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蒸发

第五章蒸发 本章重点和难点: 口掌握蒸发浓缩的操作原理、特点及其 工艺计算方法; 口熟悉单效真空的工艺设备的配置; 口了解多效蒸发流程及计算原理
第五章 蒸发 ❑掌握蒸发浓缩的操作原理、特点及其 工艺计算方法; ❑熟悉单效真空的工艺设备的配置; ❑了解多效蒸发流程及计算原理。 本章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概述 蒸发的定义 使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气,从而使 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所用的设备称为蒸 发器。 二、加热蒸气和二次蒸气 蒸发需要不断的供给热能。工业上采用的热源通常为水蒸气, 而蒸发的物料大多是水溶液,蒸发时产生的蒸气也是水蒸气。 为了易于区别,前者称为加热蒸气或生蒸气,后者称为二次慈
一、蒸发的定义 二、加热蒸气和二次蒸气 使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蒸气,从而使 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所用的设备称为蒸 发器。 蒸发需要不断的供给热能。工业上采用的热源通常为水蒸气, 而蒸发的物料大多是水溶液,蒸发时产生的蒸气也是水蒸气。 为了易于区别,前者称为加热蒸气或生蒸气,后者称为二次蒸 气。 第一节 概述

、分类 1、按操作室压力分:常压、加压、减压(真空)蒸发 2、按二次蒸气的利用情况分:单效和多效蒸发 单效蒸发:将二次蒸气不在利用而直接送到冷凝器冷凝以 除去的蒸发操作 多效蒸发:若将二次蒸气通到另一压力较低的蒸发器作为 加热蒸气,则可提高加热蒸气(生蒸气)的利用率,这种 串联蒸发操作称为多效蒸发
三、分类 1、按操作室压力分:常压、加压、减压(真空)蒸发 单效蒸发:将二次蒸气不在利用而直接送到冷凝器冷凝以 除去的蒸发操作。 多效蒸发:若将二次蒸气通到另一压力较低的蒸发器作为 加热蒸气,则可提高加热蒸气(生蒸气)的利用率,这种 串联蒸发操作称为多效蒸发。 2、按二次蒸气的利用情况分:单效和多效蒸发

四、蒸发操作的特点 1、传热性质:属于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化的恒温传热过程。 溶液性质:热敏性、腐蚀性、结晶性、结垢性、泡沫、粘度等 3、沸点升高:当加热蒸气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热温度差要小于 蒸发纯水的温度差。 4、泡沫挟带:二次蒸气中带有大量泡沫,易造成物料损失和冷凝设 备污染。 5、能源利用:二次蒸气的利用是蒸发操作中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
四、蒸发操作的特点 1、传热性质:属于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化的恒温 传热过程。 2、溶液性质:热敏性、腐蚀性、结晶性、结垢性、泡沫、粘度等。 3、沸点升高:当加热蒸气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热温度差要小于 蒸发纯水的温度差。 4、泡沫挟带:二次蒸气中带有大量泡沫,易造成物料损失和冷凝设 备污染。 5、能源利用:二次蒸气的利用是蒸发操作中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二节单效蒸发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温度差损失 溶液的递点升高:一定压强下,溶液的沸点较纯水高,两 者之差,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稀溶液或有机溶液沸点升高值较小,无机盐溶液较大。 对于同一种溶液,沸点升高值随溶液浓度及蒸发器内液柱高 度而异,浓度越大,液柱越高,沸点升高值越大
溶液的沸点升高:一定压强下,溶液的沸点较纯水高,两 者之差,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稀溶液或有机溶液沸点升高值较小,无机盐溶液较大。 ➢对于同一种溶液,沸点升高值随溶液浓度及蒸发器内液柱高 度而异,浓度越大,液柱越高,沸点升高值越大。 第二节 单效蒸发 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温度差损失

溶液沸点升高的计算公式: △=t-T"() 式中Δ—溶液的沸点升高,℃ t—溶液的沸点,℃ 与溶液压强相等时水的沸点,即二次蒸气的 饱和温度,℃
溶液沸点升高的计算公式: 式中 Δ——溶液的沸点升高,℃ t ——溶液的沸点,℃ T/——与溶液压强相等时水的沸点,即二次蒸气的 饱和温度,℃ = t −T (5-1)

传热温度差损失:在一定操作压强条件下溶液的沸点升高。 计算公式为: A=△t-△t (5-2) △t= Tst At=TsT 式中At传热的有效温度差,℃ Atr-理论上的传热温度差,℃ 溶液的沸点,℃ T纯水在操作沸点,℃ T加热蒸气的温度,℃
传热温度差损失:在一定操作压强条件下溶液的沸点升高。 式中 Δt——传热的有效温度差,℃ ΔtT ——理论上的传热温度差,℃ t —— 溶液的沸点,℃ T——纯水在操作沸点,℃ Ts——加热蒸气的温度,℃ 计算公式为: Δt=Ts -t ΔtT =Ts -T Δ= ΔtT - Δt (5-2)

