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侯风波)

第二章极限与连续 第一节极限的定义 第二节极限的运算 第三节函数的连续性
第一节 极限的定义 第二节 极限的运算 第三节 函数的连续性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第一节极限的定义 、函数的极限 二、数列的极限 三、极限的性质 四、极限分析定义 五、无穷小量 六、无穷大量
一、函数的极限 二、数列的极限 三、极限的性质 四、极限分析定义 五、无穷小量 六、无穷大量 第一节 极限的定义

第一节极限的定义 函数的极限 1.x→>x0时函数f(x)的极限 引例从函数图形特征观察函数的极限 如图1:当x-1时,f(x)=x+1无限接近2; 如图2:当x→)1时,g(x)=x无限接近于2 f(x)=x+1 1O1 图1 图2
第一节 极限的定义 1 . 0 x x → 时函数 f x( )的极限 引 例 从函数图形特征观察函数的极限 如图1:当x →1时 , f x x ( ) 1 = + 无限接近2; 如图2:当x →1时 , 2 1 ( ) 1 x g x x − = − 无限接近于2. -1 O 1 x 1 1 ( ) 2 − − = x x g x y 图1 图2 -1 O 1 (1,2) x y f(x)=x+1 一、函数的极限

函数f(x)=x+1与g(x)=x是两个不同的函数,前者 在x=1处有定义,后者在x=1处无定义.这就是说,当 x→>1时,f(x),g(x)的极限是否存在与其在x=1处是否 有定义无关 邻域的概念:开区间(x-8,x+δ)称为以x为中 心,以δ(>0)为半径的邻域,简称为点x的邻域, 记为N(x,δ).用N(x0,6)表示x的空心邻域,即 (x1-6,x)(x2x5+(6>0) 定义1设函数f(x)在x的某一空心邻域N(x0,) 内有定义,如果当自变量x在N(x2,6)内无限接近于x0 时,相应的函数值无限接近于常数A,则A为x→>x0时 函数f(x)的极限,记作imf(x)=A或f(x)→>A(x->x0) x->x0
邻域的概念:开区间(x − ,x + )称为以 x为 中 心,以 ( >0)为半径的邻域,简称为点 x的邻域, 记 为N (x, ).用N x( , ) ˆ0 表 示 0 x 的空心邻域, 即 0 0 0 0 ( , ) ( , )( 0) x x x x − + . 函数 f x x ( ) 1 = + 与 2 1 ( ) 1 x g x x − = − 是两个不同的函数,前者 在x =1处有定义,后者在x =1处无定义.这就是说,当 x →1时, f x( ),g x( )的极限是否存在与其在x =1处是否 有定义无关. 定义1 设函数 f x( )在 0 x 的某一空心邻域N x( , ) ˆ0 内有定义,如果当自变量 x 在 0 N x( , ) ˆ 内无限接近于 0 x 时,相应的函数值无限接近于常数 A ,则 A 为 0 x x → 时 函数 f x( )的极限,记作 0 lim ( ) x x f x A → = 或 0 f x A x x ( ) ( ) → → .

2.x→x时函数f(x)的极限 定义2设函数f(x)在x0的右半邻域(x02x+6)内 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此半邻域内无限接近于x时,相应 的函数值f(x)无限接近于常数A,则称A为函数f(x)在 x处的右极限,记为 imf(x)=A,f(x)=A或f(x)→>A(x→>x 由该定义可知,讨论函数f(x)在x处的右极限 imf(x)=A时,在自变量x无限接近于x0的过程中,恒 Xo 有x>x0.于是有limf(x)=limf(x)=A x→
2. 0 x x → +时函数 f x( )的极限 定义2 设函数 f x( )在 0 x 的右半邻域 0 0 ( , ) x x + 内 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此半邻域内无限接近于 0 x 时,相应 的函数值 f x( )无限接近于常数 A,则称 A为函数 f x( )在 0 x 处的右极限,记为 由该定义可知, 讨论函数 f x( ) 在 0 x 处的右极限 0 lim ( ) x x f x A → + = 时,在自变量 x 无限接近于 0 x 的过程中,恒 有 0 x x .于是有 0 0 lim ( ) lim ( ) x x x x f x f x A → → + − = = . 0 0 0 lim ( ) ( ) ( ) ( ). x x f x A f x A f x A x x + + + → = = → → , 或

3.x→>x0时函数f(x)的极限 定义3设函数f(x)在x0的左半邻域(x0-8,x0)内 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此半邻域内无限接近于x时, 相应的函数值f(x)无限接近于常数A,则称A为函数 f(x)在x处的左极限,记为limf(x)=A,或f(x0)=A或 f(x)→>A(x→>x0) 由该定义知,讨论函数f(x)在x0处的左极限 limf(x)=A时,在自变量x无限接近于x0的过程中,恒 x→ 有xx0 x→>x0
定 义 3 设函数 f (x)在 0 x 的左半邻域( , ) 0 0 x − x 内 有定义,当自变量 x在此半邻域内无限接近于 0 x 时, 相应的函数值 f (x) 无限接近于常数 A,则称 A为函数 f (x)在 0 x 处的左极限,记为 f x A, x x = → − lim ( ) 0 或 f x = A − ( ) 0 或 ( ) ( ). 0 → → − f x A x x 3. − → 0 x x 时函数 f (x)的极限 由 该 定 义 知 , 讨 论 函 数 f (x) 在 0 x 处 的 左 极 限 f x A x x = → − lim ( ) 0 时,在自变量 x 无限接近于 0 x 的过程中,恒 有 0 x x ,于是有 f x f x A x x x x = = → + → − lim ( ) lim ( ) 0 0

