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病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上下篇,共二十三章)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38
文件大小:2.67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绪论 上篇 病理解剖学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 炎症 第四章 肿瘤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传染病 下篇 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三章 水肿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 发热 第六章 缺氧 第七章 休克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九章 呼吸衰竭 第十章 心力衰竭 第十一章 肝性脑病 第十二章 肾功能衰竭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绪论 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分配 总学时:100分钟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15 (二)病理学内容 分分 (三)病理学的地位 15分 (四)研究方法 (五)学习方法 (六)发展简史 5分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要讲授内容及时间安排(6×50分钟) 概述15分钟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15分钟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50分钟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15分钟 损伤的修复100分钟 小结5分钟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课内容及时间安排(4×50分钟) 概述8min 2、充血30min 3、血栓形成70min 栓塞45min 5、梗死40min 6、小结7min

1 绪 论 主要讲解内容及时间分配 总学时:100 分钟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15 分 (二)病理学内容 20 分 (三)病理学的地位 15 分 (四)研究方法 40 分 (五)学习方法 5 分 (六)发展简史 5 分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主要讲授内容及时间安排 (6×50 分钟) 1、概述 15 分钟 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15 分钟 3、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50 分钟 4、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15 分钟 5、损伤的修复 100 分钟 6、小结 5 分钟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授课内容及时间安排(4×50 分钟) 1、概述 8min 2、充血 30min 3、血栓形成 70min 4、栓塞 45min 5、梗死 40min 6、小结 7min

炎 症 是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分钟) 1、炎症的概念及原因30分钟 2、炎症介质 20分钟 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20分钟 4、炎症的类型70分钟 5、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20分钟 6、炎症的临床分型与结 40分钟 肿 瘤 课内容及时间分配(8X50分钟) 肿瘤的概念20min 2.肿瘤的特性130min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5min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20min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20min 6.癌前病变 25min 常见肿瘤140min 8.病因发病学30min 心血管系统疾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分钟) 1、风湿病40min2、感染性心内膜炎20min 3、心瓣膜病40min 动脉粥样硬化70min5、冠心病40min 6、高血压病90min 呼吸系统疾病 课内容及时间分配(4×50分钟) (1)复习肺组织学及生理和解剖特点30min

2 炎 症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 分钟) 1、 炎症的概念及原因 30 分钟 2、 炎症介质 20 分钟 3、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20 分钟 4、 炎症的类型 70 分钟 5、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20 分钟 6、炎症的临床分型与结局 40 分钟 肿 瘤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8X50 分钟) 1. 肿瘤的概念 20min 2. 肿瘤的特性 130 min 3.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5 min 4.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0 min 5.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20 min 6.癌前病变 25min 7. 常见肿瘤 140min 8. 病因发病学 30min 心血管系统疾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 分钟) 1、风湿病 40min 2、感染性心内膜炎 20min 3、心瓣膜病 40min 4、动脉粥样硬化 70min 5、冠心病 40min 6、高血压病 90min 呼吸系统疾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4×50 分钟) (1)复习肺组织学及生理和解剖特点 30min

(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90min(3)肺炎80min 消化系统疾病 殳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分钟) 1.消化系统正常解剖组织结构复习10min 2.胃炎30min 溃疡病80min 4.病毒性肝炎100min5.肝硬化80mi 泌尿系统疾病 是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分钟) 1、正常肾脏解剖组织学及功能复习30min 2、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40min 3、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0min 4、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40min 5、膜性肾小球肾炎20min 6、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10min 7、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min 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5min 9、lgA肾病5min 10、慢性肾小球肾炎30min l1、肾盂肾炎 传染病 课内容及时间分配(4×50) 1、传染病传播特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20分钟 2、结核病概述(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30分钟 3、结核病基本病变及转归30分钟4、原发性肺结核20分钟 5、继发性肺结核60分钟 6、肺外结核40分钟

