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可化为规范形式的LQ问题、最优调节器的频率公式与性质、最优控制的反问题

线性连续系统最优控制补充讲义(2004-03-09)3.6可化为规范形式的LQ问题3.6.1具有规定衰减速度(稳定度)的调节器系统稳定条件,极点在左半复平面。+ Im衰减速度:系统离虚轴最近的闭环极点与虚轴间的距离,。越大,系统的非零初态响应的衰减速度愈快。+Re若闭环系统的极点都在距离虚轴为的直线左边,则称闭环系统有至少不低于。的衰减速度。最优化问题I:er00(0+ 0r0)lamin J =-x()= Ax(0)+ Bu(t)x(0)= xos.t式中,R正定,O半正定,α为正常量,(A,B)为能控对,(A,D)为能观对,Q= DDTu(l)=eu(0)令,x(0)=ex(0)则有=e"x+aex= e" (Ax+ Bu)+ ae" x=(A+aαl)e"x+Be"u转化为最优化问题IⅡI:
线性连续系统最优控制补充讲义 (2004-03-09) 3.6 可化为规范形式的 LQ 问题 3.6.1 具有规定衰减速度(稳定度)的调节器 系统稳定条件,极点在左半复平面。 衰减速度:系统离虚轴最近的闭环极点与 虚轴间的距离,。 越大,系统的非零初态 响应的衰减速度愈快。 若闭环系统的极点都在距离虚轴为的直 线左边,则称闭环系统有至少不低于 的衰减 速度。 最优化问题 I: ( ) ( ) ( ) ( ) = + 0 2 2 1 min J e x t Qx t u t Ru t dt t T T s.t x (t) = Ax(t)+ Bu(t) ( ) 0 0 x = x 式中,R 正定,Q 半正定,为正常量,(A,B)为能控对,(A,D)为能观对, T Q = DD 令, x(t) e x(t) t = u(t) e u(t) t = 则有 ( ) (A I)e x Be u e Ax Bu e x x e x e x t t t t t t = + + = + + = + 转化为最优化问题 II: Re Im

[(00x(0)+7(0Ra(0)min J=!x=(A+αl)x+ Bus.tx(0)= x(0)= xo可以证明:[A,B]完全能控→[A+αl,B]完全能控[A,D]完全能观→[A+αl,D]完全能观。则,最优化问题ⅡI有唯一解:u()=-Kax(0)其中Ka=R-B'PaPa(A+αl)+(A +αl)Pa-P.BR-'B'Pa+Q=0又由于u=e-"u=-Ke-"x()=-K,x(l)所以,两个最优控制问题的反馈增益阵是相同的,又由于最优控制问题II的闭环系统文=(A+αl-BK。)x渐近稳定,即lim x(t)= lim e"x(t) = 0所以,x()也是渐近稳定的,且其衰减速度不低于e-"。即闭环系统x=(A-BK。)x的极点均落在复平面-α直线的左边。注意,这时并不能保证衰减速度恰好是α,且大于α多少也不能保证。可以由小到大改变α,通过试验的方法找到合适的α值,保证有规定的衰减率3.6.2具有非零设定点的调节器线性定常系统
( ) ( ) ( ) ( ) = + 2 0 1 min J x t Qx t u t Ru t dt T T u s.t ( ) ( ) ( ) 0 0 0 x x x x A I x Bu = = = + + 可以证明: [A,B]完全能控 A+I,B 完全能控。 [A,D]完全能观 A+I,D 完全能观。 则,最优化问题 II 有唯一解: u(t) K x(t) = − 其中 K R B P −1 T = ( ) ( ) 0 1 + + + − + = − P A I A I P P BR B P Q T T 又由于 u e u K e x(t) K x(t) t t = = − = − − − 所以,两个最优控制问题的反馈增益阵是相同的,又由于最优控制问题 II 的闭环系统 x (A I BK )x = + − 渐近稳定,即 lim ( ) = lim ( ) = 0 → → x t e x t t t t 所以, x(t) 也是渐近稳定的,且其衰减速度不低于 t e − 。即闭环系统 x (A BK )x = − 的极点均落在复平面-直线的左边。 注意,这时并不能保证衰减速度恰好是,且大于多少也不能保证。可以 由小到大改变,通过试验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值,保证有规定的衰减率。 3.6.2 具有非零设定点的调节器 线性定常系统

