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史讲演录》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第三卷)
汊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 气[德]黑格尔著
目次 第一部希腊哲学(续) 第二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2 甲、斯多葛派哲学……………………………8 、物理学 、逻辑学… 三、道德学………………… 31 乙、伊璧鸠鲁哲学 、准则学……………… 57 二、形而上学 三、物理学 四、道德学………… 丙、新学园派哲学 阿尔克西劳 卡尔内亚德 丁、怀疑派哲学 、较早的比方 较晚的比方 第三篇 第三期:新桕拉图学派 …166
目 次 第 一 部 希 腊 哲 学 ( 续 ) 第 二 篇 第 二 期 : 独 断 主 义 和 怀 疑 主 义 … … … … … … … … 2 甲 、 斯 多 葛 派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8 一 、 物 理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二 、 逻 辑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三 、 道 德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乙 、 伊 璧 鸠 鲁 哲 学 … … … … … … … … … … … … … … … 5 1 一 、 准 则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二 、 形 而 上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6 3 三 、 物 理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7 0 四 、 道 德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7 9 丙 、 新 学 园 派 哲 学 … … … … … … … … … … … … … … … 9 3 一 、 阿 尔 克 西 劳 … … … … … … … … … … … … … … … … … … … 9 6 二 、 卡 尔 内 亚 德 … … … … … … … … … … … … … … … … … … 1 0 6 丁 、 怀 疑 派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1 1 6 一 、 较 早 的 比 方 … … … … … … … … … … … … … … … … … … 1 3 6 二 、 较 晚 的 比 方 … … … … … … … … … … … … … … … … … … 1 4 6 第 三 篇 第 三 期 : 新 柏 拉 图 学 派 … … … … … … … … … … 1 6 6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 甲、费洛 卡巴拉派和诺斯替派……………………188 、卡巴拉派哲学 、诺斯替派 …191 丙、亚历山大里亚派哲学… ……194 安莫纽·萨卡斯… 198 柏罗丁 三、波尔费留和扬布利可…… ………230 四、普罗克洛· 五、普罗克洛的继承者… 第二部中世纪哲学 引言………………… 258 第一篇 阿拉伯哲学 ……………280 甲、讲说者的哲学………………………………………284 乙、亚里士多德的注释者… …………288 丙、犹太哲学家摩西·迈蒙尼德 第二篇 经院哲学……………………………292 甲、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的关系 乙、一般的历史观点 …321 教义建筑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 1.安瑟尔谟 2.阿柏拉尔 教会教义的系统阐述………
甲 、 费 洛 … … … … … … … … … … … … … … … … … … … 1 8 1 乙 、 卡 巴 拉 派 和 诺 斯 替 派 … … … … … … … … … … … … 1 8 8 一 、 卡 巴 拉 派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 1 8 9 二 、 诺 斯 替 派 … … … … … … … … … … … … … … … … … … … 1 9 1 丙 、 亚 历 山 大 里 亚 派 哲 学 … … … … … … … … … … … … 1 9 4 一 、 安 莫 纽 · 萨 卡 斯 … … … … … … … … … … … … … 1 9 8 二 、 柏 罗 丁 … … … … … … … … … … … … … … … … … 1 9 9 三 