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旧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讲义(2006年8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努力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本章教学重难点:大学生活有别与中学生活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人生境界?学好、学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促进自已全面成才。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成功者所应具备的重要品质。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两面,生活推动着人们不断的学习,而学习又让人们懂得如何生活。在经历了六月高考的洗礼后,大学新生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开始了新的生活,这就面临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下面,我们来举例回答我们进校这段时间遇到的困惑和不适应以及我们该怎样去面对?1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讲义 (2006 年 8 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本章教学目的: 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 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努力做社会主义的合 格建设者;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 律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 本章教学重难点: 大学生活有别与中学生活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 活,开拓新的人生境界? 学好、学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 养和法律素质,促进自己全面成才。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成功者所应具备的重要品质。生活与学习是 一体的两面,生活推动着人们不断的学习,而学习又让人们懂得如何 生活。在经历了六月高考的洗礼后,大学新生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对 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开始了新的生活,这就面临 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下面,我们来举例回答我们进校这段时间遇到的困惑和不适应以 及我们该怎样去面对?

1、生活不适应2、人际关系难处3、没有知心朋友4、和理想中的大学有很大的距离5、比较郁闷、失落、无奈6、不想读书了7、请同学自已回答。(讨论10分钟)在大学里,有许多新的挑战可能呈现在你的眼前,经过高考拼搏而跨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既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对自己充满自信,文对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范然。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人生道路的一个新起点,新入学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度过心理上的适应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新入学的大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树立新的目标使自己不迷失奋斗的方向,如何对待大学生活中将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尽快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呢?首先必须了解大学生活的新变化,以尽早适应大学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其次还必须在理性认识自已的基础上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新的生活。一、认识大学特点1、大学的内涵2
2 1、 生活不适应 2、 人际关系难处 3、 没有知心朋友 4、 和理想中的大学有很大的距离 5、 比较郁闷、失落、无奈 6、 不想读书了 7、 - 请同学自己回答。(讨论 10 分钟) 在大学里,有许多新的挑战可能呈现在你的眼前,经过高考拼搏 而跨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既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对自己充满 自信,又对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茫然。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阶段,是人生道路的一个新起点,新入学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度过心理 上的适应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新入学的大学生 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树立新的目 标使自己不迷失奋斗的方向,如何对待大学生活中将会遇到的困难和 挫折,尽快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呢?首先必须了解大学生活 的新变化,以尽早适应大学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 的变化;其次还必须在理性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和人 生理想,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 接新的生活。 一、认识大学特点 1、大学的内涵

大学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发展的产物。追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四书》中的《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能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美好的境界。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确立了科举制度后就设立了具有高等教育和研究色彩的“翰林院”。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是以科学文化为主的教育内容。如1638年英国的伦敦大学和1694年德国的哈雷大学。University一词既普遍、无所不包、广博之意。从历史和现实看“大学”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即使人追求理想境界,掌握广博的知识。2、大学的特征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可以说中学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大学教育则是以专业素质教育为主。为此,中学教育以严格著称,大学教育相对宽松自由。中学教育包办一切,而大学教育则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体现在教育活动及相关的各个方面。首先,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场所,培养高层次的各类人才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其次,大学学科覆盖面广、门类齐全。再次,大学教育有更高、更具体的标准大学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宽松、自由、自主。目前许多高校都实行学分制管理,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在大学里,各个专业虽都有自己的课程设置体系,但这只是规定了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专业知识及必备的素质知识。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选修5
3 大学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发展的产物。追溯中国古代 的教育思想,《四书》中的《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能以显 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美好的境界。早在一 千多年前,中国确立了科举制度后就设立了具有高等教育和研究色彩 的“翰林院”。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是 以科学文化为主的教育内容。如 1638 年英国的伦敦大学和 1694 年德 国的哈雷大学。University 一词既普遍、无所不包、广博之意。从 历史和现实看“大学”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即使人追求理想境界,掌 握广博的知识。 2、大学的特征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可以说中学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 大学教育则是以专业素质教育为主。为此,中学教育以严格著称,大 学教育相对宽松自由。中学教育包办一切,而大学教育则放开手脚, 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体现在教育活动及相关的各个方面。 首先,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场所,培养高层次的各类人才是大学的 核心功能。其次,大学学科覆盖面广、门类齐全。 再次,大学教育有更高、更具体的标准。 大学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宽松、自由、自主。目前许多高校都实行 学分制管理,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在大学里,各个专业虽 都有自己的课程设置体系,但这只是规定了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 础专业知识及必备的素质知识。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选修