x= Ax+ Bu=Cx过去讨论的都是稳态(平衡态)为零状态的问题。设给定点为ysp,稳态时各量应满足Jsp=CxdO = Axa + Bud其中,ud,xd为希望的稳态时控制和希望的状态。取指标函数min J=[6(0)-y,)o(()-y)+(u(0)-ua) R(u(0)-ua)t令[x(0)= x(0)- xa(0)= y(0)- yp[a(0)= u()- ud则[X = Ax + Bu=CX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sr(0)o()+ar(0)Ra(0)tmin2[X=AX+Bix(0)=xo - xds.t=CX这是一个规范化输出调节器问题。解得:i()=-Kx()K= R-'B'PPA+ ATP-PBR-'BIP+C'QC = 0则
= = + y Cx x Ax Bu 过去讨论的都是稳态(平衡态)为零状态的问题。 设给定点为 ysp,稳态时各量应满足 d d sp d Ax Bu y Cx = + = 0 其中,ud, xd 为希望的稳态时控制和希望的状态。 取指标函数 J (y(t) y ) Q(y(t) y ) (u(t) u ) R(u(t) u )dt d T s p d T s p u = − − + − − 2 0 1 min 令 ( ) ( ) ( ) ( ) ( ) ( ) = − = − = − d sp d u t u t u y t y t y x t x t x ~ ~ ~ 则 = = + y Cx x Ax Bu ~ ~ ~ ~ ~ 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 J y (t)Qy(t) u (t)Ru(t)dt T T u + 0 ~ ~ ~ ~ ~ 2 1 min s.t = = + y Cx x Ax Bu ~ ~ ~ ~ ~ ( ) d x = x − x 0 0 ~ 这是一个规范化输出调节器问题。 解得: u(t) Kx(t) ~ ~ = − K R B P −1 T = 0 1 + − + = − PA A P PBR B P C QC T T T 则

u(t)= -Kx(0)+ ua + Kx =-Kx(0)+ ul其中第一项由最优化问题解得:[min J =(Oy+u' Ruat2J0(不考虑非零设定值)x=Ax+Bus.t.ly= cx确定ua:X=(A-BK)x+ Bua代入状态方程lim x(0)= 0由于系统渐进稳定O = (A- BK)xa + Bua由于(A-BK)的特征值都在左半复平面,(A-BK)非奇异。则xa = -(A- BK)" Bulayp=-C(A-BK)'Bua(这是一个线性方程组,需讨论其有解、无解、有无穷解的条件。)当r=m,控制维数=输出维数时,有如下定理。定理:已知线性定常系统x=Ax+Buly=Cx其中y和u具有相同的维数,对于任何渐近稳定的定常控制律:u(0)=-Kx(0)+ ud令W。(s)是开环传递函数阵W(s)=C(sI-A)"BW,(s)是闭环传递函数阵W.(s)=C(sl-A+BK)"B当且仅当,W。(s)的“分子多项式”没有s=0的零点,则W.(s)是非奇异矩
( ) ( ) ( ) d d ud u t = −Kx t + u + Kx = −Kx t + 其中第一项由最优化问题解得: ( ) = = + = + y cx x Ax Bu st J y Qy u Ru dt T T . . 2 1 min 0 (不考虑非零设定值) 确定 d u : 代入状态方程 ( ) Bud x = A− BK x + 由于系统渐进稳定 lim ( ) = 0 → x t t ( ) d Bud 0 = A− BK x + 由于(A-BK)的特征值都在左半复平面,(A-BK)非奇异。 则 ( ) d A BK Bud x = − − −1 ( ) sp C A BK Bud y = − − −1 (这是一个线性方程组,需讨论其有解、无解、有无穷解的条件。) 当 r = m ,控制维数=输出维数时,有如下定理。 定理:已知线性定常系统 其中 y 和 u 具有相同的维数,对于任何渐近稳定的定常控制律: ( ) ( ) ud u t = −Kx t + 令 W (s) 0 是开环传递函数阵 W (s) C(sI A) B 1 0 − = − W (s) c 是闭环传递函数阵 Wc (s) C(sI A BK) B −1 = − + 当且仅当, W (s) 0 的“分子多项式”没有 s = 0 的零点,则 W (s) c 是非奇异矩 = = + y Cx x Ax Bu

阵,若选u=W(0)ys可保证稳态时y(o)=ysp,从而实现非零给定点调节。yspw(0)cx=Ax+BuH例:(解书p389)受控系统:x= Ax+Buy=Cx其中0001000100A=B:0010000-343 4.6332540]00C=[1取01000000Q=C'C:R=r=10500000000解最优控制LQR得K =[30.245.7360.31600.01473]得u=-Kx对零设定点对非零设定点:u=-Kx+W-(0). ysp而
阵,若选 ( ) d c sp u =W 0 y 可保证稳态时 ( ) sp y = y ,从而实现非零给定点调节。 例:(解书 p389)受控系统: y Cx x Ax Bu = = + 其中 − − = 0 0 343 4.63 0 0 0 1 0 0 1 0 0 1 0 0 A = 3254 0 0 0 B C = 1 0 0 0 取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Q C C T 5 R = r = 10 解最优控制 LQR 得 K = 30.24 5.736 0.3160 0.01473 得 u = −Kx——对零设定点 对非零设定点: ( ) c sp u = −Kx +W y − 0 1 而 (0) −1 Wc a x = Ax + Bu C + - K ysp u x y