3 (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 90min (3)肺炎 80min 消化系统疾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 分钟) 1.消化系统正常解剖组织结构复习 10min 2.胃炎 30min 3.溃疡病 80min 4.病毒性肝炎 100min 5.肝硬化 80mi 泌尿系统疾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 分钟) 1、 正常肾脏解剖组织学及功能复习 30min 2、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40min 3、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0min 4、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40min 5、膜性肾小球肾炎 20min 6、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10min 7、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0min 8、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5min 9、 IgA 肾病 5min 10、慢性肾小球肾炎 30min 11、肾盂肾炎 40min 12、小结 10min 传 染 病 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 (4×50) 1、传染病传播特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 20 分钟 2、结核病概述(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 30 分钟 3、结核病基本病变及转归 30 分钟 4、原发性肺结核 20 分钟 5、继发性肺结核 60 分钟 6、肺外结核 40 分钟

绪 论 、病理学及其任务 念: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 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究目的: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 自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内容 包括病理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病理解剖学部分主要是从形态上观察 和研究疾病:病理生理学则主要研究机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病理解剖学又分为 总论及各论,总论又称普通病理学,主要研究不同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包括1~ 章;各论又称特殊病理学,主要阐述机体各系统不同器官和组织所发生疾病的 特殊规律。例如,肝炎、肾炎、肠炎,它们共同的基本病变为炎症,但由于各器 官本身在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上的不同,这几种炎症在病因、发病机制、病变 特点、转归及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上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就属于特定疾病的特 殊规律。因此,只有掌握好总论,才能学好各论:只有学好了病理学,才能为临 床医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病理学的地位——桥梁作用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科学逐渐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它们的共同目的和 任务就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正常和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为防治疾病, 保障人类健康服务。病理学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发病学以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因此,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

4 绪 论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概念: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 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研究目的: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 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病理学内容 包括病理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病理解剖学部分主要是从形态上观察 和研究疾病;病理生理学则主要研究机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病理解剖学又分为 总论及各论,总论又称普通病理学,主要研究不同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包括 1~ 4 章;各论又称特殊病理学,主要阐述机体各系统不同器官和组织所发生疾病的 特殊规律。例如,肝炎、肾炎、肠炎,它们共同的基本病变为炎症,但由于各器 官本身在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上的不同,这几种炎症在病因、发病机制、病变 特点、转归及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上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就属于特定疾病的特 殊规律。因此,只有掌握好总论,才能学好各论;只有学好了病理学,才能为临 床医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病理学的地位-----桥梁作用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科学逐渐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它们的共同目的和 任务就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正常和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为防治疾病, 保障人类健康服务。病理学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发病学以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因此,病理学与基础医学中的

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均有密切的 系,也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 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明显地表现在对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上。临床医学除运 用各种临床诊察、检验、治疗等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外,往往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 的研究方法如活体组织检查、尸体剖检以及动物实验等来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提 高临床工作的水平。病理学则除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病理学)外,也必须密切联系 临床,直接从患病机体去研究疾病,否则也不利于病理学本身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autopsy)一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一尸检(尸体剖验) 通过尸检,可确定病变,查明死因,协助临床总结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 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正确解决提供证据; 并可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卫生防疫 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l( biopsy)一用局部切取、钳取、搔刮、摘取等手术方法从病人活体获取病变组织 进行病理检查一活检(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 由于活检的组织新鲜,固定后能基本保存病变的真相,有利于及时、准确地 作出病理诊断,可作为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依据;必要时可在手术进行中作冷冻 韧片快速诊断,可在20分钟内确定病变性质,从而协助临床医师及时选择手术治 方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活检可连续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 因此活检是目前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十

5 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均有密切的 联系,也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 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明显地表现在对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上。临床医学除运 用各种临床诊察、检验、治疗等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外,往往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 的研究方法如活体组织检查、尸体剖检以及动物实验等来对疾病进行观察研究,提 高临床工作的水平。病理学则除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病理学)外,也必须密切联系 临床,直接从患病机体去研究疾病,否则也不利于病理学本身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A(autopsy)—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尸体剖验)。 通过尸检,可确定病变,查明死因,协助临床总结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 验和教训,提高诊治水平,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正确解决提供证据; 并可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卫生防疫 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B(biopsy)—用局部切取、钳取、搔刮、摘取等手术方法从病人活体获取病变组织 进行病理检查---活检(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 由于活检的组织新鲜,固定后能基本保存病变的真相,有利于及时、准确地 作出病理诊断,可作为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依据;必要时可在手术进行中作冷冻 切片快速诊断,可在 20 分钟内确定病变性质,从而协助临床医师及时选择手术治 疗方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活检可连续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 因此活检是目前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十

