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第一节宪法一、宪法的概念和产生历史二、宪法的特征和原则(一)宪法的特征1、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二)宪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人民主权原则;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我国的国家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基本经济制度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人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制度):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利。(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五、我国的国家机构(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国家主席(三)国务院(四)中央军事委员会(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七)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1
1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和产生历史 二、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宪法的特征 1、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人民主权原则; 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基本经济制度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人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2、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制度);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7、 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利。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五、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国家主席 (三)国务院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七)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一)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1、概念: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原则:(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二)行政主体1、国家行政机关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3、被委托组织(三)公务员制度(四)行政行为1、行政行为的概念及分类2、抽象行政行为(1)行政立法:行政法规、行政规章(2)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行政规定)3、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合同)4、行政主体的其他行为(准行政行为、事实行政行为、行政指导行为)(五)行政复议(六)行政责任1、概念;2、行政违法与不当的情形;3、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七)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案例与思考:1、王某的丈夫因重大刑事犯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即将被执行。王某在与丈夫结婚后还没有生育孩子。面对丈夫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强烈希望能为丈夫生育一个孩子。但由于其丈夫已被关押在监,她向有关部门提出进行人工授精的请求。请问:该请求能否被批准?一方为死刑犯的夫妻双方有生育权吗?2、余某曾是北京市朝阳区机械工程学院附中高中部的一名学生。在高三升学之时,学校怕一部分学生考不上大学影响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就故意增加难度,使她和一些同学考试不及格而不能升入本校高三参加高考,只能留级或进入分流班。余某被迫转入私立学校,并经过1年的努力考上了大学。2001年5月,正在某大学一年级就读的余某以曾就读的北京市朝阳区机械工程学院附中高中部侵犯其受教育权为由向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2001年11月9日,朝阳区人民法院认为余某的诉讼理由“属于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应由人民法院主管,而应由有关部门处理解决”作出了驳回起诉的裁定。问:能否因学生的成绩不好而强制性地限制其参加高考?法院应否对其提供救济?请用所学宪法学知识分析该问题。2
2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 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原则:(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 (二)行政主体 1、国家行政机关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被委托组织 (三)公务员制度 (四)行政行为 1、行政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2、抽象行政行为 (1)行政立法:行政法规、行政规章(2)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行 政规定) 3、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 政合同) 4、行政主体的其他行为(准行政行为、事实行政行为、行政指导行为) (五)行政复议 (六)行政责任 1、概念;2、行政违法与不当的情形;3、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七)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案例与思考: 1、王某的丈夫因重大刑事犯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即将被执行。王某在 与丈夫结婚后还没有生育孩子。面对丈夫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强烈希望能为丈 夫生育一个孩子。但由于其丈夫已被关押在监,她向有关部门提出进行人工授精 的请求。请问:该请求能否被批准?一方为死刑犯的夫妻双方有生育权吗? 2、余某曾是北京市朝阳区机械工程学院附中高中部的一名学生。在高三升学之 时,学校怕一部分学生考不上大学影响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就故意增加难度,使 她和一些同学考试不及格而不能升入本校高三参加高考,只能留级或进入分流 班。余某被迫转入私立学校,并经过 1 年的努力考上了大学。2001 年 5 月,正 在某大学一年级就读的余某以曾就读的北京市朝阳区机械工程学院附中高中部 侵犯其受教育权为由向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2001 年 11 月 9 日,朝阳区人民法 院认为余某的诉讼理由“属于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应由人民法院主管,而 应由有关部门处理解决”作出了驳回起诉的裁定。问:能否因学生的成绩不好而 强制性地限制其参加高考?法院应否对其提供救济?请用所学宪法学知识分析 该问题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人们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民法保护,买卖、租赁等日常活动都要受到民法的调整。大学生学习民法知识,有助于正确处理各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正确认识并行使民事权利,依法自觉履行民事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则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1986年公布并实施的《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隶属,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二是自愿原则。指的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可以根据自已的意愿参加民事活动,作出民事行为,并自主地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和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予以干预、强迫或胁迫。三是公平原则。指的是应当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其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四是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究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终定。五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二)民事主体制度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是依法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自然人从出生时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五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已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得同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得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3