W.(s)= C(sI - A+ BK)' B32544+52.56.s+1371.3s2+18665s+9840013254W,(0)=9840030.24W-(0)=30.243.6.3跟踪问题要求系统输出尽量接近所希望的轨线,并使规定的性能指标泛函为最小。线性系统x= Ax+ Bux(0)= xoy=Cx设预期的轨线:x()= A'x()y()=C'x@)求最优控制u,使[()-y(0)0(6(0)-y(0)+u (0)Ru(0)laimin J=令i-[8][x()]A=[4 0]x(0)=[x(0][0 A][c'Qc -C'QC'R=RQ:-C'TQC C"QC'则,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erOx+ u Rultmin J =X=Ax+Bus.1
( ) ( ) 52.56 1371.3 18665 98400 3254 4 3 2 1 + + + + = = − + − s s s s Wc s C sI A BK B ( ) 30.24 1 98400 3254 Wc 0 = = (0) 30.24 1 = − Wc 3.6.3 跟踪问题 要求系统输出尽量接近所希望的轨线,并使规定的性能指标泛函为最小。 线性系统 y Cx x Ax Bu = = + ( ) 0 0 x = x 设预期的轨线: ( ) ( ) y (t) C x (t) x t A x t = = 求最优控制 u ,使 ( ( ) ( )) ( ( ) ( )) ( ) ( ) = − − + 2 0 1 min J y t y t Q y t y t u t Ru t dt T T u 令 ( ) ( ) ( ) = x t x t xˆ t = A A A 0 0 ˆ = 0 ˆ B B − − = C QC C QC C QC C QC Q T T T T ˆ R ˆ = R 则,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 = + 0 ˆ ˆ ˆ 2 1 min J x Qx u Ru dt T T u s.t x Ax Bu ˆ ˆ ˆ ˆ = +

(有局限性,预期轨线渐进稳定。)可解得u =-R-"B'Px= -R"'B" P,x - R-'B" P,x'=-Kx-K,x由推导,易知KI为给出调节器问题min J= J('Oy+u' Ru)dts.t.x=Ax+Bu的反馈增益阵K。u*x= Ax+ BuX'=A'x'K2Ki*uX'= A'x'K2CVx= Ax+ BuKi当x'不可测时,由状态观测器得到
(有局限性,预期轨线渐进稳定。) 可解得 K x K x R B P x R B P x u R B Px T T T = − − = − − = − − − − 1 2 21 1 11 1 1 ˆ ˆ ˆ 由推导,易知 K1 为给出调节器问题 ( ) = + = + st x Ax Bu J y Qy u Ru dt T T . . min 0 的反馈增益阵 K 。 当 x 不可测时,由状态观测器得到。 x = Ax + Bu C K2 x y K1 x = A x u* - - x = Ax + Bu C K1 x y x = A x K2 u - -

3.6.4限制输入信号的变化速率.[(00x(0)+(0)Ru(0)+i(sil0)lmin J=2J0x(0)= xostx= Ax+ Bu在控制输入前引入一个积分环节,构成一个uSx= Ax+Buu增广系统x=Ax+Bux(0)= xou(0)给定i=u记x[AB[9]B, =Ax, =001[u]则,系统x, = A,x, + B,u[gR, =Sg,=R性能指标转化为:' (xfx, + u, R,u,)dt当[4,B,]完全能控,对任意满足D,DT=Q,的D,,[A,D]完全能观时,最优问题有定常解u =-R'B,Pxi[P P2]P=记[P] P,]
3.6.4 限制输入信号的变化速率 ( ) ( ) ( ) ( ) ( ) ( ) = + + 2 0 1 min J x t Qx t u t Ru t u t Su t dt T T T u s.t x = Ax + Bu ( ) 0 0 x = x 在控制输入前引入一个积分环节,构成一个 增广系统 ( ) 0 1 x 0 x u u x Ax Bu = = = + u(0) 给定 记 = u x x1 = 0 0 1 A B A = I B 0 1 则,系统 1 1 1 B1u1 x = A x + = R Q Q1 R1 = S 性能指标转化为: ( ) = + 0 1 1 1 1 1 2 1 J x Qx u R u dt T T 当 1 1 A ,B 完全能控,对任意满足 D1D1 Q1 T = 的 D1, 1 1 A ,D 完全能观时,最优问 题有定常解 1 1 1 1 1 u R B Px − T = − 记 = 21 22 11 12 P P P P P x = Ax + Bu ∫ u x u

