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研究)第二讲 贸易的好处——加纳和韩国

贸易的好处:加纳和韩国 1970年.加纳与韩国的生活水平大致相同;当年加纳的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为250美元,韩国为260美元。到了1992年,情 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790美元, 而加纳仅为450美元,这反映出两国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率。 1968-1988年间,加纳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5%, 而1980到1992年间仅为0。1%。相反,1968到1992年间韩国 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9%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 案,但是两国对于国际贸易的态度可以部分地说明其中的原因。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韩国政府特别支持贸易,而加纳政府 却不鼓励本国的生产商参与国际贸易。 加纳于1957年获得独立,他是英国在西非的殖民地中最早获 得独立的国家。该国的第一任总统克瓦米·恩克鲁玛的影响下, 该国对很多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以促进本国在 某些制成品方面的自给自足,并且采取阻止本国企业进行出口贸 易的政策。结果,加纳这一当年非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现在竟变 成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以加纳政府对可可贸易的态度为例来看加纳抵制贸易的政策
1 贸易的好处:加纳和韩国 1970 年.加纳与韩国的生活水平大致相同;当年加纳的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为 250 美元,韩国为 260 美元。到了 1992 年,情 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 6790 美元, 而加纳仅为 450 美元,这反映出两国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率。 1968—1988 年间,加纳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1.5%, 而 1980 到 1992 年间仅为 0。1%。相反,1968 到 1992 年间韩国 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 9%。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 案,但是两国对于国际贸易的态度可以部分地说明其中的原因。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韩国政府特别支持贸易,而加纳政府 却不鼓励本国的生产商参与国际贸易。 加纳于 1957 年获得独立,他是英国在西非的殖民地中最早获 得独立的国家。该国的第一任总统克瓦米·恩克鲁玛的影响下, 该国对很多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以促进本国在 某些制成品方面的自给自足,并且采取阻止本国企业进行出口贸 易的政策。结果,加纳这一当年非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现在竟变 成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以加纳政府对可可贸易的态度为例来看加纳抵制贸易的政策

如何摧毁了该国的经济。加纳拥有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便 利的海运航线,这一切都决定了他在可可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 势。简单地说,他是世界上最适宜于种植可可的地方。1957年 时,加纳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此后,新独立的 国家政府创设了一个由国家控制的可可推销委员会,它有权确定 可可的价格,并且被指定为加纳生产的所有可可的唯一购买者。 该委员会压低可可的国内收购价格,又以市场价格将收购的可可 在世界市场出售。这样,它可能以25美分磅的价格从种植者手 中购得可可,再以50美分磅在世界市场上出售。事实上,该委 员会付给种植者的价格远低于可可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价值,这样 一来就等于对可可的出口征了税,而国内收购价与出口价格之间 的差额都进入了国库,这笔钱被用于政府的国有化和工业化政 策 1963-1979年间,可可推销委员会付给加纳可可种植者的价 格增长了6个系数,而加纳的消费品价格增长了22个系数,邻 近国家的可可价格增长了36个系数。按实际价格计算,可可委 员会付给加纳种植者的价格每年都在减少,而世界市场价格却在 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加纳的农民放弃了种植可可,转而 生产一些能在国内市场销售出去的基本粮食作物。这样,在7年
2 如何摧毁了该国的经济。加纳拥有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便 利的海运航线,这一切都决定了他在可可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 势。简单地说,他是世界上最适宜于种植可可的地方。1957 年 时,加纳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此后,新独立的 国家政府创设了一个由国家控制的可可推销委员会,它有权确定 可可的价格,并且被指定为加纳生产的所有可可的唯一购买者。 该委员会压低可可的国内收购价格,又以市场价格将收购的可可 在世界市场出售。这样,它可能以 25 美分/磅的价格从种植者手 中购得可可,再以 50 美分/磅在世界市场上出售。事实上,该委 员会付给种植者的价格远低于可可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价值,这样 一来就等于对可可的出口征了税,而国内收购价与出口价格之间 的差额都进入了国库,这笔钱被用于政府的国有化和工业化政 策。 1963—1979 年间,可可推销委员会付给加纳可可种植者的价 格增长了 6 个系数,而加纳的消费品价格增长了 22 个系数,邻 近国家的可可价格增长了 36 个系数。按实际价格计算,可可委 员会付给加纳种植者的价格每年都在减少,而世界市场价格却在 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加纳的农民放弃了种植可可,转而 生产一些能在国内市场销售出去的基本粮食作物。这样,在 7 年

