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6)根轨迹法校正

56-6根轨迹法校正 当性能指标为时域形式时用根轨迹法校正 根轨迹校正的实质:引入适当的校正装置利用其零、极点改变原有系统 的根轨迹形状,使校正后的根轨迹通过希望闭环主导极点。 超前校正。 原系统的根轨迹在系统闭环主导极点Sd右侧,用超前校正。 步骤:1确定Sd的位置 2原系统根轨迹 3计算。 4确定G。 5绘校正后系统根轨迹 滞后校正 将滞后装置的零极点配置在虚轴附近并相互靠近这样∠G(S)很小但 =β很大可达到改善稳态性能但不影响暂态性能的目的 步骤:1绘原系统根轨迹 2确定S 3计算Sd处K1 4计算B根据k和K1(s) 5确定=P:以S作一条与等ξ线夹角≤10的线与实轴 交点为=由B=c→ 6绘校正后根轨迹检验K是否符合要求 三滞后一超前校正 步骤:1.确定Sa
§6-6 根轨迹法校正 当性能指标为时域形式时,用根轨迹法校正. 根轨迹校正的实质: 引入适当的校正装置,利用其零、极点改变原有系统 的根轨迹形状,使校正后的根轨迹通过希望闭环主导极点。 一.超前校正。 原系统的根轨迹在系统闭环主导极点 d s 右侧,用超前校正。 步骤:1.确定 d s 的位置 2.绘原系统根轨迹 3.计算 c 4.确定 Gc 5.绘校正后系统根轨迹 二.滞后校正. 将滞后装置的零.极点配置在虚轴附近,并相互靠近,这样 ( ) c d G s 很小,但 = c c p z 很大,可达到改善稳态性能但不影响暂态性能的目的. 步骤: 1.绘原系统根轨迹. 2.确定 d s 3.计算 d s 处 K1 4.计算 :根据 ( ) d K K s 和 1 5.确定 c Pc z , : 以 d s 作一条与等 线夹角 10 的线与实轴 交点为 c c c c p p z z ,由 = 6.绘校正后根轨迹,检验 K1 是否符合要求. 三.滞后—超前校正 步骤: 1.确定 d s

2计算→超前的P2=2→B=22 c2 3确定滞后的Pa,za 4绘校正后根轨迹定S,求K,)?
2.计算 c 超前的 2 2 2 2 c c c c z p p ,z = 3.确定滞后的 c1 c1 p ,z 4.绘校正后根轨迹,定 s K K d s d ,求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3)频率特性法校正.doc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2)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doc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1)校正的概述.doc
- 《自动控制》第五章 根轨迹法(5.5)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暂态性能指标.doc
- 《自动控制》第五章 根轨迹法(5.4)正反馈系统和零度根轨迹.doc
- 《自动控制》第五章 根轨迹法(5.3)参量根轨迹和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doc
- 《自动控制》第五章 根轨迹法(5.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doc
- 《自动控制》第五章 根轨迹法(5.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doc
- 《自动控制》第四章 频率响应法(4.7)系统传递函数的实验确定法.doc
- 《自动控制》第四章 频率响应法(4.6)闭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性能分析.doc
- 《自动控制》第四章 频率响应法(4.5)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doc
- 《自动控制》第四章 频率响应法(4.4)系统稳定性分析.doc
- 《自动控制》第四章 频率响应法(4.3)对数坐标图.doc
- 《自动控制》第四章 频率响应法(4.2)极坐标图.doc
- 《自动控制》第四章 频率响应法(4.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doc
- 《自动控制》第三章(3.8)控制系统的稳定误差.doc
- 《自动控制》第三章(3.6)脉冲响应函数.doc
- 《自动控制》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的应用.doc
- 《自动控制》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4)方框图及其等效变换.doc
- 《自动控制》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doc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1)典型输入信号.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门分析法.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5-1)频率响应及其描述.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综合.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综合法.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根轨迹法.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一、二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1/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1/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2/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3/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五章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1/2)电路的过渡过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