重要的意义 c( cytology)一指涂片染色法,我们可通过针吸病变组织或采集病变处脱落细胞涂 片染色来进行病理学检查。此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易于接受,常 用于普查。但确定恶性后须进一步作活检证实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优点在于我们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动物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和研 究。例如可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活检,以了解疾病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 展的过程: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或影响等,并可和人体疾病进行对照研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观察之受限和不足,但动物与人体之间毕竞存在种 种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用于人体,这是必须注意的 组织和细胞培养:我们可将某种组织或单人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 以研究在各种因子作用下细胞和组织病变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例如在病毒感染和其 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如何发生恶性转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方便地 在体外观察研究各种疾病或病变过程,研究加以影响的方法,而且周期短、见效快 同以节省研究时间,是很好的研究方法之一。但缺点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各部 分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体内的整体环境不同,故不能将研究结果与体内过程等 同看待 (三)观察方法 大体观察:主要运用肉眼或配合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 病变性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要求了解标本的形状、大小、重量、色泽、质 地、表面及切面形态、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及包膜紧张度等

6 分重要的意义。 C(cytology)—指涂片染色法,我们可通过针吸病变组织或采集病变处脱落细胞涂 片染色来进行病理学检查。此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易于接受,常 用于普查。但确定恶性后须进一步作活检证实。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优点在于我们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动物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和研 究。例如可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活检,以了解疾病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 展的过程;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或影响等,并可和人体疾病进行对照研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弥补人体观察之受限和不足,但动物与人体之间毕竟存在种 种差异,不能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直接套用于人体,这是必须注意的。 2、组织和细胞培养:我们可将某种组织或单人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 以研究在各种因子作用下细胞和组织病变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例如在病毒感染和其 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如何发生恶性转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方便地 在体外观察研究各种疾病或病变过程,研究加以影响的方法,而且周期短、见效快, 可以节省研究时间,是很好的研究方法之一。但缺点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各部 分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体内的整体环境不同,故不能将研究结果与体内过程等 同看待。 (三)观察方法 1、大体观察:主要运用肉眼或配合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 病变性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要求了解标本的形状、大小、重量、色泽、质 地、表面及切面形态、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及包膜紧张度等

组织学观察:将肉眼确定的病变组织取材后,先以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然后用 石蜡包埋制成切片,或将脱落细胞制成涂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 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病理诊断。组织切片最常用苏木素一伊红 染色(匪)。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进行病理诊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 组织和细胞化学:俗称特殊染色,通过某些组织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显色试剂, 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和代谢改变的认识,弄 形态改变与代谢改变的关系。例如用苏丹Ⅲ染色法可将细胞内的脂肪成分反映出 来,从而鉴别细胞到底发生的是脂肪变性还是水样变性 超微结构观察:在电镜下观察病变组织的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核 糖体等)。这是迄今最细致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在超微结构水平上,还常能将形 结构的改变与机能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大大有利于加深对疾病和病变的认识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运用具有某种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胞成 份化学特性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方法,可以了解组织、细胞内各种蛋白质、酶类 核酸、糖原等等化学成分的状况,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这种方法不仅 何以揭示普通形态学方法所不能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而且往往 尚未出现形态结构改变之前,就能查出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此外,随着免疫学技 术的进步,还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了解组织、细胞的免疫 性状,对于病理学研究和诊断都有很大帮助 五、学习方法 调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和掌握病理专业名词、术语是学好病理学的基础