的时间里,加纳的可可生产和出口锐减了13以上。与此同时, 加纳政府依靠国有企业建立国家工业基础的努力宜告失败。结果 加纳出口收入的减少使本国经济陷入衰退,外汇储备下降,这严 重地限制了该国购买必要进口产品的能力。 加纳采取的是内向型贸易政策,这使该国的资源转向其没有 优势的基本农作物种植和制造业领域,而不再种植可可这一该国 在世界经济中享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这种资源的低效使用损 害了加纳的经济,也抑制了该国的经济发展 再来看看韩国政府所采取的贸易政策。世界银行把韩国贸易 政策的特点归纳为“极为外向型”。与加纳不同,韩国政府强调 对制成品的进口设置低障碍(对农产品则不同),并采取刺激措 施鼓励韩国公司进行出口。从50年代后期开始,韩国政府逐渐 将进口关税的平均水平从进口产品价格的60%降低到80年代中 期的20%以下,并将大多数非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降为0。此外, 受配额限制的进口产品的数目也从50年代后期的90%以上减少 到80年代初的0。同时,韩国政府给出口商的补贴也从50年代 后期的占销售价格的80%逐渐下降到1965年的不到20%,到 1984年则不给补贴。除在农业部门(农业部门的游说集团强烈 要求对农产品实施进口限制)以外,韩国的贸易政策逐渐向自由
3 的时间里,加纳的可可生产和出口锐减了 1/3 以上。与此同时, 加纳政府依靠国有企业建立国家工业基础的努力宣告失败。结果 加纳出口收入的减少使本国经济陷入衰退,外汇储备下降,这严 重地限制了该国购买必要进口产品的能力。 加纳采取的是内向型贸易政策,这使该国的资源转向其没有 优势的基本农作物种植和制造业领域,而不再种植可可这一该国 在世界经济中享有绝对优势的经济作物。这种资源的低效使用损 害了加纳的经济,也抑制了该国的经济发展。 再来看看韩国政府所采取的贸易政策。世界银行把韩国贸易 政策的特点归纳为“极为外向型”。与加纳不同,韩国政府强调 对制成品的进口设置低障碍(对农产品则不同),并采取刺激措 施鼓励韩国公司进行出口。从 50 年代后期开始,韩国政府逐渐 将进口关税的平均水平从进口产品价格的 60%降低到 80 年代中 期的 20%以下,并将大多数非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降为 0。此外, 受配额限制的进口产品的数目也从 50 年代后期的 90%以上减少 到 80 年代初的 0。同时,韩国政府给出口商的补贴也从 50 年代 后期的占销售价格的 80%逐渐下降到 1965 年的不到 20%,到 1984 年则不给补贴。除在农业部门(农业部门的游说集团强烈 要求对农产品实施进口限制)以外,韩国的贸易政策逐渐向自由

贸易发展。 韩国的外向型贸易政策取得了成功,该国经济也发生了巨大 的转变。最初,韩国的资源从农业方面转向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特别是纺织、服装和制鞋业。韩国拥有充足、廉价的而又受过良 好教育的劳动力,这使它能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里建立 “比较优势”的基础。近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韩国经济 已开始向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发展,特别是汽车、航空、家 用电器和先进材料等领域。这一切都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50年代后期,韩国77%的劳动力都就业于农业部门,今天,这 个比例已降到20%以下。同时,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 的比例从不到10%增长到30%以上,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 增长率超过9%
4 贸易发展。 韩国的外向型贸易政策取得了成功,该国经济也发生了巨大 的转变。最初,韩国的资源从农业方面转向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特别是纺织、服装和制鞋业。韩国拥有充足、廉价的而又受过良 好教育的劳动力,这使它能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里建立 “比较优势”的基础。近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韩国经济 已开始向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发展,特别是汽车、航空、家 用电器和先进材料等领域。这一切都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50 年代后期,韩国 77%的劳动力都就业于农业部门,今天,这 个比例已降到 20%以下。同时,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 的比例从不到 10%增长到 30%以上,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 增长率超过 9%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研究)第三讲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代价.doc
- 《国际贸易理论》ppt电子书.ppt
-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研究)参考书目及有关杂志.doc
-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研究)第一讲 丰田公司应对欧美贸易保护.doc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导论国际税收.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国际避税的防范.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国际避税概论.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方法.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22).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1/2).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导论.ppt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案例七Philip Morris Gmbh税案.doc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案例六外商投资企业避税案.doc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案例五HCA(美国医院公司)诉美国国内收入署.doc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案例四泛美卫星公司案.doc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案例三常设机构的认定.doc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案例二法国 Fruehauf股份公司案.doc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案例一巴塞罗那电能公司案.doc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专题六转让定价及其调整.doc
- 《国际税收》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专题二所得征税权分配规则.doc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五章 抽样:样本容量的确定.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一章 导论.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二章 市场调研过程设计.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六章 频数分布:列联表和假设检验.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七章 数据分析:二元变量相关和回归.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三章 问卷调查设计和访谈技巧.ppt
- 北京大学:《市场调研》第四章 抽样:设计与步骤.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一讲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2).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二讲 中国的人口.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三讲 中国的人口二.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四讲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一.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五讲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2).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六讲 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七讲 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八讲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s on Finance(任课教师:张圣平).doc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导论(任课教师:张圣平).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债券和股票的定价.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有效市场理论及其困境.ppt
- 北京大学:《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项目投资分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