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神现象学》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上卷)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想 精神现象学 上卷 德J黑格尔著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写作经过和 作者当时的政治态度 《精神现象学》一书是黑格尔于1805年冬天开始动笔写,于1806 年10月13日耶拿大战前夕最后完稿的。这书的序文是1807年1月写 成的。全书除最末论绝对知识部分是根据他几年前的旧稿①补充整理 而成之外,基本上可以说是在一年时间内一气呵成的。也就由于这种 情况,这书前几部分写得较从容,分析也较细致,及写到末后部分时, 因拿破仑进攻普鲁士的战争迫在眉睫,又因与出版家订有合同,必须 在10月中旬交完全部稿件,不然,印数就将由1,000册减到750册, 稿费也将随之减少。所以本书后一部分是在这样紧张忙迫的情况下写 出的,因而分析较少,纲要式的话较多,有时特别晦涩费解 这书虽是匆匆在一年内写成,不过也还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酝 酿。黑格尔早在1802年就计划要写出一部系统的著作,在当时给友人 的信中还约言打算在1805年秋天出版。事实上他酝酿很久,迟至1805 年他升任耶拿大学副教授时才开始写。他原来预计要写一部叫做《 个思辨哲学的体系》,这个体系共包含四个部门即(1)精神现象学, (2)逻辑学,(3)自然哲学,(4)精神哲学。他预定以“精神现象学 为这个体系的第一部”,而以“逻辑学和两门具体的哲学科学:自然哲 学和精神哲学为第二部”(《大逻辑》第1版序)。所以在1807年初版 的《精神现象学》封面上印有“科学的体系,第一部,精神现象学”等 ①这部分的旧稿原稿,被荷夫麦斯特收进他所编的《黑格尔的现实哲学片断》中,见 该书第1卷第259-268页
译 者 导 言 : 关 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 一 ) 《 精 神 现 象 学 》 一 书 的 写 作 经 过 和 作 者 当 时 的 政 治 态 度 《 精 神 现 象 学 》 一 书 是 黑 格 尔 于 1 8 0 5 年 冬 天 开 始 动 笔 写 , 于 1 8 0 6 年 1 0 月 1 3 日 耶 拿 大 战 前 夕 最 后 完 稿 的 。 这 书 的 序 文 是 1 8 0 7 年 1 月 写 成 的 。 全 书 除 最 末 论 绝 对 知 识 部 分 是 根 据 他 几 年 前 的 旧 稿 ① 补 充 整 理 而 成 之 外 , 基 本 上 可 以 说 是 在 一 年 时 间 内 一 气 呵 成 的 。 也 就 由 于 这 种 情 况 , 这 书 前 几 部 分 写 得 较 从 容 , 分 析 也 较 细 致 , 及 写 到 末 后 部 分 时 , 因 拿 破 仑 进 攻 普 鲁 士 的 战 争 迫 在 眉 睫 , 又 因 与 出 版 家 订 有 合 同 , 必 须 在 1 0 月 中 旬 交 完 全 部 稿 件 , 不 然 , 印 数 就 将 由 1 , 0 0 0 册 减 到 7 5 0 册 , 稿 费 也 将 随 之 减 少 。 所 以 本 书 后 一 部 分 是 在 这 样 紧 张 忙 迫 的 情 况 下 写 出 的 , 因 而 分 析 较 少 , 纲 要 式 的 话 较 多 , 有 时 特 别 晦 涩 费 解 。 这 书 虽 是 匆 匆 在 一 年 内 写 成 , 不 过 也 还 是 经 过 相 当 长 时 间 的 酝 酿 。 黑 格 尔 早 在 1 8 0 2 年 就 计 划 要 写 出 一 部 系 统 的 著 作 , 在 当 时 给 友 人 的 信 中 还 约 言 打 算 在 1 8 0 5 年 秋 天 出 版 。 事 实 上 他 酝 酿 很 久 , 迟 至 1 8 0 5 年 他 升 任 耶 拿 大 学 副 教 授 时 才 开 始 写 。 他 原 来 预 计 要 写 一 部 叫 做 《 一 个 思 辨 哲 学 的 体 系 》 , 这 个 体 系 共 包 含 四 个 部 门 即 ( 1 ) 精 神 现 象 学 , ( 2 ) 逻 辑 学 , ( 3 ) 自 然 哲 学 , ( 4 ) 精 神 哲 学 。 他 预 定 以 “ 精 神 现 象 学 为 这 个 体 系 的 第 一 部 ” , 而 以 “ 逻 辑 学 和 两 门 具 体 的 哲 学 科 学 : 自 然 哲 学 和 精 神 哲 学 为 第 二 部 ” ( 《 大 逻 辑 》 第 1 版 序 ) 。 所 以 在 1 8 0 7 年 初 版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封 面 上 印 有 “ 科 学 的 体 系 , 第 一 部 , 精 神 现 象 学 ” 等 ① 这 部 分 的 旧 稿 原 稿 , 被 荷 夫 麦 斯 特 收 进 他 所 编 的 《 黑 格 尔 的 现 实 哲 学 片 断 》 中 , 见 该 书 第 1 卷 第 2 5 9 — 2 6 8 页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字样。由于他的《逻辑学》(即《大逻辑》)后来写成时,部头很大,独 立成书,而1817年在海得堡任教期间他才刊行他的《哲学全书》,包 含逻辑学(即《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大部门,这才完成 了他当时计划要完成的体系 由于按照黑格尔原来的计划,《精神现象学》是整个体系的第 部,这就提供我们了解《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和其他部分的关 系,以及它在黑格尔整个体系中的地位一个线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来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具有海谋所说的三重意义,即“作为整个 体系的导言、作为整个体系的第一部,并且作为一个自身的全体”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时,年37岁。在黑格尔生前没有出过 第二版。当他于1831年正开始修订这书,仅订正了三十多页时,他就 因感染霍乱病去世,到1832年才出第二版。《精神现象学》虽未经过 他的修订,但他在任纽伦堡中学校长时于18081811年为高中学生 所讲的《哲学纲要》(原编者称为《哲学入门》)中,有短短的十多页 叫做“精神现象学纲要”。此外在1817年出版的《哲学全书》,第三环 节:“精神哲学”中(即第413-439节),黑格尔又对“精神现象学 作为主观精神的一个环节,加以短简的概述。这两处所谓“精神现象 学”都只概括地重述了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三个阶段的一些主要环 节,省略了详细的分析、也省略了一些意识形态的阐述。根本没有把 精神或客观精神各个环节以及宗教和哲学列入精神现象学之内。但内 容简明扼要,线索清楚,可以作为研究和了解此书的参考。但是我们 反对有些讲黑格尔哲学的人因此就把1807年出版的这一巨册作为整 个体系的第一部的《精神现象学》附在《精神哲学》内作为其中的一 个环节来讲,同时我们也反对认为《精神现象学》与《精神哲学》没