3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民法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人们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受民 法保护,买卖、租赁等日常活动都要受到民法的调整。大学生学习民法知识,有 助于正确处理各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正确认识并行使民事权利,依法自觉履行 民事义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 1986 年公布并实施的《民法通则》,规定了 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 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一是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 系中互不隶属,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二是 自愿原则。指的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可以根据自 己的意愿参加民事活动,作出民事行为,并自主地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和内 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予以干预、强迫或胁迫。三是公平原则。指的是 应当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其 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四是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 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究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 定。五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 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二)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依法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权利能 力一律平等。自然人从出生时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 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18 周岁以 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 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 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是五民 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 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的民事 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得同意。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得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4项: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按法人的功能、设立方法以及财产来源的不同,法人分为四类,即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其他组织是指布局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以自已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它主要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三)民事行为制度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主体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例如签订合同,定立遗嘱,设立公司以及结婚、收养等。民法分别规定了各种行为的成立条件、生效条件和法律后果。只有符合法律条件的行为,才能够发生当事人所希望的法律后果,才属于民事法律后行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不可能亲自进行所有的民事行为,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委托他人代理。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名义向第三人(相对人)进行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以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为标准,代理可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四)民事权利制度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民事权利所包含的权益,可以分为财产权益和非财产权益。因此,民事权利可以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所有权是最典型、最安全的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土地使用权是不完全的物权。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土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是对标的物使用价值的支配,即对标的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属于担保物权,是对标的物交换价值的支配,即在所担保债务到期不能清偿时,以变卖标的物的价款抵偿。债权是指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得权利,性质上属于请求权。合同关系上的权利,就是最典型的债权。债权包括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保护请求权三项权能。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4
4 法人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 事义务的组织。《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 4 项:依法成立;有必 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按法人的功能、设立方法以及财产来源的不同,法人分为四类,即企业法人、机 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其他组织是指布局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 织。它主要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三)民事行为制度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 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主体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 例如签订合同,定立遗嘱,设立公司以及结婚、收养等。民法分别规定了各种行 为的成立条件、生效条件和法律后果。只有符合法律条件的行为,才能够发生当 事人所希望的法律后果,才属于民事法律后行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 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 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 式或者其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民事主体不可能亲自进行所有的民事行为,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委托他 人代理。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名义向第三人(相对 人)进行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 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以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为 标准,代理可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四)民事权利制度 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 民事权利所包含的权益,可以分为财产权益和非财产权益。因此,民事权利可以 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有物权、债权、 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 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所有权是最典型、 最安全的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土地使用权是不完全的物权。所有权包 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土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是对标的物使 用价值的支配,即对标的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属于担 保物权,是对标的物交换价值的支配,即在所担保债务到期不能清偿时,以变卖 标的物的价款抵偿。 债权是指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得权利,性质上属 于请求权。合同关系上的权利,就是最典型的债权。债权包括给付请求权、给付 受领权、保护请求权三项权能。 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 权利的总称。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继承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取得或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根据继承权产生的方式不同,继承权主要有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之分。法定继承权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享有的继承权,遗嘱继承权是基于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享有的继承权。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基于其人格或身份而依法享有的,以其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人格权又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具体权利。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身份享有的民事权利。身份权主要包括配偶权、亲权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构成了完整的民事权利体系。民法分别就各种民事权利的产生、变更、移转、消灭设置了具体规则,分别构成各种民事权利制度。(五)民事责任制度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主题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以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为标准,将其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两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义称违约民事责任。违约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有违约行为:违约造成厂损失: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存在过错。在违约责任的诸形式中,只有赔偿损失责任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几个条件,其他责任的构成依其他法律的具体规定来认定。侵权民事责任分为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和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与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区别在于,它不要求行为人主管上有过错。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等。(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民事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以下四种性质的案件,其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由特别法规定的诉讼时效,如《合同5
