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群落生态学

第3章群落生态学
第3章 群落生态学

第3章群落生态学主要学习内容3.5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3.1生物群落概述3.6地球陆地主要生物群落3.2生物群落的组成群落生态学3.7海洋生物群落3.3生物群落的结构3.8淡水和湿地生物群落3.4生物群落的动态
第3章 群落生态学主要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和讲课内容安排·3.6地球陆地主要生物群落3.6.1-3.6.2陆地生物群落分布规律和冻原生物群落(1组)·3.6.3-3.6.4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落叶林生物群落(1组)3.6.5-3.6.6温带草原生物群落和热带稀树草原生物群落(1组)3.6.7-3.6.8荒漠生物群落和亚热带硬叶林生物群落(1组)
自主学习和讲课内容安排 • 3.6 地球陆地主要生物群落 • 3.6.1-3.6.2 陆地生物群落分布规律和冻 原生物群落(1组) • 3.6.3-3.6.4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落叶林生物 群落(1组) • 3.6.5-3.6.6 温带草原生物群落和热带稀 树草原生物群落(1组) • 3.6.7-3.6.8荒漠生物群落和亚热带硬叶林生 物群落(1组)

自主学习和讲课内容安排3.6.9-3.6.10亚热带常绿林生物群落和热带(1组)雨林生物群落(1组)3.7.1-3.7.3海洋生物群落(1组)3.8-3.9淡水和湿地生物群落
自主学习和讲课内容安排 • 3.6.9-3.6.10 亚热带常绿林生物群落和热带 雨林生物群落 (1组) • 3.7.1-3.7.3 海洋生物群落(1组) • 3.8-3.9淡水和湿地生物群落(1组)

3.1生物群落概述3.1.1生物群落的定义(biologicalcommunity)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所有生物种群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生物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5
3.1 生物群落概述 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所有生物种群构成的具有 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3.1.1 生物群落的定义(biological community) 5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7 群落的边界特征1 有一定的种类组成6一定的动态特征3.1.2生物群落的2物种之间基本特征5 一定的相互影响分布范围4形成群3一定的外落环境貌和结构6
6 3.1.2 生 物群落的 基本特征 1 有一定的 种类组成 2 物种之间 相互影响 3 一定的外 貌和结构 4 形成群 落环境 5 一定的 分布范围 6一定的动 态特征 7 群落的 边界特征

3.2生物群落的组成3.2.1种类组成及数量特征1种类组成决定群落的类型植物群落不同物种的地位和作用(1)优势种(dominant specis):对群落结构和环境有控制作用(2)建群种(constructivespecies):处在优势层的优势种(3)亚优势种(Subdominantspecis):仅次于优势种的种群,双群落结构和环境有一定控制作用(4)伴生种(Companionspecies):不起主要作用的种(5)偶见种或稀有种(rarespecies):数量极少的种
7 3.2 生物群落的组成 3.2.1 种类组成及数量特征 1 种类组成 决定群落的类型 植物群落不同物种的地位和作用: (1)优势种(dominant specis) :对群落结构和环境有控制作用 (2)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处在优势层的优势种 (3)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s) :仅次于优势种的种群,对 群落结构和环境有一定控制作用 (4)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不起主要作用的种 (5)偶见种或稀有种(rare species) :数量极少的种

2数量特征(1)未种的个体数量指标1)多度(Abundance)指种类的丰富程度。我国采用Drude七级制多度。即:极多、很多、多、尚多、不多而分散、很少而稀疏个别或单株
2 数量特征 1)多度(Abundance)指种类的丰富程度。我国采用Drude 七级制多度。 •即:极多、很多、多、尚多、不多而分散、很少而稀疏、 个别或单株 (1)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2)密度(Density):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相对密度(RelativeDensity):某一物种个体数占群落内所有物种个体数的比值
2)密度(Density):指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某一物种个体数占群落 内所有物种个体数的比值

课后思考题与讨论,下次上课抢答2019两会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与2018两会有哪些不同?1最后产量衡值法则I(lawconstantfinalyield)和-3/2自疏法则!对农业生产有何指导意义?2怎样利用K和r对策者生长曲线的特点对生物防治进行指导?3如何利用阿利氏规律(Allee'slaw)对珍惜危生物保护和农业生产提出合理化指导建议?4生态位对我们个人和国家的发展有何启示?5寄生物与寄主的协同进化的原理解释(1)人体注射疫苗,增强免疫力的生态学原理(2)人体肠道细菌存在的意义
课后思考题与讨论,下次上课抢答 2019 两会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与2018两会有哪些不同? 1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law constant final yield) 和— 3/2 自疏法则 对农业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2 怎样利用K 和 r 对策者生长曲线的特点对生物防治进行 指导? 3 如何利用阿利氏规律(Allee’s law) 对珍惜濒危生物保 护和农业生产提出合理化指导建议? 4 生态位对我们个人和国家的发展有何启示? 5 寄生物与寄主的协同进化的原理解释 (1)人体注射疫苗,增强免疫力的生态学原理 (2)人体肠道细菌存在的意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城市生态学.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农业生态学.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污染生态学.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放线菌.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细菌学基础.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免疫学应用.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and Immune regulation.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补体系统.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抗体.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抗原.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消毒灭菌和实验室安全.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真菌学基础.ppt
- 《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病毒学基础.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研究法).pdf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实验讨论课——问题).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pdf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ppt
- 《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ppt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6 地衣.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8 苔藓植物.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9 蕨类植物.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 裸子植物.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1 被子植物1/2.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2 被子植物2/2.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3 单子叶植物.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标本)1 白头翁.doc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标本)木槿.doc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标本)石竹.doc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0 花的形态.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1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以及胚囊的发育.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2 开花、传粉、受精.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3 果实的形成和类型.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4 藻类植物1/2.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5 藻类植物2/2.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5 种子和幼苗.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6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结构——根.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