字 样 。 由 于 他 的 《 逻 辑 学 》 ( 即 《 大 逻 辑 》 ) 后 来 写 成 时 , 部 头 很 大 , 独 立 成 书 , 而 1 8 1 7 年 在 海 得 堡 任 教 期 间 他 才 刊 行 他 的 《 哲 学 全 书 》 , 包 含 逻 辑 学 ( 即 《 小 逻 辑 》 ) 、 自 然 哲 学 、 精 神 哲 学 三 大 部 门 , 这 才 完 成 了 他 当 时 计 划 要 完 成 的 体 系 。 由 于 按 照 黑 格 尔 原 来 的 计 划 , 《 精 神 现 象 学 》 是 整 个 体 系 的 第 一 部 , 这 就 提 供 我 们 了 解 《 精 神 现 象 学 》 与 《 逻 辑 学 》 和 其 他 部 分 的 关 系 , 以 及 它 在 黑 格 尔 整 个 体 系 中 的 地 位 一 个 线 索 。 由 此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来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具 有 海 谋 所 说 的 三 重 意 义 , 即 “ 作 为 整 个 体 系 的 导 言 、 作 为 整 个 体 系 的 第 一 部 , 并 且 作 为 一 个 自 身 的 全 体 ” ① 。 黑 格 尔 《 精 神 现 象 学 》 出 版 时 , 年 3 7 岁 。 在 黑 格 尔 生 前 没 有 出 过 第 二 版 。 当 他 于 1 8 3 1 年 正 开 始 修 订 这 书 , 仅 订 正 了 三 十 多 页 时 , 他 就 因 感 染 霍 乱 病 去 世 , 到 1 8 3 2 年 才 出 第 二 版 。 《 精 神 现 象 学 》 虽 未 经 过 他 的 修 订 , 但 他 在 任 纽 伦 堡 中 学 校 长 时 于 1 8 0 8 — 1 8 1 1 年 为 高 中 学 生 所 讲 的 《 哲 学 纲 要 》 ( 原 编 者 称 为 《 哲 学 入 门 》 ) 中 , 有 短 短 的 十 多 页 , 叫 做 “ 精 神 现 象 学 纲 要 ” 。 此 外 在 1 8 1 7 年 出 版 的 《 哲 学 全 书 》 , 第 三 环 节 : “ 精 神 哲 学 ” 中 ( 即 第 4 1 3 — 4 3 9 节 ) , 黑 格 尔 又 对 “ 精 神 现 象 学 ” 作 为 主 观 精 神 的 一 个 环 节 , 加 以 短 简 的 概 述 。 这 两 处 所 谓 “ 精 神 现 象 学 ” 都 只 概 括 地 重 述 了 意 识 、 自 我 意 识 和 理 性 三 个 阶 段 的 一 些 主 要 环 节 , 省 略 了 详 细 的 分 析 、 也 省 略 了 一 些 意 识 形 态 的 阐 述 。 根 本 没 有 把 精 神 或 客 观 精 神 各 个 环 节 以 及 宗 教 和 哲 学 列 入 精 神 现 象 学 之 内 。 但 内 容 简 明 扼 要 , 线 索 清 楚 , 可 以 作 为 研 究 和 了 解 此 书 的 参 考 。 但 是 我 们 反 对 有 些 讲 黑 格 尔 哲 学 的 人 因 此 就 把 1 8 0 7 年 出 版 的 这 一 巨 册 作 为 整 个 体 系 的 第 一 部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附 在 《 精 神 哲 学 》 内 作 为 其 中 的 一 个 环 节 来 讲 , 同 时 我 们 也 反 对 认 为 《 精 神 现 象 学 》 与 《 精 神 哲 学 》 没 2 译 者 导 言 : 关 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① 海 谋 : 《 黑 格 尔 和 他 的 时 代 》 , 1 8 5 7 年 柏 林 版 , 第 2 5 3 — 2 5 4 页 。 这 是 最 早 从 资 产 阶 级 观 点 对 黑 格 尔 哲 学 给 予 全 面 批 评 介 绍 的 有 名 著 作 。 海 谋 对 黑 格 尔 主 要 持 反 对 态 度 , 也 常 有 中 肯 可 取 的 说 法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3 有差别的看法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反映,同时也通过哲 学的方式表达了他自己在那个时期内的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黑格尔 这时很关心政治局势,经常阅读当时政治中心巴黎和伦敦的报纸。在 这书中他分析法国革命的“绝对自由和恐怖”是由前一阶段注重抽象 理智、抽象的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的启蒙运动必然发展而来,而绝对 自由和恐怖又必然会过渡到它的反面,无自由、武力镇压和个人专制 因此他对于主观任性的自由和各式各样的个人主义,都在分析批判意 识形态发展过程中指出其应该受到扬弃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强调伦理 的国家和全体。但由于他这时还不是“官方哲学家”,当时德国也还没 有一个真正统一的政府,他没有表示突出拥护普鲁士君主和贵族的保 守思想。所以他采取比较接近资产阶级民主的态度。他不象费希特那 样从道德伦理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和人物的自私自利,采取诅咒和痛 骂的态度,(大家记得,费希特称他的时代为“罪恶完成的时代”,并 痛斥当时的德国反动统治阶级说:“年龄愈长的人,自私愈甚:地位愈 高的人,道德愈卑。”)而只是冷静地分析个人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来 源,及其必然的后果,和逐渐克服的过程。他对当时拿破仑征服德国 的态度,可以从他于耶拿战争的当天(1806年10月13日),写给他的 好友尼塔麦信中,看得很清楚。他说:“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 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 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 治全世界”①。他幽默地和具有深意地称拿破仑为“马背上的世界精 神”,这话包含有认为拿破仑这样的叱咤风云征服世界的英雄人物,也 只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他们的活动不只是完成他们的特殊意 图,而是完成世界精神的目的。“当他们的目的达到以后,他们便凋谢 ①黑格尔:通信集》,1952年,荷夫麦斯特本第1卷,第119页
