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9 蕨类植物

第一章第五节蕨类植物(Pteridophyta)有耳莫洗颖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
第一章 第五节 蕨类植物 (Pteridophyta)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

陟彼南山,忧心慢快言采其蕨。未见君子,陟彼南山,未见君子,我心伤悲言采其薇。厚德心博学笃行至善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2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向题1:蕨类植与苔藓植物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个体明显增大向题2:蕨类植物与茗藓植物相比为什么可以这样?大道甚夷,而而民好径
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3 问题 1:蕨类植物 与苔藓植物相比, 最明显的特征是 什么? 个体明显增大。 问题 2:蕨类植物 与苔藓植物相比, 为什么可以这样?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厚德()维管植物的特征博学W维管植物:具有维管系统的植物,包括蕨类和种子植物。笃行1、维管系统:由木质部、韧皮部组成(蕨类)在受精过程2、多为陆生,只有少数植物至善中需要水。配子体3、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形态多样;酉占劣势或寄生于孢子体上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厚 德 博 学 笃 行 至 善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4 (一)维管植物的特征 维管植物:具有维管系统的植物,包括蕨类和种 子植物。 1、维管系统:由木质部、韧皮部组成; 2、多为陆生,只有少数植物(蕨类)在受精过程 中需要水。 3、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形态多样;配子体 占劣势或寄生于孢子体上。 一、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

(二)中柱类型厚德1、中柱(stele):博学VS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所组成的维管组织聚集在一起,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形成了各笃行种不同类型的结构皮屋凯氏带初生韧皮部至善初生术质部内皮层中柱药一凯民点组胆壁“全面”加厚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毛根
厚 德 博 学 笃 行 至 善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5 (二)中柱类型 1、中柱(stele): 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所组成的维管组织聚集 在一起,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形成了各 种不同类型的结构

W2、中柱的类型:厚德原生中柱(protostele):无髓和叶隙,包括单中柱(haplostele)、星状中柱(actinostele)、编织中柱(plectostele)。裸蕨类、石松类。博学管状中柱(siphonostele):中央具髓,维管组织在外。外韧管状中柱、双韧管状中柱(也叫疏隙中柱)、多环式管状中柱。蕨类。网状中柱(dictyostele):管状中柱变化而来,节至善间甚短,节部叶隙密集。真中柱(eustele):由维管束构成。木贼散生中柱(atactostele):维管束散生于茎内
厚 德 博 学 笃 行 至 善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6 2、中柱的类型: 原生中柱(protostele):无髓和叶隙,包括单中 柱(haplostele)、星状中柱(actinostele)、编织 中柱(plectostele)。裸蕨类、石松类。 管状中柱(siphonostele):中央具髓,维管组织 在外。外韧管状中柱、双韧管状中柱(也叫疏隙 中柱)、多环式管状中柱。蕨类。 网状中柱(dictyostele):管状中柱变化而来,节 间甚短,节部叶隙密集。 真中柱(eustele):由维管束构成。木贼 散生中柱(atactostele):维管束散生于茎内

原生中柱单中柱双韧管状中柱网状中柱星状中柱真中柱外韧管状中柱中柱类型演化图散生中柱编织中柱
中柱类型演化图 原生 中柱 星状中柱 编织中柱 双韧管状中柱 网状中柱 外韧管状中柱 真中柱 散生中柱 单中柱 7

1.单中柱(里白属Diplopterygjum2星状中柱(松叶族Psiloturm nucum)6.编织中柱(石松属Lycopodium)5.多体中柱(巷柏属Selaginella)
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8

4.双韧管状中柱(铁线葵属Adiantum)3.网状中柱(水龙骨属Polypodium)7.星散中柱(玉米Zeamays).多环网状中程(蒙属Pteridium)
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9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一厚德(一)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博学25蕨类植物是进化水平最高的孢子植物笃行孢子体发达,多为多年生草本,而且在形态上具有了真正的根、茎、叶。有了维管组织、机械组织的分化,至善配子体和抱子体皆能独立生活,而且抱子体占优势。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厚 德 博 学 笃 行 至 善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10 二、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一)主要特征: 蕨类植物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 蕨类植物是进化水平最高的孢子植物。 孢子体发达,多为多年生草本,而且在形态上 具有了真正的根、茎、叶。 有了维管组织、机械组织的分化。 配子体和孢子体皆能独立生活,而且孢子体占 优势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8 苔藓植物.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6 地衣.pdf
- 安徽大学:《遗传学》课程实验指导(PPT讲稿)利用微核技术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ppt
- 安徽大学:《遗传学》课程各章试题及答案(共十章).doc
- 安徽大学:《遗传学》课程授课教案(任课教师:查向东).doc
- 安徽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单基因遗传 monogenic disease.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绪论(主讲:孙艳).pdf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单基因遗传病.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医学遗传概论.ppt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多基因遗传 Polygenic disease.pdf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肿瘤的分子与细胞基础(重庆医科大学:张莹).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生化遗传病(主讲:郭玉萍).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群体遗传学.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多基因遗传病.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常用分子操作技术、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DNA测序.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ppt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Therapy(重庆医科大学:朱慧芳).pdf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重庆医科大学:易发平).ppt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实验一 人类皮肤纹理观察和分析.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0 裸子植物.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1 被子植物1/2.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2 被子植物2/2.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23 单子叶植物.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标本)1 白头翁.doc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标本)木槿.doc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标本)石竹.doc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0 花的形态.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1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以及胚囊的发育.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2 开花、传粉、受精.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3 果实的形成和类型.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4 藻类植物1/2.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5 藻类植物2/2.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5 种子和幼苗.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6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结构——根.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7 茎的形态.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7 营养器官结构——茎.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8 叶的形态与结构.pdf
-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9 植物适应性与整体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导学任务单)第5周 自主学习任务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