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烷烃

第二章 HH是
第二章

第二章烷烃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体现象 §2-2烷烃的命名法 §2-3烷烃的分子结构 §2-4烷烃的性质 §2-5卤代反应历程 §2-6烷烃的来源
第二章 烷 烃 §2-1 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体现象 §2-2 烷烃的命名法 §2-3 烷烃的分子结构 §2-4 烷烃的性质 §2-5 卤代反应历程 §2-6 烷烃的来源

第二章烷烃 在组成上仅含有碳与氢两元素的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也 称为烃。 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间连接方式可分为: 饱和烃:烷烃 开链烃 (脂肪烃 烃 不饱和:烯烃 炔烃 环状「脂环烃 芳香烃 脂肪烃分孑中只含有C-C单键和C-H键的叫做烷烃
在组成上仅含有碳与氢两元素的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也 称为烃。 脂肪烃分子中只含有C-C单键和C-H 键的叫做烷烃。 第二章 烷 烃 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间连接方式可分为: 烃 开链烃 饱和烃:烷烃 不饱和烃: 烯烃 炔烃 脂环烃 芳香烃 环状烃 (脂肪烃)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体现象 同系列 H H HH HH: H-C-H H-C-C-HH C-H H-C H H H:H H HH HH HH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CH4 41110 在烷烃的一系列化合物中,其分子组成中所含的碳原 子和氢原子在数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每增加一个C 原子,就相应地增加二个H原子。 可用一个式子代表:HC方H烷烃通式:Cm+2 H 这些结构上相似而组成上相邻的两个烷烃的组成都是相差 CH2。CH2叫做同系列差
一、同系列 在烷烃的一系列化合物中,其分子组成中所含的碳原 子和氢原子在数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每增加一个C 原子,就相应地增加二个H 原子。 可用一个式子代表: H C H H H n ( ) 烷烃通式:CnH2n+2 这些结构上相似而组成上相邻的两个烷烃的组成都是相差 CH2。CH2 叫做同系列差。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体现象 H–C–H H–C–C–H H–C–C–C–H H–C–C–C–C–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CH4 C2H6 C3H8 C4H10

具有同一个通式,组成上相差只是CH2或其整数倍的 系列化合物叫做同系列。 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物理性质(例如沸 点、熔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一般是随着相对分子 质量的改变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二、同分异构现象 分子式相同的不同化合物叫做同分异构体(简称异构体)。 这种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 从丁烷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异构、差向异构、旋光异构等 H中间被CH3甲H卫链端被CH3 HHH H 耳取代 H H 取代 HHH HHH H H
具有同一个通式,组成上相差只是CH2或其整数倍的 一系列化合物叫做同系列。 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物理性质(例如沸 点、熔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一般是随着相对分子 质量的改变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二、同分异构现象 分子式相同的不同化合物叫做同分异构体(简称异构体)。 这种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从丁烷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H–C–C–C–H H H H H H H H–C–C–C–C–H H H H H H H H H H–C–C–C–H H H H H H H-C-H H 链端被-CH3 取代 中间被-CH3 取代 H H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 异构、差向异构、旋光异构等

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化合 物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越多。 异构体数目 如戊烷CH12 3 己烷C6H14 5 壬烷C9H20 35 CH CH3-CH2-CH2-CH2-CH3 CH3-CH-CH2-CH3 CH3-C-CH3 CH CH3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沸点:36℃ 28℃ 9.5℃ 个已知分子式的烷烃究竞有多少个异构体? 利用逐步缩短碳链的方法,推导出异构体的数目及其构造式。 基本步骤:(以己烷C6H14为例)
异构体数目 如 戊烷 C5H12 3 己烷 C6H14 5 壬烷 C9H20 35 一个已知分子式的烷烃究竟有多少个异构体? 利用逐步缩短碳链的方法,推导出异构体的数目及其构造式。 基本步骤:(以己烷C6H14为例) 沸点:36℃ 28 ℃ 9.5 ℃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CH3 -CH2 -CH2 -CH2 -CH3 CH3 -CH-CH2 -CH3 CH3 -C-CH3 CH3 CH3 CH3 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化合 物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越多

分子式是在其碳干上配上相应的H原子。 CH-CHb-CH-CHa-CH6-CH CH3-CH-CH2-CH2-CH3 CH CH3-CH2-CH-CH2-CHy CH3-CH-CH-CH3 CH CHCH CH CHa-C-CH-CH CH 化合物的结构式不仅能代表化合物分子的组成,而且能反 映出分子中的成键顺序。因此,常用结构式来表示有机化合物。 CH3 如:CH3-(-CH2CH3 构造式 CH 3 CH3C(CH3)2CH2CH3或(CH3)3CCH2CH3结构简式
化合物的结构式不仅能代表化合物分子的组成,而且能反 映出分子中的成键顺序。因此,常用结构式来表示有机化合物。 CH3C(CH3 )2CH2CH3 或 (CH3 )3CCH2CH3 结构简式 如: CH3 -C-CH2 -CH3 构造式 CH3 CH3 CH3 -CH2 -CH2 -CH2 -CH2 -CH3 CH3 -CH-CH2 -CH2 -CH3 CH3 CH3 -CH-CH-CH3 CH3CH3 CH3 -CH2 -CH-CH2 -CH3 CH3 CH3 -C-CH2 -CH3 CH3 CH3 分子式是在其碳干上配上相应的H 原子