、 波 尔 费 留 和 扬 布 利 可 … … … … … … … … … … … 2 3 0 四 、 普 罗 克 洛 … … … … … … … … … … … … … … … … 2 3 1 五 、 普 罗 克 洛 的 继 承 者 … … … … … … … … … … … … 2 5 2 第 二 部 中 世 纪 哲 学 引 言 … … … … … … … … … … … … … … … … … … 2 5 8 第 一 篇 阿 拉 伯 哲 学 … … … … … … … … … … … … … … … 2 8 0 甲 、 讲 说 者 的 哲 学 … … … … … … … … … … … … … … … 2 8 4 乙 、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注 释 者 … … … … … … … … … … … … 2 8 8 丙 、 犹 太 哲 学 家 摩 西 · 迈 蒙 尼 德 … … … … … … … … … 2 9 0 第 二 篇 经 院 哲 学 … … … … … … … … … … … … … … … … 2 9 2 甲 、 经 院 哲 学 和 基 督 教 的 关 系 … … … … … … … … … … 2 9 8 乙 、 一 般 的 历 史 观 点 … … … … … … … … … … … … … … 3 2 1 一 、 教 义 建 筑 在 形 而 上 学 的 基 础 上 … … … … … … … … … … 3 2 1 1 . 安 瑟 尔 谟 … … … … … … … … … … … … … … … … … … … 3 2 2 2 . 阿 柏 拉 尔 … … … … … … … … … … … … … … … … … … … 3 2 9 二 教 会 教 义 的 系 统 阐 述 … … … … … … … … … … … … … … 3 3 0 2 哲 学 史 讲 演 录 第 三 卷
日录 3 1.比埃尔·隆巴德…… …………331 2.托马斯·阿奎那 333 3.约翰·邓斯·斯各脱 …334 三、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接触… 1.哈尔斯的亚历山大 …337 2.大阿尔柏特… 338 四、唯实论和唯名论的对立 0 罗瑟林 2.蒙泰格纳的瓦尔特…… 3.威廉·奥康 布里丹…… 五、形式的辩证法… 350 1.托勒多的大主教犹利安……… 2.帕沙修·拉德柏特 ………352 六、神秘主义者…… 1.约翰·查理尔 2.萨崩德的雷蒙 3.罗吉尔·倍根 356 4.雷蒙·鲁路斯 丙、一般经院哲学家共同的观点 文艺复兴… 甲、对古代思想家的研究 375 、滂波那齐 费其诺 、伽桑第、李普修、诺伊希林 四、西塞罗的通俗哲学……… 379
1 . 比 埃 尔 · 隆 巴 德 … … … … … … … … … … … … … … … … 3 3 1 2 .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 … … … … … … … … … … … … … … … 3 3 3 3 . 约 翰 · 邓 斯 · 斯 各 脱 … … … … … … … … … … … … … … 3 3 4 三 、 和 亚 里 士 多 德 著 作 的 接 触 … … … … … … … … … … … … 3 3 6 1 . 哈 尔 斯 的 亚 历 山 大 … … … … … … … … … … … … … … … 3 3 7 2 . 大 阿 尔 柏 特 … … … … … … … … … … … … … … … … … … 3 3 8 四 、 唯 实 论 和 唯 名 论 的 对 立 … … … … … … … … … … … … … 3 4 0 1 . 罗 瑟 林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1 2 . 蒙 泰 格 纳 的 瓦 尔 特 … … … … … … … … … … … … … … … 3 4 2 3 . 威 廉 · 奥 康 … … … … … … … … … … … … … … … … … … 3 4 4 4 . 布 里 丹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9 五 、 形 式 的 辩 证 法 … … … … … … … … … … … … … … … … … 3 5 0 1 . 托 勒 多 的 大 主 教 犹 利 安 … … … … … … … … … … … … … 3 5 1 2 . 帕 沙 修 · 拉 德 柏 特 … … … … … … … … … … … … … … … 3 5 2 六 、 神 秘 主 义 者 … … … … … … … … … … … … … … … … … … 3 5 4 1 . 约 翰 · 查 理 尔 … … … … … … … … … … … … … … … … … 3 5 5 2 . 萨 崩 德 的 雷 蒙 … … … … … … … … … … … … … … … … … 3 5 5 3 . 罗 吉 尔 · 倍 根 … … … … … … … … … … … … … … … … … 3 5 6 4 . 