机化合物结构③分析时间长 ④准确性差 如:化学方法测定胆固醇,其结构的确定用了38年 的时间(1889~1927年) 分子式:C27H45OH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 部分。长期以来,确定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依靠化学方 法(即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合成来获得对结构的认识)。 化学方法测定有 机化合物结构 ① 样品用量大 ② 工作繁重 ③ 分析时间长 ④ 准确性差 如:化学方法测定胆固醇,其结构的确定用了38年 的时间(1889~1927年) 分子式: C27H45OH

近三、四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物理 方法,如X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 等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已成为常规的工作手段。 ①样品用量少(pg-mg) 物理方法的优点1②分析时间短 ③精确度高(质谱法误差103 而化学法>5%) 近代物理方法弥补 了化学方法的不足,大代 近紫外光谱(u) 大丰富了鉴定有机化合 物 红外光谱(IR) 物的手段,明显地提高芳核磁共振谱(NMR) 了确定结构的水平 法(质谱(MS) 括
近三、四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物理 方法,如X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 等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已成为常规的工作手段。 物理方法的优点 ① 样品用量少(μg-mg) ② 分析时间短 ③ 精确度高(质谱法误差10-9 , 而化学法 > 5%) 近代物理方法弥补 了化学方法的不足,大 大丰富了鉴定有机化合 物的手段,明显地提高 了确定结构的水平 近 代 物 理 方 法 包 括 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 核磁共振谱(NMR) 质谱(MS)

§8-1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电磁波的区域划分 光是一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 电磁波的区域范围很广,根据波长不同, 电磁波可分为若干个区域: 研究范围 射线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波长0.1m100mm400mm800mm500 wm Icm Im 电磁波谱区域
§8-1 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一、电磁波的区域划分 光——是一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 电磁波的区域范围很广,根据波长不同, 电磁波可分为若干个区域:

二、波长与频率 波动性 光或电磁波具有两性 微粒性 1.波动性 光的传播服从波动的规律性,即0=c 式中:c光速,即3×10cm 入波长,光波移动一周的距离。 Inm=10 um=10 cm=10 m=10A 0频率,每秒钟出现的周数, 单位:赫(Hz)或周/秒
1. 波动性 光或电磁波具有两性 波动性 微粒性 ——光的传播服从波动的规律性,即λ . υ = c λ—— 波长,光波移动一周的距离。 υ—— 频率,每秒钟出现的周数, 单位:赫(Hz) 或周 / 秒 式中:c ——光速,即3×1010cm/s; 1nm = 10-3 μm = 10-7 cm = 10-9m = 10A 。 二、波长与频率

频率也可用波数(v或o)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1(cm1) 一波数,每cm长度内所含光波的数目,单位:cm1 例如:波长为100nm的光,它的频率是: 10 0=C 3×10 100X0->=3×10°(Hz) =1×105(cm-1) .100×1037
例如:波长为100nm 的光,它的频率是: 频率也可用波数( v或σ)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 σ— 波数,每cm长度内所含光波的数目,单位: cm -1 υ = —— , σ= —— (cm -1 ) c λ 1 λ υ = —— = ———— = 3×1015 λ c (Hz) 3×1010 100×10-7 σ= —— = ———— = 1×105 (㎝-1 1 ) λ 1 100×10-7

2.微粒性 光由具有一定能量的微观粒子一光量子组成 光量子的能量(E)与光的频率及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E=h·=h C =h·c·o h普朗克( Planck)常数 h=663×1034J·S(焦·秒 例如:波长为100mm的光,它的能量为: E=hC 3×10(cm/s) =6.63×10J·S· 18 100×10(cm) =1.99×10(J)
例如:波长为100nm 的光,它的能量为: 2. 微粒性 ——光由具有一定能量的微观粒子—光量子组成 h ——普朗克(Planck)常数 h= 6.63×10-34 J ·S (焦·秒) 光量子的能量(E)与光的频率及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E=h · υ = h · —— = h · c · σ c λ c λ E = h · —— = 6.63×10-34J . S . 3×1010(㎝/s) 100×10-7 (㎝) = 1.99×10-18(J)

吸收光谱的概念 1.吸收光谱的产生 各种不同的分子对能量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当分子 受光照射,吸收光的能量后,只有当光子的能量恰好等 于分子中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即(△AE=hY=E2-E1) 时才能被吸收 分子吸收电磁波所形成的光谱一叫吸收光谱。 吸收光波的波长,可以通过样品池的光线,在鉴定器 上予以鉴定,所得的图谱就叫吸收光谱图
1. 吸收光谱的产生 各种不同的分子对能量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当分子 受光照射,吸收光的能量后,只有当光子的能量恰好等 于分子中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即( ∆E = h γ = E2-E1 ) 时才能被吸收。 分子吸收电磁波所形成的光谱——叫吸收光谱。 吸收光波的波长,可以通过样品池的光线,在鉴定器 上予以鉴定,所得的图谱就叫吸收光谱图。 三、吸收光谱的概念

2.吸收光谱分类 分子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 ①转动光谱—分子吸收光能后只引起转动能级 的变化。 所需能量:~0.4kJ/mol 吸收光的波长:50pm~10cm 光谱出现在远红外区和微波区,可用来测定原子 之间的键长和键角
2. 吸收光谱分类 分子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 ① 转动光谱—— 分子吸收光能后只引起转动能级 的变化。 所需能量:~0.4 kJ/mol 吸收光的波长: 50μm~10 ㎝ 光谱出现在远红外区和微波区,可用来测定原子 之间的键长和键角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脂环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烷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章 蛋白质和核酸CAI.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卤代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单烯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芳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
- 《高等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对称性与群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ppt
- 北京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共十七个章节,主讲:张新祥).pdf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气相色谱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分光光度法(2/2).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分光光度法(1/2).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5.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5.3 氧化还原滴定.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沉淀滴定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3.4 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3.5 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应用 §7 水的硬度.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3.2.2 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 3.2.3 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3.3.1 滴定曲线 3.3.2 金属指示剂.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羧酸.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醇、酚、醚.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炔烃与二烯烃.ppt
- 湘潭大学:《仪器分析技术讲座》.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课程绪论.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气体的PVT关系.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化学平衡.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相平衡.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课程绪论.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界面现象.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The Thermodynamic First Law(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