5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继承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取得或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根据继承权产 生的方式不同,继承权主要有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之分。法定继承权是基于 法律规定而享有的继承权,遗嘱继承权是基于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 嘱而享有的继承权。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基于其人格或身份而依法享 有的,以其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人格权又包括生命权、健康 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具体权利。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 某种特定身份享有的民事权利。身份权主要包括配偶权、亲权等。 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构成了完整的民事权利体系。民法 分别就各种民事权利的产生、变更、移转、消灭设置了具体规则,分别构成各种 民事权利制度。 (五)民事责任制度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民 法通则》规定,民事主题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以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为标准,将其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 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两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又称违约民事责任。违约民事 责任的构成要件有:有违约行为;违约造成了损失;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 在因果关系;存在过错。在违约责任的诸形式中,只有赔偿损失责任的构成必须 同时具备以上几个条件,其他责任的构成依其他法律的具体规定来认定。侵权民 事责任分为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和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 件有: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 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与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区 别在于,它不要求行为人主管上有过错。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 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 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民事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 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 的制度。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 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 2 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 1 年。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以下四种性质的案件,其诉讼时效期间为 1 年:因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 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由特别法规定的诉讼时效,如《合同

法》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期限为4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律不予保护。(七)合同法律制度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违约责任以及主要合同种类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法按合同所反映交易关系的性质,将合同分为: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委托合同等15种。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就合同内容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内容具体明确,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是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不能对要约作出实质性的变更;承诺必须是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不能对要约作出实质性的变更;承诺应在要约有效期限内作出。订立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故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亦为合同的有效要件。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或附期限。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旅行自已的义务,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四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立法主要有《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专门法律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还有大量关于知识产权的法规和规章。此外,《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等我国缔结或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也是我国知识产权法的重要渊源。著作权是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法是有关著作权以及相关权益的取得、行使和保护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其他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著作权的内容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6
6 法》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期限 为 4 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是,从 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 20 年的,法律不予保护。 (七)合同法律制度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 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 终止、违约责任以及主要合同种类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 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 式。合同法按合同所反映交易关系的性质,将合同分为:买卖合同;赠与合同; 借款合同;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委托合同等 15 种。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 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 议的方法。 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就合同内容达成意思表示一 致的过程。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要约是希望 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内容具体明确,要约 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是对 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不能对要约作出实质性的变更;承诺 必须是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不能对要约作出实质性的变 更;承诺应在要约有效期限内作出。 订立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故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亦为合同的有 效要件。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 登记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或附期限。 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旅行自己的义务,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 义务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法四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 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立法主要有《著作权 法》、《专利法》、《商标法》等专门法律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还有大量关于知 识产权的法规和规章。此外,《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等我国缔结或加入的 有关国际条约,也是我国知识产权法的重要渊源。 著作权是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著作权法是有关著作权以及相关权益的取得、行使和保护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著 作权人包括作者、其他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著 作权的内容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 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 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