例:用476kN/m2(绝压)的水蒸气作为加热蒸汽(T=150 ℃),蒸发室内压力为1atm,蒸发30%的NaOH溶液,沸点为 t=115℃,其最大传热温度差,用△t1来表示: △t1=Ts-T=150-100=50℃ 有效温度差为: At=Ts-t=150-115=35℃ 则温度差损失为: A=At△t=(Ts-T)-(Ts-t)=tT=15℃ 即传热温度差损失等于溶液的沸点与同压下水的沸点之差。 只有求得Δ,才可求得溶液的沸点t(=T+A)和有效传热温度 差At(=AtrA)
例:用476kN/m2(绝压)的水蒸气作为加热蒸汽(Ts=150 ℃),蒸发室内压力为1atm,蒸发30%的NaOH溶液,沸点为 t=115 ℃,其最大传热温度差,用ΔtT来表示: ΔtT=Ts-T=150-100=50℃ 有效温度差为: Δt=Ts-t=150-115=35℃ 则温度差损失为: Δ= ΔtT- Δt=( Ts-T)-( Ts-t)=t-T=15 ℃ 即传热温度差损失等于溶液的沸点与同压下水的沸点之差。 只有求得Δ,才可求得溶液的沸点t(=T+ Δ )和有效传热温度 差Δt (=ΔtT- Δ )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 (1)因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A (2)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A"; (3)因管路流体阻力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总温度差损失为 △=△+△"+△"(53)
(1)因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Δ′; (3)因管路流体阻力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2)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Δ″; 总温度差损失为: = + + (5-3)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

1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tA-T 5-4) 式中t溶液沸点,℃C,主要与溶液的类别、浓度及操 作压强有关。 T’与溶液压强相等时水的沸点,即二次蒸气的 饱和温度,℃ 在文献和手册中,可以查到常压(1atm)下某些溶液在不 同浓度时的沸点数据。非常压下的溶液沸点则需计算,估算方 法有两种
= t A −T (5-4) 式中 tA——溶液沸点,℃,主要与溶液的类别、浓度及操 作压强有关。 T′——与溶液压强相等时水的沸点,即二次蒸气的 饱和温度,℃ 在文献和手册中,可以查到常压(1atm)下某些溶液在不 同浓度时的沸点数据。非常压下的溶液沸点则需计算,估算方 法有两种。 1 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传热.ppt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ppt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ppt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流体流动.ppt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单元 红茶制造 第一节 小种红茶 第二节 工夫红茶初制 第三节 红碎茶初制 第四节 红茶初制理论.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单元 青茶制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武夷岩茶 第三节 安溪铁观音 第四节 青茶初制理论.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单元 白茶初制 第一节 白毫银针初制 第二节 白牡丹初制 第三节 新白茶初制.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单元 黑茶初制 第二节 蒸压茶制造.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单元 黑茶初制 第一节 四川边茶初制.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单元 黄茶制造(主讲:赵先明).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单元 花茶窨制技术.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单元 茶叶精制技术(3/3).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单元 茶叶精制技术(2/3).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单元 茶叶精制技术(1/3).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单元 绿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眉茶初制.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单元 鲜叶 第四节 鲜叶适制.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单元 鲜叶 第三节 鲜叶的保鲜技术.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单元 鲜叶 第二节 鲜叶质量.ppt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茶叶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单元 鲜叶 第一节 鲜叶的主要化学成分(2/2).ppt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吸收.ppt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蒸馏.ppt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物料干燥.ppt
- 俄亥俄州大学:《食品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Water The universal Chemical.ppt
- 俄亥俄州大学:《食品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Meat.ppt
- 俄亥俄州大学:《食品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Milk and Milk Products.ppt
- 俄亥俄州大学:《食品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Lipids and Fats.ppt
- 俄亥俄州大学:《食品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英文版)Sensory Evaluation of Food.ppt
- 西北农林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题库)第一章物料输送机械与设备习题.doc
- 西北农林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题库)课程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 西北农林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题库)本科课程考试.doc
- 西北农林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题库)课程试卷(A).doc
- 西北农林大学:《食品机械》课程教学资源(题库)课程试卷(B).doc
- 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规范》CNAB-SI52:2004(试行).doc
- 河北科技大学:《功能性食品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义)绪论、功能性食品理论基础、设计与开发、基本原理与方法.pdf
- 《有机食品》教学资源(PPT讲稿)有机食品展望.ppt
- 辽宁中医药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功能性食品.ppt
-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pdf
-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pdf
-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