三、伯、仲、叔和季碳原子 碳链中的碳原子按照它们所连结的碳原子数目可分为四类: 只连有一个碳原子的称为伯碳原子,常以1°表示(一级碳原子); 只连有二个碳原子的称为仲碳原子,常以2°表示(二级碳原子); 只连有三个碳原子的称为叔碳原子,常以3°表示(三级碳原子); 只连有四个碳原子的称为季碳原子,常以4°表示(四级碳原子)。 1CH 如:CH2 CH--CH--CH I CH I°CH2 与伯、仲、叔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分别称为伯、仲、叔氢原子。 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在同一反应中的反应性能是有一定差别
与伯、仲、叔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分别称为伯、仲、叔氢原子。 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在同一反应中的反应性能是有一定差别。 如: CH3—C—CH2—CH—CH3 CH3 CH3 CH3 只连有四个碳原子的称为季碳原子,常以4°表示(四级碳原子)。 只连有一个碳原子的称为伯碳原子,常以1°表示(一级碳原子); 只连有二个碳原子的称为仲碳原子,常以2°表示(二级碳原子); 只连有三个碳原子的称为叔碳原子,常以3°表示(三级碳原子); 1° 1° 1° 1° 4° 2° 3° 1° 三、伯、仲、叔和季碳原子 碳链中的碳原子按照它们所连结的碳原子数目可分为四类:

§2-2烷烃的命名法 普通命名法 般按烷烃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在十以内 用“天干”表示,称“某烷”。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一碳以上用汉字数字表示: 如:C 6m114 C 81118 121126 己烷 辛烷 十二烷 区别异构体用“正”、“异”、“新”。 将直链烷烃—叫“正” 3 具有CH3CH-结构,即端位第二个碳原子有2个CH3—叫“异 CH3 具有CH3(-结构,即端位第二个碳原子有3个CH3—叫“新” CH
一、普通命名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一碳以上用汉字数字表示: 一般按烷烃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在十以内 用“天干”表示,称“某烷” 。 如:C6H14 C8H18 C12H26 己烷 辛烷 十二烷 区别异构体用“正” 、 “异” 、 “新” 。 将直链烷烃——叫“正” 具有 CH3 -CH- 结构,即端位第二个碳原子有2个CH3——叫“异” CH3 具有 CH 结构,即端位第二个碳原子有3个CH3——叫“新” 3 -CCH3 CH3 §2-2 烷烃的命名法

如: CH3 CH3-CH2-CH2-CH2-CH3 CH3-CH-CH2-CH3 CH3: C-CH3 C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采用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 称 IUPAC)的命名原则,结合我国文字的特点,制定了中 文系统命名法(1960年)。 1.烷基 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原子团叫烷基。 烷基是一价基,通式为CnH2m1,常用R代表烷基。 烷基的名称由相应的烷烃而得
二、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采用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 称IUPAC)的命名原则,结合我国文字的特点,制定了中 文系统命名法(1960年)。 1. 烷基 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原子团叫烷基。 烷基是一价基,通式为CnH2n+1,常用R-代表烷基。 烷基的名称由相应的烷烃而得。 异戊烷 如: CH3 -CH2 -CH2 -CH2 -CH3 CH3 -CH-CH2 -CH3 CH3 -C-CH3 CH3 CH3 CH3 正戊烷 新戊烷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章 蛋白质和核酸CAI.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卤代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单烯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芳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
- 《高等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对称性与群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ppt
- 北京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共十七个章节,主讲:张新祥).pdf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气相色谱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分光光度法(2/2).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分光光度法(1/2).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5.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5.3 氧化还原滴定.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沉淀滴定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3.4 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3.5 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应用 §7 水的硬度.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3.2.2 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 3.2.3 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3.3.1 滴定曲线 3.3.2 金属指示剂.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 2.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3.1 概述 3.2 络合平衡 3.3 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3.4 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部分)3.5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 2.3 酸碱指示剂.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脂环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羧酸.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含氮化合物.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醇、酚、醚.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炔烃与二烯烃.ppt
- 湘潭大学:《仪器分析技术讲座》.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课程绪论.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气体的PVT关系.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化学平衡.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相平衡.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课程绪论.ppt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