包括以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形式创作的作品,具体是:为学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但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专利权是指国家依照法律规定,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其所属单位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独占权利。专利法是调整因专利权的确认和使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专利权人的权利主要包括:专有实施权;转让权:许可权、放弃权和标记权。找国《专利法》的保护对象是依照专利法可以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适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外观设计应当具备新颖性和实用性。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商标法是调整商标在注册、使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商标权人的权利包括:专有使用权;转让权;继承权;使用许可权续展权和请求保护权。商标权人的义务主要有:商标权人有依法缴纳各项商标费用、保证注册商标商品的质量和依法使用注册商标等义务。我国商标权的取得采取注册原则,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受到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途径实现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此外,我国知识产权的社会保护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8-1-2二、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根据消法的规定,消费者主要享有下列权利:1.安全保障权安全保障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是消费者最基本、首要的权利。在消费过程中,商品和服务是否符合人身、财产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该要求不能够得到满足,消费者的其他权利便无法实现。安全保障权包括两方面:(1)人身安全权。包括:健康不受损害生命安全有保障。(如:变质糕点致人食物中毒、溜冰场停电致人伤害)(2)财产安全权。7
7 包括以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形式创作的作品,具体是: 为学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 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 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 规定的其他作品。但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专利权是指国家依照法律规定,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其所属单位对其发明 创造在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独占权利。专利法是调整因专利权的确认和使用而 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专利权人的权利主要包括:专有实施权; 转让权;许可权、放弃权和标记权。我国《专利法》的保护对象是依照专利法可 以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 适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外观设计应当具备新颖性和实用 性。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商标法是调整商标 在注册、使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商标 权人的权利包括:专有使用权;转让权;继承权;使用许可权续展权和请求保护 权。商标权人的义务主要有:商标权人有依法缴纳各项商标费用、保证注册商标 商品的质量和依法使用注册商标等义务。我国商标权的取得采取注册原则,经商 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 护体系,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途径实现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此外,我国 知识产权的社会保护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8-1-2 二、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根据消法的规定,消费者主要享有下列权利: 1.安全保障权 安全保障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 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是消费者最基本、首要的权利。在消费过程中,商品 和服务是否符合人身、财产安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基本 的要求。如果,该要求不能够得到满足,消费者的其他权利便无法实现。 安全保障权包括两方面: (1) 人身安全权。包括:健康不受损害;生命安全有保障。(如:变质糕 点致人食物中毒、溜冰场停电致人伤害) (2) 财产安全权

2.知悉真情权知悉真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3、自主选择权该权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的权利;二是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的权利:三是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的权利:四是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所享有的进行比较、鉴别、挑选的权利。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该权利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和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5、获得赔偿权获得赔偿权是弥补消费者所受损害的必不可少的救济性权利,是指消费者在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享有的要求并获得赔偿的权利。获得赔偿权是弥补消费者所受损害的必不可少的救济性权利。赔偿的种类和范围包括:财产损失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又包括健康、生命损害赔偿和精神赔偿。获得赔偿的主体包括: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或者没有购买也没有使用商品的第三人,只要经营者的商品对他们造成了人身和财产的损害。6、依法结社权依法结社权就是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消费者的依法结社权的重要性在于,它使消费者改变分散、弱小状态,变得更为集中和强大,并通过集体力量改变自己的弱者地位。7、知识获取权知识获取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它是从知悉真情权中引申出来的一种消费者权利。保障这一权利的目的,是使消费者更好的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以此其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知识获取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有关消费知识获取权。包括:有权知晓关于消费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基本知识;关于消费市场和经营者的知识。(2)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包括:知晓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知晓消费者应有的权利和经营者应有的义务;了解有关保护消8
8 2.知悉真情权 知悉真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 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 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 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 用等有关情况。 3、自主选择权 该权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的权 利;二是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的权利;三是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 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的权利;四是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 时所享有的进行比较、鉴别、挑选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该权利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 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和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的权利。消费者有 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5、获得赔偿权 获得赔偿权是弥补消费者所受损害的必不可少的救济性权利,是指消费者在 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享有的要求并获得 赔偿的权利。 获得赔偿权是弥补消费者所受损害的必不可少的救济性权利。 赔偿的种类和范围包括:财产损失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又包 括健康、生命损害赔偿和精神赔偿。 获得赔偿的主体包括: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或者没有购买也没 有使用商品的第三人,只要经营者的商品对他们造成了人身和财产的损害。 6、依法结社权 依法结社权就是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消费者的依法结社权的重要性在于,它使消费者改变分散、弱小状态,变得 更为集中和强大,并通过集体力量改变自己的弱者地位。 7、知识获取权 知识获取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 权利。它是从知悉真情权中引申出来的一种消费者权利。保障这一权利的目的, 是使消费者更好的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以此其正确使用商 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知识获取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有关消费知识获取权。包括:有权知晓关于消费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 的基本知识;关于消费市场和经营者的知识。 (2)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包括:知晓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 主要法律、法规;知晓消费者应有的权利和经营者应有的义务;了解有关保护消