课程、安排学习进程。每个大学生须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与发展目标、知识结构、能力体系,选修不同的其他课程。课堂的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要掌握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学生必须课下自己去钻研、拓展。老师留的作业也不再有简单的答案,若要完成它,需学会自己去思考、判断、寻找资料、运用知识进行论证、锻炼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留心本专业、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动态与前沿问题。大学生要努力改变“应试教育”所“训练”出来的依赖教师、遵循课本、“躺着”接受现成结论性知识的习惯,积极构建“知识迁移”的能力,养成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对于突然间的放松和环境的改变,新生不仅面临身心的剧烈变化,而且面临着自我认识与发展等课题,需要适应的新东西不少: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生活方式以及与父母的分离等等。比如大学该学什么、怎么学;个人生活物品、钱、时间和情绪怎样保管、利用、调整;面对校园众多的活动组织,各种海报、消息、招聘广告、如何选择。在他们身上,自豪感与自卑感并存,放松感与紧张感同在,自立性与依赖性相随,希望与失望相伴,这些心理活动特点呈现矛盾状态。具体体现在:1、学习要求的变化2、生活环境的变化3、社会活动的变化怎么办?请大家思考、讨论(时间5分钟)4
4 课程、安排学习进程。每个大学生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发展目 标、知识结构、能力体系,选修不同的其他课程。课堂的学习只是学 习的一部分,要掌握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学生必须课下自己去钻研、 拓展。老师留的作业也不再有简单的答案,若要完成它,需学会自己 去思考、判断、寻找资料、运用知识进行论证、锻炼实际的动手操作 能力,还要留心本专业、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动态与前沿问题。大学生 要努力改变“应试教育”所“训练”出来的依赖教师、遵循课本、“躺 着”接受现成结论性知识的习惯,积极构建“知识迁移”的能力,养 成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 对于突然间的放松和环境的改变,新生不仅面临身心的剧烈变 化,而且面临着自我认识与发展等课题,需要适应的新东西不少:教 学方法,学习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生活方式以及与父母的分 离等等。比如大学该学什么、怎么学;个人生活物品、钱、时间和情 绪怎样保管、利用、调整;面对校园众多的活动组织,各种海报、消 息、招聘广告、如何选择。在他们身上,自豪感与自卑感并存,放松 感与紧张感同在,自立性与依赖性相随,希望与失望相伴,这些心理 活动特点呈现矛盾状态。 具体体现在: 1、学习要求的变化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怎么办?请大家思考、讨论(时间 5 分钟)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独立性是大学生活的一大特点,有的大学新生由于习惯于在家中被父母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到外地上学后远离了父母亲人的照顾不但感到孤独寂寞和想念亲人,而且被生活中吃、穿、住、行等琐事搞得焦头烂额,心烦意乱,有的学生甚至刚刚上学就要求退学回家。大学生活的独立性还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上。有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就习惯于在父母的陪伴监督和老师的安排指导下学习,在行为上缺之自制力,无法独立完成大学里的学习任务,甚至要求父母辞去工作到身边陪读。还有的同学对生活费用安排不当,在月初就开支掉了了整个月的生活费用,只能频频向父母求援,甚至勒紧裤带借债度日,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虽然这些同学在大学新生里属于极少数的一群,但是大学新生在独立生活能力上的薄弱确实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大学生入校后,虽然社会角色起了变化,但心理和知识水平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新环境中的许多方面会感到不适应,在感受大学生活自由的同时,也会感受到自己当家作主做出判断和选择时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学生们将独立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要独自处理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师生之间的接触一般仅限于一个学期课堂上的讲授、探讨,课下有限的交流,很难形成中学时期师生间的那种紧密关系。即使是班主任、F
5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独立性是大学生 活的一大特点,有的大学新生由于习惯于在家中被父母全方位的关怀 和照顾,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到外地上学后远离了父母亲人的照顾, 不但感到孤独寂寞和想念亲人,而且被生活中吃、穿、住、行等琐事 搞得焦头烂额,心烦意乱,有的学生甚至刚刚上学就要求退学回家。 大学生活的独立性还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 能力的要求上。有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就习惯于在父母的陪伴监督和老 师的安排指导下学习,在行为上缺乏自制力,无法独立完成大学里的 学习任务,甚至要求父母辞去工作到身边陪读。还有的同学对生活费 用安排不当,在月初就开支掉了了整个月的生活费用,只能频频向父 母求援,甚至勒紧裤带借债度日,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虽 然这些同学在大学新生里属于极少数的一群,但是大学新生在独立生 活能力上的薄弱确实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大学生入校后,虽然社会角色起了变化,但心理和知识水平并没 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新环境中的许多方面会感到不适应,在感受大 学生活自由的同时,也会感受到自己当家作主做出判断和选择时所承 担的心理压力。 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学生们将独立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在很大程 度上要独自处理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构建新的人际关系网络。 师生之间的接触一般仅限于一个学期课堂上的讲授、探讨,课下有限 的交流,很难形成中学时期师生间的那种紧密关系。即使是班主任