有 差 别 的 看 法 。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是 当 时 时 代 精 神 的 反 映 , 同 时 也 通 过 哲 学 的 方 式 表 达 了 他 自 己 在 那 个 时 期 内 的 政 治 态 度 和 阶 级 立 场 。 黑 格 尔 这 时 很 关 心 政 治 局 势 , 经 常 阅 读 当 时 政 治 中 心 巴 黎 和 伦 敦 的 报 纸 。 在 这 书 中 他 分 析 法 国 革 命 的 “ 绝 对 自 由 和 恐 怖 ” 是 由 前 一 阶 段 注 重 抽 象 理 智 、 抽 象 的 自 由 平 等 和 个 人 权 利 的 启 蒙 运 动 必 然 发 展 而 来 , 而 绝 对 自 由 和 恐 怖 又 必 然 会 过 渡 到 它 的 反 面 , 无 自 由 、 武 力 镇 压 和 个 人 专 制 。 因 此 他 对 于 主 观 任 性 的 自 由 和 各 式 各 样 的 个 人 主 义 , 都 在 分 析 批 判 意 识 形 态 发 展 过 程 中 指 出 其 应 该 受 到 扬 弃 的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 而 强 调 伦 理 的 国 家 和 全 体 。 但 由 于 他 这 时 还 不 是 “ 官 方 哲 学 家 ” , 当 时 德 国 也 还 没 有 一 个 真 正 统 一 的 政 府 , 他 没 有 表 示 突 出 拥 护 普 鲁 士 君 主 和 贵 族 的 保 守 思 想 。 所 以 他 采 取 比 较 接 近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的 态 度 。 他 不 象 费 希 特 那 样 从 道 德 伦 理 出 发 , 对 当 时 的 社 会 和 人 物 的 自 私 自 利 , 采 取 诅 咒 和 痛 骂 的 态 度 , ( 大 家 记 得 , 费 希 特 称 他 的 时 代 为 “ 罪 恶 完 成 的 时 代 ” , 并 痛 斥 当 时 的 德 国 反 动 统 治 阶 级 说 : “ 年 龄 愈 长 的 人 , 自 私 愈 甚 ; 地 位 愈 高 的 人 , 道 德 愈 卑 。 ” ) 而 只 是 冷 静 地 分 析 个 人 主 义 在 意 识 形 态 上 的 来 源 , 及 其 必 然 的 后 果 , 和 逐 渐 克 服 的 过 程 。 他 对 当 时 拿 破 仑 征 服 德 国 的 态 度 , 可 以 从 他 于 耶 拿 战 争 的 当 天 ( 1 8 0 6 年 1 0 月 1 3 日 ) , 写 给 他 的 好 友 尼 塔 麦 信 中 , 看 得 很 清 楚 。 他 说 : “ 我 看 见 拿 破 仑 , 这 个 世 界 精 神 , 在 巡 视 全 城 。 当 我 看 见 这 样 一 个 伟 大 人 物 时 , 真 令 我 发 生 一 种 奇 异 的 感 觉 。 他 骑 在 马 背 上 , 他 在 这 里 , 集 中 在 这 一 点 上 他 要 达 到 全 世 界 、 统 治 全 世 界 ” ① 。 他 幽 默 地 和 具 有 深 意 地 称 拿 破 仑 为 “ 马 背 上 的 世 界 精 神 ” , 这 话 包 含 有 认 为 拿 破 仑 这 样 的 叱 咤 风 云 征 服 世 界 的 英 雄 人 物 , 也 只 不 过 是 “ 世 界 精 神 的 代 理 人 ” , 他 们 的 活 动 不 只 是 完 成 他 们 的 特 殊 意 图 , 而 是 完 成 世 界 精 神 的 目 的 。 “ 当 他 们 的 目 的 达 到 以 后 , 他 们 便 凋 谢 译 者 导 言 : 关 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3 ① 黑 格 尔 : 《 通 信 集 》 , 1 9 5 2 年 , 荷 夫 麦 斯 特 本 第 1 卷 , 第 1 1 9 页
4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零落,就象脱却果实的空壳一样。”①另一方面也含有讽刺拿破仑的武 力征服的意思,认为他只不过是“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暗示还有从 别的方面体现世界精神的英雄人物。 此外黑格尔当时对政治局势的态度和对德国前途的乐观展望,特 别表现在1807年1月他给一个学生叫蔡尔曼的信里。他写道:“只有 知识是唯一救星。唯有知识能够使我们对于事变之来,不致如禽兽一 般,木然吃惊,亦不致仅用权术机智以敷衍应付目前的一时。惟有知 识才可以使我们不至于把国家灾难的起源认作某某个人智虑疏虞的 偶然之事,把国家的命运认作仅系于一城一堡之被外兵占领与否,且 可以使我们不致徒兴强权之胜利与正义之失败的浩叹。法国人经过革 命的洗礼,曾经从许多典章制度里解放出来,……这种死板的制度压 迫法国人及其他民族的精神,有如枷锁。尤其值得注意的,就是法国 的个人,在革命震动期间,曾经破除畏死之心,洗掉礼俗的生活,因 为生死的念头当时代大变革的时候,对于个人已没有什么意义。所以 法国人所表现出来以反对其他民族的伟大力量,都是由于为这种革命 所鼓舞。因此法国人就胜过了那还在朦胧中没有发挥出来的日尔曼精 神。但是如果这些日尔曼人一旦被迫而抛掉他们的惰性,就会激励起 来奋发有为。因而在他们接触和战胜外界事物的过程中,仍能保持其 内心生活,也许他们可以超过他们的老师。”2 黑格尔这一大段话可以说是集中表明了他在著《精神现象学》这 段期间内的政治态度。第一他把“知识”当作“唯一救星”,这是与 “精神现象学”以寻求“绝对知识”为意识发展的最后目的的思想相符 合的。对于国家的灾难的来临,既不惊惶、也不悲叹,既不归咎个人, 也反对用权术机智去敷衍应付。而主要依靠对于他从客观唯心主义出 发所发现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对世界精神,具体讲来,即日尔曼民 ②黑格祭著d衔学:21籍斯特,第1
零 落 , 就 象 脱 却 果 实 的 空 壳 一 样 。 ” ① 另 一 方 面 也 含 有 讽 刺 拿 破 仑 的 武 力 征 服 的 意 思 , 认 为 他 只 不 过 是 “ 马 背 上 的 世 界 精 神 ” 。 他 暗 示 还 有 从 别 的 方 面 体 现 世 界 精 神 的 英 雄 人 物 。 此 外 黑 格 尔 当 时 对 政 治 局 势 的 态 度 和 对 德 国 前 途 的 乐 观 展 望 , 特 别 表 现 在 1 8 0 7 年 1 月 他 给 一 个 学 生 叫 蔡 尔 曼 的 信 里 。 他 写 道 : “ 只 有 知 识 是 唯 一 救 星 。 唯 有 知 识 能 够 使 我 们 对 于 事 变 之 来 , 不 致 如 禽 兽 一 般 , 木 然 吃 惊 , 亦 不 致 仅 用 权 术 机 智 以 敷 衍 应 付 目 前 的 一 时 。 惟 有 知 识 才 可 以 使 我 们 不 至 于 把 国 家 灾 难 的 起 源 认 作 某 某 个 人 智 虑 疏 虞 的 偶 然 之 事 , 把 国 家 的 命 运 认 作 仅 系 于 一 城 一 堡 之 被 外 兵 占 领 与 否 , 且 可 以 使 我 们 不 致 徒 兴 强 权 之 胜 利 与 正 义 之 失 败 的 浩 叹 。 法 国 人 经 过 革 命 的 洗 礼 , 曾 经 从 许 多 典 章 制 度 里 解 放 出 来 , … … 这 种 死 板 的 制 度 压 迫 法 国 人 及 其 他 民 族 的 精 神 , 有 如 枷 锁 。 尤 其 值 得 注 意 的 , 就 是 法 国 的 个 人 , 在 革 命 震 动 期 间 , 曾 经 破 除 畏 死 之 心 , 洗 掉 礼 俗 的 生 活 , 因 为 生 死 的 念 头 当 时 代 大 变 革 的 时 候 , 对 于 个 人 已 没 有 什 么 意 义 。 所 以 法 国 人 所 表 现 出 来 以 反 对 其 他 民 族 的 伟 大 力 量 , 都 是 由 于 为 这 种 革 命 所 鼓 舞 。 因 此 法 国 人 就 胜 过 了 那 还 在 朦 胧 中 没 有 发 挥 出 来 的 日 尔 曼 精 神 。 