O=P,A+A'P, - PIS-'PI +O0 = P21A+B'P - P2S-'P210 = P2,B+B'P21- P2S-P22 + R最优控制u*满足u=u =-R-'B,Px-CAR--s"P,x-s"P,zu-Kx-K,uu (0) = u(0)增广系统x = Ax + BuK2Ki控制器x= Ax+BuKK动态控制器
P A A P P S P Q T T = + − + − 21 1 0 11 11 21 21 1 0 P21A B P11 P22S P T − = + − P B B P P S P R T = + − + − 22 1 0 21 21 22 最优控制 u 满足 − − − − = − − = − − = − = = − K x K u s P x s P u u x P P P P I s u u R B Px T T 1 2 22 1 21 1 21 22 1 11 12 1 1 1 1 1 0 u (0) = u(0) x = Ax + Bu K2 x K1 ∫ u 增广系统 控制器 - - u x = Ax + Bu K1 x K2 ∫ - - 动态控制器

可以证明(1)[A,B]完全能控=[A,B]完全能控(2)对任意满足D,DF=Q的矩阵,[A,D,]完全能观测→对满足D,DI=Q,的D,[A,D]完全能观测。3.6.5补偿扰动的影响补偿缓变扰动的影响,亦称为无差调节器。系统[x = Ax + Bux(0)= xoy=Cx其中为被控制变量,考虑u与y维数相同以之=定义一个新的状态[x=Ax+Bu[z = Cx定义二次型性能指标('Qy+2'Qz+u Ruldt其中=Q,=体现被控制量响应曲线下的面积尽可能小。转化为如下最优控制问题: (f Ox, + u'* Ru)dt三210s.tx=Ax+Bu[B[4 0]A=B.L[c o]10
可以证明 (1) A,B 完全能控 1 1 A ,B 完全能控 (2)对任意满足 D D Q T 11 11 = 的矩阵, 11 A,D 完全能观测 对满足 D1D1 Q1 T = 的 D1, 1 A,D 完全能观测。 3.6.5 补偿扰动的影响 补偿缓变扰动的影响,亦称为无差调节器。 系统 = = + y Cx x Ax Bu ( ) 0 0 x = x 其中 y 为被控制变量,考虑 u 与 y 维数相同 以 z = y 定义一个新的状态 = = + z Cx x Ax Bu 定义二次型性能指标 ( ) = + + 0 1 2 2 1 J y Q y z Q z u Ru dt T T T 其中 z Q z T 2 体现被控制量响应曲线下的面积尽可能小。 转化为如下最优控制问题: ( ) = + 0 1 1 2 1 J x Qx u Ru dt T T s.t x 1 = A1 x1 + B1u = z x x1 = 0 0 1 C A A = 0 1 B B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15 实验课3-绝缘放电等离子体特性诊断与应用.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12 绝缘放电等离子体(基于Pockels效应的绝缘材料表面动态电荷测量).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14 实验课2-绝缘沿面放电闪络特性测量与抑制.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13 实验课1-复合绝缘老化检测与评估.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11 绝缘放电等离子体(高电压绝缘放电与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从电气工程到多学科交叉).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10 绝缘沿面放电闪络(真空中固体介质表面放电的诊断、机理及抑制技术).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9 绝缘沿面放电闪络(真空中固体介质沿面闪络的诊断、机理及抑制技术).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7 复合绝缘老化评估(介电响应测试技术及其在油纸绝缘设备受潮/老化状况评估中的应用).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8 复合绝缘老化评估(复合绝缘子加速老化新方法和老化表征新方法研究).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6 先进表征及诊断方法(固体介质表面二次电子发射及陷阱特性联合测量).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5 先进表征及诊断方法(固体电介质材料的陷阱特性).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4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现象.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1 电气物理基础.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3 固体的表面界面现象与相关理论.pdf
-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绝缘专论》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02 固体能带理论基础.pdf
- 西安交通大学:《电磁器件及系统的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电磁系统实时仿真分析.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磁器件及系统的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电磁系统分析.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磁器件及系统的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电磁器件及系统分析方法(状态方程法).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磁器件及系统的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多回路理论、方程及参数.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磁器件及系统的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电磁器件分析方法(有限元法).ppt
- 《最优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离散系统最优控制.pptx
- 《最优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线性连续系统最优控制.pptx
- 《最优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连续系统最优控制.pptx
- 《最优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变分法.pptx
-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机器人动力学模型.pdf
-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机器人控制技术.pdf
-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智能机器人技术(技术与实践).pdf
-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机器人组成及机构.pdf
-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智能机器人视觉 1/3.pdf
-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智能机器人视觉 2/3.pdf
-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智能机器人视觉 3/3.pdf
-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机器人运动与动力学模型.pdf
-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绪论——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