辅导员也仅是大学一年级时接触较多。同学之间大多因忙于各自的学习,多在课堂和宿舍相见,缺乏交往的时间与机会。同学间因在一个宿舍生活产生的摩擦、矛盾,也只能靠自己去调适解决。由此可见,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同时也面临许多压力。如观念变革、经济负担、学业成就、择业就业和人际关系等的压力。它需要学生能够自觉、自主、自理、自律。大学生应主动面对环境的变化,积极适应大学新生活。因此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学习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当务之急。要培养独立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自我。第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第三,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第四,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第五,升华理想,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在大学生活中,学习的目的与动机与中学时期相比较也有所不同。在中学时期,学生们的主要目标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升学的压力使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的提高方面,对学生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以外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就考虑的较少了。大学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在大学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和培养日后踏入社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还要全方位培养个人综合能力,提高个人6
6 辅导员也仅是大学一年级时接触较多。同学之间大多因忙于各自的学 习,多在课堂和宿舍相见,缺乏交往的时间与机会。同学间因在一个 宿舍生活产生的摩擦、矛盾,也只能靠自己去调适解决。 由此可见,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同时也面 临许多压力。如观念变革、经济负担、学业成就、择业就业和人际关 系等的压力。它需要学生能够自觉、自主、自理、自律。大学生应主 动面对环境的变化,积极适应大学新生活。因此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 学习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对于大学新生来 说是当务之急。 要培养独立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自我。 第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 第四,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第五,升华理想,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在大学生活中,学习的目的与动机与中学时期相比较也有所不 同。在中学时期,学生们的主要目标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升学的压力 使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的提高方面,对学生 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以外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就考虑的较少了。大学是 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在大学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和培养日后踏 入社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还要全方位培养个人综合能力,提高个人

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怎样做人。大学在教与学的方式上都有别于中学教育,学习内容和要求上也不同于中学教育。大学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宽松、自由、自主,大学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必备的基础课教育、技术职能的培养外,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有了明显的差异。大学教育很少采取中学老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和“手把手”的个别辅导方法,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具有独立性、自觉性和自律性。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大学学习的专业性和理论性更强,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大学各个专业虽都有自已的课程设置体系,但这只是规定了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专业知识及必备的素质知识,因此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选修其他不同的课程。课堂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必须课堂外下功夫,去加深和拓展所学的专业知识。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大学学习还要求学生对一些科学前沿的成果和研究动态有所了解,为日后更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宗旨决定了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不是像中学阶段那样总是有家长或者老师陪伴在学生的身边进行学习上的7
7 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怎样做人。大学在教与学的方式上都有别于中学教 育,学习内容和要求上也不同于中学教育。大学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 宽松、自由、自主,大学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必备的基础课教育、技 术职能的培养外,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有了明显的差异。大学教育很少采取中 学老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和“手把手”的个别辅导方法,更加强 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具有独立性、自觉性和 自律性。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大学学习的专业性和理论性更强,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大学各个 专业虽都有自己的课程设置体系,但这只是规定了学生必须学习和掌 握的基础专业知识及必备的素质知识,因此学生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兴 趣、爱好和发展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选修其他不同的课程。课 堂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必须课堂外下功夫,去加深和拓展所 学的专业知识。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大学学习还要求学生对一些科学前沿的成果和研究动态有所了 解,为日后更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大学教育更 加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宗旨决定了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不是像 中学阶段那样总是有家长或者老师陪伴在学生的身边进行学习上的