雷 蒙 · 鲁 路 斯 … … … … … … … … … … … … … … … … … 3 5 6 丙 、 一 般 经 院 哲 学 家 共 同 的 观 点 … … … … … … … … … 3 5 9 第 三 篇 文 艺 复 兴 … … … … … … … … … … … … … … … … 3 7 4 甲 、 对 古 代 思 想 家 的 研 究 … … … … … … … … … … … … 3 7 5 一 、 滂 波 那 齐 … … … … … … … … … … … … … … … … … … … 3 7 6 二 、 费 其 诺 … … … … … … … … … … … … … … … … … … … … 3 7 7 三 、 伽 桑 第 、 李 普 修 、 诺 伊 希 林 … … … … … … … … … … … 3 7 8 四 、 西 塞 罗 的 通 俗 哲 学 … … … … … … … … … … … … … … … 3 7 9 目 录 3
4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 乙、一些独特的哲学的尝试 、卡尔丹 、康帕内拉… 三、布鲁诺 四、梵尼尼 …407 五、比埃尔·拉梅 413 丙、宗教改革 ……416 译者后记 427
乙 、 一 些 独 特 的 哲 学 的 尝 试 … … … … … … … … … … … 3 8 1 一 、 卡 尔 丹 … … … … … … … … … … … … … … … … … … … … 3 8 2 二 、 康 帕 内 拉 … … … … … … … … … … … … … … … … … … … 3 8 5 三 、 布 鲁 诺 … … … … … … … … … … … … … … … … … … … … 3 8 6 四 、 梵 尼 尼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7 五 、 比 埃 尔 · 拉 梅 … … … … … … … … … … … … … … … … … 4 1 3 丙 、 宗 教 改 革 … … … … … … … … … … … … … … … … … 4 1 6 A A A 译 者 后 记 … … … … … … … … … … … … … … … … 4 2 7 4 哲 学 史 讲 演 录 第 三 卷
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第 一 部 希 腊 哲 学 ( 续 )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 第二篇 第二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在亚历山大里亚哲学之前的这第二个时期里,我们要 考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独断主义分为斯多葛和伊璧鸠鲁 两派哲学;第三派是怀疑主义,和前两派有其一致之处而又 与它们不同。我们省略不谈亚里士多德的门徒及逍遥派哲学 的传播,虽然象德奥弗拉斯特、斯特拉陀这些有名的人物也 都不讲了。这派哲学对于我们不复有什么兴趣,而且后来也 大半变成了一种通俗的哲学;这也是因为这种本来是思辨的 哲学必然要在最大的范围内与现实相结合。柏拉图的承继者 学园派,我们将和怀疑主义在一起讨论 在上一时期的结尾,我们看到了对于理念或共相的意识 这本身就是目的,—意识到一个普遍的、但同时又是自身 规定的原则,因而能够以这个原则统摄特殊,并应用到特殊 上去。这种把共相应用到特殊上去的关系,在这里是主导的 东西:因为从共相本身发展出全体的特殊化,这种思想,这 时还没有出现。但是在这种关系里正包含着对于系统和系统 化的要求,也就是说,必须以一个原则贯彻到底,应用到特 殊上去,使一切特殊的东西的真理都可以按照这一个原则得 到认知。这就产生了所谓独断主义。而现在,主要的问题是
第 二 篇 第 二 期 : 独 断 主 义 和 怀 疑 主 义 在 亚 历 山 大 里 亚 哲 学 之 前 的 这 第 二 个 时 期 里 , 我 们 要 考 察 · 独 · 断 · 主 · 义 和 · 怀 · 疑 · 主 · 义 。 独 断 主 义 分 为 斯 多 葛 和 伊 璧 鸠 鲁 两 派 哲 学 ; 第 三 派 是 怀 疑 主 义 , 和 前 两 派 有 其 一 致 之 处 而 又 与 它 们 不 同 。 我 们 省 略 不 谈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门 徒 及 逍 遥 派 哲 学 的 传 播 , 虽 然 象 德 奥 弗 拉 斯 特 、 斯 特 拉 陀 这 些 有 名 的 人 物 也 都 不 讲 了 。 这 派 哲 学 对 于 我 们 不 复 有 什 么 兴 趣 , 而 且 后 来 也 大 半 变 成 了 一 种 通 俗 的 哲 学 ; 这 也 是 因 为 这 种 本 来 是 思 辨 的 哲 学 必 然 要 在 最 大 的 范 围 内 与 现 实 相 结 合 。 柏 拉 图 的 承 继 者 学 园 派 , 我 们 将 和 怀 疑 主 义 在 一 起 讨 论 。 