但 是 如 果 这 些 日 尔 曼 人 一 旦 被 迫 而 抛 掉 他 们 的 惰 性 , 就 会 激 励 起 来 奋 发 有 为 。 因 而 在 他 们 接 触 和 战 胜 外 界 事 物 的 过 程 中 , 仍 能 保 持 其 内 心 生 活 , 也 许 他 们 可 以 超 过 他 们 的 老 师 。 ” ② 黑 格 尔 这 一 大 段 话 可 以 说 是 集 中 表 明 了 他 在 著 《 精 神 现 象 学 》 这 一 段 期 间 内 的 政 治 态 度 。 第 一 他 把 “ 知 识 ” 当 作 “ 唯 一 救 星 ” , 这 是 与 “ 精 神 现 象 学 ” 以 寻 求 “ 绝 对 知 识 ” 为 意 识 发 展 的 最 后 目 的 的 思 想 相 符 合 的 。 对 于 国 家 的 灾 难 的 来 临 , 既 不 惊 惶 、 也 不 悲 叹 , 既 不 归 咎 个 人 , 也 反 对 用 权 术 机 智 去 敷 衍 应 付 。 而 主 要 依 靠 对 于 他 从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出 发 所 发 现 的 历 史 发 展 的 必 然 性 和 对 世 界 精 神 , 具 体 讲 来 , 即 日 尔 曼 民 4 译 者 导 言 : 关 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① ② 黑 格 尔 : 《 通 信 集 》 , 1 9 5 2 年 , 荷 夫 麦 斯 特 本 , 第 1 卷 , 第 1 3 7 — 1 3 8 页 。 黑 格 尔 著 : 《 历 史 哲 学 》 , 1 9 5 6 年 三 联 书 店 版 , 第 7 0 页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5 族精神的认识与激发。对法国革命的解放意义,他不是从资产阶级革 命的角度,而只是从发扬民族精神、洗掉礼俗生活的角度,有了一定 程度的认识。但对日尔曼人革命解放的途径,却并无具体指示,只是 抽象地说“如果这些日尔曼人一旦被迫而抛掉他们的惰性,就会激励 起来奋发有为。……可以超过他们的老师”。这充分反映当时德国资产 阶级的软弱性和虚骄性。虽然主观上对法国革命有所向往,但在实践 上既不敢触动君主和贵族的阶级利益,也害怕人民群众的真正从“朦 胧”中觉醒起来,因此他对日尔曼前途也只能表示一些唯心主义的乐 观,只是相信渺茫的日尔曼精神,而没有现实的和实践的基础。 在此以前,在1802年黑格尔所写的《论德国的宪法》①一文中,他 强调,真正的[资产阶级]国家,须有“共同的国家权力”,而国家的 权力和国家的健康与团结力量的试金石不在太平安静的时候而在对 外战争的时候。他指出,当旧的日尔曼人太自由散漫,“个人隶属于全 体只是在风俗、宗教、看不见的精神和一些主要的利益方面。在其余 的地方,他不容许他自己受全体的限制”。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求一个 共同的中心,一个君主和代议机构,把关于对外关系、战争和财政的 权力集中起来。这样的中心又必须具有必要的权力以指导这些事务, 以执行它的决定,以维系各个部门使从属于它”。而他指出,事实上 “日尔曼的政治机构只不外是各个部门从全体中取走的权利和利益的 总和罢了”。因此黑格尔断言,“按照国家的概念和国家权力范围的科 学考察来加以规定的话,就可以看见,德国不能够真正地被称为一个 国家”。 黑格尔认为,在过去,习俗、教育、语言、特别是宗教曾经是人 民团结的主要纽带,而现在却被认作偶然的、不必要的方面,它们的 纷歧不能妨碍把人民群众组织成一个国家。因为“那些歧异的因素在 ①以下各引文都引自:《黑格尔哲学选集》,1953年纽约近代从书本,第527-539页
族 精 神 的 认 识 与 激 发 。 对 法 国 革 命 的 解 放 意 义 , 他 不 是 从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的 角 度 , 而 只 是 从 发 扬 民 族 精 神 、 洗 掉 礼 俗 生 活 的 角 度 , 有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认 识 。 但 对 日 尔 曼 人 革 命 解 放 的 途 径 , 却 并 无 具 体 指 示 , 只 是 抽 象 地 说 “ 如 果 这 些 日 尔 曼 人 一 旦 被 迫 而 抛 掉 他 们 的 惰 性 , 就 会 激 励 起 来 奋 发 有 为 。 … … 可 以 超 过 他 们 的 老 师 ” 。 这 充 分 反 映 当 时 德 国 资 产 阶 级 的 软 弱 性 和 虚 骄 性 。 虽 然 主 观 上 对 法 国 革 命 有 所 向 往 , 但 在 实 践 上 既 不 敢 触 动 君 主 和 贵 族 的 阶 级 利 益 , 也 害 怕 人 民 群 众 的 真 正 从 “ 朦 胧 ” 中 觉 醒 起 来 , 因 此 他 对 日 尔 曼 前 途 也 只 能 表 示 一 些 唯 心 主 义 的 乐 观 , 只 是 相 信 渺 茫 的 日 尔 曼 精 神 , 而 没 有 现 实 的 和 实 践 的 基 础 。 在 此 以 前 , 在 1 8 0 2 年 黑 格 尔 所 写 的 《 论 德 国 的 宪 法 》 ① 一 文 中 , 他 强 调 , 真 正 的 [ 资 产 阶 级 ] 国 家 , 须 有 “ 共 同 的 国 家 权 力 ” , 而 国 家 的 权 力 和 国 家 的 健 康 与 团 结 力 量 的 试 金 石 不 在 太 平 安 静 的 时 候 而 在 对 外 战 争 的 时 候 。 他 指 出 , 当 旧 的 日 尔 曼 人 太 自 由 散 漫 , “ 个 人 隶 属 于 全 体 只 是 在 风 俗 、 宗 教 、 看 不 见 的 精 神 和 一 些 主 要 的 利 益 方 面 。 在 其 余 的 地 方 , 他 不 容 许 他 自 己 受 全 体 的 限 制 ” 。 他 认 为 “ 一 个 国 家 要 求 一 个 共 同 的 中 心 , 一 个 君 主 和 代 议 机 构 , 把 关 于 对 外 关 系 、 战 争 和 财 政 的 权 力 集 中 起 来 。 这 样 的 中 心 又 必 须 具 有 必 要 的 权 力 以 指 导 这 些 事 务 , 以 执 行 它 的 决 定 , 以 维 系 各 个 部 门 使 从 属 于 它 ” 。 而 他 指 出 , 事 实 上 “ 日 尔 曼 的 政 治 机 构 只 不 外 是 各 个 部 门 从 全 体 中 取 走 的 权 利 和 利 益 的 总 和 罢 了 ” 。 因 此 黑 格 尔 断 言 , “ 按 照 国 家 的 概 念 和 国 家 权 力 范 围 的 科 学 考 察 来 加 以 规 定 的 话 , 就 可 以 看 见 , 德 国 不 能 够 真 正 地 被 称 为 一 个 国 家 ” 。 黑 格 尔 认 为 , 在 过 去 , 习 俗 、 教 育 、 语 言 、 特 别 是 宗 教 曾 经 是 人 民 团 结 的 主 要 纽 带 , 而 现 在 却 被 认 作 偶 然 的 、 不 必 要 的 方 面 , 它 们 的 纷 歧 不 能 妨 碍 把 人 民 群 众 组 织 成 一 个 国 家 。 因 为 “ 那 些 歧 异 的 因 素 在 译 者 导 言 : 关 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5 ① 以 下 各 引 文 都 引 自 : 《 黑 格 尔 哲 学 选 集 》 , 1 9 5 3 年 纽 约 近 代 丛 书 本 , 第 5 2 7 — 5 3 9 页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近代国家中可以依靠政治组织的技术设法把它们保持在一起 他看见德国各邦的散漫,经不起对外战争的考验。