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1/3)

第3讲 电习题课 弦 量特值及A示 3.正弦量的特征值 3.1.2正弦量的表示方 的正交流电路 海南风光
海南风光 第3讲 直流电路习题课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3.1正弦量的特征值及表示方法 3.1.1正弦量的特征值 3.1.2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3.2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3.2.1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直流电路习题课 例1:如图所示有源二端网络,用内阻为50Q的 电压表测出开路电压值是30V,换用内阻为 100k的电压表测得开路电压为50V,求该 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 有源 U=(30/50)Rs+30 网络 Us=(50/100)Rs+50 Rs=200 ko Rs o凵R Uc=150V
直流电路习题课 例1: 有源 网络 V UO 如图所示有源二端网络,用内阻为50k的 电压表测出开路电压值是30V,换用内阻为 100k 的电压表测得开路电压为50V,求该 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 US =(30/50) RS +30 US =(50/100) RS +50 UO US RS R RS =200 k US =150V

例2:以下电路用什么方法求解最方便? +18V R=3g2 (-5)+(-6)-4=-15A R1=292 I4=(18-6)3=4A X 12v 8V1 R R 1=(640)3=2406f (0-18)/3=-6A3=(-15)+4-2=-13A I1=(8-18)/2=-5A
- + U3 U1 U2 R1 R R R I1 I2 I3 I4 I5 I6 以下电路用什么方法求解最方便? ? R=3 R1=2 8V 6V 12V I4=(18-6)/3=4A I5=(6-0)/3=2A +6V +18V I6=(0-18)/3= -6A I1=(8-18)/2= -5A I2=(-5)+(-6)-4= -15A I3=(-15)+4 -2= -13A 例2:

例3: 已知: Us=IV、l=1A时,U=0V s=10V、l=0时,U。=1V 线性无 源网U。求: Us=0V、Is=10A时,U。=? 解:设Uo=KU+K21s 用叠加原理 当U5=1V、l=1A时, UO=K1×1+k2×1=0……1) 当Us=10v、l5=0A时, UO=K1×10+K2×0=1…….(2) (1)和(2)联立求解得:K1=01K2=-0.1
US =1V、IS=1A 时, Uo=0V 已知: US =10 V、IS=0A 时,Uo=1V 求: US =0 V、IS=10A 时, Uo=? US 线性无 源网络 UO IS 解:设 O S S U K U K I = 1 + 2 (1)和( 2)联立求解得: K1 = 0.1 K2 = −0.1 UO = −1V 当 US =1V、IS=1A 时, 1 1 0 ......(1) UO = K1 + K2 = 当 US =10 v、IS =0A 时, 10 0 1 ......(2) UO = K1 + K2 = 用叠加原理 例3:

例4:求I1、I2之值。 1A ① B 1A
例4:求I1 、 I2之值。 1A 1A 1 1 + + - - 1V 1V I2 I1 A B C D

采用叠加原理 1|1g C 1V B 使所有恒流源不起作用 I1=I2=0A
采用叠加原理 1A 1A 1 1 + + - - 1V 1V I2 I1 A B C D 使所有恒流源不起作用 I1 ´ = I2 ´ = 0 A

采用叠加原理 0A I1"=1A,L2″=-1A 1A l19 I1=1A,I2=-1A C B 1A A, D 2 使所有恒压源不起作用 1A1A 1Q 19 I"=1AI2"=-1A B, C
1A 1A 1 1 + + - - 1V 1V I2 I1 A B C D 采用叠加原理 使所有恒压源不起作用 A,D B,C 1 I1 I2 1A 1A 1 I1 =1A I2 = – 1A I1 ´ = I2 ´ = 0 A I1 =1A,I2 = – 1A I1=1A, I2= – 1A

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 3.1正弦量的特征值及表示方法 3.1.1正弦量的特征值 312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32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321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3.1正弦量的特征值及表示方法 3.1.1正弦量的特征值 3.1.2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3.2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3.2.1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

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 交流电的概念 如果电流或电压每经过一定时间(T)就重复变 化一次,则此种电流、电压称为周期性交流电流或 电压。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 记做:l()=u(+T)
交流电的概念 如果电流或电压每经过一定时间 (T )就重复变 化一次,则此种电流 、电压称为周期性交流电流或 电压。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 等。 记做: u(t) = u(t + T )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T u t u T t

正弦交流电路 如果在电路中电动势的大小与方向均随时间按 正弦规律变化,由此产生的电流、电压大小和方向 也是正弦的,这样的电路称为正弦交流电路
如果在电路中电动势的大小与方向均随时间按 正弦规律变化,由此产生的电流、电压大小和方向 也是正弦的,这样的电路称为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交流电路 t i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一、二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1/3).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根轨迹法.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综合法.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综合.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5-1)频率响应及其描述.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门分析法.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1)典型输入信号.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ppt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6)根轨迹法校正.doc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3)频率特性法校正.doc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2)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doc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1)校正的概述.doc
- 《自动控制》第五章 根轨迹法(5.5)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暂态性能指标.doc
- 《自动控制》第五章 根轨迹法(5.4)正反馈系统和零度根轨迹.doc
- 《自动控制》第五章 根轨迹法(5.3)参量根轨迹和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2/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3/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五章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1/2)电路的过渡过程.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2/2).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八章 交流电动机(1/2).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八章 交流电动机(2/2)单相异步电动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九章 直流电动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十章 控制电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绪论.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三章(3-1)正弦电压与电流.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三章(3-7)R、L、C串联的交流电路.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三章(3-8)阻抗的串联与并联.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四章(4-1)三相电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