7 2、组织学观察:将肉眼确定的病变组织取材后,先以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然后用 石蜡包埋制成切片,或将脱落细胞制成涂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 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病理诊断。组织切片最常用苏木素-伊红 染色(HE)。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进行病理诊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 3、组织和细胞化学:俗称特殊染色,通过某些组织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显色试剂, 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和代谢改变的认识,弄 清形态改变与代谢改变的关系。例如用苏丹Ⅲ染色法可将细胞内的脂肪成分反映出 来,从而鉴别细胞到底发生的是脂肪变性还是水样变性。 4、超微结构观察:在电镜下观察病变组织的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核 糖体等)。这是迄今最细致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在超微结构水平上,还常能将形 态结构的改变与机能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大大有利于加深对疾病和病变的认识。 5、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运用具有某种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胞成 分化学特性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方法,可以了解组织、细胞内各种蛋白质、酶类、 核酸、糖原等等化学成分的状况,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这种方法不仅 可以揭示普通形态学方法所不能观察到的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而且往往 在尚未出现形态结构改变之前,就能查出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此外,随着免疫学技 术的进步,还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了解组织、细胞的免疫 学性状,对于病理学研究和诊断都有很大帮助。 五、学习方法 强调以下几点: ⑴正确理解和掌握病理专业名词、术语是学好病理学的基础;

(2)学习病理学要重视4个联系:①重视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变化的联系。②重 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③加强病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④重视病理与临床 的联系。要学会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疾病现象,联系有关防治的问题,培养防治疾 j的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学会观察病理变化。 发展简史 公元前460~30年,希波克拉底,首创体液病理学 8世纪中叶,意大利莫尔加尼,器官病理学,病理形态学标志 9世纪中叶,德国魏尔啸,首创细胞病理学,划时代贡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现代,超微病理学,促使病理学已不仅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而且深入到从分子 水平、从人类遗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去认识有关疾病,研究疾病的起因和 发病机制。 我国,南宋宋慈《洗冤集录》,为我国最早一部法医学著作。另我国秦汉时期的 《黄帝内经》、隋唐时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亦对病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 的贡献

8 ⑵学习病理学要重视 4 个联系:①重视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变化的联系。②重 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③加强病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④重视病理与临床 的联系。要学会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疾病现象,联系有关防治的问题,培养防治疾 病的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⑶学会观察病理变化。 六、发展简史 公元前 460~370 年,希波克拉底,首创体液病理学 18 世纪中叶,意大利莫尔加尼,器官病理学,病理形态学标志 19 世纪中叶,德国魏尔啸,首创细胞病理学,划时代贡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现代,超微病理学,促使病理学已不仅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而且深入到从分子 水平、从人类遗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去认识有关疾病,研究疾病的起因和 发病机制。 我国,南宋宋慈《洗冤集录》,为我国最早一部法医学著作。另我国秦汉时期的 《黄帝内经》、隋唐时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亦对病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 的贡献

上篇病理解剖学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机体器官和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生命活动是在体内、外环境的动 平衡中进行的。正常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以至机体,能对不断变化 的体内、外环境作出及时的反应,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当细胞遇到轻度持续的 理性刺激时(刺激轻、持续时间长),组织、细胞能作出及时的调整,并在代 谢、功能或形态结构上发生必要的改变,以保证其本身乃至整个机体的生存,这 细胞发生了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当内外因素的刺 激作用超过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能力(刺激重、细胞不能耐受),就会发生损伤 若损伤轻,消除刺激因子后,受损细胞可恢复常态,则称为变性(或称亚致死性 胞损伤),该病变可逆。但如果引起损伤的刺激很强或持续存在,则可导致不可 逆的细胞损伤,最终引起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类型。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不断地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因子的影响。这些刺激因子有 的很强烈(如地震、车祸),有的很细微(如单个基因的突变),均可不同程度地 造成机体的损伤。常见的引起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因子可归纳为缺氧、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失调等几个方面 缺氧 缺氧是许多致病因素引起细胞损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环节。也是导致细胞 和组织损伤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缺氧可使细胞内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 阻,ATP产生减少甚至停止,最后引起细胞损伤