甚至明确指出 德国不能真正地被称为一个国家”。他也认识到单靠旧时封建社会那 种风俗习惯、宗教、教育、语言文字的统一,作为一个近代(资本主 义时代)的国家是不够的,国家的统一主要要靠政治、军事、财政权 力的集中领导、执行的统一。因此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场鼓吹部分从属 于全体,国家要有一个权力中心。他要求“这个权力的中心必须受到 各族人民的尊重而取得稳定,必须在一个不变动的君主身上得到保 在写《精神现象学》前后,黑格尔的政治见解和态度主要就是这 样。这些政治见解和态度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1)对拿破仑表示一 定程度的尊重,称他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2)对法国革命的“绝 对自由和恐怖”,他当作客观精神所表现的一种意识形态予以辩证分 析,指出其必然过渡的过程,并且对法国革命唤醒民族意识和个人从 旧制度旧礼俗中解放出来有所认识。(3)对德国,承认当时“德国不 能够真正被称为一个国家”,主张德国不能单依靠风俗习惯、宗教、教 育、语言的统一,要求在政治、军事、财政方面建立一个有领导、有 权力的统一的君主政府。这些政治见解和态度仍然反映了当时德国资 产阶级的软弱性,当然不是革命的,但和他晚年作为官方哲学家,应 用他的一套逻辑去论证君主立宪,把普鲁士国家看作“地上神物”的 保守态度,是有相当区别的 C二)《现象学》的来源和意义 《精神现象学》不仅是黑格尔本人全部著作最有独创性的著作,而 且是在整个西方哲学历史上最富于新颖独创的著作之一。但是它不是 从天而降,它也有其来源和继承、发展过程。 最早代表德国启蒙思想、受过培根影响的一位哲学家朗贝尔特
近 代 国 家 中 可 以 依 靠 政 治 组 织 的 技 术 设 法 把 它 们 保 持 在 一 起 ” 。 他 看 见 德 国 各 邦 的 散 漫 , 经 不 起 对 外 战 争 的 考 验 。 甚 至 明 确 指 出 “ 德 国 不 能 真 正 地 被 称 为 一 个 国 家 ” 。 他 也 认 识 到 单 靠 旧 时 封 建 社 会 那 种 风 俗 习 惯 、 宗 教 、 教 育 、 语 言 文 字 的 统 一 , 作 为 一 个 近 代 〔 资 本 主 义 时 代 〕 的 国 家 是 不 够 的 , 国 家 的 统 一 主 要 要 靠 政 治 、 军 事 、 财 政 权 力 的 集 中 领 导 、 执 行 的 统 一 。 因 此 他 站 在 资 产 阶 级 立 场 鼓 吹 部 分 从 属 于 全 体 , 国 家 要 有 一 个 权 力 中 心 。 他 要 求 “ 这 个 权 力 的 中 心 必 须 受 到 各 族 人 民 的 尊 重 而 取 得 稳 定 , 必 须 在 一 个 不 变 动 的 君 主 身 上 得 到 保 证 。 ” 在 写 《 精 神 现 象 学 》 前 后 , 黑 格 尔 的 政 治 见 解 和 态 度 主 要 就 是 这 样 。 这 些 政 治 见 解 和 态 度 主 要 可 以 归 结 为 三 点 : ( 1 ) 对 拿 破 仑 表 示 一 定 程 度 的 尊 重 , 称 他 为 “ 马 背 上 的 世 界 精 神 ” 。 ( 2 ) 对 法 国 革 命 的 “ 绝 对 自 由 和 恐 怖 ” , 他 当 作 客 观 精 神 所 表 现 的 一 种 意 识 形 态 予 以 辩 证 分 析 , 指 出 其 必 然 过 渡 的 过 程 , 并 且 对 法 国 革 命 唤 醒 民 族 意 识 和 个 人 从 旧 制 度 旧 礼 俗 中 解 放 出 来 有 所 认 识 。 ( 3 ) 对 德 国 , 承 认 当 时 “ 德 国 不 能 够 真 正 被 称 为 一 个 国 家 ” , 主 张 德 国 不 能 单 依 靠 风 俗 习 惯 、 宗 教 、 教 育 、 语 言 的 统 一 , 要 求 在 政 治 、 军 事 、 财 政 方 面 建 立 一 个 有 领 导 、 有 权 力 的 统 一 的 君 主 政 府 。 这 些 政 治 见 解 和 态 度 仍 然 反 映 了 当 时 德 国 资 产 阶 级 的 软 弱 性 , 当 然 不 是 革 命 的 , 但 和 他 晚 年 作 为 官 方 哲 学 家 , 应 用 他 的 一 套 逻 辑 去 论 证 君 主 立 宪 , 把 普 鲁 士 国 家 看 作 “ 地 上 神 物 ” 的 保 守 态 度 , 是 有 相 当 区 别 的 。 ( 二 ) 《 现 象 学 》 的 来 源 和 意 义 《 精 神 现 象 学 》 不 仅 是 黑 格 尔 本 人 全 部 著 作 最 有 独 创 性 的 著 作 , 而 且 是 在 整 个 西 方 哲 学 历 史 上 最 富 于 新 颖 独 创 的 著 作 之 一 。 但 是 它 不 是 从 天 而 降 , 它 也 有 其 来 源 和 继 承 、 发 展 过 程 。 最 早 代 表 德 国 启 蒙 思 想 、 受 过 培 根 影 响 的 一 位 哲 学 家 朗 贝 尔 特 6 译 者 导 言 : 关 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7 J.H. Lambert17281777)在1764年出版的著作《新工具》一书 的第四部分,他叫做《现象学或关于假象的学说》。“现象学”的目的 据他说在于“系统化假象的种类[注意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将假 象或偶象分为四种]借以避免错误,认识真理。”朗贝尔特认为假象还 不是错误,假象中混杂着真理和错误,因此假象也不纯全是主观的。朗 贝尔特虽首先提出“现象学”这个名词,但他的现象学只是“假象 还不是显现真理、显现本质的现象学 其次德国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赫尔德 Herder1744-1803)在 他的《批评的丛林》第四卷(1767)一书中曾说过:“真正讲来,既然 可见的美不外是现象,那末也就应该有一个关于美的现象的充实的伟 大的科学:一个美的现象学,这门科学有待于第二个朗贝尔特来完 成。”以后在1778年赫尔德又曾说过:“视觉是最艺术的和最哲学的官 能。这个官能是可以通过最细致的练习、推论、比较而得到改进和校 正的。……因此只有在这意义下我们才会有一个正确的美和真的现象 学。”这些话对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都是有所启示的。 此外康德所著《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1785)一书,共分四 章,即(1)运动学、(②2)动力学、(3)机械力学、(4)现象学。不过 这里所谓“现象学”是指把物质的运动作为现象或经验的对象来研究 而言,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没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当康德 在1770年9月2日与朗贝尔特通信时,他初次提到“在形而上学之先, 看来必须有一个特殊的、虽说仅仅是消极的科学‘现象学一般(phe nomenologis generalis,以规定感性原则的有效性和限度。庶可以使 得感性原则和关于纯粹理性对象的判断不致混淆起来。”①他并且指 出,这门科学只是一种初步的“入门的训练( propadeutische Disziplin)。”稍后,在1772年2月21日与马库斯·黑尔兹的信中,康 ①《德全集》,第9卷,费利克斯·迈勒尔出版社本,第71页