在 上 一 时 期 的 结 尾 , 我 们 看 到 了 对 于 理 念 或 共 相 的 意 识 , 这 本 身 就 是 目 的 , — — 意 识 到 一 个 普 遍 的 、 但 同 时 又 是 自 身 规 定 的 原 则 , 因 而 能 够 以 这 个 原 则 统 摄 特 殊 , 并 应 用 到 特 殊 上 去 。 这 种 把 共 相 应 用 到 特 殊 上 去 的 关 系 , 在 这 里 是 主 导 的 东 西 ; 因 为 从 共 相 本 身 发 展 出 全 体 的 特 殊 化 , 这 种 思 想 , 这 时 还 没 有 出 现 。 但 是 在 这 种 关 系 里 正 包 含 着 对 于 系 统 和 系 统 化 的 要 求 , 也 就 是 说 , 必 须 以 一 个 原 则 贯 彻 到 底 , 应 用 到 特 殊 上 去 , 使 一 切 特 殊 的 东 西 的 真 理 都 可 以 按 照 这 一 个 原 则 得 到 认 知 。 这 就 产 生 了 所 谓 独 断 主 义 。 而 现 在 , 主 要 的 问 题 是 2 哲 学 史 讲 演 录 第 三 卷
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寻求一个标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辨的卓越性已经没 有了;这乃是一种理智的哲学思考。这个原则是抽象的,因 此是理智的原则。由于这种关系,哲学的任务便被规定为寻 求一个真理的标准—因为真理是思想与实在的一致,或作 为主观的东西的概念与客观的东西的同 也就是说寻 求一个判断这种思想与实在的一致的标准。这个问题和寻求 一个原则的问题,其意义是相同的。真理是具体的,不是抽 象的。我们凭什么去认识真理,判断真理是真的呢?标准和 原则,因此是同一的东西。但是对这个问题人们只是形式地、 独断地加以解答的。因此怀疑主义的辩证法便立刻出现 了 这是一种认识,见到这种原则的片面性,并从而 般地认为原则就是一个独断的东西。在所有这许多发展出来 的苏格拉底学派中,有两个概念具有主要的意义;第一个概 念就是据以规定一切、评判一切的标准、原则, 个 原则本身是普遍的,而同时又是规定特殊事物的原则。在早 期,我们已经有过这样一种抽象的原则:例如,“纯有”, 就是说,“纯有”只是“有”,而从否定性开始的、和他物有 区别的特殊者是不存在的,是被设定为不存在的。与此相反, 那种要求却导致一个共相,这个共相同时也是对于特殊的规 定,是在特殊之中;所以特殊并不是被放在一边,而是被当 作由共相所规定的特殊。 这种哲学思想还有一个结果,就是:它的原则,由于是 形式的,所以是主观的;因此它具有自我意识的主观性这 重要意义。由于这样形式地、外在地去处理一般杂多的材料, 因此思想以最确定的方式把握自己的最高点,就是自我意识
寻 求 一 个 · 标 · 准 。 柏 拉 图 和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思 辨 的 卓 越 性 已 经 没 有 了 ; 这 乃 是 一 种 理 智 的 哲 学 思 考 。 这 个 原 则 是 抽 象 的 , 因 此 是 理 智 的 原 则 。 由 于 这 种 关 系 , 哲 学 的 任 务 便 被 规 定 为 寻 求 一 个 真 理 的 标 准 — — 因 为 真 理 是 思 想 与 实 在 的 一 致 , 或 作 为 主 观 的 东 西 的 概 念 与 客 观 的 东 西 的 同 一 — — , 也 就 是 说 寻 求 一 个 判 断 这 种 思 想 与 实 在 的 一 致 的 标 准 。 这 个 问 题 和 寻 求 一 个 原 则 的 问 题 , 其 意 义 是 相 同 的 。 真 理 是 具 体 的 , 不 是 抽 象 的 。 我 们 凭 什 么 去 认 识 真 理 , 判 断 真 理 是 真 的 呢 ? 标 准 和 原 则 , 因 此 是 同 一 的 东 西 。 但 是 对 这 个 问 题 人 们 只 是 形 式 地 、 独 断 地 加 以 解 答 的 。 因 此 怀 疑 主 义 的 辩 证 法 便 立 刻 出 现 了 , — — 这 是 一 种 认 识 , 见 到 这 种 原 则 的 片 面 性 , 并 从 而 一 般 地 认 为 原 则 就 是 一 个 独 断 的 东 西 。 在 所 有 这 许 多 发 展 出 来 的 苏 格 拉 底 学 派 中 , 有 两 个 概 念 具 有 主 要 的 意 义 ; · 第 · 一 · 个 概 念 就 是 据 以 规 定 一 切 、 评 判 一 切 的 标 准 、 原 则 , — — 这 一 个 原 则 本 身 是 普 遍 的 , 而 同 时 又 是 规 定 特 殊 事 物 的 原 则 。 在 早 期 , 我 们 已 经 有 过 这 样 一 种 抽 象 的 原 则 : 例 如 , “ 纯 有 ” , — — 就 是 说 , “ 纯 有 ” 只 是 “ 有 ” , 而 从 否 定 性 开 始 的 、 和 他 物 有 区 别 的 特 殊 者 是 不 存 在 的 , 是 被 设 定 为 不 存 在 的 。 与 此 相 反 , 那 种 要 求 却 导 致 一 个 共 相 , 这 个 共 相 同 时 也 是 对 于 特 殊 的 规 定 , 是 在 特 殊 之 中 ; 所 以 特 殊 并 不 是 被 放 在 一 边 , 而 是 被 当 作 由 共 相 所 规 定 的 特 殊 。 这 种 哲 学 思 想 还 有 一 个 结 果 , 就 是 : 它 的 原 则 , 由 于 是 形 式 的 , 所 以 是 主 观 的 ; 因 此 它 具 有 · 自 · 我 · 意 · 识 的 主 观 性 这 一 重 要 意 义 。 由 于 这 样 形 式 地 、 外 在 地 去 处 理 一 般 杂 多 的 材 料 , 因 此 思 想 以 最 确 定 的 方 式 把 握 自 己 的 最 高 点 , 就 是 自 我 意 识 。 独 断 主 义 和 怀 疑 主 义 3
