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3.2.2 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 3.2.3 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3.3.1 滴定曲线 3.3.2 金属指示剂

322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a MY(主反应) OH- H OH MOH MA HY NY MHY MOHY副 反应 M(OH) MA. H6Y q M Y (MY) K(MY=L(MY,] 条件稳定)常数 MTTYT
1 3.2.2 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 M + Y = MY(主反应) OHMOH ● ● ● M(OH)p A MA ● ● ● MAq M H+ HY ● ● ● H6Y N NY Y H+ OHMHY MOHY ( ) MY [(MY) ] (MY) = [M ][Y ] K 条件(稳定)常数 副 反 应

1.滴定剂的副反应系数Y(H) Ys1w+HY+H2Y+·田Y1 xY Y]+YIH11+YH2+·+|YH1 =1+HB1+|H2+·+HB V=YYl=aaym≥1 aY(D 酸效应系数
2 1. 滴定剂的副反应系数 a Y(H) [Y ] = [Y] 2 6 [Y] [HY] [H Y] [H Y] [Y] + + + • • • + = 2 6 1 2 6 [Y] [Y][H ] [Y][H ] [Y][H ] [Y] + + + + + + • • • + = 2 6 1 2 6 1 [H ] [H ] [H ] + + + = + + + • • • + Y(H) [Y'] [Y] = Y(H) [Y'] [Y] = Y(H) 1 酸效应系数 Y(H) 1 x(Y)

2.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aM aM(NH3- 1+[NH31B1+NH3 1B2+[NH313B3+[NH314B4 aM(OH) 1+[oH B1+[OH-B2+-----OH Bn
3 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M M(NH3)= M(OH)= 1+[OH] 1 +[OH]2 2 + ----- [OH]n n 1+[NH3 ]1+[NH3 ] 2 2+[NH3 ] 3 3+[NH3 ] 4 4

gaM(NH3)gINH曲线 14 M(NH3) 12 10 86420 As 3 g[NH 3]
4 lgαM(NH3) ~lg[NH3 ]曲线 0 2 4 6 8 10 12 14 -3 -2 -1 0 lg[NH 3 ] Cu Ag Ni Zn Cd Co lgαM(NH3)

Ig aM(oH) PH 18 Ia aMoH)16 Zi 14 Pb 12 10 86420 e 8101214 pH
5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0 2 4 6 8 10 12 14 pH Al FeIII Bi Zn Pb Cd Cu FeII lg α M(OH) ~pH lg α M(OH)

例2用EDTA滴定Zn2至化学计量点附近, ph=11.00, NH31=0. 10mol L- 计算 lg a Ln(NH3) 1+INH31B+[ B2+INH313B3+INH314B =1+10-100+227+102.00+4.61+103.00+1.01+104.009.6 J+1032+102+10401+10506=10510 查附录6,pH=11.00时,10zmOm=5.4 1ga2n=g(am(NH+amoH1)=g(1051+10541)=1056
6 例2 用EDTA滴定Zn2+至化学计量点附近, pH = 11.00,[NH3 ]=0.10mol·L-1 , 计算 lg Zn Zn(NH3)= 1+[NH3 ]1+[NH3 ] 2 2+[NH3 ] 3 3+[NH3 ] 4 4 =1+10-1.00+2.27+10-2.00+4.61+10-3.00+7.01+10-4.00+9.06 =1+101.27+102.61+104.01+105.06=105.10 查附录III.6 , pH=11.00时, lg Zn(OH)=5.4 lg Zn= lg( Zn(NH3)+ Zn(OH)-1)=lg(105.1+105.4 -1)=10 5.6