( J . H . L a m b e r t 1 7 2 8 — 1 7 7 7 ) 在 1 7 6 4 年 出 版 的 著 作 《 新 工 具 》 一 书 的 第 四 部 分 , 他 叫 做 《 现 象 学 或 关 于 假 象 的 学 说 》 。 “ 现 象 学 ” 的 目 的 据 他 说 在 于 “ 系 统 化 假 象 的 种 类 [ 注 意 培 根 在 《 新 工 具 》 一 书 中 将 假 象 或 偶 象 分 为 四 种 ] 借 以 避 免 错 误 , 认 识 真 理 。 ” 朗 贝 尔 特 认 为 假 象 还 不 是 错 误 , 假 象 中 混 杂 着 真 理 和 错 误 , 因 此 假 象 也 不 纯 全 是 主 观 的 。 朗 贝 尔 特 虽 首 先 提 出 “ 现 象 学 ” 这 个 名 词 , 但 他 的 现 象 学 只 是 “ · 假 · 象 · 学 ” , 还 不 是 显 现 真 理 、 显 现 本 质 的 · 现 · 象 · 学 。 其 次 德 国 文 学 家 和 文 学 批 评 家 赫 尔 德 ( H e r d e r 1 7 4 4 — 1 8 0 3 ) 在 他 的 《 批 评 的 丛 林 》 第 四 卷 ( 1 7 6 7 ) 一 书 中 曾 说 过 : “ 真 正 讲 来 , 既 然 可 见 的 美 不 外 是 现 象 , 那 末 也 就 应 该 有 一 个 关 于 美 的 现 象 的 充 实 的 伟 大 的 科 学 : · 一 · 个 · 美 · 的 · 现 · 象 · 学 , 这 门 科 学 有 待 于 第 二 个 朗 贝 尔 特 来 完 成 。 ” 以 后 在 1 7 7 8 年 赫 尔 德 又 曾 说 过 : “ 视 觉 是 最 艺 术 的 和 最 哲 学 的 官 能 。 这 个 官 能 是 可 以 通 过 最 细 致 的 练 习 、 推 论 、 比 较 而 得 到 改 进 和 校 正 的 。 … … 因 此 只 有 在 这 意 义 下 我 们 才 会 有 一 个 正 确 的 · 美 · 和 · 真 · 的 · 现 · 象 · 学 。 ” 这 些 话 对 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都 是 有 所 启 示 的 。 此 外 康 德 所 著 《 自 然 科 学 的 形 而 上 学 基 础 》 ( 1 7 8 5 ) 一 书 , 共 分 四 章 , 即 ( 1 ) 运 动 学 、 ( 2 ) 动 力 学 、 ( 3 ) 机 械 力 学 、 ( 4 ) 现 象 学 。 不 过 这 里 所 谓 “ 现 象 学 ” 是 指 把 物 质 的 运 动 作 为 现 象 或 经 验 的 对 象 来 研 究 而 言 , 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没 有 什 么 关 系 。 最 重 要 的 是 当 康 德 在 1 7 7 0 年 9 月 2 日 与 朗 贝 尔 特 通 信 时 , 他 初 次 提 到 “ 在 形 而 上 学 之 先 , 看 来 必 须 有 一 个 特 殊 的 、 虽 说 仅 仅 是 消 极 的 科 学 ‘ 现 象 学 一 般 ’ ( p h e A n o m e n o l o g i s g e n e r a l i s ) , 以 规 定 感 性 原 则 的 有 效 性 和 限 度 。 庶 可 以 使 得 感 性 原 则 和 关 于 纯 粹 理 性 对 象 的 判 断 不 致 混 淆 起 来 。 ” ① 他 并 且 指 出 , 这 门 科 学 只 是 一 种 初 步 的 “ 入 门 的 训 练 ( p r o p ǎ d e u t i s c h e D i s z i p l i n ) 。 ” 稍 后 , 在 1 7 7 2 年 2 月 2 1 日 与 马 库 斯 · 黑 尔 兹 的 信 中 , 康 译 者 导 言 : 关 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7 ① 《 康 德 全 集 》 , 第 9 卷 , 费 利 克 斯 · 迈 勒 尔 出 版 社 本 , 第 7 1 页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德更具体地说到:“现在就计划写一本书,这书的题目可以叫做:‘感 性与理性的界限’。我想这里面包含有两部分,一是理论的部分,一是 实践的部分。前一部分包含有两编,1.现象学一般。2.形而上学:它 的性质和方法。第二部分也分为两编:1.情感和感性欲望的普遍原则。 2.伦理的最初根据。”①很显然康德这里提到打算写的书,已经包含有 他在很久以后才写成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和《实践理性批判》 (1788)的雏形。《纯粹理性批判》中某些消极的、预备性的、划分感 性和理性的界限的部分,当时康德打算划在“现象学一般”之内来处 理。这就使得康德的“现象学”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直接联系 起来了。两者都涉及认识论,两者都有准备和导言的性质。但康德认 为现象学的主要任务是划分感性与理性的界限,规定感性原则的有效 性和限度,是从不可知论出发,是要限制经验知识的范围,把它限制 在现象界,不许它过问本质或物自体。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则是从 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性出发,目的在于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最后达到绝 对知识。这就使得黑格尔的现象学根本不同于康德的现象学。而且康 德到他后来《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定稿时,根本放弃了“现象学 般”这一术语。关于他所说的现象学材料只散见于《纯粹理性批判》中 先验直观学”和“先验辩证论”部分之内 最后,还须论述一下费希特关于“现象学”的思想。在1804年的 《知识学》中,费希特指出,知识学作为真理的学说和理性的学说,还 须补充一种“现象学、现象学说或假象学说”作为第二部分。费希特 的意思是说,知识学论证意识、自我是一切事实的本源,而现象学则 应该从意识或自我里派生出事实或推演出现象世界来。这个意思,费 希特在1812年的“伦理学说”里尤其明白叫做“自我的现象学说Er scheinungslehre des Ich)”。他问道:“当自我真正地、实际地在那里时, ①《德全集》,同上,第100页