4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 自我意识对于自身的纯粹关系,就是所有这几派哲学的原则。 理念只有在自我意识中才得到满足;正如现时所谓哲学思想 的那种理智的形式主义反而在主观心情中、在内心的情感和 信仰内去求得它的满足和具体内容。自然界和政治活动当然 是具体的,但只是外在的具体的东西;而那真正具体的东西 却不是在特定的普遍观念里,而只是在自我意识和个人人格 里。第二个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就是哲人的概念。他们的首要 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是哲人?哲人做些什么?不仅理性,举 凡一切事物,都必须认作被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认作主观的 我的思想。一个东西如何才是一个被思维的东西呢?——他 们答道:要采取自我意识与自己形式上同一的方式。什么东 西自在地就是那样的被思维的东西,亦即本身就是那样的客 观的东西呢?——他们答道:思想。对于标准的思想,对于 唯一原则的思想,在作为直接现实性时,就是主体自身;思 想和思想者直接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哲学的原则不是客观的, 而是独断的,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求满足的要求上面的。这 样主体就成为应该被关心的东西。主体为自己寻求一个自由 的原则、不动心的原则,它应该遵照这个标准,亦即遵照这 个完全一般性的原则 它应该把自己提高到这种抽象的 自由和独立性。这种自我意识生活在自己的思想之孤寂中,而 在这种孤寂生活中得到满足。这就是下面这几派哲学的基本 兴趣、基本特征。以下就要阐述它们的主要原则,但深入细 节是既不需要,也没有趣味的。 这样哲学就转入了罗马世界。虽然这几派哲学还是属于 希腊人的,它们的伟大导师也都是希腊人(它们是在希腊本
自 我 意 识 对 于 自 身 的 纯 粹 关 系 , 就 是 所 有 这 几 派 哲 学 的 原 则 。 理 念 只 有 在 自 我 意 识 中 才 得 到 满 足 ; 正 如 现 时 所 谓 哲 学 思 想 的 那 种 理 智 的 形 式 主 义 反 而 在 主 观 心 情 中 、 在 内 心 的 情 感 和 信 仰 内 去 求 得 它 的 满 足 和 具 体 内 容 。 自 然 界 和 政 治 活 动 当 然 是 具 体 的 , 但 只 是 外 在 的 具 体 的 东 西 ; 而 那 真 正 具 体 的 东 西 却 不 是 在 特 定 的 普 遍 观 念 里 , 而 只 是 在 自 我 意 识 和 个 人 人 格 里 。 · 第 · 二 · 个 占 统 治 地 位 的 概 念 就 是 · 哲 · 人 的 概 念 。 他 们 的 首 要 问 题 是 : 什 么 样 的 人 是 哲 人 ? 哲 人 做 些 什 么 ? 不 仅 理 性 , 举 凡 一 切 事 物 , 都 必 须 认 作 被 思 维 的 东 西 , 也 就 是 认 作 主 观 的 · 我 · 的 思 想 。 一 个 东 西 如 何 才 是 一 个 被 思 维 的 东 西 呢 ? — — 他 们 答 道 : 要 采 取 自 我 意 识 与 自 己 形 式 上 同 一 的 方 式 。 什 么 东 西 自 在 地 就 是 那 样 的 被 思 维 的 东 西 , 亦 即 本 身 就 是 那 样 的 客 观 的 东 西 呢 ? — — 他 们 答 道 : 思 想 。 对 于 标 准 的 思 想 , 对 于 唯 一 原 则 的 思 想 , 在 作 为 直 接 现 实 性 时 , 就 是 主 体 自 身 ; 思 想 和 思 想 者 直 接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 这 种 哲 学 的 原 则 不 是 客 观 的 , 而 是 独 断 的 , 是 建 立 在 自 我 意 识 自 求 满 足 的 要 求 上 面 的 。 这 样 主 体 就 成 为 应 该 被 关 心 的 东 西 。 主 体 为 自 己 寻 求 一 个 自 由 的 原 则 、 不 动 心 的 原 则 , 它 应 该 遵 照 这 个 标 准 , 亦 即 遵 照 这 个 完 全 一 般 性 的 原 则 , — — 它 应 该 把 自 己 提 高 到 这 种 抽 象 的 自 由 和 独 立 性 。 这 种 自 我 意 识 生 活 在 自 己 的 思 想 之 孤 寂 中 , 而 在 这 种 孤 寂 生 活 中 得 到 满 足 。 这 就 是 下 面 这 几 派 哲 学 的 基 本 兴 趣 、 基 本 特 征 。 以 下 就 要 阐 述 它 们 的 主 要 原 则 , 但 深 入 细 节 是 既 不 需 要 , 也 没 有 趣 味 的 。 这 样 哲 学 就 转 入 了 罗 马 世 界 。 虽 然 这 几 派 哲 学 还 是 属 于 希 腊 人 的 , 它 们 的 伟 大 导 师 也 都 是 希 腊 人 ( 它 们 是 在 希 腊 本 4 哲 学 史 讲 演 录 第 三 卷
