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5 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1.5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般情况下,事件B的发生对事件A的发生是有 影响的.如果事件B发生与否并不影响A的发生,即 P(AB)=P(AB) 则称事件A相对B独立,此时A相对B也独立 如果事件A相对B独立,事件B相对A也独立,则 称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欐率统计(ZYH) ▲区u
概率统计(ZYH) 1.5 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一般情况下, 事件B的发生对事件A的发生是有 影响的. 如果事件B发生与否并不影响A的发生, 即 P(A B) = P(A B) 如果事件A相对B独立,事件B相对A也独立, 则 称它们是相互独立的. 则称事件A相对B独立, 此时A 相对 B 也独立

性质设A与B是两随机事件,那么 1°如果A相对B独立,则事件A相对B也独立,并且 P(AIB)=P(A), P(AB)=P(A)P(B) 2°如果A相对B独立且0<P(4)<1,则A与B相互独立; 3°(相互独立事件的乘法定理)如果A与B相互独立, 则A与B,A与B,A与B也相互独立并且有乘法公式 P(AB)=P(A)P(B), P(AB)=P(A)P(B P(AB)=P(A)P(B), P(AB=P(A)P(B) 欐率统计(ZYH) ▲区u
概率统计(ZYH) 性质 设A与B是两随机事件, 那么 1º 如果A相对B独立, 则事件 相对B也独立, 并且 P(A| B) = P(A), A P(AB) = P(A)P(B) 2º 如果A相对B独立且0<P(A)<1, 则A与B相互独立; 3º (相互独立事件的乘法定理) 如果A与B相互独立, 则A与B, A与B, A与B也相互独立,并且有乘法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A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AB P A P B = = = =

证1°如果A相对B独立,则 P(A|B)=1-P(|B)=1-P(A|B)=P(A|B) 即A相对B独立,再由全概率公式知 P(A=P(B)P(A B)+P(B)(A B) P(B)P(A B)+P(B)P(A B)=P(A B) P(AB)=P(BP(A B)=P(B)P(A=P(A)P(B) 2°由条件概率公式及1知 P(B A) P(BA) P(B)-P(AB) P(B)-P(A)P(B) P(A) P(A P(A)P(B) P()P(B)P(AB)2P(BIA) P(A) P(A P(A) 欐率统计(ZYH) ▲区u
概率统计(ZYH) 证 1º 如果A相对B独立, 则 2º 由条件概率公式及1º知 P(A | B) = 1− P(A| B) = 1− P(A| B) = P(A | B) 即A相对B独立, 再由全概率公式, 知 P(A) = P(B)P(A| B)+ P(B)P(A| B) = P(B)P(A| B)+ P(B)P(A| B) = P(A| B) P(AB) = P(B)P(A| B) = P(B)P(A) = P(A)P(B) ( ) ( ) ( ) ( ) ( ) ( ) ( ) ( ) ( ) ( | ) P A P B P A P B P A P B P AB P A P BA P B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B A P A P AB P A P A P B P A P A P B = = = =

即B相对A独立,从而A与B相互独立 3°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 由定义知B相对A独立 →A与B相互独立 而由1知A相对B独立 反复用上述结果可知4与B,A与B也相互独立 再由1的最后一个等式可知 P(AB)=P(AP(B), P(AB)=P(A)P(B) P(AB)=P(AP(B), P(AB)=P(A)P(B) 欐率统计(ZYH) ▲区u
概率统计(ZYH) 3º 如果A与B相互独立, 则 而 由 知 相 对 独 立 由定义知 相 对 独 立 A B B A 0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A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AB P A P B = = = = 反复用上述结果可知:A与B, A与B也相互独立 再由1º的最后一个等式可知 即B相对A独立, 从而A与B相互独立 A与B相互独立

性质2表明:在0<P(4)<1,0<P(B)<1的条件下 A相对B独立兮B相对A独立分A与B相互独立 性质1°与性质2的证明过程也已经证明了 定理1在0<P(4)<1,0<P(B)1的条件下 A与B相互独立台P(AB)=P(A)P(B) 正因为此定理的成立,为了 叙述简单,有些教科书也把 此公式作为相互独立的定义 欐率统计(ZYH) ▲区u
概率统计(ZYH) 定理1 在0<P(A)<1, 0<P(B)<1的条件下 A相 对B独 立 B相 对A独 立 A与B相互独立 性质1º与性质2º的证明过程也已经证明了 性质2º表明: 在0<P(A)<1, 0<P(B)<1的条件下 A与B相互独立 P(AB) = P(A)P(B) 正因为此定理的成立,为了 叙述简单,有些教科书也把 此公式作为相互独立的定义

相对独立与相互独立的概念很容易推广到多个 随机事件的情形,如我们有 定理2在0<P(4<1(=1,2,…,n)的条件下事件 组41,42,…,A,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是 对于任意k(1≤k≤n)及 共C2+C3+…+Cn (1+1)-Cn-C si1<i2x…<in,有 =2n-1-n个式子 P(A1A2…A1)=P(A)P(A2)…P(A1) 事实上,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事件的独立性, 往往可由实际问题本身的意义判定 欐率统计(ZYH) ▲区u
概率统计(ZYH) 定理2 ( ) ( ) ( ) ( ) 1 2 k 1 2 k P Ai Ai Ai = P Ai P Ai P Ai 相对独立与相互独立的概念很容易推广到多个 随机事件的情形,如我们有 在 0<P(Ai )<1(i=1,2, ···,n) 的条件下事件 组A1 , A2 , , An 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是 事实上,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事件的独立性, 往往可由实际问题本身的意义判定. 对于任意k (1≤k≤n) 及 2 1 . (1 1) 0 1 2 3 个式子 共 n C C C C C n n n n n n n n = − − = + − − + ++ 1≤i1< i2<···< ik≤n,有