德 更 具 体 地 说 到 : “ 现 在 就 计 划 写 一 本 书 , 这 书 的 题 目 可 以 叫 做 : ‘ 感 性 与 理 性 的 界 限 ’ 。 我 想 这 里 面 包 含 有 两 部 分 , 一 是 理 论 的 部 分 , 一 是 实 践 的 部 分 。 前 一 部 分 包 含 有 两 编 , 1 . · 现 · 象 · 学 一 般 。 2 . 形 而 上 学 : 它 的 性 质 和 方 法 。 第 二 部 分 也 分 为 两 编 : 1 . 情 感 和 感 性 欲 望 的 普 遍 原 则 。 2 . 伦 理 的 最 初 根 据 。 ” ① 很 显 然 康 德 这 里 提 到 打 算 写 的 书 , 已 经 包 含 有 他 在 很 久 以 后 才 写 成 的 《 纯 粹 理 性 批 判 》 ( 1 7 8 1 ) 和 《 实 践 理 性 批 判 》 ( 1 7 8 8 ) 的 雏 形 。 《 纯 粹 理 性 批 判 》 中 某 些 消 极 的 、 预 备 性 的 、 划 分 感 性 和 理 性 的 界 限 的 部 分 , 当 时 康 德 打 算 划 在 “ 现 象 学 一 般 ” 之 内 来 处 理 。 这 就 使 得 康 德 的 “ 现 象 学 ” 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直 接 联 系 起 来 了 。 两 者 都 涉 及 认 识 论 , 两 者 都 有 准 备 和 导 言 的 性 质 。 但 康 德 认 为 现 象 学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划 分 感 性 与 理 性 的 界 限 , 规 定 感 性 原 则 的 有 效 性 和 限 度 , 是 从 不 可 知 论 出 发 , 是 要 限 制 经 验 知 识 的 范 围 , 把 它 限 制 在 现 象 界 , 不 许 它 过 问 本 质 或 物 自 体 。 而 黑 格 尔 的 精 神 现 象 学 则 是 从 现 象 与 本 质 的 统 一 性 出 发 , 目 的 在 于 通 过 现 象 认 识 本 质 , 最 后 达 到 绝 对 知 识 。 这 就 使 得 黑 格 尔 的 现 象 学 根 本 不 同 于 康 德 的 现 象 学 。 而 且 康 德 到 他 后 来 《 纯 粹 理 性 批 判 》 一 书 定 稿 时 , 根 本 放 弃 了 “ 现 象 学 一 般 ” 这 一 术 语 。 关 于 他 所 说 的 现 象 学 材 料 只 散 见 于 《 纯 粹 理 性 批 判 》 中 “ 先 验 直 观 学 ” 和 “ 先 验 辩 证 论 ” 部 分 之 内 。 最 后 , 还 须 论 述 一 下 费 希 特 关 于 “ 现 象 学 ” 的 思 想 。 在 1 8 0 4 年 的 《 知 识 学 》 中 , 费 希 特 指 出 , 知 识 学 作 为 真 理 的 学 说 和 理 性 的 学 说 , 还 须 补 充 一 种 “ 现 象 学 、 现 象 学 说 或 假 象 学 说 ” 作 为 第 二 部 分 。 费 希 特 的 意 思 是 说 , 知 识 学 论 证 意 识 、 自 我 是 一 切 事 实 的 本 源 , 而 现 象 学 则 应 该 从 意 识 或 自 我 里 派 生 出 事 实 或 推 演 出 现 象 世 界 来 。 这 个 意 思 , 费 希 特 在 1 8 1 2 年 的 “ 伦 理 学 说 ” 里 尤 其 明 白 叫 做 “ 自 我 的 现 象 学 说 ( E r A s c h e i n u n g s l e h r e d e s I c h ) ” 。 他 问 道 : “ 当 自 我 真 正 地 、 实 际 地 在 那 里 时 , 8 译 者 导 言 : 关 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① 《 康 德 全 集 》 , 同 上 , 第 1 0 0 页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9 自我必须如何表现其自身?对这问题的答复是:有一个自我的现象学 ……你表现为这样,那末你就是这样;你没有表现为那样,那末 你事实上就不是那样”0。他又说:“真正的自我必须是一个客观化的 表现在定在中的概念,象圣经所说的,道变成肉身”②。费希特指出现 象学的任务是:“揭示出真我下降到形体世界的现象的完备形象,亦即 提示真我的完备的现象学说”③。由这些材料看来,黑格尔所谓“精神 现象学”的意思已很接近费希特所谓“自我的现象学说”。而且认为本 质与现象、自我与自我的表现或现象是统一的,黑格尔与费希特也基 本上相同。其次,现象学在费希特那里是由自我派生现象,或由 “道”之变成“肉身”,“现象学”是“知识学”的补充,现象学是由本 质到现象的研究,研究本质、自我之如何体现在现象界;这一点黑格 尔也吸收过来,认为精神现象学是研究精神的自我显现的过程。不过 黑格尔比较强调现象学是从现象去寻求本质,由普通意识达到绝对意 识的过程和阶梯,现象学是导入逻辑学或本体论的导言或阶梯。而且 费希特只是看到了现象学的重要性,提示其性质和任务,而并没有象 黑格尔那样把“精神现象学”发挥论证出来,形成一个大的体系。 “现象学”的意义在黑格尔看来,就是由现象去寻求本质。当人们 观察事物时,总是由外以求知其内,由表现在外的现象以求把握其内 在本质;这就是现象学的研究。黑格尔于规定现象学的性质时,强调 意识在其自我发展或提高的过程中,意识使其自身的现象和它的本质 相同一。他说:“作为意识的精神其目的就是要使得它的这个现象和它 的本质同一”④。又说:“意识在趋向于它的真实存在的过程中”[按即 由意识的现象趋向于它的本质的意思]它将“摆脱”它的异化或外化 的形式,它“将要达到一个地点……在这地点上,现象即是本质”。这 选集》,莱比锡,1912年,哲学丛书本,第6卷第35页。 比锡,1912年,哲学丛书本,第6卷第35页 书》第416节,论“精神现象学
自 我 必 须 如 何 表 现 其 自 身 ? 对 这 问 题 的 答 复 是 : 有 一 个 · 自 · 我 · 的 · 现 · 象 · 学 · 说 。 … … 你 表 现 为 这 样 , 那 末 你 就 是 这 样 ; 你 没 有 表 现 为 那 样 , 那 末 你 事 实 上 就 不 是 那 样 ” ① 。 他 又 说 : “ 真 正 的 自 我 必 须 是 一 个 客 观 化 的 、 表 现 在 定 在 中 的 概 念 , 象 圣 经 所 说 的 , · 道 变 成 · 肉 · 身 ” ② 。 费 希 特 指 出 现 象 学 的 任 务 是 : “ · 揭 · 示 · 出 · 真 · 我 · 下 · 降 · 到 · 形 · 体 · 世 · 界 · 的 · 现 · 象 · 的 · 完 · 备 · 形 · 象 , 亦 即 提 示 真 我 的 · 完 · 备 · 的 · 现 · 象 · 学 · 说 ” ③ 。 由 这 些 材 料 看 来 , 黑 格 尔 所 谓 “ 精 神 现 象 学 ” 的 意 思 已 很 接 近 费 希 特 所 谓 “ 自 我 的 现 象 学 说 ” 。 而 且 认 为 本 质 与 现 象 、 自 我 与 自 我 的 表 现 或 现 象 是 统 一 的 , 黑 格 尔 与 费 希 特 也 基 本 上 相 同 。 其 次 , 现 象 学 在 费 希 特 那 里 是 由 自 我 派 生 现 象 , 或 由 “ 道 ” 之 变 成 “ 肉 身 ” , “ 现 象 学 ” 是 “ 知 识 学 ” 的 补 充 , 现 象 学 是 由 本 质 到 现 象 的 研 究 , 研 究 本 质 、 自 我 之 如 何 体 现 在 现 象 界 ; 这 一 点 黑 格 尔 也 吸 收 过 来 , 认 为 精 神 现 象 学 是 研 究 精 神 的 自 我 显 现 的 过 程 。 不 过 黑 格 尔 比 较 强 调 现 象 学 是 从 现 象 去 寻 求 本 质 , 由 普 通 意 识 达 到 绝 对 意 识 的 过 程 和 阶 梯 , 现 象 学 是 导 入 逻 辑 学 或 本 体 论 的 导 言 或 阶 梯 。 