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八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用试题库试卷单项选择题1.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A.宪法和法律B.社会道德C.社会习惯D.风俗和礼仪2.在我国的司法机关申包括有(。A.审判机关B.人民政府C.监察部D.人民代表大会3“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经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可以允许局部地区由于而不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A.国际的原因B.国内的原因C.历史的原因D.现今的原因4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行政处罚。A.不予B.应当C.可以D.根据情况而定5我国法律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人民币0元,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A.1000B.5000jD.10万C.1万6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0倍。B. 3C.2D. 4A. 17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开始后,0的效力为最高。A.法定继承B.遗瞩继承C.遗赠D.遗赠扶养协议8我国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0。A.1年B.2年C.4年D.15年9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O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A.犯罪性质B.犯罪情节C.犯罪地位D.犯罪原因10刑法规定,贿烙罪的成立条件之一必须是为谋取A.正当利益B.非法利益C.个人利益D.私人利益11人生价值观是0。A.产生于主体的需要和客观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B.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C.对人为什么活着的基本观点D.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12道德的理想是指(。A.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B.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C.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D.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13中国革命道德的定义是0。A.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B.人类社会特有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C.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D.通过社会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14列选项表现了道德品质特征的是0。1
1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用试题库 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依法治国的标准是()。 A.宪法和法律 B.社会道德 C.社会习惯 D.风俗和礼仪 2.在我国的司法机关申包括有()。 A.审判机关 B.人民政府 C.监察部 D.人民代表大会 3“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经过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可以允许局部地区由于()而不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 A.国际的原因 B.国内的原因 C.历史的原因 D.现今的原因 4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行政处罚。 A.不予 B.应当 C.可以 D.根据情况而定 5 我国法律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人民币()元,为不正当有奖销 售行为。 A.1000 B.5000 C.1 万 D.10 万 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倍。 A.l B.3 C.2 D.4 7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开始后,()的效力为最高。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遗赠 D.遗赠扶养协议 8 我国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 A.l 年 B.2 年 C.4 年 D.l5 年 9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A.犯罪性质 B.犯罪情节 C.犯罪地位 D.犯罪原因 10 刑法规定,贿烙罪的成立条件之一必须是为谋取 A.正当利益 B.非法利益 C.个人利益 D.私人利益 11 人生价值观是()。 A.产生于主体的需要和客观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 B.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对人为什么活着的基本观点 D.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 12 道德的理想是指()。 A.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 B.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 C.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 D.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 13 中国革命道德的定义是()。 A.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 B.人类社会特有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C.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D.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 14 列选项表现了道德品质特征的是()

A.主观上的一种道德认识B.客观上的一种道德行为C.主观道德认识与客观道德行为的统D.主观道德认识与客观道德行为的对立15人才的能力结构中,其核心要素是(A.创造能力B.社会活动能力C.信息获取能力D.组织协作能力多项选择题二、1.法系是按照(划分的。A.法律的历史传统B.法律的阶级本质C.法律的某种共性D.法律调整的对象E.法律的表达方式2.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经济制度是指。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生活资料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E.生产资料的分配制度D.分配方式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即()。A.混合所有制B.全民所有制C.农村集体所有制D.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E.股份制4《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A.警告B.罚款C.拘留D.劳动教养E.罚金5《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是()。A.工资、薪金所得B.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C.稿酬所得D.驭济款E.偶然所得6作品完成后,作者的0的保护不受期限的限制。A.署名权B.修改权C.保护作品完整权D.获得报酬权E.使用权7商标权人所享有的权利有(。A.商标专用权B.按规定缴纳年资2
2 A.主观上的一种道德认识 B.客观上的一种道德行为 C.主观道德认识与客观道德行为的统一 D.主观道德认识与客观道德行为的对立 15 人才的能力结构中,其核心要素是( A.创造能力 B.社会活动能力 C.信息获取能力 D.组织协作能力 二、 多项选择题 1.法系是按照()划分的。 A.法律的历史传统 B.法律的阶级本质 C.法律的某种共性 D.法律调整的对象 E.法律的表达方式 2.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经济制度是指()。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生活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E.生产资料的分配制度 D.分配方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即()。 A.混合所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农村集体所有制 D.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E.股份制 4《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A.警告 B.罚款 C.拘留 D.劳动教养 E.罚金 5《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是()。 A.工资、薪金所得 B.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所得 D.驭济款 E.偶然所得 6 作品完成后,作者的()的保护不受期限的限制。 A.署名权 B.修改权 C.保护作品完整权 D.获得报酬权 E.使用权 7 商标权人所享有的权利有()。 A.商标专用权 B.按规定缴纳年资