例1(伯恩斯坦反例)一个均匀的正四面体 其第一面染成红色,第二面染成白色,第三面染成 黑色,而第四面同时染上红、白、黑三种颜色.现 以A,B,C分别记投一次四面体出现红,白,黑颜色 朝下的事件,问事件A,B,C是否相互独立? 解由于在四面体中红,白,黑各出现两面,故 P(4)=P(B)=P(C)= 又由于同时出现2~3种颜色的只有一面,故 P(AB)=P(BC)=P(AC=P(ABC) 欐率统计(ZYH) ▲区u
概率统计(ZYH) 一个均匀的正四面体, 其第一面染成红色, 第二面染成白色 , 第三面染成 黑色, 而第四面同时染上红、白、黑三种颜色. 现 以 A, B, C 分别记投一次四面体出现红, 白, 黑颜色 朝下的事件, 问事件 A, B, C是否相互独立? 例1(伯恩斯坦反例) 解 由于在四面体中红, 白, 黑各出现两面, 故 2 1 P(A) = P(B) = P(C) = 又由于同时出现 2~3种颜色的只有一面,故 4 1 P(AB) = P(BC) = P(AC) = P(ABC) =

P(A=P(B)=P(C) P(AB)=P(BC)=P(AC)=P(ABC)A P(AB)=P(A)P(B) 从而有 P(BC)=P(B)P(C P(AC=P(AP(C) 所以三事件A,B,C两两相互独立 但P(ABC)=≠=PA)P(B)P(C 因此作为事件组,A,B,C不是相互独立的 欐率统计(ZYH) ▲
概率统计(ZYH) 从而有 因此作为事件组, A, B, C 不是相互独立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P AC P A P C P BC P B P C P AB P A P B 所以三事件 A, B, C 两两相互独立. 但 4 1 P(ABC) = ( ) ( ) ( ) 8 1 = P A P B P C 2 1 P(A) = P(B) = P(C) = 4 1 P(AB) = P(BC) = P(AC) = P(ABC) =

例2甲,乙两人同时向敌机炮击,已知甲击中敌 机的概率为0.6,乙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5,求敌机被 击中的概率 解设A=(甲击中敌机 B={乙击中敌机},C={敌机被击中} 则C=A∪B(A与B不互斥),但A与B独立,进而 A与B独立又:P(4)=0.6,P(B)=0.5 P(C)=1-P(C)=1-P(AB)=1-P(A)P(B)=08 两事件相互独立两事件互斥 欐率统计(ZYH) ▲
概率统计(ZYH) 甲, 乙两人同时向敌机炮击, 已知甲击中敌 机的概率为0.6, 乙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5, 求敌机被 击中的概率. 解 设 A={ 甲击中敌机 } B={ 乙击中敌机 },C={ 敌机被击中 } 则C = A B 又 P(A) = 0.6, P(B) = 0.5 ( A与B不互斥) 例2 ,但 A与B独立, 进而 A 与 B独 立. P(C) = 1− P(C ) = 1− P(A B) = 1− P(A)P(B) = 0.8 两事件相互独立 两事件互斥

例3设一个系统由2n个元件组成,每个元件的 可靠性均为r,且各元件能否正常工作是相互独立 的,求下列系统Ⅰ和Ⅱ的可靠性,并比较其大小 n 系统I n+1 n+2 2n 2 系统Ⅱ n+1 注ε串联通路正常工作分→通路上各部分都正常工作 并联通路正常工作台至少有一条通路正常工作 欐率统计(ZYH) ▲
概率统计(ZYH) 设一个系统由2n个元件组成, 每个元件的 可靠性均为r, 且各元件能否正常工作是相互独立 的, 求下列系统Ⅰ和Ⅱ的可靠性, 并比较其大小. 例3 系统Ⅰ 系统Ⅱ n+1 n+2 … 2n 1 2 … n 注:串联通路正常工作 通路上各部分都正常工作 并联通路正常工作 至少有一条通路正常工作 … n+1 n+2 2n 1 2 n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4 条件概率.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3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2 事件的频率与概率.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1 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电子教案.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PPT教学课件(习题课)第9章 假设检验.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PPT教学课件(习题课)第8章 参数估计.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PPT教学课件(习题课)第7章 样本与抽样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PPT教学课件(习题课)第6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PPT教学课件(习题课)第5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PPT教学课件(习题课)第4章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数值模拟.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PPT教学课件(习题课)第3章 随机向量及其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PPT教学课件(习题课)第2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PPT教学课件(习题课)第1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线性代数》课程双语教学课件_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线性代数》课程双语教学课件_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pdf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线性代数》课程双语教学_教学日历.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线性代数》课程双语教学_教学大纲(英文).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要求_工程数学课程试卷批阅与成绩填写要求.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要求_工程数学课程考试注意事项.doc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随机向量及其分布 3.1 二维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随机向量及其分布 3.2 边缘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随机向量及其分布 3.3 条件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随机向量及其分布 3.4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数值模拟 4.1 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数值模拟 4.2 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5.1 数学期望.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5.2 方差.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5.3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5.4 原点矩与中心矩.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6.1 大数定律.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6.2 中心极限定理.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样本与抽样分布 7.1 基本概念.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样本与抽样分布 7.2 基本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样本与抽样分布 7.3 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参数估计 8.1 参数的点估计.ppt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参数估计 8.2 估计量的评价标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