而 且 , 费 希 特 只 是 看 到 了 现 象 学 的 重 要 性 , 提 示 其 性 质 和 任 务 , 而 并 没 有 象 黑 格 尔 那 样 把 “ 精 神 现 象 学 ” 发 挥 论 证 出 来 , 形 成 一 个 大 的 体 系 。 “ 现 象 学 ” 的 意 义 在 黑 格 尔 看 来 , 就 是 由 现 象 去 寻 求 本 质 。 当 人 们 观 察 事 物 时 , 总 是 由 外 以 求 知 其 内 , 由 表 现 在 外 的 现 象 以 求 把 握 其 内 在 本 质 ; 这 就 是 现 象 学 的 研 究 。 黑 格 尔 于 规 定 现 象 学 的 性 质 时 , 强 调 意 识 在 其 自 我 发 展 或 提 高 的 过 程 中 , 意 识 使 其 自 身 的 现 象 和 它 的 本 质 相 同 一 。 他 说 : “ 作 为 意 识 的 精 神 其 目 的 就 是 要 使 得 它 的 这 个 现 象 和 它 的 本 质 同 一 ” ④ 。 又 说 : “ 意 识 在 趋 向 于 它 的 真 实 存 在 的 过 程 中 ” [ 按 即 由 意 识 的 现 象 趋 向 于 它 的 本 质 的 意 思 ] 它 将 “ 摆 脱 ” 它 的 异 化 或 外 化 的 形 式 , 它 “ 将 要 达 到 一 个 地 点 … … 在 这 地 点 上 , 现 象 即 是 本 质 ” 。 这 译 者 导 言 : 关 于 黑 格 尔 的 《 精 神 现 象 学 》 9 ① ② ③ ④ 《 哲 学 全 书 》 第 4 1 6 节 , 论 “ 精 神 现 象 学 ” 。 《 费 希 特 选 集 》 , 莱 比 锡 , 1 9 1 2 年 , 哲 学 丛 书 本 , 第 6 卷 第 3 5 页 。 同 上 书 , 第 3 6 页 。 《 费 希 特 选 集 》 , 莱 比 锡 , 1 9 1 2 年 , 哲 学 丛 书 本 , 第 6 卷 第 3 5 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弗洛伊德文集:《梦的解析》PDF电子书(共七章,主编:夏光明、王立信)Meng de jiexi.pdf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社会的规律和历史主体.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辩证运动.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世界的状态和辩证方法.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和人类世界.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讲:武天林).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doc
-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PT教学课件_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ppt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史讲演录》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第二卷).pdf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史讲演录》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第四卷).pdf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史讲演录》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第三卷).pdf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史讲演录》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第一卷).pdf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宋国兴.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ppt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神现象学》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下卷).pdf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二讲 创造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发展历史.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一讲 创造的概念及作用功能.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三讲 创造力概述.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六讲 创造性思维的分类与特征.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四讲 创造力的基本性质.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五讲 创造性思维.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八讲 创造技法(二)列举法.ppt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九讲 创造力开发.ppt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七讲 创造技法(一).pps
- 《生命伦理学与人的克隆问题》讲义.ppt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一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七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三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九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二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五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八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六讲).doc
- 《哲学导论》电子讲义(第十一讲).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