督导或者随时给予提醒或者建议,而是更多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自律性和独立性。因此,虽然有的同学在中学期间的学习十分优秀,但是如果不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的新特点,就有可能在即将开始的大学学习生活中落后。对大学学习的主动性、自律性和独立性给予应有的重视,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在学习中强化主人翁的意识,是新入学的大学生取得学习进步的重要前提条件。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各种科学实验基地以及各种形势的文化活动,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同学们还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参加各式各样的学生组织和社团,参加各种讲座学术报告会、文体活动、社交、公关活动等等,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积极参加大学中的各种社团和各种活动,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各项实际能力,但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学习和课余活动的关系,在首先保证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不能喧宾夺主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课外活动中去,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就得不偿失了。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8
8 督导或者随时给予提醒或者建议,而是更多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 主动性、自律性和独立性。因此,虽然有的同学在中学期间的学习十 分优秀,但是如果不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的新特点,就有可能在即将开 始的大学学习生活中落后。对大学学习的主动性、自律性和独立性给 予应有的重视,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在学习中强化主人翁的意 识,是新入学的大学生取得学习进步的重要前提条件。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各种科学实 验基地以及各种形势的文化活动,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同学们还 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参加各式各样的学生组织和社团,参加各种讲座、 学术报告会、文体活动、社交、公关活动等等,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领 域不断扩大。积极参加大学中的各种社团和各种活动,有助于全面提 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各项实际能力,但是要合理安排 时间,处理好学习和课余活动的关系,在首先保证完成学校规定的学 习任务,不能喧宾夺主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课外活动中去,影响了 正常的学习,就得不偿失了。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当今世界,和平问题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解决这两大问题的进程仍然坎珂曲折。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两极格局完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多极化的趋势出现,并且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另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遭遇外部风险可能性。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双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继续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发挥后发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在今天,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国家利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科技和教育越来越成为在经济竞争中致胜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可以预见,各国之间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21世纪的人类社会历史舞台将全面展开。面临这样的时代,如何完成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不能不承担的社会
9 当今世界,和平问题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不懈追求 的目标,解决这两大问题的进程仍然坎坷曲折。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 步扩大,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 的安宁生活,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苏 联解体,冷战结束,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两极格局完结, 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多极化的趋势出现,并且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另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也 影响着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 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遭遇外部风险可能性。经济 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双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继续拉大与发 达国家的差距;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 发挥后发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在今天,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不仅 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国家利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科技 和教育越来越成为在经济竞争中致胜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 力。可以预见,各国之间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 聚力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 21 世纪的人类社会历史舞台将 全面展开。面临这样的时代,如何完成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是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不能不承担的社会

责任。把握世界的大势、中国的大势,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为自己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定位,也才能为自已的人生价值定位,进而与改革开放同行,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并进,创造灿烂的人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都具有自身的历史使命。辛亥革命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是唤起民众,推翻腐朽的封建帝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投身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为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精神。大学生应该树立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道德观的确立,这是人生发展的人格基础。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0
10 责任。把握世界的大势、中国的大势,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为自己所 承载的历史使命定位,也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进而与改革开 放同行,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并进,创造灿烂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 都具有自身的历史使命。辛亥革命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是唤起民众, 推翻腐朽的封建帝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的历史使命是投身 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青 年的历史使命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 面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代青年的历史 使命就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为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 实地、百折不挠的精神。大学生应该树立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努力掌握 科学文化知识,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道德观的确立,这是人生发展的人格基础。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讲稿,试用版).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hought and the Moral and Fundamentals of Laws.doc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主讲:张晓红).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三节 我国的实体和程序法律制度(2/2).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和程序法律制度(1/2).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主讲教师:李明).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主讲教师:齐春桓).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pdf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绪论——珍惜学习新生活、开拓发展新境界.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锤炼道德品质.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十三个专题讲义).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追求远大理想,鉴定崇高信念.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九.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六.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五.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四.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三.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二.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八.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七.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一.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七.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八.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九.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