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5 土兴起的),在罗马统治时期,这些体系却特别构成了罗马世 界的哲学;但是这种哲学与罗马世界相反对,并不适合于 〔罗马人)那种理性的实践的自我意识,因而被迫从外面的现 实世界退回到自身,只是在自身内、为着自己个人而寻求合 理性,——只关心自己,正如抽象的基督徒只关心自己灵魂 的拯救一样。在光辉的希腊世界里,主体和它的国家、它的 世界有较多的联系,比较更现实地存在在世界里。在现实世 界的悲苦中,人退回到了自身,并在那里去寻求现实世界中 已经再也找不到的谐和。罗马世界是一个抽象的世界,在那 里是一个呤冷令酷的)统治、一个霸主支配着文明的世界。各 族人民的个性被压抑着;一个异己的权力、一个抽象的共相 沉重地压在每个人头上。在这样沉重痛苦的境地中,便有了 寻求和获得满足的要求。由于有权力的乃是一个抽象的意志, 所以世界的统治者的个人意志也是抽象的东西:那思想的内 在原则也必定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这个抽象的原则只能带来 形式的、主观的和解。罗马只有抽象统治的原则;罗马精神 只适合于一种建立在一个原则上面的独断主义,这个原则是 通过理智的形式而建立起来并取得有效性的。因此哲学和世 间观念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个扼杀了各族人民的活生 生的个性的罗马世界诚然也产生了一种形式的爱国主义, 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以及一个相当发展的法律体系,但从这 种死气沉沉的世界中不可能产生出思辨的哲学,—一所有的 只是一些长于辞令、善于辩护的律师和塔西佗式的世俗道德。 这些哲学的出现在罗马人中也正好和他们的古老迷信相对
土 兴 起 的 ) , 在 罗 马 统 治 时 期 , 这 些 体 系 却 特 别 构 成 了 · 罗 · 马 · 世 · 界 · 的 · 哲 · 学 ; 但 是 这 种 哲 学 与 罗 马 世 界 相 反 对 , 并 不 适 合 于 〔 罗 马 人 〕 那 种 理 性 的 实 践 的 自 我 意 识 , 因 而 被 迫 从 外 面 的 现 实 世 界 退 回 到 自 身 , 只 是 在 自 身 内 、 为 着 自 己 个 人 而 寻 求 合 理 性 , — — 只 关 心 自 己 , 正 如 抽 象 的 基 督 徒 只 关 心 自 己 灵 魂 的 拯 救 一 样 。 在 光 辉 的 希 腊 世 界 里 , 主 体 和 它 的 国 家 、 它 的 世 界 有 较 多 的 联 系 , 比 较 更 现 实 地 存 在 在 世 界 里 。 在 现 实 世 界 的 悲 苦 中 , 人 退 回 到 了 自 身 , 并 在 那 里 去 寻 求 现 实 世 界 中 已 经 再 也 找 不 到 的 谐 和 。 罗 马 世 界 是 一 个 抽 象 的 世 界 , 在 那 里 是 一 个 〔 冷 酷 的 〕 统 治 、 一 个 霸 主 支 配 着 文 明 的 世 界 。 各 族 人 民 的 个 性 被 压 抑 着 ; 一 个 异 己 的 权 力 、 一 个 抽 象 的 共 相 沉 重 地 压 在 每 个 人 头 上 。 在 这 样 沉 重 痛 苦 的 境 地 中 , 便 有 了 寻 求 和 获 得 满 足 的 要 求 。 由 于 有 权 力 的 乃 是 一 个 抽 象 的 意 志 , 所 以 世 界 的 统 治 者 的 个 人 意 志 也 是 抽 象 的 东 西 : 那 思 想 的 内 在 原 则 也 必 定 是 一 个 抽 象 的 东 西 , 这 个 抽 象 的 原 则 只 能 带 来 形 式 的 、 主 观 的 和 解 。 罗 马 只 有 抽 象 统 治 的 原 则 ; 罗 马 精 神 只 适 合 于 一 种 建 立 在 一 个 原 则 上 面 的 独 断 主 义 , 这 个 原 则 是 通 过 理 智 的 形 式 而 建 立 起 来 并 取 得 有 效 性 的 。 