C.商标转让权D.许可他人使用并取得使用费的权利E.确保使用商标的商品的质量8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构成要件是0。A.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B.犯罪的客观方面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行为C.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为特殊主体D.犯罪必须具有特定的手段E.犯罪的主观方面,一般出自故意,个别出于过失9下列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自故意的有A.危害国家安全罪B.侵犯财产罪C.贪污贿烙罪D.危害国防利益罪E.读取罪10.贪污嫡烙罪的构成要件一般有(A.犯罪的客体,是侵犯社会主义公有财产所有权,破坏国家职务廉洁性B.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以及其他人员行贿、介绍贿的行为C.犯罪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犯罪的主观方面,多数是故意,少数是过失E.利用本人的威望和影响11人生目的的作用是()。A.人生动力B.选择人生道路的向导C.决定一个人做人标准D.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E.激励人生实践活动12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有0。A.志向宏伟B.意志坚定C.情绪乐观D.为人豁达E.办事认真13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主要因为。A.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要求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D.遵守社会公德是提高民族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步骤E.遵守社会公德是法律要求14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A.人际关系通过交往表现,又通过交往实现B.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不同C.任何人际关系都是以往人际交往的产物3
3 C.商标转让权 D.许可他人使用并取得使用费的权利 E.确保使用商标的商品的质量 8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构成要件是()。 A.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B.犯罪的客观方面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行为 C.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为特殊主体 D.犯罪必须具有特定的手段 E.犯罪的主观方面,一般出自故意,个别出于过失 9 下列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自故意的有 A.危害国家安全罪 B.侵犯财产罪 C.贪污贿烙罪 D.危害国防利益罪 E.读取罪 10.贪污嫡烙罪的构成要件一般有()。 A.犯罪的客体,是侵犯社会主义公有财产所有权,破坏国家职务廉洁性 B.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以及其他人员行贿、 介绍贿赂的行为 C.犯罪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犯罪的主观方面,多数是故意,少数是过失 E.利用本人的威望和影响 11 人生目的的作用是()。 A.人生动力 B.选择人生道路的向导 C.决定一个人做人标准 D.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 E.激励人生实践活动 12 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有()。 A.志向宏伟 B.意志坚定 C.情绪乐观 D.为人豁达 E.办事认真 13 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主要因为()。 A.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 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要求 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 D.遵守社会公德是提高民族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步骤 E.遵守社会公德是法律要求 14 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 A.人际关系通过交往表现,又通过交往实现 B.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不同 C.任何人际关系都是以往人际交往的产物

D.人际关系发展和变化是人际交往的结果E.人际关系一般是一种状态,人际交往是一个过程15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新人”是指()。A.有理想B.有道德C.有修养D.有文化E.有纪律三、简答题1.宪法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3人际交往中正确的认知模式是什么?四、论述题1.试述我国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2.联系实际,试论怎样进行自我修养4
4 D.人际关系发展和变化是人际交往的结果 E.人际关系一般是一种状态,人际交往是一个过程 15 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新 人”是指()。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修养 D.有文化 E.有纪律 三、简答题 1.宪法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3 人际交往中正确的认知模式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2.联系实际,试论怎样进行自我修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七.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一.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七.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八.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二.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三.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四.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五.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六.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答案九.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追求远大理想,鉴定崇高信念.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ppt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十三个专题讲义).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旧版).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讲稿,试用版).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九.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五.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三.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六.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四.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一.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库_试卷二.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内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