费者的国家机关和消费者组织;了解保护消费者的各种途径和程序:行政保护、仲裁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等。8、维护尊严权维护尊严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这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表现。案例:吴某去超市购物,没有选中商品,在出口处,超市的一个保安叫住了他,问他是否擅自拿了超市的商品而没有交费,吴某予以否认。该保安不信,要检查他衣兜,昊某强忍怒气,将衣兜翻了过来。保安没有发现超市商品后还不罢休,又伸手要搜身。吴某怒不可遏,拉着保安去了工商管理部门讨说法。在这里新吴某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了侵害。9、监督批评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具体表现在:(1)检举、控告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2)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相对应的,消法还规定了经营者的义务,包括(1)依法定或约定履行义务(2)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3)安全保障的义务(4)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5)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6)出具相应的凭证和单据的义务(7)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或服务(8)承担“三包”和其他责任的义务(9)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交易的义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对消费者作出的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经营者损害赔偿责任等内容的,其内容无效。案例:朱某到超市购物,超市在入口处写有:“包不得带入,本超市保留对顾客进行检查的权利”的标牌。当朱某走出收银台后,被保安拦住,说刚才收银台监测机信号响了,因此需对朱某进行检查。朱某无奈,遂随保安来到超市的力9
9 费者的国家机关和消费者组织;了解保护消费者的各种途径和程序:行政保护、 仲裁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等。 8、维护尊严权 维护尊严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 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这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表现。 案例:吴某去超市购物,没有选中商品,在出口处,超市的一个保安叫住了 他,问他是否擅自拿了超市的商品而没有交费,吴某予以否认。该保安不信,要 检查他衣兜,吴某强忍怒气,将衣兜翻了过来。保安没有发现超市商品后还不罢 休,又伸手要搜身。吴某怒不可遏,拉着保安去了工商管理部门讨说法。在这里, 吴某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了侵害。 9、监督批评权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具体表现在: (1)检举、控告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 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 (2)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相对应的,消法还规定了经营者的义务,包括: (1)依法定或约定履行义务 (2)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 (3) 安全保障的义务 (4) 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5) 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 (6) 出具相应的凭证和单据的义务 (7) 提供符合要求的商品或服务 (8) 承担“三包”和其他责任的义务 (9) 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交易的义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 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对消费者作出的不公平、不合理的 规定或者减轻、免除经营者损害赔偿责任等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案例:朱某到超市购物,超市在入口处写有:“包不得带入,本超市保留对 顾客进行检查的权利”的标牌。当朱某走出收银台后,被保安拦住,说刚才收银 台监测机信号响了,因此需对朱某进行检查。朱某无奈,遂随保安来到超市的办

公室,脱下外衣,打开手提包让保安检查,结果一无所获。朱某要求商家道款,商家答复说:本店在入口处明确写看保留对顾客进行检查的权利,朱某既然已经进入超市购物,表明其已同意这一声明,因此,在双方之间已经达到了一项约定,商店不承担责任,并且对朱某的检查是在超市办公室进行的,没有第三人在场,未构成对朱某的悔辱。超市门口的声明是否有效?该声明无效,因为其内容违法,侵犯了顾客的人格尊严。(10)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悔厚、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权力依法向纳税人征收货币或实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法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征税主体、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种及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税法主要包括税收征纳实体法、税收征纳程序法等。我国税收征纳实体法主要包括:(1)商品税法。商品税是以商品为征税对象,以依法确定的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类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2)所得税法。所得税是以主体所得为征税对象,向获取所得的主体征收的一类税,主要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类。(3)财产税法。财产税是以财产为征税对象,由对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或收益的主体缴纳的类税,例如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收入一个税起征数月应纳税额=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元)不超过500元的50-10
10 公室,脱下外衣,打开手提包让保安检查,结果一无所获。朱某要求商家道歉。 商家答复说:本店在入口处明确写着保留对顾客进行检查的权利,朱某既然已经 进入超市购物,表明其已同意这一声明,因此,在双方之间已经达到了一项约定, 商店不承担责任,并且对朱某的检查是在超市办公室进行的,没有第三人在场, 未构成对朱某的侮辱。 超市门口的声明是否有效? 该声明无效,因为其内容违法,侵犯了顾客的 人格尊严。 (10)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 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 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权力依法向纳税人征收货币或实物,参 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法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征税主体、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种及税目、税率、 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 税法主要包括税收征纳实体法、税收征纳程序法等。 我国税收征纳实体法主要包括:(1)商品税法。商品税是以商品为征税对象, 以依法确定的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类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 税、营业税和关税。(2)所得税法。所得税是以主体所得为征税对象,向获取所 得的主体征收的一 类税,主要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类。(3)财产税 法。财产税是以财产为征税对象,由对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或收益的主体缴纳的 一类税,例如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收入-个税起征数 月应纳税额 = 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 500 元的 5 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十三个专题讲义).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旧版).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讲稿,试用版).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hought and the Moral and Fundamentals of Laws.doc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主讲:张晓红).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三节 我国的实体和程序法律制度(2/2).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和程序法律制度(1/2).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主讲教师:李明).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ppt
-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主讲教师:齐春桓).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pdf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绪论——珍惜学习新生活、开拓发展新境界.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追求远大理想,鉴定崇高信念.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九.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六.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五.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四.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三.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二.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八.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七.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一.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七.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八.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九.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五.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三.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