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二讲 中国的人口

中国的人口(一 刘玉 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中国的人口(一) 刘玉 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主要内容 ■中国人口规模与结构 ■中国人口转变模式 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 ■中国人口城市化 中国人口贫困与就业
主要内容 ◼ 中国人口规模与结构 ◼ 中国人口转变模式 ◼ 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 ◼ 中国人口城市化 ◼ 中国人口贫困与就业

中国人口总规模 历年人口总规模 年份 年末总人口(万人) 1978 96259 1985 105851 1990 114333 1995 121121 2000 126743 2002 128453
中国人口总规模 历年人口总规模 年份 年末总人口(万人) 1978 96259 1985 105851 1990 114333 1995 121121 2000 126743 2002 128453

分地区人口规模 0-1000 1001-3000 3000-5000 5000-7500 7500-9613 600 Kilometers
分地区人口规模 N W E S 0 - 1000 1001 - 3000 3000 - 5000 5000 - 7500 7500 - 9613 0 600 Kilometers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 100 980 口女 性男性 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2(年份)
中国人口性别结构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2 (年份) 女 性 男 性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100% 90% 口65岁及以上人 口比重(%) 80% 70% 60% 口15-64岁人口 50% 比重(%) 40% 30% 0-14岁人口比 20% 重(%) 10% 1964 1982 1990 2000(年份)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0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年份) 65岁及以上人 口比重(%) 15-64岁人口 比重(%) 0-14岁人口比 重(%)

中国人口城乡地域结构 100% 90 80% 60% 村人 50% 40% 口城镇人口 20%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年份)
中国人口城乡地域结构 0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年份) 乡 村 人 口 城 镇 人 口

中国人口教育水平结构 100% 每十90% 万人 口其他 80% 中各 种受70% 口小学 教育60% 程度 口初中 人口 50% 比重40% 口高中和中专 30% 口大专及以上 2 1964 1982 1990 2000 (年份)
中国人口教育水平结构 0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每十 万人 中各 种受 教育 程度 人口 比重 1964 1982 1990 2000 (年份) 其他 小学 初中 高中和中专 大专及以上

中国人口民族结构 100% 90% 80% 口少数民族 人口比重 60% 口汉族人口 50% 比重 40% 30% 20% 1953 1964 1990 2000(年份)
中国人口民族结构 0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年份) 少数民族 人口比重 汉族人口 比重

中国人口转变模式 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 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迪的“三个序列”理论(1934): 第1序列(原始阶段):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 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第2序列(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 然增长率 第3序列(现代阶段):先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维持 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 高又转入低
中国人口转变模式 ◼ 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 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 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1934): 第1序列(原始阶段):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 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第2序列(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 然增长率 第3序列(现代阶段):先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维持 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 高又转入低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一讲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2).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四章 抽样:设计与步骤.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三章 问卷调查设计和访谈技巧.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七章 数据分析:二元变量相关和回归.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六章 频数分布:列联表和假设检验.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二章 市场调研过程设计.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一章 导论.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五章 抽样:样本容量的确定.ppt
-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研究)第二讲 贸易的好处——加纳和韩国.doc
-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研究)第三讲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代价.doc
- 《国际贸易理论》ppt电子书.ppt
-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研究)参考书目及有关杂志.doc
-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研究)第一讲 丰田公司应对欧美贸易保护.doc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导论国际税收.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国际避税的防范.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国际避税概论.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方法.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22).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1/2).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导论.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三讲 中国的人口二.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四讲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一.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五讲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2).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六讲 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七讲 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八讲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s on Finance(任课教师:张圣平).doc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导论(任课教师:张圣平).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债券和股票的定价.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有效市场理论及其困境.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项目投资分析.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定价模型.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投资组合与资产定价二.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衍生证券及其应用.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APT的均衡证明.pdf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两时期CAPM模型.pdf
- 《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货币概述.ppt
- 《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金融机构体系.ppt
- 《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ppt
- 《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