定理1imf(x)=A的充要条件是 x->x0 lim f(x)=lim f(x)=A x→>x0 x0 并讨论limf(x),imf(x),limf(x)是否存在 0 0 解f(x)的图形如图3(见下页)所示,由该图不难 看出 lim f(x)=0; lim f(x)=0; lim f(x)=0 x->0 x→>0
定理 1 f x A x x = → lim ( ) 0 的充要条件是 lim ( ) lim ( ) . 0 0 f x f x A x x x x = = → + → − 例 1 设 , 0 ( ) 1 , 0 , 0 x x f x x x x − = = , , , 画出该函数的图形, 并讨论lim ( ) 0 f x x→ − ,lim ( ) 0 f x x→ ,lim ( ) 0 f x x→ + 是否存在. 解 f (x)的图形如图 3(见下页)所示,由该图不难 看出: lim ( ) 0 0 = → − f x x ;lim ( ) 0 0 = → f x x ;lim ( ) 0 0 = → + f x x

图3 图4 x0, 函数),画图讨论 lim sgn x, limon x, lim sgn x是否存在 x-)0 x->0 x→>0+ 解函数snx的图形如图4(见右上图)所示,不难看 出; limsgnx=-1; lim sgn x=1; lim sgn x不存在 x→>0
例 2 设 1 , 0 sgn 0 , 0 1 , 0 x x x x − = = , , , (通常称 sgn x为符号 函 数),画图讨论lim sgn , 0 x x→ − limsgn , 0 x x→ x x lim sgn 0 → + 是否存在. 解 函数sgn x的图形如图 4(见右上图)所示,不难看 出;limsgn 1 0 = − → − x x ;lim sgn 1 0 = → + x x ; x x limsgn →0 不存在. y -1 O 1 x 1 图 3 O -1 x 1 y 图 4

4.x→>∞时函数f(x)的极限 定义4设函数f(x)在x|>a时有定义(a为某个正实 数),如果当自变量x的绝对值无限增大时,相应的函数值 f(x)无限接近于常数A,则称A为x->∞时函数f(x)的 极限,记为lmf(x)=A或f(x)→>A(x→>∞) x→00 5.x->+∞时函数f(x)的极限 定义5设函数f(x)在(a,+∞)内有定义(a为某个正实 数),当自变量x无限增大时,相应的函数值f(x)无限接近 于常数A,则称A为x→>+∞时函数f(x)的极限,记为 if(x)=A或f(x)→>A(x→+∞) X→+∞O
4. x → 时函数 f (x)的极限 定义 4 设函数 f (x)在| x | a 时有定义( a 为某个正实 数),如果当自变量 x 的绝对值无限增大时,相应的函数值 f (x)无限接近于常数 A ,则称 A 为 x → 时函数 f (x) 的 极限,记为 f x A x = → lim ( ) 或 f (x) → A(x → ). 5. x → +时函数 f (x)的极限 定义 5 设函数f(x)在(a,+)内有定义( a 为某个正实 数),当自变量x无限增大时,相应的函数值 f (x)无限接近 于常数 A,则称A 为x → + 时函数 f (x) 的极限,记为 f x A x = →+ lim ( ) 或 f (x) → A(x → +).

6.x-)-0时函数f(x)的极限 定义6设函数f(x)在(-∞,a)内有定义(a为某个 实数),当自变量无限变小(或-x无限变大)时,相应的 函数值f(x)无限接近于常数A,则称A为x→>-∞时函 数f(x)的极限,记limf(x)=A或f(x)→>A(x→>-∞) 定理21imf(x)=A的充要条件是 x→) limf(x)=lim f(x)=A
定义 6 设函数 f (x)在(−,a)内有定义( a为某个 实数),当自变量无限变小(或− x无限变大)时,相应的 函数值 f (x)无限接近于常数 A,则称 A为x → −时函 数 f (x)的极限,记 f x A x = →− lim ( ) 或 f (x) → A(x → −). 定理 2 lim ( ) x f x A → = 的充要条件是 limf(x) x→+ = f x A x = →− lim ( ) . 6.x → −时函数 f (x)的极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八章 常微分方程(侯风波).ppt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前言.doc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第二章 点估计法.pps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第一章 统计模型与统计量.pps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第五章 实用线性模型.pps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第四章 假设检验.pps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第三章 区间估计.pps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课程简介.doc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第五章 母函数与特征函数及极限定理.pps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pps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第三章 n维随机向量及其概率分布.pps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pps
- 北京大学:《概率论引论》第一章 古典概型与概率测度的公理化.pps
- 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数学软件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数学建模实验解题)在Word中输入数学公式.doc
- 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数学软件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数学建模实验解题)行遍性.doc
- 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数学软件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数学建模实验解题)线性规划.ppt
- 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数学软件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数学建模实验解题)图论之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长.doc
- 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数学软件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数学建模实验解题)教学大纲.doc
- 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数学软件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数学建模实验解题)计算机模拟法相关知识.doc
- 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数学软件与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数学建模实验解题)录象机计数器的用途.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侯风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侯风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五章 不定积分(侯风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六章 定积分(侯风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七章 定积分的应用(侯风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四章 符号计算系统Mathematica及其应用(侯风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九章 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侯风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侯风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一章 多元函数积分学(侯风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二章 级数(侯风波).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十三章 数值计算初步(侯风波).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一节 数学期望.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二节 方差.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节 协方差及相关系数.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四节 矩、协方差矩阵.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习题课四.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样本及抽样分布(6.1)随机样本.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样本及抽样分布(6.2)样本及抽样分布.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假设检验(8.1)假设检验.ppt
- 哈尔滨理工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假设检验(8.2)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