例3用EDIA滴定Zm2至化学计量点附近, pH=9.0, C(NH3=0.10mol. L:, 计算lga Zn(NH3) c(NH=|NH+|NH+∑区zn(NH3)J INH2I 3 忽略 K2(NH)=1037(=0.1) INHa] 3 MNH3()[NH31 1+[H]K"(NH4 =1+10-90+94=1005
7 例3 用EDTA滴定Zn2+至化学计量点附近, pH = 9.0,c(NH3 )=0.10mol·L-1 , 计算lg Zn(NH3) c(NH3 )=[NH3 ]+[NH4 +]+ ( ) ( ) ( ) ] 3 + H + NH 4 + -9.37* a 4 3 -9.0+9.4 0. 3 H 5 [NH = = 1+[H ] NH [NH ] = 1+1 (NH ) 1 = 0. = 0 = 0 1 K 0 I 1 K 3 [Zn(NH ) ]i 3 [NH ] 忽略

NH 0.1 NH E 3 =0.03=10-1mo|.L 05 NH3(H) 100 或 109;4×0.1 NH,|= 3」--0 =0.03mo|·L 3)1090+109.4 Ln(NH3 1+NH31B,+[NH31B2+ B3+[ 4B4 =10321ga Zn(NH3) 3.2
8 ( ) ( ) 3 -1.5 -1 3 0.5 NH H 3 NH 0.1 NH = = = = 10 mol 0.03 1 : 0 L c 或 ( ) 3. = 3.2 H3 2 Zn N =10 lg Zn(NH3)= 1+[NH3 ]1+[NH3 ] 2 2+[NH3 ] 3 3+[NH3 ] 4 4 ( ) -1 -9.4 3 0 3 -9.0 -9.4 10 0.1 NH = NH = = 0.03 mol L 10 +10 x c

3.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ay M+Y= MY 强酸碱性溶 OH MHYM(OHY液中要考虑 计算:pH=30、50时的gmnm 查附录表I4K(ZmHY)=1030 pH=3.0,0m1)=1+1030+3.0=2,gN/≈0.3 pH=5.0, aznY()=1+10-5. 0t3. =1, 1gaznY(H=0
9 3. 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αMY M + Y = MY H+ OHMHY M(OH)Y 计算:pH=3.0、5.0时的lgαZnY(H) 强酸碱性溶 液中要考虑 查附录表III.4 K(ZnHY)=103.0 pH=3.0, αZnY(H)=1+10-3.0+3.0=2 , lgαZnY(H)= 0.3 pH=5.0, αZnY(H)=1+10-5.0+3.0=1, lgαZnY(H)= 0

32.3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M K(MYE [MY ]aMY=K(MY MY MY M M M Ep: IgK"(MY)=lgK(MY)+IgaMy-IgaM-Igay 通常lgK(MY)=lgK(MY)-gay-lgaM 仅Y有副反应gK(MY)=gK(MY)gay 仅M有副反应lgK(MY)=lgK(MY)-gaM
10 3.2.3 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 ) ( ) ( ) ( ) ( ) ( ) ( ) MY M Y MY M Y MY M Y Y M MY ' MY ' MY = = = MY M' Y' M Y lg ' MY = lg ' MY = lg MY -l lg MY +l g -lg g -lg -lg K K K K K K 通常 即: ( ) ( ) Y lg MY' K =lg MY K -lg ( ) ( ) M lg M'Y K =lg MY K -lg 仅Y有副反应 仅M有副反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 2.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3.1 概述 3.2 络合平衡 3.3 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3.4 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部分)3.5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 2.3 酸碱指示剂.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 2.1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2.2 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误差.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1.1 水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1.2 定量分析过程 1.3 定量分析方法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第4节 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Water Quality Index and Water Quality Standard).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第五节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T 206—2005.ppt
- 《计算机化学与分子设计》讲义.ppt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乙烷的模型.ppt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乙炔的球棍模型.ppt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甲烷的结构.ppt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苯的球棍模型.ppt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doc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醛、酮、醌.doc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醇、酚、醚.doc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卤代烃.doc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旋光异构.doc
- 北京农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环烃.doc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3.4 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3.5 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应用 §7 水的硬度.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沉淀滴定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 5.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5.3 氧化还原滴定.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分光光度法(1/2).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分光光度法(2/2).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气相色谱法.ppt
-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ppt
- 北京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共十七个章节,主讲:张新祥).pdf
- 《高等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对称性与群论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芳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单烯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卤代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章 蛋白质和核酸CAI.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烷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脂环烃.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