因 此 哲 学 和 世 间 观 念 如 此 紧 密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 那 个 扼 杀 了 各 族 人 民 的 活 生 生 的 个 性 的 罗 马 世 界 诚 然 也 产 生 了 一 种 形 式 的 爱 国 主 义 , 一 种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道 德 以 及 一 个 相 当 发 展 的 法 律 体 系 , 但 从 这 种 死 气 沉 沉 的 世 界 中 不 可 能 产 生 出 思 辨 的 哲 学 , — — 所 有 的 只 是 一 些 长 于 辞 令 、 善 于 辩 护 的 律 师 和 塔 西 佗 式 的 世 俗 道 德 。 这 些 哲 学 的 出 现 在 罗 马 人 中 也 正 好 和 他 们 的 古 老 迷 信 相 对 独 断 主 义 和 怀 疑 主 义 5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史讲演录》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第一卷).pdf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宋国兴.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孙蚌珠).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党的建设.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ppt
-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ppt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裂的自我》参考书籍PDF电子书.pdf
- 烟台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西方美学史》课程电子教案(卢政).doc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实用主义》参考书籍PDF电子书.pdf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史讲演录》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第四卷).pdf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史讲演录》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第二卷).pdf
-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PT教学课件_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doc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讲:武天林).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和人类世界.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世界的状态和辩证方法.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辩证运动.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社会的规律和历史主体.ppt
-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ppt
- 弗洛伊德文集:《梦的解析》PDF电子书(共七章,主编:夏光明、王立信)Meng de jiexi.pdf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神现象学》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上卷).pdf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神现象学》参考书籍PDF电子书〔德〕黑格尔(下卷).pdf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二讲 创造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发展历史.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一讲 创造的概念及作用功能.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三讲 创造力概述.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六讲 创造性思维的分类与特征.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四讲 创造力的基本性质.pps
- 《创造学与创造力》第五讲 创造性思维.pps