9 上篇 病理解剖学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机体器官和组织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生命活动是在体内、外环境的动 态平衡中进行的。正常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以至机体,能对不断变化 的体内、外环境作出及时的反应,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当细胞遇到轻度持续的 病理性刺激时(刺激轻、持续时间长),组织、细胞能作出及时的调整,并在代 谢、功能或形态结构上发生必要的改变,以保证其本身乃至整个机体的生存,这 时细胞发生了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当内外因素的刺 激作用超过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能力(刺激重、细胞不能耐受),就会发生损伤。 若损伤轻,消除刺激因子后,受损细胞可恢复常态,则称为变性(或称亚致死性 细胞损伤),该病变可逆。但如果引起损伤的刺激很强或持续存在,则可导致不可 逆的细胞损伤,最终引起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类型。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不断地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因子的影响。这些刺激因子有 的很强烈(如地震、车祸),有的很细微(如单个基因的突变),均可不同程度地 造成机体的损伤。常见的引起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因子可归纳为缺氧、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失调等几个方面: 一、缺氧 缺氧是许多致病因素引起细胞损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环节。也是导致细胞 和组织损伤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缺氧可使细胞内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 受阻,ATP 产生减少甚至停止,最后引起细胞损伤

缺氧引起损伤的病变取决于缺氧的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受累细胞对缺氧的耐 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如肝、肾、肺,常温下脑缺氧后尚能复苏的时限为 Fmin1oin(所以应该争取在呼吸和心跳停止5分钟内开始心肺脑复肺,而肝脏 内30min~35min,肾脏为6omin180min,肺脏为60min 缺氧可为全身性亦可为局部性,前者乃因空气稀薄(如高山缺氧)或呼吸功能 瘴碍(如呼吸道和肺疾患),或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如一氧化碳或氰化物中毒、 重贫血)所致。局部缺氧的原因则往往是缺血,常由局部循环障碍引起。 物理因素 包括机械性、高温、低温、电流、射线等刺激因子。机械性损伤能使细胞、 织破裂;高温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包括酶)变性,低温可使血管收缩、受损、引 起组织缺血、细胞损害;电流通过组织时引起高温,同时也可直接刺激组织、特别 神经组织,引起功能障碍;电离射线能直接或间接造成生物大分子损伤,引起细 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化学因子 许多物质能与细胞或组织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或破坏,这 物质称为毒物。其毒性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毒物的可吸收性(经皮、经口或经呼吸 道),其损害作用则决定于其浓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毒物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各种方式抑制醇的活性而发挥 其毒性作用。也可通过抑制神经体液传导过程而发挥作用 常见毒物包括四氯化碳、农用杀虫剂、砷化物、汞化物、氰化物等。 四、生物因子

10 缺氧引起损伤的病变取决于缺氧的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受累细胞对缺氧的耐 受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如肝、肾、肺,常温下脑缺氧后尚能复苏的时限为 5min~10min(所以应该争取在呼吸和心跳停止 5 分钟内开始心肺脑复肺),而肝脏 为 30min~35min,肾脏为 60min~180min,肺脏为 60min。 缺氧可为全身性亦可为局部性,前者乃因空气稀薄(如高山缺氧)或呼吸功能 障碍(如呼吸道和肺疾患),或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如一氧化碳或氰化物中毒、 严重贫血)所致。局部缺氧的原因则往往是缺血,常由局部循环障碍引起。 二、物理因素 包括机械性、高温、低温、电流、射线等刺激因子。机械性损伤能使细胞、 组织破裂;高温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包括酶)变性,低温可使血管收缩、受损、引 起组织缺血、细胞损害;电流通过组织时引起高温,同时也可直接刺激组织、特别 是神经组织,引起功能障碍;电离射线能直接或间接造成生物大分子损伤,引起细 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三、化学因子 许多物质能与细胞或组织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或破坏,这 些物质称为毒物。其毒性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毒物的可吸收性(经皮、经口或经呼吸 道),其损害作用则决定于其浓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毒物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各种方式抑制酶的活性而发挥 其毒性作用。也可通过抑制神经体液传导过程而发挥作用。 常见毒物包括四氯化碳、农用杀虫剂、砷化物、汞化物、氰化物等。 四、生物因子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