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第6讲 相交流电路 海南风光
海南风光 第6讲 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第四章三相交流电路 §4.1三相交流电源 4.1.1三相电动势的产生 4.1.2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 §42三相负敢及三相电路的计算 4.2.1星形接法及计算 4.2.2三角形接法及计算 §4.3三相电路的功率
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4.1 三相交流电源 4.1.1 三相电动势的产生 4.1.2 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 §4.2 三相负载及三相电路的计算 4.2.1 星形接法及计算 4.2.2 三角形接法及计算 §4.3 三相电路的功率

§4.1三相交流电源 41相电动势的产生 在两磁极中间,放一个线圈 让线圈以O的速度顺时 N 针旋转。 根据右手定则可知,线 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其方向由A-X。 合理设计磁极形状,使磁通按正弦规律分布, 线圈两端便可得到单相交流电动势。 AX =√2 E sin ot
§4.1 三相交流电源 4.1.1 三相电动势的产生 N S A X e 在两磁极中间,放一个线圈。 根据右手定则可知,线 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其方向由A→X。 让线圈以 的速度顺时 针旋转。 合理设计磁极形状,使磁通按正弦规律分布, 线圈两端便可得到单相交流电动势。 e E t AX = 2 sin

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定子 定子中放三个线圈: A→X B→Y C→Z 首端末端 ■口 B N 线圈空间位置 转子 各差120 转子装有磁极并以 O的速度旋转。三个 线圈中便产生三个单相电动势
一、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 • • A X Y C B Z S N 定子 转子 定子中放三个线圈: A → X B → Y C → Z 首端 末端 三线圈空间位置 各差120o 转子装有磁极并以 的速度旋转。三个 线圈中便产生三个单相电动势

二、三相电动势的表示式 1.三角函数式 E sin at en=Esin(ot-120° e= e sin(amx-240°) E sin(Ot+120°) 三相电动势的特征: 大小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
二、三相电动势的表示式 三相电动势的特征: 大小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º。 ( ) = ( − ) = − = sin 240 sin 120 sin e E t e E t e E t C m B m A m = E sin( t +120) m 1. 三角函数式

2.相量表示式及相互关系 B E ot 0°120°240360° EC E,=E∠0° 120 E=E∠-120 E 120° E,=E∠120 120° EA+EB+EC =0 E
EA EB EC 2. 相量表示式及相互关系 EA + EB + EC = 0 = = − = 120 120 0 E E E E E E C B A Em B e A e C e 0°120°240°360° t 120° 120° 120°

4.1.2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 、星形接法 1.连接方式 e\ B
4.1.2 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 一、星形接法 A e C e B e A X Y C B Z N 1. 连接方式

A(火线) A 已.z N(中线) B(火线) B C(火线) 火线(相线):{B 相四线 制供电 中线(零线):N
C e (中线) (火线) (火线) (火线) c e B e A X Y C B Z N A e 三相四线 制供电 火线(相线): A B C 中线(零线):N

2.三相电源星形接法的两组电压 A 相电压:火线对零线间的电压。 olea u an = eA N BN B bNB C B AN U,∠0 120° BN U 120 120° 120° AN CN U,∠120 U代表电源相电压的有效值「三个相电压是对称的
2. 三相电源星形接法的两组电压 CN C BN B AN A u e u e u e = = = 相电压:火线对零线间的电压。 = = − = 120 120 0 CN P B N P A N P U U U U U U C e c e B e A C B N A e 120 120 120 U AN UBN UCN AN u BN u CN u UP代表电源相电压的有效值 三个相电压是对称的

线电压:火线间的电压 AN MAB AB BC BN NBC CA BC/MCA UUU AB AN BM BC Bw CN 注意规定的 CN AN 正方向
线电压:火线间的电压。 CA CN A N B C B N CN A B A N B N U U U U U U U U U = − = − = − AB u BC u CA u CA BC AB u u u C A B N 注意规定的 正方向 AN u BN u CN u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3/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2/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1/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一、二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1/3).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根轨迹法.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综合法.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综合.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5-1)频率响应及其描述.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门分析法.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1)典型输入信号.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ppt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6)根轨迹法校正.doc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3)频率特性法校正.doc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2)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doc
- 《自动控制》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6.1)校正的概述.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3/3).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五章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1/2)电路的过渡过程.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2/2).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八章 交流电动机(1/2).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继电器与接触器控制.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八章 交流电动机(2/2)单相异步电动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九章 直流电动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十章 控制电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绪论.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三章(3-1)正弦电压与电流.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三章(3-7)R、L、C串联的交流电路.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三章(3-8)阻抗的串联与并联.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四章(4-1)三相电压.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五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的电路.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pt
- 徐州工程学院:《电工学技术》第七章 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