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Sports Measure and Appraise(选修课)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52.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Sports Measure and Appraise(选修课)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Sports Measure and Appraise 课程编号:U12219 总学时数:24学时(其中含实验教学8学时) 学分:1.5学分 课程类别 专业模块限选课程 先修课程 人体 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 教 材:《人体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 参考书目:邢文华主编《体育测量学》,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体育测量学》编写组,《体育测量学》,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 课程内容简介 人体测量与评价是一门通过对人体整体和局部测量来探讨人体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 展规律的科学。着重介绍测量与评价的相关理论及人体形态、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心理健 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简易而规范化的测量方法,而且每项指标均附可 以参照的评价标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专业的应用学科,着重介绍测量的有关理论及人体形态、生理 机能、身体素质、身体成分等的简易而规范化的测试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有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体有测量与评 价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问题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从事关于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科 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体有工作中能够运用科学化方法解决问题英定基础。 基本要求: 1.掌提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人体形态、身体素质、营养及身体成分等测量的基本测试方法。 3.了解心肺功能测量、身体发有评价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体有测量与评价》授课课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 课内学时 课程内容 课内学时 1.绪论 1 5.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4 2.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3 6.心理健康与社会遁应能 2 力的测量与评价 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2 7.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 2 4.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2 合计 16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Sports Measure and Appraise 课程编号:U12219 总学时数:24 学时(其中含实验教学 8 学时) 学 分:1.5 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限选课程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 教 材:《人体测量与评价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 参考书目:邢文华主编 《体育测量学》,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体育测量学》编写组,《体育测量学》,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 课程内容简介: 人体测量与评价是一门通过对人体整体和局部测量来探讨人体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 展规律的科学。着重介绍测量与评价的相关理论及人体形态、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心理健 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简易而规范化的测量方法,而且每项指标均附可 以参照的评价标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专业的应用学科,着重介绍测量的有关理论及人体形态、生理 机能、身体素质、身体成分等的简易而规范化的测试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体育测量与评 价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问题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从事关于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科 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体育工作中能够运用科学化方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 1.掌握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人体形态、身体素质、营养及身体成分等测量的基本测试方法。 3.了解心肺功能测量、身体发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体育测量与评价》授课课时分配表 课 程 内 容 课内学时 课 程 内 容 课内学时 1.绪论 1 5.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4 2.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3 6.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 力的测量与评价 2 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2 7.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 2 4.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2 合 计 16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项目 教学内容 场地 课内学时 实验教学 体格测量 实验室 9 实验教学 运动前后脉搏与血压的测定 实验室、运动场 1 实验教学 定量负荷实验 实验室 1 实验教学 手的反应时测定 实验室 1 实验教学 灵敏素质的测定 运动场 1 实验教学 身体成分的测定 实验室 2 合计 8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六章。 、绪论 主要内容:体育测量评价学科概述,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体有测量 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重点:体有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功能: 难点:无。 一、量与评价据述 主要内容 有测量的基本概念,体有测量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概念及其检验,体 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重点:体有评价的常用量表及基本方法: 难点:体有测量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概念及其检验。 三、身体形态的训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人体主要测量点及其定位,形态发有特点、常用人体解剖学术语、体表划线、测 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姿势的检查与评价、身体测量、体型的测量方法、皮稻厚度的测量方 法: 重点:体格测量、身体成分测量、体型测量及身体姿势测量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方法: 难点:皮摆厚度的测量方法。 四、心肺功能测定 主要内容:心肺功能测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重点:心率、血压、哈佛式台阶试验、肺活量的测量方法及指标评价: 难点:心肺功能测量评价的基本原理。 五、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力量素质的测定、速度素质的测定、一般耐力素质的测定、柔韧素质的测定、灵 敏素质的测定: 重点:各身体素质测定的指标及测试方法: 难点:各身体素质发育的生理学基础。 六、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心理健康测量的本质、不同人生阶段心理健康测量常用 量表类型、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常用测量量表类型, 重点: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 难点: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项目 教学内容 场地 课内学时 实验教学 体格测量 实验室 2 实验教学 运动前后脉搏与血压的测定 实验室、运动场 1 实验教学 定量负荷实验 实验室 1 实验教学 手的反应时测定 实验室 1 实验教学 灵敏素质的测定 运动场 1 实验教学 身体成分的测定 实验室 2 合 计 8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六章。 一、绪论 主要内容:体育测量评价学科概述,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体育测量 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重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功能; 难点:无。 二、测量与评价概述 主要内容: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体育测量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概念及其检验,体 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重点:体育评价的常用量表及基本方法; 难点:体育测量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概念及其检验。 三、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人体主要测量点及其定位,形态发育特点、常用人体解剖学术语、体表划线、测 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姿势的检查与评价、身体测量、体型的测量方法、皮褶厚度的测量方 法; 重点:体格测量、身体成分测量、体型测量及身体姿势测量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方法; 难点: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 四、心肺功能测定 主要内容:心肺功能测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重点:心率、血压、哈佛式台阶试验、肺活量的测量方法及指标评价; 难点:心肺功能测量评价的基本原理。 五、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力量素质的测定、速度素质的测定、一般耐力素质的测定、柔韧素质的测定、灵 敏素质的测定; 重点:各身体素质测定的指标及测试方法; 难点:各身体素质发育的生理学基础。 六、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心理健康测量的本质、不同人生阶段心理健康测量常用 量表类型、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常用测量量表类型。 重点: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 难点: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

七、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体质的概念、内容、测量方法和国内外体质监测系统,亚健康的概念、测量评价 及体育干预: 重点:体质综合评价的评价标准的制定: 难点: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 主要通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对基本理论知识讲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体育测 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其次为教学辅助资料,即制作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还有通过部分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检具体测试方法的操作过程。此外,结合学生的大量 练习与实践逐渐掌握本课程知识。 四、成绩考核方式 结业成绩包括平时学习成绩和期末考试试卷成绩,比值为2:8,即平时学习成绩占20%, 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提出问题)占10%,课后作业占10%。试卷占80%(以 卷面成绩100分换算 五、制定本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2、结业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试卷成绩,记分比例为2:8。平时成绩中具体包括 作业(20%入、实验报告(60%)、小论文(10%)、课上表现、考勤(10%)。如无小论文,课上 表现及考勤占20%。 3、由于测量方法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及时掌握前沿动态,及时补充新的相关知识。 大纲执笔者:刘艳环 大纲审定者:张保国 分管教学负责人签字: 编写时间:2013年11月20日

七、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 主要内容:体质的概念、内容、测量方法和国内外体质监测系统,亚健康的概念、测量评价 及体育干预; 重点:体质综合评价的评价标准的制定; 难点: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体育测 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其次为教学辅助资料,即制作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还有通过部分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检具体测试方法的操作过程。此外,结合学生的大量 练习与实践逐渐掌握本课程知识。 四、成绩考核方式 结业成绩包括平时学习成绩和期末考试试卷成绩,比值为 2:8,即平时学习成绩占 20%, 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提出问题)占 10%,课后作业占 10%。试卷占 80%(以 卷面成绩 100 分换算)。 五、制定本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2、结业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试卷成绩,记分比例为 2:8。平时成绩中具体包括: 作业(20%)、实验报告(60%)、小论文(10%)、课上表现、考勤(10%)。如无小论文,课上 表现及考勤占 20%。 3、由于测量方法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及时掌握前沿动态,及时补充新的相关知识。 大纲执笔者:刘艳环 大纲审定者:张保国 分管教学负责人签字: 编写时间:2013 年 11 月 20 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